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在儿童小肠疾病诊治中影像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患儿中怀疑小肠疾病行小肠磁共振水成像检查的93例患儿,分析小肠MR的影像诊断结果并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比较,评价小肠MR诊断儿童小肠疾病的敏感性与准确性.结果:93例患儿平均年龄9岁1月(6月~16岁3月),其中男孩61例,女孩32例.所有患儿均完成小肠MRI检查,耐受性好,无并发症.其中12例肠管充盈欠佳,影响病变观察.93例患儿最终诊断小肠疾病的有为克罗恩病32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12例,小肠出血10例,肠梗阻7例,肿瘤5例,肠结核4例,过敏性紫癜2例,非小肠疾病21例.32例克罗恩病患儿小肠MR阳性发现的有29例,主要表现为节段性肠壁增厚(29例)、强化(21例)、肠腔狭窄(13例)、肠管周围脂肪间隙增宽(5例),病变肠管累及结肠27例、小肠12例(回肠为主),所有患儿均行结肠镜检查,30例提示有结肠溃疡或息肉样增生,另2例结肠黏膜未见明显病变的患儿小肠MR亦未见结肠异常.克罗恩病患儿中共有22例行胶囊内镜检查,21例患儿均有小肠溃疡或增生病变,未见小肠病变的1例患儿小肠MR也未提示小肠病变.诊断小肠出血患儿共10例(3例经ECT或手术证实为麦克尔憩室,1例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其中8例小肠MR未见异常,1例提示十二指肠球部异常强化影,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另1例提示空肠肠壁不均匀增厚伴强化,但是结肠镜检查以及临床表现不支持克罗恩并诊断.嗜酸粒细胞胃肠炎患儿12例,小肠MR阳性发现7例,主要表现为肠壁稍增厚,仅有1例患儿出现肠壁强化.肠梗阻患儿7例(2例假性肠梗阻,3例十二指肠梗阻,2例为阑尾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小肠MR异常表现的有6例,主要表现为肠管扩张或狭窄.肿瘤5例(3例为P-J综合征,1例为T淋巴母细胞瘤,1例为回肠末端息肉),小肠MR均有异常,主要表现为胃肠道肿块影或多发性结节影.肠结核4例均有回肠末端、回盲部或升结肠肠壁增厚,1例有多发淋巴结肿大.过敏性紫癜2例,其中1例提示小肠肠壁节段性增厚伴强化,另1例未见异常.结论:小肠磁共振水成像检查安全、可靠,能很好的显示小肠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是诊断儿童小肠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