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
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

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4-04-18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会议文集: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产科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时间.超声弹性成像是依据人体不同组织硬度不同编码成像的新兴诊断技术.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甲状腺、前列腺等疾病的临床研究较多.然而在宫颈癌诊断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就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在宫颈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展望宫颈恶变后,硬度增加,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极大提高了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一些学者对弹性成像在宫颈癌前病变、子宫肌瘤、子宫肉瘤的研究使人们看到弹性成像在宫颈、子宫病变的应用将朝向更深的方向发展。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弹性图像半定量、定量评价的标准化、超声造影评估宫颈病变,以及超声弹性成像引导宫颈穿刺活检等。超声弹性成像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超声弹性成像获得的信息由人为直观定性到借助组织物理指标定量,更加准确、完善、可靠。随着这一技术的逐步完善,一定会为临床提供更多诊断信息。
  • 摘要:根据乳腺癌基因表达谱将乳腺癌分为管腔A型(lumina A)、管腔B型(lumina B),HER2型和基底样型。这些亚型在基因表达模式、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和结局上不同。后两者预后差。而基底样亚型乳腺癌作为一组独立的癌症,具有特征的组织学改变:即组织学分级高、实性结构、无管状结构、高核分裂数、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推挤性边缘、地图样坏死和(或)中心纤维灶、少或不伴导管原位癌,同时这类肿瘤ER,PR和HER2均阴性(三阴性),而表达基底细胞样CK、EGFR和其他基底细胞相关基因。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特别常见于非洲裔的美国妇女。然而即使在这个亚组中仍有异质性。有研究表明大约80%BRCA1相关乳腺癌属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亚型群。目前,超出常规组织学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ER. PR及HER2阴性,CK5/6和(或)EGFR阳性可以更准确定义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与其他乳腺癌相比,此类癌在超声上表现类似良性肿瘤,边界清,表面光滑,内部回声低,部分结节后方回声可增强而常被误诊。由于其转移途径多血行转移,围绕肌肉周边生长,所以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常未累及。故对于乳腺肿瘤,应强调追踪观察。对于术后有肋间肌肉转移而非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应注意联系临床排除此类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由于乳腺癌复发可发生在术后的任何时间。对原发癌临床分期晚、复发风险评估高的患者术后3年内为乳腺癌复发高峰时期,应重点进行复查并加强随访。
  •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脂肪坏死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误诊原因.rn 方法:对女性乳腺腺体内脂肪坏死17个病灶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5个病灶(5/17)呈现实性的低回声、内见微钙化、边缘不规则、内见动脉性血流信号、角状突起及毛刺等恶性征象,超声提示为乳腺癌;6个病灶(6/17)呈现实性的低回声、边缘规则、边界清楚,后方回声稍增强或无改变的病灶,超声提示为纤维腺瘤;3个病灶(3/17)灰阶表现为规则形态的囊性结构,包膜不厚光滑、内为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超声提示为囊肿;2个病灶(2/17)灰阶表现为规则形态的囊性结构,包膜不厚光滑、内充满均匀分布高回声、后方回声轻度增强,超声提示为积乳囊肿;1个病灶(1/17)呈椭圆形囊性结构,包膜不厚光滑、内见中等回声小结节、后方回声轻度增强,超声提示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rn 结论:详细询问乳腺创伤病史、仔细观察灰阶超声及彩色血流信号等表现、定期复查对避免误诊大有帮助。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肺静脉狭窄的诊断价值.rn 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医院临床诊治的4例先天性肺静脉狭窄(congenital pulmonary vein stenosis,CPVS)患儿临床及超声资料,4例均接受CT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lography,CTA)检查,其中3例接受手术治疗.rn 结果:CPVS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肺动脉高压、最终出现右心衰竭.超声心动图的直接表现为单支或多支肺静脉与左房连接处呈管状狭窄合并管壁回声增强,或隔膜样狭窄合并窄前扩张;彩色多普勒表现为入左房的窄带五彩射流束;频谱多普勒表现为肺静脉失去正常的三相层流频谱,代之以单相双期湍流频谱.间接征象表现为右心扩大、肺动脉增宽、肺动脉高压合并其他畸形.rn 结论: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要怀疑CPVS,超声心动图直接及间接表现对CPVS的确诊有重要价值,肺静脉峰值流速>1.6m/s,或频谱时相的改变可以作为诊断CPVS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CTA能提高该病诊断正确率。
  • 摘要: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指股骨头、髋臼在大小形状方向及组织学上的异常,或两者皆而有之,中国其发生率为3.9%.是婴幼儿骨骼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DDH发病原因不明,是小儿发育过程中发生的,完全可以预防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如错过保守治疗的最佳时期则难以矫正关节畸形而留下终身残疾.本文对六个月以内婴儿320例进行了髋关节超声检查,并对DDH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使DDH能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降低DDH的发病率及致残率.rn 研究表明,对于6个月内婴儿超声检查髋关节诊断DDH是可行可靠的,临床有臀纹不对称、臀位产、女婴等高危因素的婴儿,建议进行髋关节超声筛查,以便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对于骨化中心出现延迟者,建议密切观察。关节囊松弛者则要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方式,并及时复查。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评估的临床价值.rn 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7月脑梗塞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2±12.4岁,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共检出颈动脉斑块68个.所有患者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代谢性疾病.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上述斑块进行弹性评分及计算血液与斑块的弹性应变率(Strain Ratio,SR)比值.每例患者每日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阿司匹林75mg进行稳定斑块治疗,3个月后复查彩超进行弹性评分及计算血液与斑块的弹性比值(B/A),同时监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rn 结果:(1)治疗3月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2)所有低回声斑块弹性评分均为1分,治疗3月后斑块成等回声或不均质回声,弹性评分达到2-3分,差异较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3)治疗3月后血液与斑块的弹性比值(B/A)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通过评分法和比值法对斑块的硬度进行评价,从而判断斑块的稳定性,对临床稳定斑块治疗疗效的观察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 摘要:心耳并置(JAA)是指左、右心耳同置于大动脉的一侧。右心耳并置包括心房正位,右心耳位于左侧,左心耳上方;心房反位,形态学右心耳位于右侧,形态学左心耳上方,左心耳并置亦然。心耳并置最常见的合并畸形为完全型大动脉转位伴或不伴三尖瓣闭锁。其次为右室双出口和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心耳并置是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系统畸形,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0.28。本例患者合并心耳并置,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多种心脏畸形,临床上罕见。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右心耳均位于大动脉左侧,左心耳呈手指状,右心耳呈三角形,且伴有房间隔水平走行可以诊断JAA。根据大动脉与心室连接关系可以诊断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对于心耳并置及其合并畸形,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且具有无创、经济、简便等优点。心耳并置本身并不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但常导致房间隔走形异常、心房容量减小等,增加手术的难度,甚至导致手术方式的改变,因此术前正确的诊断十分重要。
  • 摘要:颈外静脉假性静脉瘤少见,国内有少数的报告。本病例发病原因可能系静脉平滑肌比较薄弱或血管壁组织先天性发育不良、病理组织侵蚀破坏血管并致其破裂,静脉血涌入周围比较疏松的组织,并在血管周围形成局限性的血肿,由纤维组织包裹而形成假性静脉瘤。以往诊断此类疾病多行静脉造影,比较复杂,且有损伤,磁共振能较好显示病变情况,但价格昂贵,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实时清晰显示病变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血流信号、破损口及与其周围组织关系等,在诊断静脉血管性疾病方面有无创、价廉、精确、可重复检查的优点,为临床诊断、治疗及术后随访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依据。
  • 摘要:心室双出口包括右室双出口、左室双出口和单心室双出口,前二者均可按照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分为四种解剖类型:主动脉下、肺动脉下、双大动脉下和远离大动脉型室间隔缺损。另外,在罕见的情形下,在双大动脉下室间隔缺损时,有可能出现两根大动脉并存骑跨,此时称为“双心室双出口”。本例患儿即为1例伴两组半月瓣相互关系正常的双心室双出口。rn 当前超声心动图己发展为技术丰富多样的复合性诊断技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联合应用两至三种超声技术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本例可视为应用复合性超声技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个典型例子。实时三维超声已是相对成熟的技术,对复杂构型的心脏病的诊断具有独特优势,其深度视觉效果尤为符合人类眼球生理,对大动脉骑跨的判定有极大的帮助,在本例即清晰直观地显示出真实的肺动脉骑跨程度。右心声学造影则是另一项大家熟知又极易忽略的诊断技术,合理地应用右心声学造影能突出显示复杂的心内血流径路,尤其是腔静脉回流和右心血流出口等,补充了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客观证据,能有效地减少误漏诊。在本例右心声学造影即非常清晰地显示两大动脉的血流途径,从而证实了两大动脉骑跨程度,增加了诊断信心。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于医源性外周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rn 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医源性外周血管损伤的声像图特点以及超声在其治疗中起到的作用.rn 结果:超声定性诊断医源性外周血管损伤的准确率为100%,定位治疗的成功率为90%.rn 结论:超声对于医源性外周血管损伤的定性诊断、定位治疗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周围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评价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rn 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组织活检病理证实的35例周围神经鞘瘤的声像图表现.35例中,33例为单发,2例多发(1例为两处肿块、1例为3处肿块).rn 结果:35例神经鞘瘤术前超声病灶检出率100%,超声诊断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符合率74.3%(26/35),误诊9例.35例周围神经鞘瘤的38处病变的超声结果显示27处病变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团块,9处病变为囊实混合回声团块,2处病变为内部均匀无回声囊性团块.38处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6处肿块(15.7%)有丰富血流信号,20处肿块(52.6%)有少量血流信号,12处肿块(31.7%)无血流信号.25处两端可见"鼠尾样"神经干回声相连,13处两端未见明显"鼠尾样"神经干回声相连.rn 结论:周围神经鞘瘤的高频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周围神经鞘瘤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 摘要:本研究应用声速匹配技术精确测定乳腺肿物(即感兴趣区域)组织的声速匹配值,并根据声速匹配值的变化评价声速匹配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物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76个病灶中,良性58,恶性18个;符合上述病理结果的良性肿物声速值为1566.79±14.13;恶性肿物声速值为1586.67±24.59,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可能声速值作为阈值进行灵敏性和特异性计算后,以灵敏性为纵坐标,(1-特异性)为横坐标作出ROC曲线,曲线的开始上升部分较陡,说明试验分辨率较精确;同时该曲线下面积为0.866,说明诊断准确性较高;曲线下面积与Az=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声速匹配值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通过ROC曲线确定的声速的诊断临界值是1578.33,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约登指数0.82,敏感性85.7%,特异性97.0%,准确性94.7%。
