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胃泌素-17

胃泌素-17

胃泌素-17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41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2297篇;相关期刊197种,包括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首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六次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等;胃泌素-17的相关文献由1198位作者贡献,包括庞亚鸥、李莉、李静等。

胃泌素-17—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9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2297 占比:99.63%

总计:112709篇

胃泌素-17—发文趋势图

胃泌素-17

-研究学者

  • 庞亚鸥
  • 李莉
  • 李静
  • 杨帆
  • 杨霞
  • 王东梅
  • 王颖
  • 范华
  • 费素娟
  • 丁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微; 陈晓莉; 翁乙花
    •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UD-EGC)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5例UD-EG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其中ESD组67例,手术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近远期疗效及术前、术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及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性别构成比、年龄、肿瘤部位、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肿瘤直径≤2 cm、浸润深度为黏膜层、无脉管癌栓的比率为67.16%、71.64%、100.00%,显著高于手术组(32.84%、41.67%、89.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手术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为(1.58±0.47)、(2.47±0.75)、(9.15±2.38)d,显著短于手术组[(3.26±0.82)、(4.29±1.03)、(13.87±3.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肠梗阻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为0、5.97%,明显低于手术组(8.33%、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和手术组术后3年肿瘤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肿瘤直径≤2 cm、黏膜浸润浅且不伴有脉管癌栓的UD-EGC建议行ESD治疗,不仅可以达到外科手术相同的效果,恢复血清肿瘤标志物、G-17、PG水平异常状态,还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高峻; 史学森; 卢干; 王旭东; 任珂
    • 摘要: 目的:研究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胃癌筛查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包头市肿瘤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消化科及腹部外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经电子胃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胃癌患者3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及良性胃病患者共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胃泌素-17(GS-17)水平及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2-5(CA12-5)等肿瘤标记物(TM)的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患者中各血清标记物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与单项检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及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诊断准确性,在胃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索日娜; 赵丽萍; 李凤; 范华; 郭德煊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联合放大色素内镜对早期胃癌(EG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EGC筛查的4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病理活检,根据是否患EGC将其分为观察组(n=88)和对照组(n=317)。记录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BMI)、血清检测结果(G-17、PGⅠ、PGⅡ)和放大色素内镜检查结果。Kappa系数检验评估放大色素内镜对EGC的诊断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G-17、PGⅠ、PGⅡ、放大色素内镜与EGC的关联情况,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GⅠ、G-17、放大色素内镜及联合3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诊断能力。结果共有88例(21.73%)患者病理检查诊断为EGC,2组G-17、PG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大色素内镜单独诊断EGC的灵敏度为93.22%,特异度为91.80%,诊断效果较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GⅠ<70μg·L^(-1)、G-17≥12 pmoL·L^(-1)和放大色素内镜诊断为阳性与EGC密切相关;基于3个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拟合效果良好,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0(95%CI0.988~0.993),诊断能力显著较高。结论放大色素内镜对EGC具有更高的诊断能力,联合G-17、PGⅠ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EGC具有更高的诊断能力,可有效提高EGC的检出率。
    • 高娟; 井晓; 董亚宁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糖类抗原(CA)724、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17)在胃癌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术后感染、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8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为胃癌组,同期西安高新医院80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A724、PGⅠ、PGⅡ、G-17水平,比较胃癌组与对照组血清CA724、PGⅠ、PGⅡ、G-17水平,比较胃癌组内不同阶段,以及术后有无感染、有无复发患者间血清CA724、PGⅠ、PGⅡ、G-17水平。结果胃癌组血清CA724、PGⅡ、G-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G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内进展期患者血清CA724、PGⅡ、G-17水平明显高于早期胃癌患者,PGⅠ水平明显低于早期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感染患者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分别明显高于术后未复发、未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患者血清CA724水平明显高于术后未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为术后感染、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CA724为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A724、PGⅠ、PGⅡ、G-17在胃癌与体检健康者、进展期与早期胃癌患者血清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且其表达水平与术后感染、复发关系密切,可用于术后感染诊断及预后评估。
    • 郭玉峰; 吕娴
