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906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家庭医药、医药与保健、中国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等;增生性息肉的相关文献由359位作者贡献,包括姜泊、张亚历、刘成霞等。

增生性息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3 占比:1.6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906 占比:98.38%

总计:7020篇

增生性息肉—发文趋势图

增生性息肉

-研究学者

  • 姜泊
  • 张亚历
  • 刘成霞
  • 张婉雯
  • 贾兴芳
  • 陈村龙
  • A.
  • S.
  • 万田谟
  • 于萍

增生性息肉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双; 冉文斌; 孙晓滨; 杨梅; 刘榴; 单晶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因“发现胃多发息肉样肿物8+月”于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患者8+月前因黑便伴头晕、乏力,行胃镜检查示胃多发息肉样肿物,病理检查提示增生性息肉。血常规示血红蛋白62 g/L,予以“泮托拉唑、多糖铁”等治疗后症状改善,后经常有上腹饱胀感。既往反复鼻衄6年,4年前行电凝治疗后未再出血。2+年前因回盲部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家族中有两位姑妈分别患直肠癌及膀胱癌。
    • 陈林晖; 王海鹏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胃息肉的病例特点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北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90例老年胃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镜下特征、病理类型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1.9。病理类型主要有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其中胃底腺息肉发病率显著增加。主要发生部位依次为胃体、胃底、胃窦、贲门、胃角。Hp阳性率为33.79%,与息肉类型、息肉部位有关。胃底腺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H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女性胃息肉发生率高于男性,胃息肉主要位于胃体、胃底、胃窦,胃底腺息肉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且其HP阳性率低于增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
    • 王久君; 崔立
    • 摘要: 目的探讨胃息肉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及幽门螺旋杆菌(H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例胃息肉患者为观察组,198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GI、PGII、PGR(PGI/PGII)、G-17水平及不同病理类型息肉HP感染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PGI、PGII显著升高(P<0.05)。其中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胃底腺息肉PGI高于对照组及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PGII及G-17高于对照组及胃底腺息肉(P<0.05)。胃息肉患者HP感染率为47.52%,其中增生性息肉及炎性息肉HP感染率均高于胃底腺息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G、G-17及HP对诊断不同病理类型、大小及数量的胃息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高明生; 姚勇; 奉镭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血脂水平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胃底腺息肉患者161例、增生性息肉患者88例。分别比较底腺息肉组和增生性息肉组的人口学资料、血脂水平、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1)底腺息肉组和增生性息肉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女性占比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2.52~2.58。(2)底腺息肉组H p感染率(14.91%)低于增生性息肉组(5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底腺息肉组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增生性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息肉在女性群体中高发可能与女性激素有关,幽门螺杆菌是胃增生性息肉的致病性因素,高水平胆固醇是胃底腺息肉的致病性因素,胃底腺息肉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保护性因素。
    • 李琳琳; 伍红英; 高亮; 方慧祺
    • 摘要: 目的:探讨近焦窄带成像(NF-NBI)在无蒂锯齿状病变(SSL)与增生性息肉(HP)中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厦门市海沧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出,经内镜下治疗术后病理确诊的113例患者(59例SSL,每例至少有1个SSL,54例HP,每例至少有1个HP),共计128张病灶图片(68张SSL,60张HP)。对内镜图片、内镜切除术后标本进行分析。分析SSL和HP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内镜特征;分析NF-NBI特征[积云外观(cumulus appearance,CS)、红色黏液帽征(red mucus cap,RMC)、扩大的隐窝开口(expanded crypt opening,ECO)、扩张分支样血管(dilated and branching vessels,DBV)]诊断SSL和HP的效能。结果:59例SSL患者68个病灶,54例HP患者60个病灶。SSL患者病灶在近端结肠、≥10 mm及CS、ECO、DBV特征占比均高于HP患者病灶(P<0.05)。ECO单独及分别联合DBV和CS的约登指数较高,分别为0.617、0.568、0.482。结论:NF-NBI下CS、ECO、DBV是诊断SSL的重要特征,其中ECO对于SSL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联合CS或DBV后可提高敏感度,有助于SSL和HP的鉴别诊断。
    • 刘春涛; 旦增卓嘎; 伊比然恨; 巴桑卓玛; 卓玛; 小次央; 张澍田
