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3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6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29904篇;相关期刊459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内镜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第9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二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第一届山东省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2013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等;贲门失弛缓症的相关文献由3245位作者贡献,包括令狐恩强、等、孟江云等。

贲门失弛缓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56 占比:4.03%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29904 占比:95.85%

总计:31198篇

贲门失弛缓症—发文趋势图

贲门失弛缓症

-研究学者

  • 令狐恩强
  • 孟江云
  • 杜红
  • 王向东
  • 王邦茂
  • 周平红
  • 李惠凯
  • 王红斌
  • 张忠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科全; 叶秀杰; 陈烜左; 李思荃; 许研
    • 摘要: 目的分析应用回缩Dual刀头强力电凝行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9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9例A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POEM治疗,随访满24个月。记录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Eckardt评分。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37.28±10.56)min。术中明显出血后电凝止血5例(17.2%),术中捻发感9例(31.0%),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4个月,28例患者术后Eckardt评分为(1.20±0.41)分,较术前的(7.50±1.83)分明显降低(P<0.05);另1例患者行第1次POEM术后12个月Eckardt评分为4分,行第2次POEM术后随访24个月Eckardt评分为1分。结论对AC患者行POEM,术中应用短刀头强力电凝,手术时间较短,可降低术中精细操控难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利于POEM术的开展。
    • 谢文星; 赵静; 杨丽娜(综述); 蒋海涛; 王红(审校)
    • 摘要: 贲门失弛缓症(AC)是一种特发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以食管蠕动异常、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障碍为主要特点。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明确,但一般认为遗传、病毒及免疫相关因素等病因可能共同作用导致LES松弛障碍及食管蠕动异常,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AC的发生。
    • 谭玉勇(综述); 刘德良(审校)
    • 摘要: 自2010年首次报道以来,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已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一线治疗方法,其疗效令人满意。POEM操作步骤相对复杂,经过临床10余年来的改良,降低了其操作难度,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疗效。现就POEM操作步骤现状做一综述。
    • 樊留博; 张露丁; 罗咪咪; 沈佳雯; 韩文胜
    • 摘要: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下段括约肌(LES)舒缩障碍所致的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常表现为吞咽困难、呕吐、上腹部疼痛等不适症状,严重的会出现营养不良、消瘦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1-2],以吞咽时食管体部蠕动消失和下食管括约肌不能松弛为主要特征,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其治疗主要针对LES,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钙离子拮抗剂)、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
    • 刘倩怡; 阮巍山; 李杰峰; 刘智尚; 黎嘉妍; 吴颖猛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与传统开胸Heller术治疗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20年6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贲门失迟缓症患者103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开胸Heller术,观察组进行POEM术治疗。观察组根据芝加哥分型标准进一步分为Ⅰ、Ⅱ与Ⅲ型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手术相关指标、Eckardt评分、术后恢复指标、食管动力学指标及治疗前后食管内径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人数44例(88.00%),观察组有效人数51例(96.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Eckardt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两组Eckardt评分进一步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Eckardt评分下降幅度观察Ⅲ型组>观察Ⅱ型组>观察Ⅰ型组;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首次经口进食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观察Ⅱ型组及观察Ⅲ型组较观察Ⅰ型组降低幅度大,差异P0.05);术后三个月观察组及对照LESP及食管最大直径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较对照下降明显,差异P0.05);术后三个月观察组及对照LESRP有所上升,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P<0.05;观察Ⅱ型组及观察Ⅲ型组较观察Ⅰ型组升高明显,差异P<0.05。结论POEM术是治疗AC的有效手段,可降低AC不同亚型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黏膜下隧道长度及环形肌切开长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提升首次进食时间,特别对Ⅱ型及Ⅲ型AC患者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张睿; 鞠辉; 曹彬; 魏良洲; 田字彬
