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865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27篇、会议论文320篇、专利文献1262332篇;相关期刊1011种,包括国际外科学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中国美容医学等; 相关会议176种,包括中南六省(区)第十七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河南省第二十四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第四届海峡两岸一般外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临床普外科前沿与争论高峰论坛、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等;手术切除的相关文献由10699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吴孟超、李强等。

手术切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27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32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262332 占比:99.63%

总计:1267079篇

手术切除—发文趋势图

手术切除

-研究学者

  • 吴孟超
  • 李强
  • 王强
  • 樊嘉
  • 张伟
  • 张辉
  • 张黎
  • 杨军
  • 汤钊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乔谦; 蒋晨杉; 吴鸣宇; 周锋盛; 蒋骁; 蔡兵
    • 摘要: 目的 对比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CNLC I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或手术切除治疗CNLC I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微波消融(MWA)组56例,手术切除(SR)组51例.比较两组术后检验学指标、术后并发症、短期疗效及短期生存率,探讨两组病人的生存影响因素.两组间的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比较.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 术后SR组患者LDH(P=0.036)、PT(P=0.006)及INR(P=0.007)均高于MWA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MWA组(P<0.001).MWA组患者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8.2%、89.3%、53.6%,SR组患者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2.2%、58.8%,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681).于MWA患者而言,肿瘤多发为主要危险因素;于SR患者而言,肿瘤直径及术前LDH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或手术切除治疗CNLC I期肝癌的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经皮微波消融所带来的并发症更少.
    • 蒋经柱; 李浩权; 王在国; 叶振伟; 陈韵壕; 黎嘉历; 张伟标; 李壮华; 黎焕君; 黄彦; 林志强; 肖亦明; 陈镜塘
    • 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免疫联合靶向方案治疗晚期肝癌40例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2月免疫联合靶向方案治疗的40例晚期肝癌患者,特别是转化成功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全组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部分缓解率(PR)、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转化后外科手术率、病理学完全缓解率(pCR),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全组免疫联合靶向治疗患者CR 32.5%(13/40)、PR 42.5%(17/40)、ORR 75%(30/40)、DCR 85%(34/40),转化后外科手术率27.5%(11/40)、手术后pCR 36.4%(4/11)。转化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65%(26/40),包括高血压17.5%(7/40)、手足综合征10.0%(4/40)、腹泻10.0%(4/40)、皮疹7.5%(3/40)、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症5.0%(2/40)、剥脱性皮炎5.0%(2/40)、电解质紊乱5.0%(2/40)、消化道出血5.0%(2/40)。外科手术并发症54.5%(6/11),其中胆汁漏2例(18.2%),均通过引流1月内自愈;肝功代偿不良2例(18.2%),其中1例术后3个月肝衰死亡;胸腔积液2例(18.2%)。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以免疫联合靶向治疗为基础的晚期肝癌转化治疗新方法效果明显、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钱晨; 袁以刚; 吴亢; 韩杨; 张复驰; 苗壮壮; 曾亮
    • 摘要: 目的评估不同治疗策略下高级别脑膜瘤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探讨未来前瞻性研究的相关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高级别脑膜瘤患者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复发信息和生存数据。结果本组患者总体而言,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9年,中位总生存期(OS)为9.7年。手术切除范围不仅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全切除vs部分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7年和3.9年,P=0.0029),而且对提高PFS(5.3年vs 2.8年,P=0.003)也有帮助。组织学分级与预后似乎有关联,但没有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观察组与放疗组之间的生存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而在PFS上存在差异(3.5年vs 5.7年,P=0.04)。结论无论高级别脑膜瘤肿瘤组织学亚型如何,手术切除的范围与预后相关。复发性高级别脑膜瘤仍具挑战,迄今为止没有明确有效的化疗药物。
    • 樊啸; 张驰豪; 夏焱
    • 摘要: 目的 比较肿瘤最大径≤5 cm的孤立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接受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和手术切除(surgical resection,SR)的5年总生存率(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方法 从SEER数据库中搜索并下载2004年至2015年期间接受RFA或SR治疗的HCC肿瘤患者,通过Cox单因素和多变量分析来评估不同治疗手段对不同大小肿瘤治疗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多重插补(multiple imputations,MI)等分析方法减少数据本身带来的偏倚。结果 本次研究中共纳入1 985例患者,其中934例接受了RFA治疗,1 051例进行了手术切除。在PSM和MI前,无论肿瘤大小如何变化,RFA组患者的5年OS和CSS均低于SR组(P3 cm且≤5 cm时,SR能给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时间。而在肿瘤最大径≤3 cm时,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和SR对最大径≤3 cm的肝癌患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而肿瘤最大径>3 cm且≤5 cm时,SR的患者比RFA的患者具有更长的生存时间。
