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消化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85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2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21337篇;相关期刊399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临床消化病杂志、中国肛肠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首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第六届国际布加综合征学术大会暨汪忠镐血管论坛、首届中国布加综合征与静脉疾病介入治疗大会等;下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文献由1829位作者贡献,包括等、陈洁、刘鹏飞等。

下消化道出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2 占比:0.69%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1337 占比:99.30%

总计:122192篇

下消化道出血—发文趋势图

下消化道出血

-研究学者

  • 陈洁
  • 刘鹏飞
  • 单珍珠
  • 周留勇
  • 张英
  • 雷培森
  • 丁岩冰
  •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
  •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结直肠学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韦坤仪
    • 摘要: 目的 对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与下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展开研究.方法 从东莞康华医院中随机选择50例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选患儿均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东莞康华医院接受治疗,患儿临床表现均为突发或者反复呕吐咖啡色物质或者便血情况,应用大便常规、血常规、免疫球蛋白E、过敏原检测、激发试验等对其进行检查,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 所选患儿经过治疗后,便血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结论 在婴幼儿中,牛奶蛋白过敏属于比较常见的过敏表现之一,临床表现并不具有显著特异性,其中消化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之一,应尽早对其展开有效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从而提高预后效果.
    • 韩平; 刘静梅; 晏维
    • 摘要: 急性结肠憩室出血(CDH)是成人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其诊断、治疗和预防是消化科医生临床中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既往认为,CDH往往需要血管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但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日本胃肠病学协会的牵头下,涌现了许多内镜下治疗结肠憩室出血方法的研究报告。本文对CDH内镜诊断和内镜治疗的新方法和进展作一综述。
    • 林俊燕; 林贵山; 王宁; 郑晓玲
    • 摘要: 肿瘤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后快速发展的新一代肿瘤治疗方法.随着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在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外,与既往的化疗、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多有不同,其所带来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也越来越被广泛地报道.本研究就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导致的1例罕见的全结肠毛细血管增生并下消化道出血进行报告,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此现象进行讨论,希望临床上重视这一不良反应,及时处理.1病历摘要患者男,57岁,以“便血2月余”为主诉就诊我科.
    • 黄莹静; 唐清; 黄丽; 陈秀奇; 兰连成; 单庆文
    •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下消化道出血(LGIB)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03例LGIB住院患儿的临床表现、病因诊断、检查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部位主要在结直肠,出血方式最常见为鲜血便,伴随症状中腹痛的发生率最高。黏液血便在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部位的贫血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出血主要表现为中度贫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肛管疾病44例,肠道息肉40例,炎症性肠病34例,食物过敏相关性肠炎24例。不同年龄组的前10位病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为食物过敏相关性肠炎、肠道息肉,3~6岁为肛管疾病、肠道息肉,7~16岁为炎症性肠病、肛管疾病。结肠镜检查有179例,阳性率为72.1%。结论儿童LGIB好发于结直肠,常表现为解鲜血便,多伴随腹痛,常见的病因为肛裂、肠道息肉、炎症性肠病,结肠镜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 王欢欢; 刘媚娜; 谢海啸; 贾恺琦; 曾蔓霖; 王明山
    • 摘要: 目的: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Ⅺ(FⅪ)缺陷症患者行内镜下直肠息肉摘除术后出现下消化道异常出血进行病因分析,探讨FⅪ基因变异与治疗后下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家系调查(共3代5人)。检测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相关凝血指标。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患者FⅪ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序列、5’和3’端非翻译区序列,及家系成员相应的变异位点区域。用PyMol软件构建基因变异前后蛋白模型。结果:患者因“直肠息肉摘除术后3 d,血便2 d”入院。凝血指标检查显示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FⅪ活性(FⅪ:C)和FⅪ抗原(FⅪ:Ag)分别为50.9 s、53%和47.2%;其父亲上述3项指标分别为45.4 s、44%和43.1%。DNA测序发现患者及其父亲的FⅪ基因第8号外显子均存在c.841C>T杂合无义变异(p.Gln281*)。蛋白模型分析显示p.Gln281*变异会产生截短蛋白。结论:该家系FⅪ基因第8号外显子c.841C>T(NM_000128)杂合无义变异与其FⅪ水平减低有关,可能也是该患者行内镜下直肠息肉摘除术后出现下消化道异常出血的主要原因。
    • 刘敏(综述); 张敏; 李倩(审校)
    • 摘要: 下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相比于上消化道出血,其具有病因复杂、诊断困难等特点,因此使用评分系统对患者的危险程度及预后进行早期评估至关重要。目前针对下消化道出血危险分层评分系统的研究较少,临床亟需更多实用性强和适用范围广的危险评分。本文将就已提出的评分系统结合相关文献作一综述,为评分系统在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 张婷; 李艳梅
    • 摘要: 小肠血管畸形(Small bowel vascular malformation,SBVM)包括血管发育不良、血管扩张症及动静脉畸形等病变,其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的30%~40%,多发生于中老年人[1]。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介入手段及影像学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SBVM被检出。
    • 李白容; 宁守斌
    • 摘要: 1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定义既往以屈氏韧带为界,将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及下消化道出血,随着气囊辅助小肠镜及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传统的消化道出血分类已经不便于临床应用及学术交流。目前,国内外学者建议将消化道出血分为上、中、下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主乳头以上为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主乳头至回盲瓣之间为中消化道出血(也称为小肠出血),回盲瓣远端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
    • 蔡姗姗; 刘宇华; 晏毛毛; 张玉莲; 谢步善
    • 摘要: 结肠憩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分为真性与假性两种。真性憩室是由于结肠壁先天性发育薄弱,憩室壁含有肠壁各层结构;假性憩室属后天性,在临床上多见,多由于肠壁的一处或多处出现薄弱或缺损,当肠腔内压力增高时导致结肠黏膜向肠壁薄弱处疝出,向外呈囊状突出[1]。结肠憩室多无临床症状,仅有部分合并出血等并发症,吸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及抗凝药物的使用是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2]。
    • 张振强; 周玉良; 潘祝彬; 琚俊俊; 戚士芹
    • 摘要: 目的评价双气囊小肠镜(DBE)检查儿童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OGIB)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安徽省儿童医院31例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患儿。患儿入院后酌情予以止血、输血、抑酸、补液等对症处理。对结肠镜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阴性的患儿择期行DBE检查。观察OGIB患儿出血原因及分布情况,统计DBE检查时间及腹腔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所有患儿定期复诊,观察患儿治疗效果。结果31例患儿,男21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9.13±3.11)岁。入院平均血红蛋白为(86.90±19.31)g/L。26例患儿DBE检查为阳性,其中25例经腹腔镜探查证实存在梅克尔憩室(MD),1例经DBE检查见肠腔内片状黏膜糜烂但经腹腔镜探查为阴性;5例患儿DBE检查为阴性,其中1例阴性检查患儿经腹腔镜探查后明确为存在MD。DBE平均检查时间为(148.65±44.47)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76.58±34.62)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90±1.51)d。所有患儿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提示2例含有异位胃黏膜组织。26例确诊MD患儿及1例DBE检查阳性但腹腔镜探查阴性患儿术后未再发下消化道出血;4例DBE阴性探查且未行腹腔镜检查的患儿中,1例随访7个月后再发下消化道出血,经腹腔镜探查仍为阴性,继续随访观察至今未再次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结论DBE检查安全、直观、有效,适用于以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MD患儿的临床诊疗,联合腹腔镜探查更能有效完成MD的微创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