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镜诊断

内镜诊断

内镜诊断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9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5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306960篇;相关期刊212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临床消化病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第二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2014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等;内镜诊断的相关文献由1055位作者贡献,包括姜泊、吴云林、等等。

内镜诊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5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06960 占比:99.84%

总计:307450篇

内镜诊断—发文趋势图

内镜诊断

-研究学者

  • 姜泊
  • 吴云林
  • 于中麟
  • 刘思德
  • 张澍田
  • 李兆申
  • 王萍
  • 令狐恩强
  • 张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晓艺; 丛春莉; 王丽萍; 王宏霞
    • 摘要: 本文阐述了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特征、内镜分型及特点、相关的癌变因素等,重点介绍了Kudo分型、NICE分型、JNET分型等各种内镜诊断技术,进一步判断LST病变性质、癌变、浸润深度等,通过介绍LST内镜下各种治疗方法(EMR、ESD、EFTR)的适应症,选择适合LST不同时期的治疗方式,尽可能在LST癌变前或发生深层黏膜下浸润前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以及远期预后效果.
    • 张珊旗; 沙瑞华
    • 摘要: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息肉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胃息肉类型、不同部位Hp感染均存在各自特点及差异.由于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广泛使用及过度根除Hp治疗,胃息肉的患者病理组织分型正在发生着改变,胃底腺息肉已经逐步超过增生性息肉成为主要的病理类型.本文旨在通过综合国内外对胃息肉的各种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在不同部位特点和Hp感染率差异的研究,从而提高内镜诊断检出率及准确率,降低内镜诊断误诊率及漏诊率,尤其是对提高早癌筛选率及预防和控制癌变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马丽娟
    •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人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 MC)的内镜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在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80例老年人结肠黑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回顾性分析,均给予电子结肠镜检查,分析疾病特征和内镜检查结果.结果 患者经过内镜检查后,结肠存在不同部位的黑变病特征,全结肠有23例,占比28.75%(23/80),横结肠和右半结肠24例,占比30.00%(24/80),直肠11例,占比13.75%(11/80),左半结肠22例,占比27.50%(22/80).所有患者均存在便秘表现,其中有51例患者有服用过牛黄解毒丸、麻仁润肠丸等泻药史.结论 老年人结肠黑变病和便秘以及长期使用泻药存在联系性,结肠镜检查可较好的检测出结肠黑变病,可作为后期随访治疗的主要手段.
    • 张钰坪; 韩翠萍; 张秀斌; 高洁; 董海燕; 李国栋; 张燕; 卢艳; 贾欣永
    • 摘要: 目的 评估超细内镜在消化道严重狭窄的评估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在我科行消化内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消化道严重狭窄并更换超细内镜检查患者的临床内镜特征.结果 在10年时间内,我科共行内镜检查及治疗108176例次,其中诊断为消化道严重狭窄并更换超细内镜检查者283例,其中上消化道234例(82.7%),下消化道49例(17.3%).消化道狭窄病因以恶性肿瘤最多,共157例(55.5%).超细内镜在上、下消化道严重狭窄通过率分别为91.5%、55.1%,通过后发现其他病变比例分别为12.6%、22.2%.在成功通过的上消化道狭窄病例中,有24例食管狭窄患者利用超细内镜成功辅助完成内镜下治疗.结论 超细内镜在消化道严重狭窄的患者中应用十分重要.不仅能为患者提供完整的内镜诊断,同时为内镜下治疗创造条件.
    • 汪凯杰; 赵晶; 周焱琳; 黄亮; 金波; 吕宾
    • 摘要: 目的 验证京都胃炎评分在我国行内镜检查人群中预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状态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4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京都胃炎分类记录白光内镜下胃黏膜表现(包括萎缩、肠化生、皱襞增宽、结节、弥漫性发红、白浊黏液等).根据13C尿素呼气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抗H.pylori抗体检查确定患者是否有H.pylori感染.计算每例患者的京都胃炎评分,分析各项内镜下表现预测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比值比[95%可信区间(95%CI)]等.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489例患者中H.pylori感染者246例,H.pylori未感染者243例.京都胃炎评分≥2分者共242例,其中H.pylori感染者215例,H.pylori未感染者27例;京都胃炎评分<2分者共247例,其中H.pylori感染者31例,H.pylori未感染者216例,京都胃炎评分≥2分预测胃黏膜H.pylori感染的准确率为88.14% (431/489).