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肠疾病

小肠疾病

小肠疾病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76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3篇、会议论文72篇、专利文献33209篇;相关期刊286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临床消化病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49种,包括第十届全国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2013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小肠疾病的相关文献由189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云林、智发朝、戈之铮等。

小肠疾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3 占比:2.04%

会议论文>

论文:72 占比:0.21%

专利文献>

论文:33209 占比:97.75%

总计:33974篇

小肠疾病—发文趋势图

小肠疾病

-研究学者

  • 吴云林
  • 智发朝
  • 戈之铮
  • 钟捷
  • 章士正
  • 毛高平
  • 萧树东
  • 姜泊
  • 宁守斌
  • 李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希; 程芮; 张澍田
    • 摘要: 目的评价单气囊小肠镜(single balloon enteroscopy,SBE)对老年患者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全身静脉麻醉SBE检查老年患者60例,与同期检查的146例非老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60例老年患者均能耐受检查,检出阳性率为46.7%(28/60),老年患者SBE检查时间为22~172 min,平均检查时间为76.9 min。老年患者主要受检原因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56.7%(34/60),老年患者因腹痛受检比例16.7%(10/60)显著低于非老年组患者34.2%(50/146)(P=0.018)。老年患者检出主要疾病为小肠肿瘤28.6%(8/28)及血管病变28.6%(8/28),在检出疾病中老年患者小肠炎症、溃疡的发生比例25.0%(7/28)显著低于非老年患者48.4%(30/62)(P=0.037)。老年患者的小肠病变检出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同期检查的非老年患者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E对老年患者小肠疾病的诊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段。
    • 王煜晔; 白朝辉; 祁兴顺; 冯吉; 高聪; 刘小毓; 常旭东; 韩杰; 高飞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接受双气囊小肠镜(DBE)检查的患者镜下诊断的病变类型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09年5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707例接受DBE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年龄≤40岁,n=276)与中老年组(年龄>40岁,n=431)。比较两组患者内镜下诊断病变类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DBE检查对病变的总检出率为69.7%(493/707)。青年组患者息肉、黏膜隆起、炎症性肠病检出率均高于中老年组,胃及结肠病变、占位/肿瘤检出率均低于中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E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青年和中老年的疾病谱略有不同,DBE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良好。
    • 陶生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肠疾病诊断中单气囊小肠镜联合胶囊内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经诊断疑为小肠疾病,进行胃镜、肠镜检查未能明确病因患者50例纳入研究。将其分为单独CE组28例(单独组)、SBE联合CE组22例(联合组)两组,对比两组检查结果与临床确诊,统计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单独组灵敏性72.22%(13/18),特异性40.00%(4/10),准确性60.71%(17/28),阳性预测值68.42%(13/19),阴性预测值44.44%(4/9)。联合组灵敏性100.00%(15/15),特异性57.14%(4/7),准确性86.36%(19/22),阳性预测值83.33%(15/18),阴性预测值100.00%(4/4)。联合组的灵敏性、准确性值均高于单独组(P<0.05)。结论 小肠疾病诊断中单气囊小肠镜联合胶囊内镜的临床价值较单独胶囊内镜高。
    • 倪楚燕; 夏忠胜; 庄燕妍; 于钟; 刘思雪; 钟娃
    • 摘要: 目的:评估胶囊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9年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胶囊内镜检查的6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8例患者中,检查成功率为99.71%;对上消化道、小肠及结肠疾病检出率分别为37.90%、58.89%及6.12%;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男性、青年克罗恩病、消瘦、消化道出血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5),且明显优于CT、MR和(或)全消化道钡餐检查(P<0.05)。胶囊内镜的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47.23%,对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胶囊内镜是一种有效的消化系统疾病检查手段,尤其对小肠疾病及消瘦、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蒋文瑜; 焦春花; 唐娜娜; 张红杰; 马晶晶
    • 摘要: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对老年病人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因疑诊小肠疾病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DBE检查的418例病人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357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61例,比较2组病人DBE的病变检出率、检出病因、内镜治疗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消化道出血和腹痛是老年病人行DBE的常见原因,分别占68.9%和14.8%。老年组DBE的总体诊断率为90.1%,与中青年组(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1)。不同年龄组检出小肠疾病的病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病人常见诊断分别为小肠溃疡及糜烂(41.8%)、血管性病变(18.2%)和小肠肿瘤(12.7%),而中青年病人最常见诊断为克罗恩病(57.1%),小肠溃疡及糜烂(24.5%)和憩室(4.5%)。63.6%(7/11)诊断为血管性病变的老年病人成功予以经DBE内镜下止血治疗。所有病人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DBE对疑诊小肠疾病的老年病人安全、有效,病变检出率高,并且对血管性病变的老年病人具有较高的内镜治疗价值。