  • 摘要:本研究初步报道了左心耳不同功能状态下内部血流的排空模式,为判断左心耳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推断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高危性,选择更加积极的进行左心耳预防血栓治疗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也可能减少血栓形成低危患者进行不必要的左心耳切除或封堵的风险。左心耳功能受损后左心耳室壁运动速度及血流速度显著降低,形成左心耳内血流排空的特征性改变。左心耳的功能异常可能是左心耳内血流淤滞甚至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特征性血流排空类型V型和R型可能预示血栓形成的高风险。本研究为判断血栓形成的高危状态提供了更加直观的指标。同时,本研究提出了测定左心耳排空血流传播率为临床判断左心耳功能提供了一个新的指标。今后,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将可能对左心耳内二维及三维的流体力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左心耳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 摘要:讨论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A型症状多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B型往往伴有全身症状例如发热等,同时可有结外器官受损。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主要发生在消化道,大多数为低度恶性的B细胞性,WHO新分类中归为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本文两例均为原发结节外淋巴瘤,病变原发于非黏膜组织,即乳腺和肾上腺组织,累及到胆囊、胃壁、膀胱、子宫等多处器官,以及深、浅淋巴结。根据化疗后检查结果分析,上述器官的病变与原发于乳腺和肾上腺病变相关,符合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的诊断。rn 黏膜相关性淋巴瘤侵及的脏器较多,各部位的病变一般都具有相似的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影像学表现包括结节性和弥漫性两种,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为多器官黏膜层增厚。
  • 摘要:目的: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和生活习性的改变等导致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日益增高.与西方国家相比,由于对皮肤恶性肿瘤认识不足,患者就诊时皮肤肿瘤往往已经比较大,常导致手术切除不干净或手术失败.本研究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及超声造影对皮肤肿瘤行术前观察,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在皮肤恶性肿瘤术前诊治中的临床价值.rn 方法:将皮肤恶性肿瘤黑色素瘤、基底细胞肿瘤、鳞状细胞肿瘤、乳房外Paget病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行术前皮肤肿瘤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对照组50例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手术病理结果.rn 结果:术前超声皮肤肿瘤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检查可以判定皮肤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方式、范围及浸润深度,超声造影可以观察肿瘤的形态特征、微血管灌注并定量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病理结果对比,对肿瘤的性质判断更准确,标本切缘与基底部是否查见肿瘤细胞有显著性差异。rn 结论:超声造影不仅可以显示直肠疾病的形态特征,还可以动态观察病灶的血流灌注情况,时间一强度曲线可以量化肿瘤内微血管灌注,造影参数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较可靠指标,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 摘要:本文探讨低频与高频超声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比较二者的诊断符合率.收集28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患者,由同一医师对每位患者先行常规低频超声对胆囊进行多切面扫查,观察胆囊的形态大小,测量胆囊壁的厚度,判断胆囊壁的边缘是否平整,分析壁内结构,发现可疑病灶后,改用高频探头进一步检查,重点显示增厚的胆囊壁内有无小囊样结构(罗-阿氏窦),这是胆囊腺肌增生症区别于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的重要特征,再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病灶区有无血流信号及血流分布情况等.将其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研究,对比常规低频超声与联合高频超声的声像图,比较两种超声检查对罗-阿氏窦的显示情况及诊断方法的符合率.研究表明,低频联合高频超声检查法对罗-阿氏窦的显示优于低频超声,其诊断符合率高于低频超声,对于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活检(SB)与超声造影(CEUS)联合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TRTE)靶向活检(即CEUS+TRTE靶向活检)对前列腺癌检出率的价值.rn 方法:研究对象为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增高并经直肠指诊(DRE)、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及其它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的前列腺癌疑诊患者,共74例,随机分成二组,即系统活检组(SB组)、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靶向活检组(CEUS+TRTE组),其中SB组44例,CEUS+TRTE组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先行常规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SB组进行前列腺11针系统活检;CEUS+TRTE组先行TRTE检查,对每例研究对象的前列腺可疑病灶区进行弹性评分,随后再行CEUS检查,观察指标包括前列腺病灶弹性特征、造影增强特点,并根据两种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做出良恶性病变的判断,将可疑恶性病灶作为靶点进行前列腺活检,每个靶点穿刺1针~3针。rn 结果:74例研究对象的前列腺活检组织均得到病理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前列腺癌活检阳性率结果比较,CEUS+TRTE组高于S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活检总针数及阳性针数比较,CEUS+TRTE组平均活检针数减少,阳性针数增多,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经直肠前列腺CEUS联合TRTE靶向穿刺活检能够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并减少穿刺针数。
  • 摘要:讨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罕见肿瘤,因其组织学的复杂性、多样性,临床上易误诊,SFT于1931年由Klemperer和Robin首次提出,WHO定义为少见的梭形细胞间叶肿瘤,可能来源于纤维母细胞,不表达间皮标记,全身各种组织均可发生,大多数起源于脏层胸膜。rn孤立性纤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及任何部位,青壮年及中老年发病率较高,无明显性别差异,可无明显症状,本例为查体时发现,无任何不适。rn 影像学上表现为边缘清楚,光滑的不规则肿块,可有包膜,以推移周围组织器官为主,侵犯较少,血管丰富,因富含胶原成分,在CT上密度稍等,而MR的T1 WI,T2WI上信号稍等或低,本例二维超声显示低回声包块,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较丰富血流信号,经直肠360°腔内超声由于其对盆底肌肉清晰的显示,可明确包块对肌肉的挤压而非浸润,进而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MRI本例中包块内可见多数流空效应的血管信号,虽然未经增强扫描,也可推论包块内丰富的血管,认识本病后可据此将其纳入鉴别诊断。
  • 摘要:患者男,21岁,因骶尾部疼痛,并可触及—"红枣"大小肿物,其后逐渐破溃并有脓性渗出.经口服"抗炎药"疼痛及破渍消失,随后局部较硬肿物长期存在,来诊.专科查体:于骶尾部见—20mm×20mm肿物,较硬,活动度差,界限不清,肿物上皮肤温度正常,尾部中线有细小凹坑.超声检查:骶尾部肿物处皮下软组织层见深约16mm,宽约4.4mm低回声区,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无明显包膜,其内可见细丝状稍高回声,彩色多普勒示其内未见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提示:骶尾部低回声区—考虑藏毛疾病可能.术后病理:骸尾部鳞状上皮纤维组织、肉芽组织,内含有皮脂腺、汗腺,丰富的血管,伴表皮囊肿形成,并可见毛发。
  • 摘要:小儿髋关节超声检查中,标准的图像是得以正确分析的基础,系统的分析是获得正确诊断的关键.由于受到操作者检查手法的影响,以及图像分析思路的限制,容易造成诊断的偏差或误诊.本文重点讨论小儿髋关节超声图像的分析.rn 在小儿髋关节超声检查中,无论是对髋关节进行α角、β角测量,还是观察髋关节形态结构,既要做到两者结合,又要发现各自的问题所在,达到两者有机的统一。观察分析过程中,必须避免主观性因素的干扰。例如是一个大致观察形态良好的髋关节,在测量时可能会一味地追求正常角度;一个大致观察形态比较差的髋关节,在测量时可能会一味地追求异常角度。rn因此,测量时注意力应该集中在测量点、测量线上,可以不去观察数据,待确定测量点、测量线处于正确状态时,再观察测量数据,这样可以去除人为的测量数据偏差。测量数据出来以后,再结合形态结构进行对照分析,找出两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然后再分析不同点的原因所在,最后达到两者的统一。rn 小儿髋关节超声检查一定要结合临床,有些临床体征会给超声诊断提供非常重要的价值,有助于超声诊断。rn 目前,超声诊断技术已成为小儿髋关节检查的主要手段,但是,也不要忽视其它影像学检查,要注意对比分析,因为各种影像学检查都有其特点或优势,无论是普通X线检查,还是CT、MR等影像学检查,均对超声检查有所帮助。rn 超声检查与以往检查结果的对照非常重要,它可以了解α角、β角数据的变化、髋关节形态结构的改变,通过前后检查结果对照,明确髋关节的发展趋势,从而有助于制定和调整功能训练或治疗措施,有利于异常髋关节的恢复。
  • 摘要:目的:本文探讨右心声学造影与高频经胸壁超声联合应用对PAVM的诊断价值.rn 方法:应用右心声学造影联合高频经胸壁超声共诊断肺动静脉疹3例,均行胸片、CTA或手术病理证实。采用Philips 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于胸壁在听诊杂音最响处应用高频探头扫查团块的位置、大小等。声学造影:三通管连接2个1Oml注射器,1个注射器装有1Oml的50%高糖水,另一个注射器装有1 ml空气。通过三通管来回快速抽吸两个注射器10次以上,产生空气和液体的混合微泡后快速静推,同时记录心尖四腔心切面超声图像,观察造影剂微泡出现在肺静脉、左房和左室的情况。rn 结果:3例患者应用高频探头距皮下2~2.5cm处均探及类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示无回声区内呈红蓝相间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于瘘口处取样,探及以收缩期为主的双期血流频谱。快速注入激活高糖水后,右心房、右心室顺序显影,在2-4个心动周期之后肺静脉显影,之后造影剂微泡迅速进入左心房、左心室。3例均行肺部64排螺旋CT:均见一支肺动脉与一支引流肺静脉相连接,形成迁曲、扩张的血管团,2例经手术证实。rn 结论:右心声学造影与高频经胸壁超声联合可准确诊断PAVM,并可明确病灶的解剖细节及分流量,且安全无创、可重复检查,是PAVM的首选检查方法。本文中3例患者均选择了激活高糖水,取得满意效果。体会应用激活高糖水做造影剂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两例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例,第一例明显发作性头痛、双下肢疼痛、左下肢逐渐活动障碍1月,行查体,神经系统专科查体,全脑血管造影示,Echo,TEE,心脏CT,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第二例无诱因出现上腹痛,半小时内自行缓解,夜晚、活动后及右侧卧位时腹痛加重,偶感头晕、心慌,行查体,Echo,胸部CT增强扫描,上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等诊断方法。
  • 摘要:剖宫产率不断攀升,瘢痕妊娠也越来越多;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易漏诊误诊.瘢痕妊娠既可以是孕囊完全着床于瘢痕部位(Ⅰ型),也可以是部分胎盘组织种植于原剖宫产切口部位(Ⅱ型);Ⅱ型易忽略,行人流、药流获清宫术后常转化成Ⅲ型,此时易误诊为滋养细胞肿瘤。本组病例超声引导MTX局部注射(孕囊型同时配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共50例,1例治疗前就有大出血的治疗后再发生,还有2例治疗后大出血的患者治疗时停经时间长、β-hCG高且治疗前已有出血,其余47例未发生明显大出血。CSP超声引导MTX病灶处注射治疗方法简单、有效,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痛苦小,治疗费低,对早期确诊的CSP患者是值得探讨的治疗方法对于孕周较大、HCG值明显升高、治疗前已有过出血的患者,存在阴道大量出血的危险(本组3例)。