肠化生在H.ylori感染者与未感染者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皱襞增宽、结节、弥漫性发红在H.pylori感染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者[68.3% (140/205)比31.7% (65/205)、95.2% (99/104)比4.8% (5/104)、89.7%(35/39)比10.3% (4/39)、85.0%(227/267)比15.0%(40/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5.68、106.46、26.37、283.48,P均<0.01),萎缩、皱襞增宽、结节、弥漫性发红预测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比值比(95% CI)分别为56.91%、73.25%、3.62(2.47 ~5.29),40.24%、97.94%、32.06(12.76 ~ 80.57),14.23%、98.35%、9.91 (3.47 ~28.35),以及92.28%、83.54%、60.63 (34.02 ~108.08),其中萎缩预测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低,诊断效能一般.白浊黏液和胃底至胃体斑点状发红在H.pylori感染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者[86.5%(32/37)比13.5% (5/37)、86.9%(146/168)比13.1% (22/1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0.96、137.12,P均<0.01),该2项指标预测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比值比(95% CI)分别为13.01%、97.94%、7.12 (2.72 ~18.60)和59.35%、90.95%、14.67 (8.84 ~24.34),诊断效能均较理想.结论 运用京都胃炎评分内镜下预测H.pylori感染适用于我国人群,但在单项表现中,萎缩和肠化生的诊断效能不佳,应同时关注有无白浊黏液或胃底至胃体斑点状发红.
    • 陈大伟
    • 摘要: 目的探讨病理诊断与内镜诊断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患者110例。患者均接受内镜及病理活检,分析其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常规内镜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度为58.54%、特异性78.26%、阳性预测值61.54%、阴性预测值76.96%、准确度56.93%。醋酸增强内镜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敏感度为90.24%、特异性86.96%、阳性预测值80.43%、阴性预测值93.75%、准确度88.18%。醋酸增强内镜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AUC高于常规内镜(Z=4.102,P<0.001)。结论醋酸增强内镜检查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价值较高,可清除反应病变部位的形态,并可确定患者的严重程度,内镜检查与病理活检相互补充,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汪凯杰; 翁春燕; 吕宾
    • 摘要: 幽门螺杆菌(Hp)定植于胃黏膜上皮,可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在普通白光胃镜下,正常胃黏膜、Hp现症感染以及既往感染的胃黏膜具有不同的内镜特征。高分辨率白光内镜和各类新型图像增强内镜有助于准确判断胃黏膜Hp感染,可通过识别胃癌相关高风险内镜表现,从而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本文就Hp感染的内镜诊断及其价值作一综述。
    • 李晴; 刘冰熔
    • 摘要: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结合内窥镜在诊断早期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中崭露头角并取得满意的结果.由于EC进展快、预后差,其早期发现和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目前AI已应用于早期EC的筛查,并显示出其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准确性高于缺乏经验的内镜医师.在中国,早期EC的发现依赖于内窥镜医生的专业知识,并且不可避免地受到其经验差异的影响.AI的优秀影像学识别能力非常适合于早期EC的检测和诊断,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内镜检查,从而减少漏诊.本文综述了AI在早期EC(包括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的内镜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及进展,重点探讨了AI在评估不同类型内镜图像时的诊断性能,如敏感性、特异性等.
    • 王书会; 陈方圆; 全晓静; 邹百仓; 马麟; 秦赟; 董蕾; 秦斌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规培医师进行胃早期肿瘤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内镜表现的理论和临床培训,评估受训者在培训前后对胃早癌和Hp感染状态诊断准确性的差异.方法 选取15名规培医师参加内镜培训计划,此计划包括预测试,教育阶段和测试三个部分.胃早期肿瘤的预测试和测试部分包括10例肿瘤性和10例非肿瘤性病变的内镜照片,Hp感染的预测试和测试部分包括10例Hp现症感染、10例非Hp感染和10例Hp既往感染的内镜照片,由接受培训的规培医师判断病变性质和Hp感染的三种状态;教育部分包括讲座、讲解图谱及床旁内镜实例演示.结果 规培医师在受训前对胃粘膜非肿瘤病变和早期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29.33%和22.67%,接受培训后分别提高到51.33%(P<0.001)和41.33%(P<0.001);受训前规培医师对Hp感染诊断状态(阳性、阴性、既往感染)的准确率分别为37.33%、48.00%和23.33%,经过培训后分别提高到64.67%(P<0.001)、71.33%(P<0.001)和38.67%(P<0.01).结论 规范化培训计划可以提高规培医师对早期胃癌和Hp感染不同状态诊断的准确性,为消化内镜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