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肠镜
电子肠镜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765594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内蒙古中医药、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甘肃省第五届结直肠肛门外科学术年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与学术研讨会暨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电子肠镜的相关文献由370位作者贡献,包括徐静涛、孙丙军、农春燕等。
电子肠镜—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65594篇
占比:99.98%
总计:765772篇
电子肠镜
-研究学者
- 徐静涛
- 孙丙军
- 农春燕
- 吕访贤
- 吴立平
- 周泽清
- 孙晓滨
- 巢齐常
- 彭荣
- 徐丽文
- 朱彬
- 李杰
- 梁国洪
- 王利民
- 王宁
- 王琼
- 田红
- 葛晓燕
- 薛文兰
- 袁德强
- 覃万年
- 谭年炎
- 赵平红
- 陈晓燕
- 陈洪
- 马银丽
- 高路
- 魏义云
- 龚苏
- 丁卫星
- 万裕辉
- 专庆春
- 严琦
- 习建冬
- 于吉人
- 付强
- 任宏伟
- 任柳奎
- 任银珠
- 何伟
- 何波
- 何维良
- 何远琴
- 余雷
- 侯俊
- 侯瑜
- 俞一峰
- 倪敏
- 冯惠
- 冯晓艳
-
-
无
-
-
摘要:
近日,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团队成功完成一例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佳,现已康复出院。该患者为64岁女性,医院电子肠镜活检病理示:“直肠距肛门15 cm”腺癌。普外一科蒋结志副主任医师团队术前科室仔细评估患者病情,同时紧跟直肠癌诊疗技术前沿,深入学习探讨,决定对其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NOSSE手术,即腹腔镜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又称腹腔镜腹部无辅助切口手术。全腔镜手术高度微创化,恢复快。经过普外一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术后吻合口愈合良好,进食正常,无不适症状,未出现相关手术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
-
-
饶德光
-
-
摘要:
目的:观察无痛电子肠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该院收治的62例肠息肉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电子肠镜下EMR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无痛电子肠镜下EMR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中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电子肠镜下EMR术治疗肠息肉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电子肠镜下EMR术治疗。
-
-
曾昊;
张炜;
窦维龙;
徐莉蓉;
张玉洁;
黎梦鸽
-
-
摘要:
目的 研究经首次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患者,第二次行电子肠镜下手术时,更换操作者对结直肠息肉术中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解放军陆军第九四六医院接受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并在3个月内来院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首次电子肠镜检查和复查由不同的两位医生完成.记录患者两次电子肠镜检查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首次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患者576例,其中3个月内来院治疗的患者且符合纳入条件者423例,由同一操作者复查新检出息肉人数的检出率为22.7%(96/423),更换操作者后为24.3% (103/42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操作者和更换操作者新检出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20.8%(220/1 059)、25.9%(294/1 133),其中新检出直径≤5 mm息肉占新检出息肉分别为73.6% (162/220)、82.0% (241/294),新检出扁平型息肉占新检出息肉分别为71.8%(158/220)、79.9%(235/2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操作者和更换操作者新检出乙状结肠息肉占新检出息肉分别为35.0%(77/220)和39.1%(115/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肠镜检查出结直肠息肉的患者,手术时更换操作者,术中能更多的检查出漏诊的息肉,特别是直径≤5 mm的扁平息肉;建议结直肠息肉患者手术时更换操作者,提高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
-
王洁
-
-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于大肠息肉患者采用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应用内镜下活检钳钳除治疗,同期观察组则应用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结果:观察组术中息肉整体切除率为100.00%,对照组为91.89%,P<0.05;并发症率观察组为5.41%,对照组为21.62%,P<0.05.结论:对于大肠息肉患者采用电子肠镜辅助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的治疗效果满意,有利于提升息肉整体切除率并降低并发症率.
-
-
-
-
-
赵洪坤
-
-
摘要: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采用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采用该治疗方法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检查结果、治疗过程、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50例患者均成功切除息肉,术中发生5例出血,发生率3.33%(5/150),经对症处理后完全止血.结论:采用该方法对大肠息肉进行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息肉切除效果,其安全性较高,患者较少发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王宁
-
-
摘要:
目的探究无痛电子肠镜下EMR术切除肠道息肉安全性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无痛电子肠镜下EMR术切除肠道息肉的44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22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8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得到了降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和81.82%,各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在对肠道息肉患者行无痛电子肠镜下EMR术切除手术期间,实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具有临床研究意义。
-
-
冯晓艳
-
-
摘要:
目的:讨论对比电子肠镜检查前3种肠道准备.方法:对我院在2016年7月-2019年9月收治的46例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分为A组(n=15行传统肠道准备)、B组(n=15,在A组基础上服用蓖麻油)、C组(n=16,舒泰清口服洗肠),对比三种肠道准备效果.结果:对比三组患者最终清洁效果,B组与C组对比清洁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B组清洁效果好于A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相比,C组清洁效果好于A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三组患者行肠道清洁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C组患者不良反应概率6.25%最低;B组(40%)与A组(73.33%)相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组、C组肠道准备方法的最终效果相当,但是采用舒泰清进行口服洗肠的方法不良反应更少,故值得广泛应用.