  • 摘要:既往的研究表明,根据超声引导下网膜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网膜病变分为二类: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良性网膜病变包括:结核、炎症、纤维脂肪肌肉组织等;恶性网膜病变包括:转移癌、恶性间皮瘤、恶性淋巴瘤、粘液癌等.超声检查在网膜病变中的应用包括:发现病变、初步判断病变性质、超声引导下网膜穿刺活检及治疗前后病变的观察等.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弹性成像能较客观的评价网膜的相对硬度,有助于良、恶性网膜病变的鉴别诊断。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应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增强诊断的信心。并可作为常规超声的补充,指导穿刺定位。
  • 摘要:乳腺囊性增生疾病与囊性浸润型导管癌在声像图表现上存在交叉重叠,常易误诊.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年来超声提示为囊性增生而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10例患者的超声资料,旨在提高超声对乳腺囊性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占乳腺癌65%-80%;贾懿等将乳腺囊性病变分为单纯囊肿型、复杂囊肿型、簇状细小囊肿型及复合囊肿型,与浸润性导管癌声像表现有交叉重叠,易误诊。但回顾分析,本组误诊的10例浸润性导管癌9例囊壁有局限性增厚或有较厚分隔,周边可见Ⅰ级或Ⅱ级彩色血流信号,且有6例同侧腋窝淋巴结呈膨隆状肿大,CDF7示其内血流分布不均,呈不规则树枝状分布,RI≥0.71。乳腺囊性病变的超声表现多样,超声医师对乳腺囊性增生性病变应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尤其是基层医院超声科新技术相对缺乏,大部分主要依据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故更需对二维声像图特征中囊壁是否增厚或有较厚分隔、血流分级、RI,以及腋窝有无肿大淋巴结及其形态、血流分布、RI、血流频谱形态等综合分析,对提高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很大帮助。
  • 摘要:本文探讨砂纸模型与泌尿系结石模型中不同机器设置及表面形貌条件下闪烁伪像强度的差异. 结果砂纸模型中,通过对不同表面粗糙度的砂纸在默认设置与优化设置条件下的闪烁伪像强度对比分析发现:首先,具有相同表面粗糙度的砂纸在优化设置条件下的闪烁伪像强度明显强于默认设置条件,而240Cw组砂纸在机器设置优化后的显示效果优于120Cw组默认设置状态。其次,在相同的机器设置条件下,闪烁伪像强度与砂纸表面粗糙度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默认设置)和0.994(优化设置).rn 在泌尿系结石模型中,在根据结石表面形貌进行分组后,三组结石的大小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泌尿系结石的闪烁伪像强度在最优显示设置条件下显示更加清晰,显著优于机器默认设置状态(P<0.001):中度粗糙组泌尿系结石在优化设置条件下与粗糙组结石在默认设置条件下闪烁伪像强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本实验组中光滑组结石在优化设置条件下的闪烁伪像强度强于其在中度粗糙组在默认设置下的显示效果(P<0.05)。然而,无论默认设置还是优化设置状态,闪烁伪像强度均随着结石的表面粗糙程度的增加而增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趋势,相关系数分别为0.80和0.83(P<0.001)。rn 砂纸模型及泌尿系结石模型均显示闪烁伪像强度受机器设置与物体表面形貌双重因素影响,应用两种模型进行闪烁伪像实验研究具有科学可行性与分析一致性。
  •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左无名静脉对产前超声检测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的价值.rn 方法:首先对胎儿进行系统的产前超声筛查,着重观察胎儿三血管气管切面,观察在肺动脉左侧有无异常的血管存在.随后再将探头向胎儿头侧稍稍侧动,观察有无左无名静脉存在,并测量其内径及观察血流方向.rn 结果:100例正常胎儿均存在左无名静脉,内径为2.56±0.48 mm,血流方向均由左流向右,汇入右上腔静脉.44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时左无名静脉均缺如,而3例完全性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病例均存在左无名静脉,内径为2.77±0.35 mm,其血流方向与正常胎儿一样,由左向右流入右上腔静脉.rn 结论:左无名静脉缺失对产前超声检测永存左上腔静脉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提高永存左上腔静脉的检出率,并为鉴别判断永存左上腔静脉和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提供重要的价值。
  • 摘要:超声检查胎儿结构,筛查及诊断胎儿畸形,是产前诊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超声检查胎儿染色体异常软指标,则是另一类内容.所谓染色体异常软指标,(chromosomal abnormal soft marker,以下简称软指标),是指那些在正常胎儿中常能见到,且无大碍的一些非特异性声像图表现,多为一过性,但在染色体异常胎儿中更为常见.超声检查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超声软指标,通过统计分析染色体异常胎儿及正常胎儿软指标出现的不同百分比,计算出似然比(LR),在胎儿染色体异常基础风险率上得出新风险率,再根据新风险率咨询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染色体检查。中孕中期常用的软指标有:鼻骨缺失或短小,右锁骨下动脉迷走,脑室轻度扩张,颈项软组织层增厚,肠管强回声等。
  •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超声造影微血管灌注模式鉴别诊断周围型肺占位的应用价值.rn 方法:选取经超声造影及应用新型微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并最终获得明确诊断的72例周围型肺占位病例,由2名超声造影诊断医师采用盲法读片,回顾性分析超声造影微血管灌注模式,并应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之间一致性.根据良恶性病灶的微血管特征计算诊断率,并进行造影前后良恶性诊断5级评分比较.最后进一步分析不同肺癌病理类型的微血管模式差异.rn 结果:良性16例,微血管灌注模式主要表现为树枝状强化、点片状强化及环状强化;恶性56例,微血管灌注模式主要表现为血管状强化,棉花状强化及枯枝状强化。良恶性微血管灌注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名医师对周围型肺占位的微血管灌注模式的判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不同的微血管灌注模式,2名医师诊断周围型肺占位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2.9%、91.1%),(81.3%、75%)和(90.3%、87.5%)。超声造影前诊断均以3分居多,分别占59.7%和68.1;超声造影后诊断3分者仅分别占1.4%和6.9%。进一步分析显示鳞癌与腺癌、鳞癌与小细胞癌之间的微血管灌注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rn 结论: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周围型肺占位的诊断率,利用新型微血管显像技术可显示周围型肺占位内的血管灌注模式,为鉴别诊断提供新的诊断依据。
  • 摘要:胸骨上窝切面主要用来检查大血管,在超声心动图对大血管异常的先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本文以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弓缩窄、主动脉弓离断、肺静脉异位连接、永存动脉干、永存左上腔静脉等病例为例阐述其重要性.
  • 摘要:现有研究表明流体在正常心脏心腔内流动过程中能量损耗(Lose Energy,LE)通常小于10%.从理论上推导,当心脏存在结构和功能异常改变时,心腔内流体能量损耗将会明显增大;不同的心脏病变对心腔内流体能量的损耗机制及其大小是完全不同的;流体状态与流体能量损耗密切相关.如何对上述能量损耗进行可靠量化评价,同时阐明能量损耗的不同病理生理学机制,指导临床对流体能量损耗的主要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更为有效矫正,是心脏流体力学研究的又一前沿方向.rn 己有的关于心腔内流体动能及其能量损耗的研究结果多来源于MRI观测。已知此类MRI观测时间分辨率较低进而有可能影响观测结果准确性,耗时较长费用高,距离临床实际应用还有较大距离。近年来建立的基于超声心动图PIV成像技术和基于多普勒原理的VFM成像技术等其它心腔内流体可视化观测技术,有可能为建立临床实用的心腔内流体能量损耗可视化观测提供全新的技术平台。近期的初步研究表明VFM成像技术对正常人以及部分心脏疾病的能量损耗观测结果与MRI观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部分心脏疾病的能量损耗在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动态变化过程。
  • 摘要: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FM)评价正常人、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心衰病人的左心室在心动周期各时相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研究表明,血流向量成像技术(VFM)可以显示左室内血液涡流变化情况。左心室涡流变化随心脏结构和动能异常发生变化,VFM为评价左室心腔内力学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 摘要: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脊髓电刺激频率对心交感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完善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功能衰竭(heartfailure,HF)的作用机制,为SCS治疗HF深入研究提供循证学依据和理论机制.采用开胸结扎新西兰大白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在AMI模型后4周采用超声成像技术测定模型兔心功能,将成功建立AMI后发生HF的模型兔40只纳入HF组,同时,将具有正常心电图未建立AMI模型的20只新西兰大白兔设为正常对照组.获取SCS治疗过程前后不同刺激频率下HF组和对照组心交感神经活动状态和心脏功能参数.实验检测完成后取出心脏,记录AMI后发生HF的模型兔梗死部位,获取心肌梗死范围.结果显示,SCS治疗过程中,中频刺激作用下,交感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活性降低,心脏功能有较明显的改善。
  • 摘要:本文探讨超声对前脑无裂畸形(HPE)的分型表现及合并症的诊断价值.前脑无裂畸形是一种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是由于前脑完全或部分为分裂引起的一系列颅脑及面部异常,且常合并其它畸形,育后极差,一旦超声确诊,均建议终止妊娠。故产前诊断前脑无裂畸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越早发现,越能更好地减轻孕妇生理、心理及经济负担,有报道12周左右能准确发现无叶全前脑,本组病例中最早于孕13周检查NT时诊断,所以行NT检查时应留心观察脑中线结构及颅内有无异常囊腔。由于颜面部中线畸形是前脑无裂畸形重要表现。因此,当超声发现胎儿颅内有单一侧脑室、丘脑融合等中线结构异常时,应有目的地仔细观察颜面部结构。叶状全前脑由于胎儿期脑内结构异常不易显示,面部又无明显异常表现,容易漏诊。扫查是应特别注意透明隔腔的有无,如未显示透明隔腔应想到叶状全前脑的可能,进一步仔细检查双侧前角形态。三维超声可提供直观的胎儿面部图像,较为逼真,条件允许情况下应用,能增强诊断信心,且便于和孕妇及临庆医生沟通。
  • 摘要: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具有病因多样、病情发展快、诊断复杂等特点,因此准确而快速的诊断,明确梗阻原因与部位,判断是否存在肠绞窄等危重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肠梗阻根据病因一般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缺血性肠梗阻;根据肠壁血供情况一般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在临床上最常见,占急性肠梗阻的90%以上,肠粘连是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的类型,占急性肠梗阻中病因的首位(40%-60%).rn 肠梗阻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诊断。常用的方法有:腹部平片、CT、超声。腹部平片诊断肠梗阻是基于肠腔内积气积液,从而显示扩张的肠管,但急性小肠梗阻通常要经6小时,肠内才能积聚足够的气体与液体,形成可见的液平面,因此早期诊断困难,且梗阻部位偏高的梗阻,可能征象不明显,而且平片对梗阻部位(水平)、病因、程度的判断较困难。急症CT整体观较佳,分辨率高,诊断准确率高,但无法床旁检查,难以短期复查,尤其在重症患者中局限性突出。超声除能克服前两者的不足外,在实时判断梗阻原因及部位、观察肠壁厚度及层次、肠腔变化、肠道运动、肠系膜与肠壁血运情况、肠间隙游离积液等方面均显现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
  • 摘要:睾丸扭转又称精索扭转,睾丸扭转时,精索扭转同时发生,使精索内的血循环发生障碍,引起睾丸缺血坏死。典型的睾丸扭转超声特点为:患侧睾丸均匀性增大,白膜增厚,睾丸内部回声减弱,光点分布不均匀,睾丸周围可见少量液性暗区,CDFI:患侧睾丸内动脉及包膜下动脉无血流信号,提示睾丸缺血。常见阴囊急症还有睾丸炎及附睾炎,需与睾丸扭转相鉴别。睾丸炎的超声特点为患侧睾丸增大,内部回声减弱,光点分布欠均匀,白膜增厚,CDFI:睾丸内部及被膜下血流信号明显增多,血流速度增快,多为高速低阻型动脉血流。附睾炎多见于成年人,其超声特点为患侧附睾增大,体尾部明显,回声减低,睾丸大小可正常或稍大,CDFI:附睾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多,流速增快,提示附睾充血。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睾丸扭转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诊断睾丸炎和附睾炎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100%。以往曾有80%病人因患炎症而接受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彩色多普勒的广泛应用能准确地区分炎症和睾丸扭转,是一种评价阴囊急性疼痛的可靠方法,对睾丸扭转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观察和预后有很大帮助。
  • 摘要:目的:探讨颌面颈部皮样囊肿的超声声像图特点.rn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6月—2013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6例皮样囊肿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分析团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囊壁厚度、后方回声及其彩色血流信号.rn 结果:3例位于颏下及近颏下,1例位于口底,1例位于耳后,1例眶上区;5例位于皮下,一例位于口底深面;囊肿大小约11x6x16mm-48x24x29mm;囊肿内部回声欠均匀,其中口底一例内伴团状钙化;全部囊肿边界较清楚,壁较厚,形态较规则,后方回声增强,内部未见血流信号.rn 结论:超声对颌面颈部囊性团块图像一般显示清晰,当团块位于在胎儿形成期各部缝隙闭合线处(中线部位)时,特别是在颌面颈部位于口底及颏下区时,要想到皮样囊肿的可能性.