    • 李国兴; 李静; 张珣磊; 江晓晖; 张陈霏; 赵文静
    • 摘要: 目的:评估术前外周血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和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与胃癌手术切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3年间确诊的182例胃癌患者,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和约登指数确定胃癌手术患者MCHC和NLR最佳临界值,分为MCHC>339.5 g/L组和MCHC≤339.5 g/L组;NLR>2.619组和NLR≤2.619组。根据MCHC-NLR联合评分(0,1,2)将队列分成3组。χ^(2)检验分析MCHC和NLR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评估MCHC、NLR以及MCHC-NL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危险因素。结果:高MCHC组和高NLR组OS和DFS均较低(均P<0.001),MCHC-NLR评分为2分的患者OS和DFS预后较差。多变量分析显示,MCHC-NLR和TNM分期是胃癌手术切除患者O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高水平MCHC和高NLR胃癌患者OS和DFS较差,MCHC-NLR是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对预测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张勇; 张瑜; 丁兵; 凌俊; 万文武; 蒋辉
    •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性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单发小肝细胞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病人术后的生存影响,并分析影响单发SHCC术后早期复发和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经术前影像学及多学科诊断为可切除的单发SHCC病人95例,按治疗方式分为预防组(37例)和对照组(58例),预防组先行肝切除术再行预防性TACE治疗,比较两组间的复发及生存差异。对术后2年内的复发和未复发病人进行比较,并对影响早期复发和总体生存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后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预防组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4.6%、72.3%、51.5%和52.0个月,对照组分别为96.6%、75.5%、49.2%和52.3个月;预防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91.9%、54.1%、40.5%和42.0个月,对照组分别为84.5%、56.9%、37.9%和39.1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400μg/L、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分化程度较低、切缘≤1 cm、无完整包膜是单发SHCC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AFP>400μg/L、MVI、非解剖性肝切除、分化程度较低、切缘≤1 cm、无完整包膜、早期复发是影响单发SHCC总体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P400μg/L、MVI是单发SHCC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451、11.309,均P400μg/L、MVI的单发SHCC,可考虑行预防性TACE联合免疫及靶向治疗来预防其早期复发。
    • 张志浩; 刘锋
    • 摘要: 手术切除是肝内胆管细胞癌首选的治疗方法,也是唯一可能的治愈手段。R0切除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在保证R0切除和手术安全性的基础上,切缘距离应>10 mm。淋巴结是否转移是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淋巴结清扫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术后辅以系统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起始不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辅助化疗是一个可能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的有效措施。
    • 张业繁; 陈晓; 黄振; 赵宏; 蔡建强
    • 摘要: 本例患者具有多个肝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肿瘤破裂、肿瘤巨大、甲胎蛋白水平高、HBV-DNA水平高等多种因素,在手术治疗前给予了新辅助的靶向免疫治疗,使患者术后复发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抑制,最终获得了比较好的预后和无复发生存期。这提示针对高危复发的肝癌患者,术前新辅助治疗可能是一种能够有效改善预后的治疗手段。
    • 王保琴
    • 摘要: 目的:探讨鞘外区域血流阻断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组(51例)和2组(49例)。1组采用鞘外区域血流阻断治疗,2组采用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 d、3 d、7 d的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住院时间短于2组,术后1 d、3 d、7 d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WBC、PCT、CRP水平均显著低于2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2组(P<0.05)。结论: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手术中应用鞘外区域血流阻断,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效果显著。
    • 龙吟; 宋兴东; 张磊
    • 摘要: 我国大部分肝癌患者初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通过手术切除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当前系统治疗的发展、局部治疗技术的进步有望让更多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从转化治疗中获益。经过初步探索,局部联合系统治疗的多模式、高强度的转化治疗方案展现了可喜的转化成功率。然而,关于如何选择转化治疗目标人群及转化方案、何时序贯手术切除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尚存在争议。笔者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围绕转化治疗中的几个焦点问题进行探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