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5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279961篇;相关期刊405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临床消化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4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2013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2012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病学术会议等;胶囊内镜的相关文献由3114位作者贡献,包括戈之铮、张志良、李兆申等。

胶囊内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5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79961 占比:99.58%

总计:281146篇

胶囊内镜—发文趋势图

胶囊内镜

-研究学者

  • 戈之铮
  • 张志良
  • 李兆申
  • 李彦俊
  • 廖专
  • 梁东
  • 袁建
  • 刘思德
  • 萧树东
  • 徐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慧; 冷爱民
    • 摘要: 目的分析小肠溃疡性病变的病因构成、内镜表现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湘雅医院经小肠镜、胶囊内镜或在外院已行小肠镜、胶囊内镜诊断为小肠溃疡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2例患者诊断为小肠溃疡,病因排序为克罗恩病(68.37%)、肠结核(10.71%)、非特异性小肠炎(7.40%)。常见的主诉是腹痛(56.89%)、消化道出血(14.80%),主要分布于20-39岁组(39.80%),男女为4.851。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小肠溃疡的检出率分别为24.34%及12.25%。溃疡92.49%多发;常见溃疡部位排序是回肠(61.66%)、空肠(17.62%)、空回肠均累及(16.84%);小肠镜下纵行、节段样、沟槽样、铺路石样、鼠咬状的检出率均高于胶囊内镜。内镜病检常见病变为粘膜慢性炎(检出率91.04%),手术病检常见病变检出率顺次为溃疡56.10%、粘膜慢性炎36.59%、肠壁全层炎34.15%。结论小肠溃疡性病变病因多样,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胶囊内镜和小肠镜有助于小肠溃疡性病变的诊断,病理活检有重要价值,CT检查对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全消化道钡餐意义不大。
    • 刘勇
    • 摘要: 消化内镜是指从口腔、肛门等人体天然孔道或切口、造瘘口等人工通道将内镜插入人体消化系统内,进行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治疗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胃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等。胃镜胃镜可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的黏膜,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并取活体组织做检查,协助诊断上消化道炎症、溃疡、肿瘤、息肉、憩室、狭窄、畸形或异物等疾病。
    • 张文华; 农兵; 黄春玲; 易楠; 郭先文; 刘鑫; 梁运啸
    • 摘要: 目的探讨由专业医务人员通过照片评估末次大便性状并指导泻药使用对胶囊内镜肠道清洁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该院行胶囊内镜的患者64例,分为实验组(医务人员判断组,n=21)和对照组(患者自我判断组,n=43),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清洁质量和小肠病变诊断阳性率。结果实验组追加泻药人数多于对照组(23.81%和4.65%,P=0.005)。定量评价中,实验组全小肠清洁度和远端小肠清洁度均优于对照组[(9.52±0.68)和(8.49±1.41)分,P=0.001;(8.19±1.21)和(6.84±1.83)分,P=0.002]。定性评价中,实验组全小肠清洁度优3例,良11例,一般7例,差0例;对照组优4例,良20例,一般10例,差9例,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03);实验组远端小肠清洁度优2例,良1例,一般16例,差2例;对照组优2例,良14例,一般6例,差21例,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8)。总体充分度评估中,实验组充分17例,不充分4例;对照组充分20例,不充分23例,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05)。R/G比值积分(R/G红色强度与绿色强度的比值)中,实验组全小肠清洁度和远端小肠清洁度均优于对照组[(6.08±0.80)和(5.52±0.94),P=0.014;(5.67±0.79)和(5.11±1.04),P=0.021]。实验组全小肠疾病诊断阳性率为81.00%,对照组为74.4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1);实验组远端小肠病变诊断阳性率高于对照组(47.62%和23.26%,P=0.026)。结论由专业医务人员通过照片评估末次大便性状并指导泻药使用,可提高胶囊内镜的肠道清洁质量,方法简单,临床实用价值高。
    • 骆震; 张斌; 朱红梅; 王诗怡; 丁静; 王玲玲
    • 摘要: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E检查2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8例顺利吞服胶囊,1例未完成检查。通过幽门时间平均为52.45 min;27例未能通过回盲瓣进入结肠,进入结肠时间平均为5.44 h.173例患者检出病变359处,上消化道病变43.45%(156/209),小肠病变196处(54.59%,196/359),结肠病变7处(1.96%,7/359)。98例(56.6%)检出小肠良性病变,小肠溃疡性病变检出21例,肿瘤占位性病变2例,小肠出血4例,小肠异物(寄生虫)2例,其他小肠病变(小肠黏膜隆起、息肉、静脉瘤及憩室等)15例。结论CE操作简单,患者耐受性好,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小肠疾病的诊断,尤其对于不明原因腹痛腹泻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具有价值。