  •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性膈疝(CDH)的诊断价值.rn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产前超声诊断为先天性膈疝的20例胎儿的超声资料,并与引产后尸体解剖结果进行对照分析.rn 结果:20例先天性膈疝中,产前超声检出17例,平均检出时间26.1周.左侧膈疝15例,右侧膈疝2例.8例合并其他畸形.其中合并消化系统畸形3例,生殖泌尿系统畸形2例,心血管系统畸形2例,骨骼系统畸形1例.误诊2例,漏诊1例.rn 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性膈疝的筛查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聚桂醇联合无水乙醇治疗巧克力囊肿的疗效及临床价值。rn 方法: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巧克力囊肿,采用聚桂醇联合无水乙醇硬化囊壁、单纯使用聚桂醇硬化囊壁及单纯使用无水乙醇三种治疗方式,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每组病例为20例,并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复查,判断疗效,并对三组患者的治疗费用进行统计.rn 结果:聚桂醇联合无水乙醇的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时,囊肿完全消失的比例分别为90%、95%和95%,均高于单纯使用聚桂醇组和单纯使用无水乙醇的病例,联合使用的治疗费用低于单纯使用聚桂醇,但是要高于无水乙醇.rn 结论:聚桂醇联合无水乙醇治疗巧克力囊肿的效果要好于单纯应用聚桂醇、无水乙醇,治疗费用要比单纯应用聚桂醇要低廉,联合使用的性价比是最高的。
  • 摘要:本文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WF-ET)妊娠胎儿心外畸形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分类特征.对2010年1月到2013年9月在医院行彩超胎儿系统畸形筛查的孕18-24周WF-ET的妊娠孕妇1022例,分析IVF-ET妊娠胎儿除心血管畸形外的其它系统畸形的超声表现及分类特征,对部分心外畸形的孕妇选择性行羊水穿刺术,并追踪所有孕妇的妊娠过程及临床结局.结果显示,IVF-ET妊娠胎儿除心脏畸形外其心外畸形的发生率约为1.2%,较自然妊娠高,其中颜面部畸形及泌尿系统畸形的发病率较高。对IVF-ET妊娠胎儿行彩超胎儿系统畸形筛查,能全面系统评价IVF-ET妊娠胎儿心外异常的情况,为客观评价IVF-ET胎儿出生缺陷提供准确的数据。
  • 摘要:本文比较超声与X线检查及联合应用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X线影像仅能发现膈下游离气体,对于胃肠道穿孔破口小,胃肠气体逸出少或穿孔早期(6h以内)气体尚未游离至隔下,X线难以作出有效提示,对穿孔部位更是无法判断。超声检查既可及时发现腹腔积气、积液,提示胃肠道穿孔的诊断,广泛仔细扫查腹腔还可能进一步作出定位诊断,同时还可发现其他脏器病变,较X线检查具有鉴别诊断意义,二者联合与超声检出率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联合仍较单独超声检出率为高,因此,胃肠道穿孔应用综合的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率。总之,超声对早期胃肠道穿孔能作出较准确的判断,与X线,甚至CT等检查方法互补应用,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 摘要:本文评价系统性超声对染色体异常胎儿的骨骼系统异常的产前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至2013年在本院行系统性超声检查的12146人次中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包括超声图像,胎儿染色体捡查结果以及随访出生或引产结果)的18例具有骨髂系统异常表现的胎儿的超声图像资料,总结及评价超声可检出的与染色体异常相关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显示,系统性超声检查不仅可检出胎儿骨骼系统异常,更可以通过某些特定的超声征象以及合并多发畸形表现为临床提供寻找特定染色体异常的线索,达到优化产前诊断的目的。
  • 摘要: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新兵入伍训练对战士心脏功能的影响.战士的心功能是其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训练对战士心功能的影响,对指导部队开展科学训练,减少训练意外有积极意义.随机抽取某部入伍新兵94人,男性,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18.5±1.3岁,排除家族性疾病及其他心肺疾患.使用美国GE公司Vivid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5S-D相控阵扇扫探头,频率1.5-4.5MHZ,在入伍训练前、入伍训练3个月后分别对战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受检人员平静状态下,分别于收缩期、舒张期记录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前后径,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舒张期左室容积(LVEDV),收缩期左室容积(LVESV);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峰、A峰),E/A,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在心尖四腔切面用M型超声测量其冠状静脉内径(D),在胸骨旁右室流入道切面测量冠状静脉血流速度(V、VTI),计算血流量Q.每个指标均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使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做配对t检验,以p<0.05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新兵入伍训练增强了战士的左心收缩功能,提高了心肌储备力,为下一步训练打下了基础,超声心动图是评价战士训练前后心功能变化的有效手段,为部队组织科学训练提供了科学依据。
  • 摘要:超声造影目前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在超声消融(以下也称HIFU治疗)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较少,把超声造影应用于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扩大超声造影的应用范围,为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提供新的可靠的依据。HIFU治疗的原理为:通过超声聚焦,可以在瞬间导致靶区温度升至60度以上,使靶区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同时它也可使靶区微小血管栓塞、凝固性坏死,从而切断肿瘤微血管血供,防止肿瘤复发。HIFU治疗如不能完全覆盖整个瘤体,残存的肿瘤细胞和血管再生后,还可继续生长。超声造影是判断子宫肌瘤HIFU疗效的确切指标,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治疗后即时可接受该方法检测,对于治疗效果不满意的病例,可立即再次治疗,直至满意为止,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判断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 摘要:本文探讨正常人甲状腺双侧叶腺体的超声弹性硬度、甲状腺与同侧胸锁乳突肌弹性硬度的比值及年龄、性别对甲状腺弹性硬度有无影响,从而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及其内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弹性成像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人群中,甲状腺腺体弹性硬度及甲状腺与同侧肌肉弹性硬度比值较稳定,甲状腺腺体弹性硬度男女间无差别,各年龄段间无差异,可以说明甲状腺双侧叶腺体年龄、性别对甲状腺腺体硬度无影响。
  • 摘要:胎儿膀胱增大又称巨大膀胱,常见原因多由膀胱流出道梗阻,非梗阻性病变等原因造成,大多数胎儿巨膀胱常伴随进行性肾功不全,羊水过少及肺发育不全,所以预后不良,少数可以通过膀胱羊膜腔分流术进行宫内治疗。本文介绍了后尿道瓣膜,尿道闭锁,梅干腹综合征,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迟缓综合征,正常胎儿增大膀胱等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等问题。
  • 摘要:讨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发生在30-55岁的女性患者,癌变率约4.4-11%,既往临床均采取外科治疗。由于体积较小,术中定位较困难,常常采用美兰对溢液导管进行标记,再进行手术切除,也有采取定位导丝的方法,这些方法操作相对繁琐,困难。微创外科是近年来外科发展的方向与热点,因其切口小,痛苦少,能够减少对正常乳腺组织的损伤,对乳腺的外形无影响,所以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可避免常规手术的大切口,并且可以完整切除良性病灶,患者皮肤上仅留2~3mm小切口,且手术切口可设计在隐蔽部位;超声引导下的旋切系统对于<1.Ocm且临床检查不能触及、位置深的肿物切除更具优势;同侧乳房内多发肿瘤、多个相隔较远的病灶可通过一个切口切除,可以对维持患者原乳房美观起到很好作用。研究表明,经旋切系统抽吸乳腺乳管内乳头状瘤的病例,有90%以上术后停止了乳头溢血,不需要再次进行传统的术。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操作简便,取样完整,对乳腺良性病变完整切除有重要临床价值。
  • 摘要:宫内宫外复合妊娠(heoerotopic pregnancy,HP)为是罕见的一种异位妊娠,自然情况下发生率约1∶30 000.近年来辅助生育结束的开展、促排卵药物的应用、性传播疾病的蔓延、宫内节育器的使用,使得宫内宫外复合妊娠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已成为并不少见的病理性妊娠.笔者对医院7例宫内宫外复合妊娠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腹部超声检查7例患者宫内均可见孕囊,6例宫内胚胎存活伴有心管搏动,其中1例自然受孕患者检出宫内胚胎未见心管搏动;双侧附件区扫查双侧卵巢未见异常,同时均于附件区探及混合性包块,2例位于右附件区,4例位为左附件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短条状或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显示为低阻动脉血流频谱;其中3例患者伴有腹腔、盆腔积液及血肿形成。1例无症状患者右附件区异位妊娠囊清晰可见,可见胚胎心管搏动。超声诊断7例患者均为宫内孕伴输卵管妊娠,6例患者经腹腔镜行输卵管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输卵管异位妊娠(5例为破裂型。1例为未破裂型);1例患者宫内妊娠囊胎芽内未见原始心管搏动,经复查后考虑胚胎停育,行宫内妊娠人流术后,经腹行输卵管切除术,手术病理诊断为右侧输卵管异位妊娠。
  • 摘要: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心室节段收缩非同步指数(regional systolic dyssynchrony index,R-SDI)定量评估CRT术前后疗效及预后评估的可行性,同时评价CRT治疗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室形态重构改变方面的价值,以期寻求一种预测力较强、实用性较好的检查方法和相关指标.研究表明,SDI-16R,SDI-I2R,SDI-6R等节段性收缩收缩非同步参数可作为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后同步收缩状况的方法之一,与反映左室整体功能的射血分数(LUEF)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均可作为判断CRT有效指标的预测因素,其中以SDI-16R的预测能力最强。本次研究中也发现,有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呈现出对CRT治疗的无应答反应,说明CRT治疗方法亦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和疗效不确定性,故在CRT术之前需要对患者整体病情及心室收缩同步性状况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尤其重要。
