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聚桂醇

聚桂醇

聚桂醇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71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3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35909篇;相关期刊285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2014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微创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等;聚桂醇的相关文献由199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军营、周军、吴杨等。

聚桂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3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5909 占比:99.50%

总计:136586篇

聚桂醇—发文趋势图

聚桂醇

-研究学者

  • 杨军营
  • 周军
  • 吴杨
  • 张淑珍
  • 王琳
  • 王芳
  • 蔡丽萍
  • 谢阳桂
  • 陈石海
  • 于海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栋雷; 孙延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聚桂醇硬化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患者再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EGVB患者120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套扎组(n=60)和套聚组(n=60)。套扎组行内镜下套扎术,套聚组行内镜下套扎术联合聚桂醇硬化术。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死亡率、血红蛋白水平、再出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及时止血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套聚组止血时间短于套扎组(P 0.05)。结论 内镜下套扎术联合聚桂醇硬化术对EGVB患者具有更快的止血效果,有利于恢复血红蛋白水平,对再出血的防治作用更佳,且安全性好。
    • 张庆; 常东歌; 王丽红
    •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金属钛夹与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急诊内镜金属钛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止血成功率、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近期再出血率、远期再出血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清丙二醛、过氧化脂、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和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近期再出血率和远期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丙二醛、过氧化脂、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内镜金属钛夹与聚桂醇联合组织胶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可有效提高止血效果,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 史玉仓; 周志红; 龚鑫沁; 叶犀皓; 吴泽勇; 黄海华; 吴志远; 梁杰
    •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B超引导下1 470 nm激光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腱鞘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113例腱鞘囊肿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微创组),B组(外科手术组)。A组61例采用B超引导下1 470 nm激光消融、聚桂醇硬化治疗;B组52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术后随访6~24个月,复查B超,比较两组之间的有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后,56例治疗有效,5例复发,并发症4例;B组治疗后,40例有效,12例术后复发,并发症10例。A组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B超引导下1 470 nm激光联合聚桂醇治疗腱鞘囊肿效果良好,且较外科手术可有效降低复发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江攀; 张惠林; 刘海; 苏娟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肝肾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肾囊肿患者72例,其中36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另36例注射聚桂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囊肿体积缩小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术后6个月超声复查,聚桂醇治疗组囊肿消失或明显缩小发生率为94.4%,与无水乙醇治疗组的91.7%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1 m、3 m和6 m,聚桂醇治疗组囊肿体积缩小率分别为(67.5±8.1)%、(81.6±5.5)%和(95.2±4.9)%,显著高于乙醇治疗组【分别为(53.9±6.4)%、(73.2±4.7)%和(85.6±3.5)%,P<0.05】;聚桂醇治疗组术后发热、醉酒样反应和恶性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无水乙醇治疗组的27.8%(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聚桂醇或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肾囊肿患者疗效较好,但注射聚桂醇可提高囊肿体积缩小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霍晓霞; 王冬; 时晓冬; 牛巍巍; 韩旭; 张晓岚
    • 摘要: 目的探讨密集套扎联合小剂量聚桂醇注射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肝硬化1型食管胃静脉曲张(type 1 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1)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以螺旋套扎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组予以密集套扎联合小剂量聚桂醇注射治疗,比较2组疗效、套扎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套扎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再出血、术后疼痛、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治疗完成后6个月与12个月复查胃镜观察组静脉曲张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差异性越明显。结论密集套扎联合小剂量聚桂醇注射治疗GOV1安全有效,可减少套扎次数,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静脉曲张复发率。
    • 杜爱民; 崔月萍; 杨霞; 汤梦迪; 朱亚琴
    • 摘要: 目的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EVB)进行内镜下套扎术(EVL)和内镜下套扎术(EVL)+注射硬化剂治疗(EIS)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汇总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消化内镜中心82例肝硬化EV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EVL组,42例),B组(EVL+聚桂醇EIS治疗组,40例)。评价两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的EVL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均连续随访1年,记录总有效率及再出血率等指标。结果一:EVL+EIS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单纯EVL治疗组的总有效率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P=0.012);二:EVL+EIS治疗组的平均EVL次数为2.5次,显著少于单纯EVL组的6.5次(χ^(2)=12.78,P=0.0085);三: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随访1年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四: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再出血率分别为8.51%和4.98%,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7,P=0.25)。而术后1月、3月、6月、9月、12月的连续随访,单纯EVL组患者的再出血率42.85%明显高于EVL+EIS治疗组1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6,P=0.004)。结论EVL+EIS模式治疗肝硬化EVB相比较于单纯EVL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再出血率和平均EVL次数均低于单纯EVL治疗,而且并发症发生率无增加,值得临床工作中推广。
    • 吴永芳; 王运成; 陆美林; 熊庭锋
    • 摘要: 作为硬化剂的聚多卡醇(POL)在西方国家已广泛应用于血管瘤(HM)及静脉畸形(VM)的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聚桂醇是我国国产化的POL,多年来应用于治疗HM及VM,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探讨聚桂醇作为硬化剂局部治疗HM及VM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以及聚桂醇在硬化疗法中的作用机制、安全性及有效性。
    • 仲海燕; 王芳; 邵为; 黄超; 梁彦
    • 摘要: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经皮浅静脉环形缝扎加聚桂醇局部注射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镇江医疗区2017年10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符合C3~C4A标准的大隐静脉曲张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联合组55例采用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经皮浅静脉环形缝扎加聚桂醇局部注射的治疗方法,对照组55例采用传统手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54.69±2.95)min、切口总长度(4.95±0.57)cm、术中出血量(15.08±2.57)mL,术后并发症:皮下瘀血发生率3.33%、患肢疼痛1.67%、局部皮肤麻木3.33%;对照组手术时间(104.40±9.04)min、切口总长度(12.45±1.34)cm、术中出血量(98.26±12.16)mL,术后并发症:皮下瘀血发生率14.52%、患肢疼痛14.52%、局部皮肤麻木16.13%。联合组在手术时间、切口数量、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静脉高位结扎剥脱的方法,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经皮浅静脉环形缝扎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微创美观的优点;该方法近期疗效稳定、住院费用低、无需特殊器材,易在基层医院推广。
    • 袁佩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66例卵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参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联合无水乙醇治疗,治疗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聚桂醇硬化治疗,比较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97%高于参照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2,P=0.031);治疗组卵巢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低于参照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2,P=0.012)。结论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卵巢囊肿的效果更理想。
    • 吴广鑫; 周伟副
    •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术(EVL)联合聚桂醇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UGB)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36例肝硬化合并UG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成常规组(68例)和联合组(68例)。常规组患者接受EVL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EVL联合聚桂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停止出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呕血消失时间、黑便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一氧化氮(NO)、抗利尿激素(ADH)、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胃泌素(GAS)、去甲肾上腺激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较常规组高(P<0.05)。联合组停止出血时间、呕血消失时间、黑便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输血量较常规组少(P<0.05)。治疗后,两组门静脉血流量及脾静脉血流量较治疗前少,联合组门静脉血流量及脾静脉血流量较常规组少(P<0.05)。治疗后,两组NO、ADH、PRA、AT-Ⅱ、GAS、NE、E、Cor水平较治疗前低,联合组NO、ADH、PRA、AT-Ⅱ、GAS、NE、E、Cor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采用EVL联合聚桂醇治疗肝硬化合并UGB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血管活性分子水平和应激状态,促进病情恢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