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677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4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010503篇;相关期刊255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十四次全国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2011上海国际消化内镜切除新技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日ESD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176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思德、姜泊、周殿元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4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10503 占比:99.93%

总计:1011180篇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研究学者

  • 刘思德
  • 姜泊
  • 周殿元
  • 智发朝
  • 张亚历
  • 张澍田
  • 令狐恩强
  • 张月明
  • 朱人敏
  • 余细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玲; 杜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胃癌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后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以76例接受EMR治疗的胃癌患者为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15.79%,P<0.05).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21.05%,P<0.05).结论 给予接受EMR治疗的胃癌患者优质护理可减少DVT的发生,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满意度.
    • 白玉强; 白云磊; 王蒙
    • 摘要: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胃肠道息肉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实施胃肠道息肉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及实验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普通内镜电凝切除手术干预,实验组患者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手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息肉切除情况,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息肉整块切除率及完整切除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老年胃肠道息肉患者,可提高息肉切除率,改善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术后疾病复发率较低,可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 吴剑; 胡忠卓; 林伟
    • 摘要: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癌前病变和早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122例结直肠癌前病变和早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案分为EMR切除组(n=61)和ESD剥离组(n=61)。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丙二醛(MDA)、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皮质醇(Cor)水平,术前、术后3个月肿瘤标志物miR2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及并发症情况,及术后3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1)切除组手术时间短于剥离组(P0.05);(2)术后3 d切除组血清IL-6、PCT、TNF-α水平及MDA、GSSG、Cor水平均低于剥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8%(7/61),低于剥离组1.64%(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R、ESD治疗结直肠癌前病变和早癌效果相当,前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后者可减轻手术创伤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
    • 柯慧亭; 刘丹; 杨荟玉; 刘冰熔
    • 摘要: 目的:探讨消化道颗粒细胞瘤(GCT)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治疗的21例消化道GC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效果。结果:21例消化道GCT位于食管15例、胃3例、回肠1例、结肠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21例术前胃镜、19例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均观察到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病灶直径均<2 cm。1例术前行活检,病理提示食管鳞状细胞癌。1例经内镜活检后烧灼清除;余20例均行内镜下切除,包括圈套切除10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7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3例,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0.0~48.1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内镜切除是治疗消化道GCT的安全、有效手段,能够实现对病灶的完全切除,短期观察术后无复发,可作为消化道GCT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
    • 郭永存
    • 摘要: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术治疗直肠广基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直肠广基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和息肉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43/44),高于对照组的81.82%(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广基息肉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内镜下等离子射频术治疗。
    • 崔佳宾
    • 摘要: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8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试验组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指标、临床治疗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率,术前及术后7 d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相比对照组,试验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更短,治疗费用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VEGFA、VEGFB、VEGFC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相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方式更简便、花费少、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是VEGF水平较高。
    • 黄建鑫; 张华芬; 李明
    • 摘要: 目的:分析黏膜下切除术(EMR改进型)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6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予以黏膜下切除术(EMR改进型)治疗,对照组单独予以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浅表隆起结肠息肉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黏膜下切除术(EMR改进型)有助于提升浅表隆起结肠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尹玲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70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纳入本组研究,遵从随机双盲分组法将其分作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扁平型息肉成功率为88.57%,有蒂息肉完全切除为91.43%,广基息肉完全切除为82.86%,一次性切除成功率为74.30%;观察组扁平型息肉成功率为97.14%,有蒂息肉完全切除为97.14%,广基息肉完全切除为94.36%,一次性切除成功率为94.39%;在两组患者一次性切除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息肉病理结果主要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两组患者息肉病理结果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对照组发生出血现象4例(11.43%)、发生穿孔现象1例(2.86%)、发生切口过深现象4例(11.43%)、发生息肉残留现象3例(8.57%),并发症患者总发生12例(34.29%)。观察组发生出血现象2例(5.70%)、发生穿孔现象0例(0.00%)、发生切口过深现象1例(2.86%)、发生息肉过深现象1例(2.86%),并发症患者总发生4例(11.4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对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术后并发症上作用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赵伟; 王毓麟
    • 摘要: 黏膜下注射对于大多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等内镜治疗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生理盐水仍是使用最多的也是相对安全的黏膜下注射液,但由于其不能维持较长黏膜抬高时间,对于较大病变需要反复注射。目前已经有了多种黏膜下注射液的方案,其中包括甘油果糖溶液、葡萄糖溶液、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原、琥珀酰化明胶、羟乙基淀粉以及新型复合凝胶。笔者对这些不同黏膜下注射液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分析了他们的优缺点。此外还简要分析了黏膜下注射液中加入的肾上腺素和染料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 张彬
    • 摘要: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及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和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112例EGC、癌前病变患者,以手术不同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EMR治疗,观察组给予E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疗效及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1.01±2.02)d短于对照组的(21.02±2.26)d、切除病灶面积(34.12±3.21)mm^(2)大于对照组的(15.01±2.34)mm^(2)、手术时间(57.84±4.13)min长于对照组的(33.61±5.03)min、术中出血量(67.21±3.28)ml少于对照组的(89.59±4.13)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切除率83.9%、治愈性切除率78.6%均高于对照组的64.3%、46.4%,消化道症状阳性发生率3.6%、复发率3.6%、肝脏转移发生率0、死亡发生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14.3%、16.1%、8.9%、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1%低于对照组的4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EGC、癌前病变患者,与EMR相比,疗效更佳,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提升了组织学疗效,预后得以改善,值得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