  • 摘要:本文探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分期中的应用价值.40例患者中29例为双侧颈总动脉受累,6例为单纯左颈总动脉受累,5例为单纯右颈总动脉受累。二维超声结果显示活动期组颈总动脉外径与内膜厚度均大于非活动期组(8.6mm Vs 5.Omm,2.14mm Vs 1.60mm,p<0.05);超声造影显示活动期组增厚的管壁及内膜上可见大量造影剂光点进入,非活动期组增厚的颈动脉管壁及内膜上则仅可见稀疏的造影剂光点进入或没有造影剂光点进入。活动期组的EI、DPI均高于非活动期组(78.5dB Vs 32.8dB,95.OdB Vs 47.9dB,p<0.05),达峰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I,DPI的AUC分别为0.86、0.72。EI对TA的临床诊断界值为60.2dB。rn 超声造影技术用于TA患者病变颈动脉管壁内新生血管的评价,间接说明TA病变颈动脉管壁增强情况与管壁厚度和疾病的活动状态向存在联系。因此,超声造影在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分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摘要:本文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健康成人行左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左心房间隔和侧壁各段心肌峰值流速(Vs、Ve、Va)以及峰值应变率(SRs、SRe、SRa)的测定,探讨VVI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对25例健康成人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根据左心房内径(LAD)、PW模式下测量的二尖瓣口频谱E/A值及TDI模式下测量的左心室侧壁二尖瓣环Ea/Aa值,将病例组分为2组:单纯高血压组(A组)25例、高血压左心房内径增大伴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组(B组)25例.采集并储存3个心动周期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在VVI模式下对左心房心内膜勾画,并自动跟踪分析生成速度和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Vs、Ve、Va和SRs、SRe、SRa.将病例组与对照组结果对比分析.研究表明,VVI技术可以较早准确地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间隔和侧壁的速度、应变率变化,在常规检查未发现明显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异常前提示高血压时心脏的受损情况。
  • 摘要:本文探讨右心超声造影联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检测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的技巧,提高超声诊断PFO精确率,为临床选择适宜的PFO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右心声学造影及TEE都是目前公认的诊断PFO的方法。TEE可以直接看到PFO形态、大小,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但检查中,患者难于完成标准Valsalva动作,而PFO呈裂隙状,在用力或Valsalva动作时,裂隙会变大。因此TEE检查的PFO大小与右心超声造影检测结果可能差异很大,且TEE可能造成小PFO的漏诊口对临床高度怀疑PFO的人群,可以先施行右心超声造影确定房水平的右向左分流,随后再辅以TEE复核PFO大小,提高超声对PFO的诊断精确率,右心超声造影联合TEE诊断PFO是积极防治隐源性脑卒中、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 摘要:分析超声引导下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总结提高成功率的技巧.选用2010年6月~2013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肺周围型病变患者420例(男260例,女140例),年龄14~88岁,平均(57.5±0.8)岁;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肺周围型病变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灶位置、病灶大小、病灶内部有无坏死、进针角度和进针次数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病灶前后径大小和病灶内部有无坏死是影响超声引导下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掌握小病灶的穿刺技巧和大病灶穿刺过程中避开坏死灶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 摘要:本研究探讨经颅超声显像(TCS)评价不同指标诊断PD的临床价值.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7月的109例PD患者,选择同期115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109例PD患者(PD组)和115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TCS检查,分别测量中脑及黑质(SN)高回声面积,计算双侧黑质高回声总面积/中脑总面积(S/M)比值.比较PD组和对照组中脑面积、SN高回声面积以及S/M的总体均数的差异,使用ROC曲线计算两种指标最佳临界点在PD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同时计算联合应用两种指标对PD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表明,TCS快速、便捷,可重复性强,是PD的重要筛查工具。SN高回声面积≥20cm2且双侧S/M>7.52%联合应用可以获得最佳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绝经期子宫出血(PMB)是老年妇女就诊的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经阴道彩超(TVCD)因其分辨力高,可清晰显示子宫内膜,子宫腔微小病变及双侧附件区等盆腔异常情况,成为评价绝经后妇女子宫出血的有效方法.本文对子宫内膜增厚的绝经期出血患者,同期进行子宫腔分段诊刮送病理,将超声诊断、病理结果等综合分析,为医师治疗提供有力的价值依据.患者取膀肤截石位,将阴道探头轻轻滑入弯窿部,对子宫、附件区进行多切面扫查,重点观察子宫内膜及子宫腔情况,纵切面测量内膜厚度,有宫腔分离或积液时,分别测量前、后内膜厚度后相加,双侧附件区及有无包块情况。以内膜厚度≥5mm为子宫内膜增厚,所有患者均在TVCD当日或3天内行子宫腔分段诊刮术,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子宫出血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 摘要:本文探讨永存左上腔静脉的超声心动图特异性表现及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永存左上腔静脉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体静脉畸形。约90%的PLSVC经CS汇入右房,此时若不伴有其他心血管畸形,则无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多无症状,不需治疗。当PLSVC回流入左房时,则形成右向左分流,可出现紫绀,且几乎所有患者均伴有卵圆孔末闭、房室间隔缺损、单心房、右位心、下腔静脉畸形、动脉导管未闭、左房室瓣闭锁、法洛四联症及大动脉转位等其他畸形,需手术治疗。因此,准确的诊断出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存在以及分型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规超声心动图通过多个且面的综合诊断,可以准确的显示扩张的冠状静脉窦以及引流入心脏的左上腔静脉,永存左上腔静脉的最重要线索是冠状静脉窦扩张,最直接的证据是大动脉短轴观肺动脉外侧纵向行走的、彩色多普勒为兰色血流的血管以及胸骨上凹切面中与七腔静脉伴行且血流方向一致的管腔。常规超声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对永存左上腔静脉的诊断及分型诊断准确率和敏感性较高,对于进一步和检查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在临床中广泛开展。
  • 摘要:观察血友病性膝关节病的超声特征,探讨MELCHIORRE超声评分标准在中国血友病患者膝关节病变的适用性.研究表明,血友病的严重程度对膝关节超声评分无显著影响(F=0.90,P=0.914),而膝关节出血次数对超声评分具有显著影响,提示血友病性关节病的直接原因是关节反复出血,凝血因子缺乏程度与血友病性关节病的发生无直接关系。积极而充分的预防性替代治疗,能够明显减少关节出血次数,从而降低关节损害。年龄分组中,青少年(0-9岁与10-19岁年龄组)膝关节超声评分(分别为1、3.2)明显低于成年组(20-29岁、30-39岁、40-49岁年龄组)(分别为7.95,7.77,7.56)(P=0.000),成年各年龄组膝关节超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20-29岁年龄组关节积液、滑膜增生、伴血管增生的滑膜增生、含铁血黄素沉积、骨改变、骨侵蚀发生率亦均达到峰值,提示血友病防治的重点应该是疾病初期(青少年期)。血友病性膝关节病常见超声异常依次为滑膜增生、软骨改变、骨侵蚀、关节积液、含铁血黄素沉积。MELCHIORRE超声评分标准适用于中国血友病患者。超声是评估血友病性关节病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估的简便、有效、快捷、安全的检查方法。
  • 摘要:目的:超声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成形术对术后的血管并发症的影响.rn 方法:目前经桡动脉途径已经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成形术的一种可选择的的进入方法.利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62位患者在术前,手术早期(2+/-2 [mean+/-SD]days)和导管插入后(95+/-29days)的研究评价术后的血管并发症.平均年龄64+/-10岁,103位男性.其中59位(79个病灶)实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成功率92%.在手术的早期,对35位(22%)患者标记了节段性狭窄,15位(9%)患者没有血流信号.rn 结果:造影后,节段性狭窄标记为2,弥漫性狭窄标记为36(22%),无血流信号为8(5%).鉴于术后早期彩色多普勒发现不了桡动脉血流,桡动脉搏动终止的患者仅占病例的2%。术后的后期可以发现堵塞病例60%发生再通。86位患者35位(没有血流或弥漫性狭窄者)的桡动脉直径小于护套直径,76位患者11位桡动脉直径大于护套直径,(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了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1.桡动脉直径在无血流信号血管的这一过程中的早期和术后的后期是重要而独立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桡动脉直径和护套直径的差别对造影后的后期血管节段性狭窄的发生有相关性。3.糖尿病与造影后的后期血管无血流和节段性狭窄相关。rn 结论:超声评价桡动脉是否做为进入通道和护套大小方面而确定早期和晚期血管并发症是有益的。
  •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高频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深入总结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特征,从而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率.经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结节患者115例共173个结节,对多发结节患者者均选取2个结节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记录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对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进行评分;利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独立特征指标;绘制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报能力. 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各个常规超声特征中筛选出真正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诊断指标;形状、内部回声、纵横比、周边晕、钙化是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甲状腺恶性结节的5个独立诊断指标。
  •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 晚期治疗效果不理想, 预后差.超声心动图已成为目前评价心衰的有效方法.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它能识别二维灰阶图像上的心肌声学斑点,通过追踪整个心动周期中这些斑点的位置变化,从而获取心肌组织运动的速度、位移、应变、应变率等有价值的参数.由于其追踪的是二维图像上的声学斑点,因此克服了传统组织多普勒显像受声束角度影响的局限性,更为客观的评价心肌整体和局部的收缩功能.本文旨在应用该技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心肌的纵向收缩性.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二维斑点追踪是目前一项较新的超声技术,与原有评价心肌收缩能力的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相比,具有时间分辨率高以及不受声束夹角影响等优势。该在二维灰阶图像的基础上,逐帧追踪图像中小于入射超声波长的细小结构产生的散射斑点信息,应用矩形匹配和自动跟踪技术测量心肌的运动来反映心肌的实时空间变形即心肌局部收缩功能,所以可以准确地评价心肌运动。有报道称如果没有纵行心肌纤维参与,肌小节缩短产生的LVEF仅为30%。二维斑点追踪心脏长轴对评价心脏功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心衰患者纵向应变的变化是反映心脏收缩功能减低的重要的指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科学、准确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对CHF患者收缩功能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 摘要:多脾综合征是少见的先天性多系统畸形组成的综合征,1788年Baillie首次报道。多脾综合征多为左侧异构,为成对的胸腹腔器官趋向左侧结构对称化,通常表现为多脾,双房左构,同时伴有心内畸形等。多脾综合征表现为心房不定位,一般为左侧异构。心耳是判定左右心房形态的解剖标志,在通常情况下,超声不能显示胎儿的左右心耳,因而对于胎儿左右心房的判定较为困难,故产前心脏超声未能诊断左房异构。因此,当发现复杂心脏畸形时,应及时行胎儿系统筛查,如产前超声能诊断多脾综合征,对正确诊断心脏畸形有一定的帮助。