    • 黄中明
    • 摘要: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均选自于我院收治的疑似小肠疾病患者,入选患者总数为60例,均在2018年6月—2020年8月入我院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检查。将所有患者的造影扫描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的结果相比较,分析CT小肠造影扫描对小肠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性,以及对各种小肠疾病诊断的检出情况,并观察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经过CT造影扫描检查,诊断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有46例,阴性患者有14例,其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比,诊断中的真阳性患者有41例,假阳性患者有5例,真阴性患者有10例,假阴性患者有4例,敏感性为91.11%,特异性为66.67%,准确性为85.00%。仅2例患者在此次检查中出现轻度恶心感,可以忍受,不影响正常检查,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吕历; 余细球; 冯婷; 曹国丽; 卢先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联合小肠CT造影(CTE)检查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不明病因的小肠疾病患者65例,均进行CTE和DBE检查,分析DBE、CTE及两者联合检查对病因的检出率.结果 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消瘦和腹痛患者中,DBE检出率均优于CTE(P<0.01),联合检查检出率均优于CTE或DBE单项检查(P<0.01);对不明原因腹胀的患者,联合检查检出率与DBE单项检查相当,均优于CTE(P<0.01).ROC曲线提示联合检查检出率更高.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优先选择DBE或两者联合;对于怀疑肠腔占位或者狭窄的患者,应优先行CTE检查.根据患者情况联合应用DBE和CTE有优势互补作用,能极大地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
    • 朱斌; 梁建超; 侯恩常; 廖银; 陈树安; 苏放雄; 刘广和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小肠疾病诊断中使用128层螺旋CT小肠造影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于2018年12月—2020年10月收集我院诊治的患者资料,共45例,在手术之前实施疾病诊断观察,分别实施X线造影检查以及128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通过对45例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判断,分析这两种造影检查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通过对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其中使用128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患者小肠疾病的诊断敏感度为97.50%%,诊断特异度为80.00%,小肠X线造影分别为90.00%,20.00%,前一组数据明显优于后一组,组间差存意义(P<0.05);128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诊断准确性为97.50%,小肠X线造影为72.50%,两者差异性较为显著,组间差存意义(P<0.05)。结论:在小肠疾病患者的诊断中,使用128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患者疾病确诊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患者的疾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叶芳芳; 叶春阳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小肠疾病的诊疗中应用推进式电子小肠镜的临床价值.方法 择选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本院接受小肠疾病诊治的40例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病患采取推进式电子小肠镜实施治疗,参照组则使用常规方式进行诊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治效过评分状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诊治效果评分远远优于参照组的效果评分,参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两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推进式电子小肠镜诊断明显优于传统的常规诊断,可以直观病灶实行定性检查,具有可控、直观且安全性较高的特点.
    • 冯莉娟; 邹倩; 肖小丽; 项梦琦; 杜井峰; 王琳琳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与2014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小肠胶囊内镜检查的数据,了解小肠胶囊内镜近些年在临床使用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901例小肠胶囊内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将其分为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208例(早期患者组)及2014年2月至2019年1月693例(后期患者组),进行前后数据对比.后5年加用了祛泡剂行肠道准备.结果 后期患者组中门诊患者较早期患者组比例显著增加(χ2=33.444,P=0.000),年龄14~60岁患者比例显著增加(χ2=5.939,P=0.015),平均年龄有所减小,但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5,P=0.799).患者的症状种类增多.全小肠检查完成率显著提高(χ2=26.585,P=0.000),总体病变检出率显著升高(χ2=11.877,P=0.001).检出病变前3位均为黏膜非特异性炎症、溃疡、血管病变.不同时期肠道准备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前3年相比,近5年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的门诊患者比例显著提高,患者趋向年轻化,症状趋向多样化.同时,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及病变检出率均显著升高,在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前服用祛泡剂不能提高肠道清洁度但可提高病变检出率.目前对于小肠胶囊内镜阅片医生、小肠胶囊内镜报告均无规范化要求,亦无相关培训机制及评价标准,建议可建立适当的小肠胶囊内镜培训体系,并适当提高小肠胶囊内镜阅片医生门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