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消化道内镜

消化道内镜

消化道内镜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7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07077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中国医疗设备、医疗装备、临床消化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全国医院感染控制、消毒管理(深圳)学术研讨会、2008年全国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暨消化内镜新进展学术会议暨福建省第六届消化内镜学术会议等;消化道内镜的相关文献由373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冰、牛雪静、蔡世伦等。

消化道内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07077 占比:99.97%

总计:307183篇

消化道内镜—发文趋势图

消化道内镜

-研究学者

  • 李冰
  • 牛雪静
  • 蔡世伦
  • 谭伟敏
  • 钟芸诗
  • 颜波
  • 付星辉
  • 孙钟前
  • 尚鸿
  • 张宏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剑金
    • 摘要: 消化道内镜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的重要途径,能够通过肉眼直接发现消化管腔中的病变,并可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测[1]。消化道内镜因其“人性化、有效、安全”等优势在临床应用广泛。普通的消化道内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在检查前,多数的患者会因陌生感产生焦虑、恐慌等应激情绪,甚至产生抗拒心理,在检查过程中因器械、药物产生的不适感进一步加重心理障碍,导致配合度欠佳,影响操作进程及疾病诊治,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2]。因此,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对患者的负性心理进行干预,减少患者不良情绪对于进一步提高消化道内镜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表明,健康信念是基于心理学的护理措施,通过了解患者的健康认知情况,对健康行为进行分析,以制定健康计划,指导和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克服心理障碍,配合医疗行为[3]。
    • 向桢; 安运锋
    • 摘要: 随着当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上消化道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多发病、常见病,也是年度医疗保健支出最昂贵的严重疾病之一[1]。最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病(GERD)、消化性溃疡和胃炎等,可引起胃灼热/反流、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有些疾病还可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2]。通过有效的筛查诊断手段对消化系统疾病开展早期初级保健,了解各类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率、流行病学特征,尤其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和癌前病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测手段主要为侵入性的内镜检查,但由于成本高,疾病监测效果及受检者耐受性等问题制约其作为常规普查手段开展。随着近年来非侵入性检查手段逐步发展成熟,其在临床上开展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围绕近年来非侵入性血清检测相关研究,对其在上消化道疾病筛查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余婉秋; 董良; 朱昭琼
    • 摘要: 消化道内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诊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早期筛查胃癌及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消化内镜检查对患者配合度需求较高,非无痛消化道内镜诊疗时操作刺激强、患者自身应激保护反应大、胃肠道刺激性蠕动剧烈,不仅增大诊疗难度及误诊率,严重者还可能诱发患者心肺系统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舒适化诊疗概念的提出,在麻醉镇静、镇痛后实施消化道内镜诊疗极大的提高了医患满意度,显著提高检查的准确率,且能缓解消化道内镜治疗给患者所带来的身体不适和心理阴影,甚至降低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目前,国内外无痛消化道内镜诊疗麻醉用药方式及管理方式各有不同,如何更好的在舒适平稳的状态下有效地完成消化道内镜检查始终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文就无痛消化道内镜麻醉药物选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门诊无痛消化道内镜的镇静、镇痛提供更好的参考。
    • 何东红; 谭文惠; 张晓琴; 吕芳; 谢鹏
    • 摘要: 目的 探讨情绪管理对行消化道内镜诊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就医体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医院行消化道内镜诊疗的197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相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9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情绪管理,比较两组患者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生命体征指标、就医体验评分、护理满意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早期胃癌患者SAS与SD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生命体征指标、就医体验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与SDS评分、生命体征指标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就医体验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绪管理能改善行消化道内镜诊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提高其就医体验,缓解紧张的护患对立形势,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 孙鹏; 唐永菁
    • 摘要: 与上一代纤维内镜比较,现代消化道内镜的结构设计及软件技术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具有操作性更强、显示图像更加清晰的优点,使其成为较为普及的微创治疗手段.该文介绍了消化道内镜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主要技术特点和应用特点,着重介绍了图像处理技术;并阐述了消化道内镜技术的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激光共焦显微内镜和超声内镜.
    • 余婉秋; 董良; 朱昭琼
    • 摘要: 消化道内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诊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早期筛查胃癌及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消化内镜检查对患者配合度需求较高,非无痛消化道内镜诊疗时操作刺激强、患者自身应激保护反应大、胃肠道刺激性蠕动剧烈,不仅增大诊疗难度及误诊率,严重者还可能诱发患者心肺系统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舒适化诊疗概念的提出,在麻醉镇静、镇痛后实施消化道内镜诊疗极大的提高了医患满意度,显著提高检查的准确率,且能缓解消化道内镜治疗给患者所带来的身体不适和心理阴影,甚至降低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目前,国内外无痛消化道内镜诊疗麻醉用药方式及管理方式各有不同,如何更好的在舒适平稳的状态下有效地完成消化道内镜检查始终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文就无痛消化道内镜麻醉药物选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门诊无痛消化道内镜的镇静、镇痛提供更好的参考.
  • 7. 浅谈消化道内镜诊治与人文关怀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CSTPCD
    • 张静; 刘乐; 陈昊
    • 摘要: 消化道内镜诊治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提供了更微创有效的治疗途径,但消化道内镜诊治也存在着诸多人文关怀缺失问题,导致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甚至产生医患矛盾,影响正常诊疗工作.消化道内镜医生临床思维的缺乏、医患交流的缺失、对患者心理关注的缺失及医院公益属性的部分缺失是导致消化道内镜诊治中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消化道内镜诊治中的人文关怀在提高内镜诊治质量、缓解医患矛盾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需在这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 刘萍
    • 摘要: 目的:讨论标准化护理在消化内镜室中对护理质量管理的提升效果.方法:将我院即将进行消化道内镜治疗的2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标准化护理,观察并记录护理的两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DS抑郁评分、SAS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消化道内镜诊疗过程中采取标准化护理来应用能够减弱患者的负面心理压力,减少了许多不良反应的增加和发生,并大大缩短了消化道内镜的诊治时间,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 顾丽娟; 张继美
    • 摘要: 目的:探究原发性肿瘤患者采用消化道内镜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消化内科经消化内镜检查疑似消化道肿瘤的510例就诊患者;研究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排除消化道良性肿瘤.经内镜下活检及术后手术切除送病理检查确诊,病理金标确诊消化道恶性肿瘤25例.排除其他部位转移来的肿瘤.结果:(1)本文选取510例疑似消化道肿瘤患者已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包括外科手术及内镜下切除),同时进行术后病理证实,有25例患者确诊为消化道原发性肿瘤.而经病理证实,确诊胃肿瘤8例,检出率为1.56%,食管肿瘤6例,检出率为1.17%,肠道肿瘤为11例,检出率为2.16%;说明消化道内镜诊断精准度较高.(2)在25例患者中,确诊为胃肿瘤8例,其中,2例早期胃癌,6例进展期胃癌;组织病理学检查为3例黏液腺癌,2例管状腺癌,1例印戒细胞癌,1例弥散型癌以及1例髓样癌.食管肿瘤6例,其中食管鳞状上皮癌4例,腺癌2例.肠道肿瘤11例,其中结肠肿瘤为5例,直肠肿瘤为6例;组织病理学检查为8例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和1例未分化癌(我科目前不开展小肠镜检查,肠道肿瘤主要是结肠和直肠).结论:可以利用消化道内镜观察消化道全程,可以结合黏膜活检确诊消化道原发性癌,提升诊断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