  • 摘要:胃十二指肠口服超声造影检查已在国内基层医院普遍应用,并取得满意效果.这项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胃十二指肠壁与腔的断面图像,实时观察胃肠蠕动,减少或消除左中上腹超声盲区,有助于检出胃十二指肠黏膜层和黏膜下病变.但由于人体胃肠器官解剖形态不规则以及受检者个体差异,通常在口服超声造影检查时,如不注意运用检查方法及技巧,往往容易影响图像显示质量和效果,并导致部分病灶漏诊.rn 规范的口服“胃窗”超声造影检查方法,使胃十二指肠腔形成回声增强的均匀界面,无后方增强效应,也不导致后方声衰减,可以明显减少或消除左中上腹部的超声伪影和干扰,提高胃十二指肠壁及周邻脏器的超声显像范围和效果。熟练掌握口服“胃窗”超声造影检查程序与操作技巧,能显示更丰富的胃十二指肠壁病变信息,对胃肠壁内呈低回声的小病灶更敏感。此外,部分个体差异较大的患者,超声检查难度较大。经验是依据患者体型,经相应的检查体位和扫查手法变化,通常可以获得满意和有效的声像图。rn 目前,临床对胃十二指肠肿瘤的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口服“胃窗”超声造影检查,也是一项断层影像技术,它虽不能进行病理定性,但实时显示胃肠壁病灶的敏感性较高,而且具有简便无创、无放射性、能避免交叉感染、可重复检查、费用低等优点,并且容易被患者接受。更重要的是它能精准显示不同类型胃十二指肠肿瘤、溃疡等疾病声像和病变声像所在位置,可为临床提供病变大小范围、病变浸润深度和有无转移等重要信息,弥补胃镜与X线胃肠钡餐检查的不足。此方法尤其适合老人、孩子接受检查,也符合基层医院开展的适宜技术项目。
  • 摘要:目的:应用乳腺超声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分析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探讨高频超声对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价值.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确诊为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患者23例.术前采用美国GE公司的LOGIC9及德国SIMENS公司的Acuson SEQUOIA 512彩色超声诊断仪扫查全部病灶, 并根据BI-RADS分级从病灶的数量、大小、形态、边界、回声、纵横比、后方回声、钙化、血供等方面对病灶的声像图进行评价和分级,同时观察病灶周边组织情况.rn 结果:23例患者共有26个乳腺病灶,20例患者(87%)为单侧单发:病灶平均最大直径28±15mm(17~56mm);18个病灶为椭圆形(69.2%);21个病灶边界清晰(80.8%): 24个病灶呈低回声(92.3%),其中有17个病灶为极低回声,2个高回声结节;23个病灶纵横比小于1(88.5%,肿块呈横向生长);18个病灶后方回声增强(69.2%);17个病灶血供较丰富(65.4%);全部病灶均未出现边缘毛刺、成角、钙化及后方回声衰减;1例患者因淋巴管堵塞致皮肤增厚。rn 结论: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主要超声特征为椭圆形、极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呈横向生长,血供较丰富。采用高频超声从多个特征分析病灶能够提高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准确性。
  • 摘要:本文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技术在弥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应用SWE技术定量检测42例弥漫性甲状腺疾病病例(包括Graves病组16例、乔本氏甲状腺炎组16例和亚急性甲状腺炎组10例)和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的甲状腺组织弹性模量值(EI),所有受试者均记录其平均弹性模量值(EImean)、最小弹性模量值(EImin)及最大弹性模量值(EImax),对弥漫性甲状腺疾病组和正常组的甲状腺组织弹性模量值(包括EImean、EImin、EImax)分别进行比较.应用SPSS18.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剪切波弹性成像可以定量测量甲状腺组织的弹性模量值,获得直接、客观的组织硬度信息,不易受操作者影响,可重复性高,能够为弥漫性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妊娠中卵黄囊的大小变化规律,并评估异常卵黄囊和妊娠结局的关系.rn 方法:对300例怀孕5-12周的妇女进行超声检测,记录其卵黄囊的增长情况以及卵黄囊直径大小与妊娠预后的关系.rn 结果:正常妊娠结局的卵黄囊大小从孕5周至孕11周随孕周增加而增大,随后缩小,孕12周后消失.300例早期妊娠对象中卵黄囊直径在3.0-4.9mm左右,妊娠结局预后良好;卵黄囊直径小于2.1mm或直径大于7.0mm者,妊娠结局不好.rn 结论:孕早期超声检测卵黄囊直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摘要:本文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breast,PTB)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声像图特点.回顾性分析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PTB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显示,PTB声像图多表现为较大、分叶状、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实性或囊实性团块,PTB在手术病理分级与超声表现有一定关系,但在超声声像图表现上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需依赖手术。
  • 摘要:探讨超声测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临床意义,并对经腹、经阴道与经会阴三种超声途径测宫颈长度预测早产进行比较。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腹,经阴道、经会阴测宫颈长度对预测早产都有重要价值,经腹部超声容易被孕妇接受,仪器要求也较低,但是耗时较其他途径多一点,孕妇做这项检查膀胱仅需轻度充盈,主要的问题是较难获得清晰完整的图像,孕周越大,孕妇腹壁越厚,越多肠气干扰宫颈就越难显示,而且敏感性较其他方法低,因为膀胱充盈会拉长宫颈,致测值偏长,容易漏掉阳性病例。经阴道超声现在比较普及,因为其容易获得清晰图像,敏感性较高,也无需充盈膀胱,但对仪器要求相对较高,其主要的不足是其不容易被所有孕妇接受,虽然目前为止,国内外并没有研究结果表明经阴道超声会对胎儿有不利影响,会引起胎儿早产或感染,但是很多孕妇都会担心害怕,有的甚至明确拒绝,也有部分孕妇是觉得经阴道超声疼痛不适,不接受这种超声,当然经阴道超声是会有些不适,尤其孕妇检查时紧张更会加重不适感。经会阴超声可以说集合了前二种超声的优点又弥补了它们的缺点,较容易被接受,也容易获得满意图像,且无需充盈膀胱,不受孕妇腹壁,肠气干扰,敏感性也较高,实为一种值得推广和普及的超声。
  • 摘要:本文探讨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的声像图特征和误诊原因,以提高超声对IGM的诊断率.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3年1月在医院住院且术前超声检查后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IGM患者的超声表现,观察记录病灶部位、大小、纵横比、内部回声、边界、形态、边缘、周围有无高回声晕、内部有无点状强回声与后方回声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病灶血流丰富程度并结合临床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征,将其分为3型:结节型(<3cm)、团块型(≥3cm)与表现为窦道开口于皮肤或沿着导管方向分布的管样低回声的窦道管样型,最后检查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并统计分析其超声误诊情况及各分型误诊率.研究表明,IGM好发于育龄期经产妇,超声易误诊为乳腺癌,但其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超声科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详细检查,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提高本病的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
  • 摘要:本文介绍一例患者,男,76岁,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阴囊肿大并伴疼痛,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排尿困难,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畏寒、发热.近日症状加重,于医院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左侧睾丸体积增大,大小约4.7*2.7cm,其上部为高回声团,范围约2.9*2.2cm,深部及下方为低无回声区,宽约1.76cm.左侧附睾显示欠清.左侧阴囊上部可及含液性区的不均质回声区,范围约3.2*2.1cm.左侧阴囊壁水肿增厚,厚约1.0cm.常规.超声诊断提示:①左侧睾丸占位性病变②左侧阴囊壁水肿增厚伴周围炎性病灶。超声造影左侧睾丸内始终未见造影剂进入,左侧附睾内可及造影剂进入。超声造影后诊断提示:左侧睾丸坏死病灶,下方及周边液化。患者行左睾丸切除术,术后大体病理示左侧睾丸切除标本一个,切面呈囊性,内含黄色米潜样物,囊壁虫蛀样,表面有附睾,切面灰黄,实质质中,镜下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形成的结节,病理诊断为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睾丸炎。本个案为国内外首例报道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睾丸炎超声造影表现的病例。
  • 摘要:本文探讨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120个乳腺病灶(恶性34个、良性86个)的术前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二维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结果,将病变按BI-RADS分类后,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计算三种方法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采用McNemar 2检验,评价诊断效果.研究表明,弹性成像技术是以弹性这一物理特性作为成像原理的,而与常规二维超声以声阻抗差别为基础的成像原理不同,这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存在着互补不足取长补短的可能性,研究证明两者技术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B型超声应用于妇产科急症中的临床诊断效果.rn 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1月期间,医院所收治的妇产科急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以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准确率.rn 结果:80例急症患者经手术确定为异位妊娠、难免与先兆流产、不完全性流产、卵巢肿瘤蒂扭转、附件炎症包块、滋养细胞疾病各36例、16例、13例、9例、3例、3例.B超确诊率分别为80.56%、81.25%、76.92%、66.67%、66.67%、66.67%;而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94.44%、100%、92.31%、88.89%、100%、100%.比较两种检测准确率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与B超检查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妇产科急症的检查准确率明显更高,且快速,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小,在临床诊断中应普及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是否受损.rn 方法:艾滋病患者100例,均未接受HAART治疗,无其他系统并发症,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及家族史,对照组50例,均为艾滋病患者同一居住区内居民,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匹配.应用QIMT软件描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QAS软件测量颈动脉直径、扩张度、弹性系数、僵硬度系数、脉搏波传播速度及压力局部收缩压等,分析其差异.rn 结果:两组间内中膜厚度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颈动脉弹性指标之间存在差异,艾滋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较正常人群减低.rn 结论:艾滋病患者在颈动脉内中膜无明显增厚等形态学改变时,其弹性功能已经开始减低.