    • 摘要: 目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自诞生以来,已逐渐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微创疗法,因其低复发率、较少副作用、微创的特点,得到了医生患者的广泛认可。但是关于该疗法术后短期复发及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却较少,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于接受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出可能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期对该术式的开展提供经验借鉴,帮助临床更好地解决患者的困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的所有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术后情况。主要统计结果包括术后复发人数、未复发人数,出现术后并发症人数,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复发及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在本课题中,定义术后6个月时随访者评定Eckardt评分大于3分为术后复发,术后6月时随访者评定Eckardt评分小于等于3分为未复发,选取胃食管反流作为主要研究的术后并发症,考虑患者不一定有较好的依从性,术后6个月以内反酸、烧心的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作为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标准。结果:在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过程中,共纳入118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00例随访随访成功,随访率为84.7% (100/118)。术后6个月时的Eckardt评分的平均值,由接受手术前的5.540下降为2.620,术后6个月时的Eckardt评分的中位数由术前5分降至3分。按照本课题的标准,在100例患者一共有12人出现术后复发,16人出现胃食管反流。根据取得的资料分析表明,Eckardt评分的高低与术后复发及出现胃食管反流显著相关。结论: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可以确实有效地缓解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表明术前Eckardt评分较高的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和胃食管反流的风险更高。
    • 李彬超; 宋志红; 仲圆圆; 程诗清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8例贲门失弛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行POEM术后成功解除食管下括约肌梗阻,临床症状均得以显著缓解,所有患者在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为(10.28±3.82)d。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通过运用叙事手段给予其术前全面评估及心理干预、术中与手术医师的精准配合以及术后的综合护理、并发症的观察,未发生迟发性大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2例患者术中出现少许渗血经内镜电凝止血后出血停止;11例患者术后出现胸骨后痛,5例患者在应用止痛剂后疼痛缓解,6例患者术后2~4 d疼痛自行缓解;3例患者术后出现低中度发热,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出现少量颈部皮下气肿,3 d后自行吸收。结论:POEM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技术,能有效恢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因此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提升患者满意度。
    • 张凌云; 赵威
    • 摘要: 目的:评估食管固有肌层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对小鼠食管运动的影响。方法:通过长期卵白蛋白(OVA)刺激建立食管肌层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小鼠模型。比较模型组(n=30)和对照组(n=20)固有肌层的嗜酸性粒细胞和肌层神经元的数量以及食管运动参数,如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和食管排空。此外,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食管的组织学和运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食管运动功能严重恶化,与贲门失驰缓(AC)食管运动异常相似,肌层嗜酸性粒细胞增加(t=4.587,P<0.0001),肌层神经元减少(t=-4.283,P<0.0001)。随着OVA刺激时间的延长,模型组食管动力障碍加重(第28天时,LESP、食管通过时间、贲门通过时间P<0.05),食管肌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第28天时,t=4.429,P=0.0003),肌间神经元减少(第28天时,t=-4.328,P=0.0004)。此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食管肌间神经元数量呈负相关(r=0.531,P=0.026)。结论:长期OVA刺激可引起食管固有肌层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肌间神经元减少和食管动力障碍,食管肌层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能在A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路菲凡; 李昌达; 史永军
    • 摘要: 贲门失弛缓症(AC)作为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一种,以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功能受损、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年发病率为1/100000~3/100000,临床表现以吞咽困难最为常见.食管测压法为其诊断金标准,另外还有内镜检查、食管钡餐造影检查等诊断方法.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上可通过药物治疗、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气囊扩张术、食管支架植入术、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等进行治疗.
    • 李灿; 刘丹; 杨荟玉; 史阳; 刘冰熔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既往内镜/外科治疗后的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的23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POEM术前是否实施过内镜或外科手术,分为有治疗史组(50例)和无治疗史组(181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等.结果:无治疗史组发热发生率低于有治疗史组(P0.05);两组有显著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发生率、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有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史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仍然适用POEM治疗,POEM治疗依然安全、有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