    • 摘要: 目的 探讨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胃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拉萨市人民医院经胃镜检查诊断的胃息肉样病变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性别,年龄,息肉的部位、数目、大小、山田分型、病理组织学分型,幽门螺杆菌(H.pylori)检测结果(13C呼气试验).结果 拉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3年内共完成5312例胃镜检查,检出胃息肉患者119例(2.2%),其中藏族108例(纳入本次研究),汉族11例.藏族患者中男51例,女57例.胃息肉于胃窦、胃体、贲门胃底部最常见,分别为58.3%、22.2%、15.7%.96例(88.9%)患者为单发息肉,余12例(11.1%)为多发息肉.胃息肉的内镜下形态以山田Ⅰ型及Ⅱ型最多见,分别为47.2%和42.6%.息肉直径<0.5 cm者64例(59.3%),≥0.5 cm者44例(40.7%).108例患者中的69例同时行13 C呼气试验,其中42例呈阳性(60.9%).病变的组织学类型依次为增生性息肉(52.8%,57/108)、炎性息肉(34.3%,37/108)、腺瘤性息肉(10.2%,11/108)、胃底腺息肉(2.8%,3/108).胃息肉的不同病理类型与息肉的部位(χ2=23.180,P=0.001)、患者H.pylori感染情况(χ2=8.062,P=0.029)具有相关性.结论 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胃息肉好发于胃窦、胃体部,以单发为主,内镜下形态以山田Ⅰ型及Ⅱ型最常见,病理类型以增生性息肉及炎性息肉最常见,且胃息肉的病理类型与息肉的部位及患者H.pylori的感染状态相关.
    • 黄佩云; 王凯妮; 何晓璞; 孙为豪
    • 摘要: 目的 通过开发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人工智能诊断模型,用于自动识别腺瘤和增生性息肉,以增加结直肠镜检查的统一性和客观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的白光内镜图像1796张,其中正常结直肠图像692张,增生性息肉608张,腺瘤496张.在我们的分类系统上提出双流网络(dual-stream network),包括原始流和检测流,原始流的输入是完整的预处理肠镜图像,以用来学习全局特征,检测流重点关注病灶的局部特征.我们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测试集和验证集进行10次交叉验证,以评估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CNN方法的正确率(accuracy)、准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分别为96.9%、96.6%、96.7%,在正常肠镜图片、增生性息肉、腺瘤三类图像中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100%、95.1%和95.0%.结论 CNN系统对结直肠息肉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以帮助临床内镜医师快速诊断和识别结直肠息肉的类型.这表明我们的方法在临床上能够对肠息肉病变进行有效、准确、可靠的诊断.
    • 赵珊珊; 李滨
    • 摘要: 近年来胃息肉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者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良性胃上皮性息肉主要包括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幽门螺杆菌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如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但其与良性胃上皮性息肉关系尚无定论.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良性胃上皮性息肉的了解,规范良性胃上皮性息肉的管理,研究常见良性胃上皮性息肉与幽门螺旋杆菌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尹源; 郑知强; 谢锐; 林凡榆; 梁龙
    • 摘要: 目的 探讨Hath1基因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增生性息肉(HP)和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9年12月于成都三六三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共筛选出35例HP、63例SSA/P、3例SSA/P伴异型增生、5例传统锯齿状腺瘤(TSA)、10例管状腺瘤(TA)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选取15例正常结肠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ath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正常组织中,Hath1染色见于间质性炎症细胞、隐窝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染色强度一致.在HP组织中,Ha-th1染色见于所有的微泡和杯状细胞的隐窝内的细胞核,且强度与对照组相当,并且Hath1在HP黏膜脱垂的扭曲隐窝中的核染色强度也保持一致.而在SSA/P组织中,56例(91.8%)隐窝细胞核Hath1染色非常微弱或缺失,5例(8.2%)隐窝细胞核Hath1染色阳性的组织均来自左侧(直肠3例,乙状结肠2例).在不同病灶定位(右侧结肠vs左侧结肠)(x2=31.452,P<0.01)或疾病类型(HP vs SSA/P)(x2=53.157,P<0.01)中Hath1染色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在伴有细胞学异常增生的SSA/P组织中,Hath1在发育不良的上皮细胞质中的表达呈弥漫性阳性着染.在TSA组织中,Ha-th1表达呈混合模式,同时有局灶性的表达缺失和强阳性核染色.在TA组织中,Hath1的表达为大部分的强阳性的核染色,同时伴有部分斑片状阴性表达.结论 在HP和SSA/P组织中Hath1基因的表达强度对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望辅助单纯形态学难以区分病例的确诊,值得深入研究.
    • 王威; 方小美
    • 摘要: 目的 观察活血散结法代表方健胃合剂防治增生性胃息肉胃镜下电切术后复发与癌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增生性胃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2组患者均行胃镜下电凝切除术,术后治疗组给予健胃合剂口服3个月,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药物干预.观察2组治疗2周后胃黏膜创面愈合情况,治疗3个月组织学病理评分及胃息肉病变部位Bcl-2表达情况,随访术后12个月胃息肉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术后2周创面愈合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慢性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病理评分及胃息肉病变部位Bcl-2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2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血散结法代表方健胃合剂可以促进增生性胃息肉胃镜下电切术后创面愈合,并可能通过减少Bcl-2的表达降低其癌前病变程度,且可降低复发率,对增生性息肉及其癌前病变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