  • 摘要:目的:探讨附睾结核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和血流特征.rn 方法:回顾分析25例患者28侧附睾结核的超声声像图、多普勒血流特征、手术病理及有关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rn 结果:病变位于附睾尾部15例,附睾头部6例,整个附睾受累7例;肿胀的附睾与睾丸界限模糊不清;10例出现不等量的鞘膜积液,部分积液内有分隔;睾丸受累2例,表现为睾丸内低回声结节;窦道形成2例.5例阴囊壁肿胀,1例阴囊壁冷脓肿形成.附睾肿块按照声像图表现可分为三个类型:①实质肿块型9例: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呈强弱不均质的实性回声,3例内部件斑点状强回声,肿块周边见少量血流,内部血流不明显.病理改变为增生型结核;②囊实混合肿块型13例:强回声或低回声肿块内见大小不一的不规则暗区.病理改变为增生型结核伴部分干酪性坏死;③囊肿型6例:肿块为厚壁暗区,内有散在小光点,透声较差.病理改变为干酪性坏死伴有脓肿.rn 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附睾结核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根据声像图特征,同时结合临床,可以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
  • 摘要:本研究检测超声引导下95%酒精硬化治疗巧囊前后血清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转录因子活化蛋白激酶B(JUNB)、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1(B4GALT1)的表达差异.筛选9例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医院初诊未经过任何治疗的患有巧囊的已婚患者,年龄27.0~49.0岁(平均36.5±1.5岁),囊肿均为单侧单发,其中左侧5例,右侧4例,直径4.0~6.0 cm(平均4.6±0.2 cm),根据囊肿的部位选择经腹壁或经阴道超声引导下酒精硬化治疗,对其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进行肘静脉采血,以患者的血清为样本,进行NimbleGen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通过对基因功能和通路的分析,筛选出治疗前、后差异表达的显著因子,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有显著表达差异因子的功能及通路与巧囊介入治疗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可调节患者体内与巧囊相关的血清免疫因子,尤其是IL-6,JUNB及B4GALT1的功能及表达;首次提出JUNB及B4GALT 1与巧囊的发病机制有关;介入治疗可有效地消除巧克力囊肿病灶,并干预巧囊的发生与发展。
  •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乳腺癌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目前,对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已经有了一定的鉴别方法,如钼靶、超声、CT及MRI等.但是若能进一步实现病理分型甚至是分子分型上的判断,则会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信息.计算机辅助成像(computer aided diagnosis,CAD)是近年来新兴的技术,在以前的研究中已对乳腺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的CAD诊断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计算机辅助成像(computer aided diagnosis,CAD)是否能在鉴别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规范的大样本乳腺超声图片库,在图像准确分割的基础上,通过大规模的计算机自动识别训练,提取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肿块鉴别诊断信息,组成一个信息综合群,并应用这些特征的各种集合对部分肿块进行了鉴别诊断测试,选取出最优的组合,对入库的肿块进行自动分类,经临床验证,对于鉴别这两种分子亚型的乳腺癌有一定的效果,更待进一步的扩充、完善与验证。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在超声特征上存在差异,利用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能够实现对二者进行初步鉴别。
  • 摘要:本文患者,男,32岁,发热、畏寒1月余,伴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于呼吸科就诊.本例超声心动图检出感染性心内膜炎而漏诊窦瘤破裂,分析原因如下:患者有发热、畏寒1月余的病史,超声心动图三尖瓣上探及确切赘生物,笔者结合临床症状将思维仅局限于感染性心内膜炎;且瘤体及破口紧邻三尖瓣隔瓣,破入右心房的瘤体细长呈条索状,容易与三尖瓣隔瓣赘生物相混淆;彩色多普勒三尖瓣反流与窦瘤破口处分流重叠,笔者将思维局限在三尖瓣受损后出现的杂乱反流束上。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超声心动图检出主动脉窦呈瘤样扩张时应警惕有无破裂可能,应进一步仔细观察瘤体有无破口;当三尖瓣大量反流与窦瘤破口处的分流重叠时,二维图像至关重要,将彩色多普勒去掉局部二维放大,可较清晰观察到破口,必要时可行经食道超声检查:感染性心内膜炎尤其是累及右心系统时(除外静脉药瘾者),多有心脏器质性病变,需提高诊断意识,找出心脏基础病变。由于临床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较困难,大部分在做超声检查时发现,这就要求熟练应用各种超声技术全面仔细检查,以提高诊断率。
  • 摘要:大隐静脉有五条属支浅静脉,分别是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大隐静脉内具有较多的静脉瓣.大隐静脉与深静脉之间有许多交通支,这些交通支具有瓣膜,引导浅表静脉流入深部静脉,但浅表静脉曲张时,交通支的瓣膜已失去作用,深部静脉流向浅表静脉,从而加重静脉曲张的程度.检查大隐静脉时,发现腹壁浅静脉没有静脉瓣,VALSAVA实验时,可见血流反向流入腹壁浅静脉。腹壁浅静脉等五支大隐静脉的属支,汇入大隐静脉后,要经过一个大隐静脉内的瓣膜流入股静脉,观察到,当大隐静脉瓣关闭不全时,返流的血液可以进入腹壁浅静脉。其临床意义是:由于腹壁浅静脉的无静脉瓣,当股静脉有血栓形成时,深静脉的血液经交通支进入大隐静脉等浅静脉,再由大隐静脉的属支回流,如果这些属支有静脉瓣,就会造成严重的回流困难,甚至形成新的血栓。浅静脉之间、深静脉之间、浅深静脉之间、均有丰富的吻合,浅静脉最后汇入深静脉。但当深静脉发生血栓时,该部位的浅静脉便成为侧副循环的重要途径。当大隐静脉曲张,行高位结扎术时,须将所有属支一一结扎。
  • 摘要:目的:研究婴幼儿重症肺炎对心功能的影响及Tei指数在评价患儿心功能中的临床价值.rn 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重症肺炎组婴幼儿的反映左、右室收缩、舒张功能的各参数,并计算左、右心室Te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数据对比分析.rn 结果:重症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LVES)减小,主动脉瓣血流加速时间(AVAT)缩短,右室舒张末内径(RVDd)增大,肺动脉瓣血流加速时间(PVAT)缩短,三尖瓣A峰值流速及A/E比值增大,左室、右室Tei指数增大,左、右室等容舒张时间(ICT)、左、右室等容收缩时间(IRT)延长.rn 结论:重症肺炎对患儿的左、右心功能均有损害作用,右室功能损害重于左室;Tei指数评价患儿右心室功能更有意义。
  •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聚桂醇对正常肝组织及兔皮下移植肿瘤的的化学消融作用,探索一种高效无痛的肿瘤化学消融新方法.rn 方法:1.无水乙醇与聚桂醇原料药按一定比例配制成复方聚桂醇.rn 2.大鼠肝组织消融实验.rn 3.超声引导下新西兰兔VX2瘤内注射实验.rn 4.小鼠镇痛实验。rn 结果:1.复方聚桂醇组肝脏消融体积明显大于无水乙醇组及聚桂醇注射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水乙醇组消融体积大于聚桂醇注射液组(P<0.01)。rn 2.荷瘤兔瘤内注射后,生理盐水组肿瘤持续生长,超声造影见肿瘤周边首先增强,继而向肿瘤实质快速强化并迅速消退;无水乙醇组肿瘤生长抑制较明显,超声造影可见细线状或斑片状强化,病理检查仍见肿瘤细胞残留。复方聚桂醇组肿瘤生长抑制最显著,超声造影见肿瘤呈充盈缺损改变,病理检查见肿瘤组织大片坏死,并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rn 3.复方聚桂醇组、利多卡因组平均积分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显示两组均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同时,复方聚桂醇组平均积分低于利多卡因组(P<0.05),镇痛效果更显著。rn 结论:复方聚桂醇局部注射对大鼠正常肝组织及兔VX2肿瘤具有良好的化学消融效果,联合用药可能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破坏肿瘤血管及诱导肿瘤免疫等多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并且镇痛作用明显,是一种高效无痛的局部消融药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技术在宫颈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28例宫颈癌患者术前均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经阴道超声造影,评估局部病灶的大小及范围,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宫颈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分析其造影资料,比较时间-强度曲线的形态及造影参数的差异.rn 结果:超声造影诊断24例,诊断符合率为85.71%:常规超声诊断16例,诊断符合率为57.1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的造影增强模式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区灌注早于子宫肌层,呈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后期病灶内部造影剂消退早于肌层呈低增强,周边部消退较慢呈稍高增强,较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更能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及周围组织浸润情况,获得的病灶大小的测值更客观准确。较周围正常宫体组织,宫颈癌病灶的峰值强度升高、达峰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宫颈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术前诊断。
  • 摘要:本文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组患者声像图资料显示:甲状腺癌结节的声像图表现可以有如下特征: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多为低回声,可见沙砾体钙化、周围组织浸润、颈部淋巴结异常肿大,血流检出率较高且形态杂乱等,因此,当结节性甲状腺肿多个结节中出现有上述超声特征2项以上变化的结节时,就应该考虑恶性的可能。其中,沙砾体钙化是诊断甲状腺癌特异性较高的超声指标,尤其是乳头状癌,较少见于其它甲状腺恶性肿瘤。因此,当结节中出现钙化时应仔细观察,若是砂砾体钙化则应怀疑甲状腺癌的可能。有时,一些细小点状钙化或针尖样钙化堆积成簇状、片状,在声像图中表现为较粗的钙化,这时也应高度怀疑结节恶变的可能。这时需与单纯结节性甲状腺肿中一些粗大的钙化相鉴别。另外,发现甲状腺癌结节内部回声多以低回声为主,部分癌结节内有坏死囊性变,可表现为混合回声。但是由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并甲状腺癌声像图表现复杂多样,只有综合分析甲状腺结节的声像图特征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以提高结甲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符合率。
  • 摘要:本文探讨肝肿瘤动态三维超声造影成像的优化条件以及三维超声造影对肝肿瘤显像的优势.肝肿瘤三维超声造影造影剂剂量2.0ml,肿瘤深度<13cm能优化成像,当肿瘤直径<5cm时,选用45°角度扫描肿瘤显影更好,当肿瘤直径>5 cm时,选用85°角度扫描肿瘤显影更好;三维超声造影作为二维超声造影的补充,能全面显示肝脏富血供肿瘤内部结构,尤其能有效显示肿瘤三维血供状态。
  • 摘要: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及X线检查、彩超及病理表现.rn 方法:收集8例经病理证实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及X线检查、彩超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rn 结果:乳房不适或胀痛伴肿块7例,无痛性肿块1例,肿块质硬,界欠清;X线表现:肿块影3例,局灶性不对称影5例,轻度皮肤增厚伴脂肪层模糊2例;超声表现:5例行超声检查表现为不规则低回声团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其中3例见少量血流信号.rn 结论: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充分认识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X线检查、超声表现,可提高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诊断水平.