    • 摘要: 目的 分析胃癌及癌前病变与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及胃泌素-17表达水平的关系,为临床延缓或逆转胃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49例胃癌患者将其作为胃癌组,另选取104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癌前病变组,并根据其分化程度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49例)、伴肠化生组(35例)及伴异型增生组(20例),同时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对比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和健康组3组研究对象的各类型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表达水平的差异及癌前病变不同分化程度患者间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类型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健康组、癌前病变组、胃癌组3组研究对象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的比值(PGR)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胃癌组显著低于癌前病变组与健康组,癌前病变组显著低于健康组;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胃癌组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与健康组,癌前病变组显著高于健康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伴肠化生组、伴异型增生组患者胃蛋白酶原Ⅰ、PGR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伴异型增生组患者PGR水平均显著低于伴肠化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伴肠化生组显著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伴异型增生组患者均显著高于伴肠化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伴肠化生组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蛋白酶原Ⅰ、PGR高水平均是胃癌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83、1.669),胃蛋白酶原Ⅱ和胃泌素-17低水平是癌前病变的保护因素(OR=0.823、0.744);ROC曲线显示,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R、胃泌素-17对胃癌癌前病变诊断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283、0.240、0.479、0.554,其中以胃泌素-17诊断价值最高(均P<0.05)。结论 各类型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表达异常和胃癌癌前病变进展关系密切,胃蛋白酶原Ⅰ、PGR高水平均是胃癌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胃蛋白酶原Ⅱ和胃泌素-17低水平均是癌前病变的保护因素,临床可据此判断疾病的病情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 张明飞; 陈清逸; 黄素云
    • 摘要: 目的探讨胃功能四项指标监测用于胃溃疡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50例纳入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50例,纳入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PGI、PGII、PGI/PGII及G-17水平,并比较不同分期(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胃溃疡患者血清PGI、PGII、PGI/PGII及G-17水平;观察治疗后患者血清PGI、PGII、PGI/PGII及G-17水平变化。结果胃溃疡组血清PGI、PGI/PGII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GII、G-17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患者血清PGI、PGI/PGII水平明显低于愈合期、瘢痕期患者,PGII、G-17水平明显高于愈合期、瘢痕期患者,且愈合期患者血清PGI、PGI/PGII水平较瘢痕期患者低,PGII、G-17水平较瘢痕期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系统治疗后,患者血清PGI、PGII、PGI/PGII及G-17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功能四项指标水平与胃溃疡疾病的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能够作为评估患者疾病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 谢东明; 黄治胜; 罗巧
    • 摘要: 目的:探讨丹芪祛瘀止痛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以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四联杀菌方治疗)和研究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芪祛瘀止痛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血流量、PGⅠ、PGⅡ、胃泌素17(G-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胃脘隐痛且痛有定处拒按、夜间疼痛明显、嗳气吐酸、口干发苦、乏力、食少、便溏、胃窦小弯、胃窦前壁、胃窦大弯、胃窦后壁的血流量、PGⅠ、PGⅡ、G-17、TNF-α、IL-1β、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脘隐痛且痛有定处拒按、夜间疼痛明显、嗳气吐酸、口干发苦、乏力、食少、便溏、PGⅠ、G-17、TNF-α、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胃窦小弯、胃窦前壁、胃窦大弯、胃窦后壁的血流量较治疗前更快,PGⅡ、EG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疗效、胃脘隐痛且痛有定处拒按、夜间疼痛明显、嗳气吐酸、口干发苦、乏力、食少、便溏、PGⅠ、G-17、TNF-α、IL-1β水平更低,胃窦小弯、胃窦前壁、胃窦大弯、胃窦后壁的血流量更快,PGⅡ、EGF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丹芪祛瘀止痛汤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且能够调节胃黏膜血流量、血清PGⅠ、PGⅡ及血清相关指标水平,可在临床应用。
    • 盛倩; 章国东; 温敏雅
    • 摘要: 背景胃癌筛查是早期诊断胃癌的一种有效手段,国内外研究发现胃癌与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胃泌素-17(gastrin 17,G-17)、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Ⅱ、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Hp-IgG)抗体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推测其能应用于胃癌的诊断及病情评估.目的探究G-17、PGⅠ、PGⅡ、Hp-IgG水平对胃癌与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及与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08/2021-03我院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90例胃癌前病变患者作为对照A组、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B组.比较3组一般资料、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Hp-IgG阳性率,并比较Hp-IgG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分析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与Hp-IgG阳性的关系,分析各指标诊断胃癌的价值及与胃癌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G-17、PGⅡ水平、Hp-IgG阳性率均>对照A组>对照B组,血清PGⅠ水平<对照A组<对照B组(P<0.05);研究组Hp-IgG阳性患者血清G-17、PGⅡ水平均高于阴性患者,血清PGⅠ水平低于阴性患者(P<0.05);血清G-17、PGⅡ水平与Hp-IgG阳性呈正相关,血清PGⅠ与Hp-IgG阳性呈负相关(P<0.05);血清G-17、PGⅠ、PGⅡ、Hp-IgG阳性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28、0.845、0.821、0.650,各指标联合诊断的AUC最大,为0.887,最佳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3%、84.46%;血清G-17、PGⅡ水平、Hp-IgG阳性率均随胃癌肿瘤浸润深度增加逐渐升高,血清PGⅠ水平随胃癌肿瘤浸润深度增加逐渐降低(P<0.05);胃癌肿瘤浸润深度与血清G-17、PGⅡ、Hp-IgG阳性呈正相关,与血清PGⅠ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Hp-IgG检测在胃癌与癌前病变筛查方面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与胃癌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 李妍妍; 苗辉; 王俊瑶
    • 摘要: 目的研究胃泌素-17(G-17)、糖类抗原242(CA242)、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77例胃癌患者为A组,同期选取64例胃良性疾病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B组、C组。入组者均采集5 mL空腹静脉血,测定G-17及糖类抗原CA242、CA72-4并进行比较。结果与B组、C组比较,A组G-17、CA242及CA72-4水平均更高(P<0.05);与治疗无效组比较,治疗有效组G-17、CA242及CA72-4水平均更低(P<0.05);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准确性为92.21%,均高于G-17、CA242及CA72-4单独检测(P<0.05);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特异度为90.20%,均高于G-17、CA242及CA72-4单独检测(P<0.05)。结论G-17及糖类抗原CA242、CA72-4联合检测,可指导临床诊断胃癌,且可用于评估患者疗效。
    • 金丽雯; 徐继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联合幽门螺杆菌(Hp)水平评估胃癌(G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消化内科因上腹部痛、恶心呕吐、饱胀不适等症状住院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PG、G-17及Hp-免疫球蛋白G(Hp-IgG)抗体水平,以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其分为GC组和非GC组,分析血清PG、G-17联合Hp水平评估GC的临床价值。结果以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90例患者中诊断为GC的为23例(25.56%);GC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G-17及Hp-IgG水平均高于非G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8,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但联合检测的AUC最大,预测价值最高。结论血清PG、G-17及Hp水平在GC患者中均呈高表达,其联合检测评估GC具有一定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