-
-
尹屹岩;
杨淑霞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2009年5月-2013年12月为146例直径0.6-3.0cm大肠息肉的患者施行了电子肠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通过对146例电子肠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患者的护理.笔者体会到:术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认真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顾虑;术中密切配合操作,注意观察手术创面情况;术后严格控制饮食,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血压、大便等,及时处理特殊情况,这样对完成治疗操作,减轻患者的痛苦及负担,减少和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康复十分重要。
-
-
-
王少伟
-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与学术研讨会暨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分析电子肠镜检查前肠的准备方法。方法: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3~8月行结肠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480例,分为2组,住院患者口服聚乙二醇组(A组)290例,其中男102例,女188例,年龄18~70岁,门诊患者口服甘露醇组(B组)190例,其中男80例,女110例,年龄20~78岁。结肠镜检查前1天中午进半流质饮食,晚餐进流质饮食对比。检查前8h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将粉剂倒入带有刻度的量器中,加温开水搅拌成2L溶液。每小时约1L速度服药。同样时间,在30分钟口服甘露醇500ml完后等20分钟再慢慢喝萄糖盐水1000ml,口渴者可喝温开水。待排泄液近于透明时进行肠镜检查。结果:1.服药后排便情况:服药后A组的服药到初次排便时间平均为63.55分钟,服药到排便结束时间平均为192.45分钟。排便次数平均为7.4次。服药后B组的服药到初次排便时间平均为51.36分钟,服药到排便结束时间平均为176.41分钟。排便次数平均为10.1次。两者经过在用药时间、药量及用药速度方面有明显差异。2.清洗效果:进境过程中A组肠腔内从直肠到肝曲多处可见大量粪水,到达回盲部后可见有稀便覆盖,无法观察,成功率达70%。观察B组肠腔内直肠、横结肠部分可见少量粪水,横结肠以上肠腔内几乎无稀便覆盖观察效果较好,成功率到85%。结论: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不好直接影响结肠镜检查的清晰度,有时造成漏诊误诊,影响内镜下各项治疗工作的开展。两组患者口服不同的导泻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在排便时间、肠腔清洗效果上有明显差异。目前医院普遍使用的肠道准备方法是使用非吸收高渗性的甘露醇(20% )。甘露醇是一种低聚糖,肠道不易吸收导泻作用较好。患者反映此方法准备时间短,该药口感较好而且价格也很容易接受。
-
-
-
-
-
-
-
张箭平;
张根福;
王永兵
- 《全国第二届便秘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新概念学术会议》
| 200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对结肠脾曲综合征的认识以及检查手段。rn 方法:采用结肠钡剂灌肠了解结肠形态,结肠脾曲与肝曲水平位的差距,钡剂通过脾曲的状态,脾曲夹角大小。结肠运输功能摄片了解不透光标志物在横结肠滞留时间以及电子肠镜窥测横结肠粘膜的病理改变。rn 结果:8例钡剂灌肠中有5例横结肠下垂落入盆腔,4例横结肠扩张,7例钡剂通过脾曲过程中有受阻滞现象,5例脾曲位置明显抬高,肝曲与脾曲之间的水平位平均相差1.8个椎体,脾曲夹角小于45度。实施结肠运输功能摄片,结果全部运送缓慢,6例不透光标志物停留在横结肠32~50小时。肠镜检查,4例粘膜出现散在的浅表性溃疡灶。本组全部施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rn 结论:结肠脾曲综合征是导致顽固性便秘的重要原因,钡剂灌肠摄片、结肠运输功能摄片及电子肠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
-
侯俊;
梁若玲;
温瑞英;
李静娴;
何远琴
- 《第三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
| 2007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电子肠镜下靛胭脂黏膜染色联合黏膜切除对大肠侧向发育肿瘤(LST)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4 200余例肠镜检查中发现的可疑黏膜病灶,行镜下喷洒0.4%靛胭脂黏膜染色,镜下观察病灶大小并形态分型,病灶黏膜可随充吸气变形者及黏膜下注射液体黏膜抬举征呈阳性者行内镜黏膜切除(MER)或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未能行黏膜切除者行镜下活检,病灶黏膜送病理检查。 结果:发现45例患者共47个LST病灶,检出率为1.12%。分型;颗粒型33(70.2%)和非颗粒型14(29.8%)。大小;10~19 mm 25个(53.2%),20~30 mm 14个(29.8%),>30 mm 8个(17.0%)。病理检查黏膜局部癌变7例(5例m癌,2例sml癌),LST病灶中早期大肠癌捡出率为14.9%,进展期大肠癌3例,良性腺瘤37个(78.7%)。 结论:普通电子肠镜结合黏膜染色能够有效的发现大肠LST病灶,联合镜下黏膜切除根除LST病灶对早期大肠癌防治具有积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