  • 摘要:传统的超声按压式弹性成像技术受到按压手法不一致的影响,通常只能对人体组织做定性的分析.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采用直接发射聚焦波到人体组织中,产生横向传播的剪切波.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出剪切波在组织中的振动速度,从而可以定量的分析组织的病变情况.由于发射聚焦波激发出来的剪切波较小,很难精确的测量出剪切波的振动速度和位移.研究剪切波的传播过程首先需要建立理论模型.本文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可以生成剪切波并且反映它的传播过程的仿真模型,从根本上描绘出剪切波的产生和它在变声速变密度介质中的变化过程,从而可以对医学弹性成像的研究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结果表明,剪切波的传播仿真模型给研究弹性成像以及横波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一个很有效的定量分析工具。剪切波的初始由纵波声场计算得出,实现了通过改变发射条件直接仿真剪切波的功能。基于FDTD的仿真通常采用在时间域的半格点交错计算法,这种算法耗时较长。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基于GPU的FDTD算法,以实现快速3D的剪切波传播仿真。
  • 摘要:心内膜垫缺损又称房室共道畸形或房室间隔缺损,是一种累及房间隔、房室瓣和室间隔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畸形,是在心内膜垫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出现障碍,导致的多种畸形,可分为部分型和完全型。完全型的心内膜垫缺损在胎儿四腔心切面上可显示房间隔下部与室间隔上部连接性中断,仅见一组共同房室瓣在心脏中央启闭运动,由房室间隔和房室瓣在心脏中央形成的“十”字交叉结构消失。对位不良的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可出现右心室扩大,左心室发育不良而缩小,部分病例可伴有大动脉异常,如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共同动脉干等。彩色多普勒显示四个心腔血流交通,正常双流入道血流消失,为一粗大的血流束进入,收缩期可有明显的瓣膜反流。心内膜垫缺损常与染色体畸形有关,还合并多脾综合征,常有多发性心脏畸形,腹部脏器的位置异常及左房异构等。本例还合并有心房反位、左位上腔。房室共道畸形本身并不损害胎儿血循环,但当出现明显的房室瓣反流时,可导致胎儿心力衰竭,继而出现胎儿水肿和胎儿宫内死亡。因此,胎儿产前系统检查非常的必要,每个基层医院都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开展起来,这样就能避免更多的畸形儿出生,为许多的家庭减轻了负担,为国家的优生优育做出重要的贡献。
  • 摘要:近年来,随着对心脏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左心房功能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左心房的功能主要有储存功能,管道功能和助力泵功能,对左心室的充盈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左心房追踪技术(left atrial volume tracking method,LAVT)是新近研发的评价左心房功能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以二维心肌组织自动追踪技术(2DTT)为原理,应用继发性密度梯度的方法,在心动周期内自动逐帧追踪左心房壁上携带必须信息相匹配的斑点,根据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获得相应的参数。多项研究表明,LAVT技术能够准确定量评价不同疾病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变时左心房容积和功能的相应变化,以及左心房功能指标与左心室整体功能和舒张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LAVT技术专门针对左心房设计,受左心房大小形态影响较小,左心房容积变化速率曲线是该技术的独特之处,由该曲线得到的左房排空率参数更是从左心房的整体出发,对左心房功能进行综合评价,更加准确直接的反映左心房每一个心动周期各个时相的动态功能,并且与以往的2DTT技术相比减少了追踪像素,节省了追踪时间,具有更快的计算速度,更高的精确性和帧频,全面无角度依赖,更加的简便快捷。但LAVT技术需要手动勾画左房心内膜面,因此对二维图像的质量要求较高。综上所述,LAVT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无创超声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对左心房容积和功能进行客观评价,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不断完善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心房功能评估指标。
  • 摘要:本文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SSS是锁骨下动脉起始端发生狭窄或闭塞,引起同侧椎动脉血液逆行流入锁骨下动脉远端,从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产生的综合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及动脉受压等,与本组病例所见符合。与健侧比较,患侧椎动脉在收缩期与全舒张期均呈负向频谱,与颈动脉彩色血流色泽相反,是诊断SSS的要点,但此点仅见于重度狭窄的患者。轻度狭窄时,椎动脉血流频谱仅于收缩早期出现反向血流,收缩中晚期及舒张期仍为正向血流。因此,在检查过程中对于临床高度怀疑SSS者,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椎动脉反向血流不典型时,可通过加压减压试验观察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以协助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摘要:超声弹性成像技术(RTE)最早由Ophir等于1991年提出,它通过了解所检测组织的硬度以判断其良恶性,目前已应用到乳腺、前列腺、甲状腺、肝脏、血管等多个领域,而在甲状旁腺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旨在初探弹性成像在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在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表明,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由于病理结构的复杂性,常规超声误诊率较高,而弹性成像作为一种新的技术,通过不同组织内硬度的差别进行成像,以了解组织的硬度,并依此来判断组织的良恶性,可以作为常规超声的一种补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目前尚无法对比两种研究的差异。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外超声虚拟组织学对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组织成分构成比差异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意义.rn 方法:121例患者分为实验组57例,均为经CT、MRI检查证实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64例,经CT、MRI检查证实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高频超声分别采集斑块处血管纵切面和横切面,3个心动周期,以DICOM格式保存.应用血管外超声虚拟组织学分析软件,调取并分析超声检查DICOM.rn 结果:两组间颈动脉斑块组织构成比不同,实验组斑块内坏死成分、纤维脂质成分、纤维成分、钙化成分构成比较对照组明显不同,前3者是斑块易损性的重要因素,比例大者斑块不稳定性增大;钙化成分是斑块稳定因素。rn 结论:血管外超声虚拟组织学技术能够定量反映颈动脉易损性斑块内各组织成分的构成比,能够具体显示易损性斑块的组织学特性。
  • 摘要:本文探讨超声造影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s,PS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8例复杂型PSA彩色多普勒测量瘤腔体积为(7.2±2.3)cm3,瘤颈长(4.3±1.3)mm,宽(2.1±0.9)mm。超声造影测量瘤腔体积为(10.9±3.8)cm3,瘤颈长(4.2±1.9)mm,宽(2.6±0.8)mm。术后测量血栓体积为(11.4±4.2)cm3,凝血酶用量(213±32)U。两种方法测量瘤腔体积差异显著,P<0.01。超声造影测量瘤腔大小与术后血栓体积相关系数为0.958,与凝血酶用量的相关系数为0.923。彩色多普勒成像测量的瘤腔体积与血栓体积相关系数为0.734,与凝血酶用量的相关系数为0.787。超声造影技术测量瘤腔大小与凝血酶用量及术后血栓体积相关性好于彩色多普勒测值。术后超声造影发现瘤腔封堵完全,瘤腔未见增强显影。封堵前、后载瘤动脉、胭动脉、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的流速均无显著变化(p>0.05)。超声造影在术前有助于准确评估复杂型PSA的瘤腔大小及形态,术中有利于优化凝血酶注射点的位置,术后能准确评价封堵效果。
  • 摘要:本文结合冠状动脉所属区域各项应变参数,分析冠状动脉狭窄对该局部区域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通过多项应变参数可以发现冠心病患者早期缺血时心肌形变能力的减低;左室局部周向、纵向应变可用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检测,但诊断价值较低;局部心内膜面积峰值应变对早期心肌缺血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摘要:本研究旨在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所致左室、二尖瓣环动力学变化,从而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血流动力学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机制提供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是指二尖瓣结构正常,由于心肌缺血后左室结构和功能改变而引起的二尖瓣反流。它可以引起严重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使再梗塞时间提前,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时间。本研究表明①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与二尖瓣环结构改变关系密切;与左室容积、左室形态有关,而与收缩功能关系不密切。②下壁梗死组产生反流多于前壁。考虑其原因可能是心肌梗死时室壁运动异常导致二尖瓣环运动减弱,运动的幅度变小,前、后叶瓣环运动不同步所致。而下壁的运动异常则更能直接影响二尖瓣装置结构本身的变化。③乳头肌间的距离和牵拉位置的改变能够独立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总之,超声心动图作为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规检查,可以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不同的参数检查,这也为临床医生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提供了依据。
  • 摘要:左心室舒张功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病的心功能监测,在心脏病诊断、评估治疗效果、判定预后方面具有肯定的实用价值.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已成为日常超声诊断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随着超声仪器的普及,经由超声诊断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患者越来越多,给临床工作带来较大的困惑.在中国一项针对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是否有临床价值的网络调查中,只有66%的临床医生承认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作用,约三分之一的临床医生不认可测定舒张功能的价值,甚至有8%的医生认为它毫无意义.一些文献仍然对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能否准确预测心功能心存疑惑.一种超声参数不能仅为超声医学界人士认可,而需获得更多临床医生的首肯.rn 本文提出,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不能仅凭单一的超声数据下诊断,还需进一步了解反映舒张功能的肺静脉血流参数,并结合左心房容积大小,综合评估患者的基础疾病,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须防止滥用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概念。有学者总结到,关于超声E/(é)比值等参数在估测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作用究竟如何,时间将是检验其临床价值的最佳答案。
  • 摘要:卵巢巧克力囊肿虽是良性病变,但有恶性行为,具有增生、浸润、粘连等特性,是妇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占生育年龄妇女3-10%,伴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40-60%)、月经异常(15%-30%经量增多),乃至不孕症(40%)等.本研究的治疗方法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术前检查要全面,规避风险;选择最佳路径,能经阴不经腹,避开大血管和重要脏器,遵从就近原则;彻底冲洗囊腔;注入酒精前保证针尖在囊腔内;掌握治疗剂量:治疗原则为单次大剂量;多发者为先远后近、先小后大:多房分隔者尽可能多的将分隔刺破;囊肿较大者可强化治疗或再次治疗;术后配合口服药,3个月、半年、1年、2年复查超声。
  •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炎症和骨质破坏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国内约有500万的RA的患者,致残率高、危害性大.超声以独特的优势应对挑战。超声能比较敏感地检出关节滑膜增生和积液。声像图上滑膜增生表现为关节滑膜增厚的低回声,滑膜积液表现为关节滑膜腔内无回声区,根据滑膜增生与积液的程度也可以分为0-3级。目前认为只要是到达2级水平,无论是增生还是积液,都可以认为有滑膜炎表现。但局限性在于:特异性有待提高;对骨炎无法检测,对于小关节软骨的检测受限,操作者依赖性。要寻找新的特异诊断征象,对已有超声征象进行整合与挖掘。超声评分方面的研究方向:1.整体评分的最优化方案;2.进一步评估整体超声评分在早期诊断、疗效评估以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3.建立适合于国人的评分标准。
  • 摘要:尿直肠隔序列征(Urorectal Septum Malformation Sequence,URSMS)又叫永存泄殖腔、泄殖腔发育不全、泄殖腔畸形等,活产儿发生率为1/50000-250000.是严重的尿直肠隔和泌尿生殖器异常,女性多见.URSMS是指由于尿直肠隔移行、融合异常以及泄殖腔膜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系列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尿直肠隔序列征较困难,据报道产前超声检出率仅有0%-54.0%。这主要与该畸形的声像表现复杂、多变有关。产前超声发现泄殖腔畸形时,应重点检查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脊柱(尤其是骶尾)、脊髓圆椎末端位置、肛门等。因40%的泄殖腔畸形合并脊髓栓系,产后常需行脊柱MRI检查排除脊髓栓系。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