    • 钟祥
    • 摘要: 目的:分析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胶囊内镜实施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10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胶囊内镜实施检查,其中72例诊断出原因,诊断符合率为72.0%,血管病变常42例,非特异性炎症10例,溃疡性病变9例,小肠占位性病变有5例,小肠黏膜糜烂4例,间质瘤2例。胶囊内镜检查的敏感度为97.22%,特异度为92.86%,漏诊率为2.78%,误诊率为7.14%。结论:通过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实施胶囊内镜诊断,能够明确疾病的原因,从而取得显著诊断价值。
    • 李白容; 宁守斌
    • 摘要: 1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定义既往以屈氏韧带为界,将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及下消化道出血,随着气囊辅助小肠镜及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传统的消化道出血分类已经不便于临床应用及学术交流。目前,国内外学者建议将消化道出血分为上、中、下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主乳头以上为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主乳头至回盲瓣之间为中消化道出血(也称为小肠出血),回盲瓣远端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
    • 谢婷婷; 贾琳; 涂艳梅; 杨辉
    • 摘要: 目的研究肠道准备时加用西甲硅油的不同剂量及口服时间,对胶囊内镜检查质量和患者耐受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94例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根据西甲硅油的服用时间和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7人,检查前30 min口服西甲硅油5 mL),B组(30人,检查前30 min口服西甲硅油30 mL),C组(27人,检查前2 h西甲硅油30 mL与最后一袋聚乙二醇同服)。对三组患者服药后的耐受评分,肠道清洁度评分,及检查视野清晰度评分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耐受度评分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道清洁度及视野清晰度C组显著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内镜检测前2 h服用西甲硅油30 mL,并与最后一袋复方聚乙二醇溶解后同服,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并且能更有效清除胃肠道气泡提高检查图像清晰度,提高检查质量。
    • 黄应文; 邓园园; 王丽娟; 王林; 周俊
    • 摘要: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联合双气囊小肠镜(DB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4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接受治疗的74例OGIB患者进行研究,采用胶囊内镜和(或)双气囊小肠镜对其进行检查,分析不同进镜方式的出血原因检出率、显性出血和隐性出血检出率及随访情况。结果:74例OGIB患者中,明确小肠出血原因的66例,8例行胶囊内镜及小肠镜均未找到出血灶。66例明确小肠出血原因患者中,黏膜炎症出血为3例,血管病变出血为10例,小肠憩室出血6例,间质瘤14例,溃疡出血29例,钩虫病1例,克罗恩病3例,内镜下止血后再出血1例。其中转外科手术治疗21例,术后再出血1例。结论:在OGIB患者中,CE(胶囊内镜)检查对溃疡出血、小肠肿瘤、憩室病因诊断低于DBE(双气囊小肠镜)检查;CE与DBE联合应用能提高OGIB疾病的诊治率。
    • 姜炅; 曹宇; 韩志红; 李红; 邹百仓; 安苗; 薛琼; 郭晓燕
    • 摘要: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下放射性小肠炎的典型表现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盆、腹腔肿瘤放射治疗后行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并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及病理证实的9例放射性小肠炎患者资料。结果9例患者(1男/8女,包括宫颈癌6例、子宫内膜癌2例、直肠癌1例),平均发病年龄(66.0±4.5岁),放疗照射总剂量为46~85 Gy,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部分伴腹胀、腹泻。9例患者检查前均经影像学排除肠管狭窄或肠梗阻,其中3例检查结束时胶囊未进入结肠,5例存在小肠多发溃疡,伴管腔狭窄者3例,1例出现胶囊滞留至回肠中下段。所有患者均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经肛8例,经口1例),内镜下表现与胶囊内镜相符合,病变处活检取材证实为炎性水肿。结论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方式可以作为放射性小肠炎的一线检查手段,但是应充分评估患者小肠狭窄存在的可能性以避免胶囊滞留不良事件的发生。
    • 陶生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肠疾病诊断中单气囊小肠镜联合胶囊内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经诊断疑为小肠疾病,进行胃镜、肠镜检查未能明确病因患者50例纳入研究。将其分为单独CE组28例(单独组)、SBE联合CE组22例(联合组)两组,对比两组检查结果与临床确诊,统计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单独组灵敏性72.22%(13/18),特异性40.00%(4/10),准确性60.71%(17/28),阳性预测值68.42%(13/19),阴性预测值44.44%(4/9)。联合组灵敏性100.00%(15/15),特异性57.14%(4/7),准确性86.36%(19/22),阳性预测值83.33%(15/18),阴性预测值100.00%(4/4)。联合组的灵敏性、准确性值均高于单独组(P<0.05)。结论 小肠疾病诊断中单气囊小肠镜联合胶囊内镜的临床价值较单独胶囊内镜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