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管瘤

血管瘤

血管瘤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540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95篇、会议论文123篇、专利文献45765篇;相关期刊1095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相关会议63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2014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微创技术研讨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微整形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全球华裔整形外科医师大会等;血管瘤的相关文献由1179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端莲、陕声国、董长宪等。

血管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95 占比:9.82%

会议论文>

论文:123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45765 占比:89.94%

总计:50883篇

血管瘤—发文趋势图

血管瘤

-研究学者

  • 张端莲
  • 陕声国
  • 董长宪
  • 林晓曦
  • 俞松
  • 张靖
  • 李恭才
  • 殷国前
  • 秦中平
  • 余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蕴喆; 卜令学; 庞宝兴; 王烨; 刘风芝; 杨楠; 陈晨; 王双义
    • 摘要: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致口腔颌面部化脓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 报道1例卡瑞利珠单抗致牙龈及唇化脓性肉芽肿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肝癌4个月后,出现全身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eactive capillary hemangiomas,RCH),随后出现下唇及牙龈多发肿物,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后,切除下唇及牙龈肿物并停用卡瑞利珠单抗,病理结果为牙龈化脓性肉芽肿/肉芽肿型血管瘤,术后随访口腔内未见新生肿物。文献回顾表明,RCH是卡瑞利珠单抗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于口腔者较少。目前尚未明确RCH病因,有研究表明卡瑞利珠单抗可能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使其增殖为血管瘤;联合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安全性优于单用;RCH有自限性,大多数停药后可自行消退;若肿物引起功能障碍,可行手术切除。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可致口腔颌面部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并发化脓性肉芽肿。
    • 郭彦; 张凯; 范戌辉; 李立峰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miR⁃199a⁃5p、miR⁃378a⁃3p水平与婴幼儿增殖期面部血管瘤普萘洛尔停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增殖期面部血管瘤患儿93例,均接受普萘洛尔治疗,随访治疗后血管瘤复发情况,并将患儿分为复发组(23例)和无复发组(70例)。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qRT⁃PCR检测血清miR⁃199a⁃5p、miR⁃378a⁃3p表达,分析血清miR⁃199a⁃5p、miR⁃378a⁃3p表达与增殖期面部血管瘤婴幼儿普萘洛尔停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无复发组治疗后血清miR⁃199a⁃5p、miR⁃378a⁃3p表达较治疗前增高(P0.05)。复发组治疗后血清miR⁃199a⁃5p、miR⁃378a⁃3p表达低于无复发组(P<0.05)。治疗后瘤体分级Ⅲ~Ⅳ级患儿血清miR⁃199a⁃5p、miR⁃378a⁃3p表达高于Ⅰ~Ⅱ级患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99a⁃5p低表达、miR⁃378a⁃3p低表达、治疗后瘤体分级Ⅰ~Ⅱ级是增殖期面部血管瘤婴幼儿普萘洛尔停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iR⁃199a⁃5p、miR⁃378a⁃3p低表达与增殖期面部血管瘤婴幼儿普萘洛尔停药后血管瘤复发有关。
    • 郭彦; 张凯; 范戌辉; 李立峰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miR⁃199a⁃5p、miR⁃378a⁃3p水平与婴幼儿增殖期面部血管瘤普萘洛尔停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增殖期面部血管瘤患儿93例,均接受普萘洛尔治疗,随访治疗后血管瘤复发情况,并将患儿分为复发组(23例)和无复发组(70例)。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qRT⁃PCR检测血清miR⁃199a⁃5p、miR⁃378a⁃3p表达,分析血清miR⁃199a⁃5p、miR⁃378a⁃3p表达与增殖期面部血管瘤婴幼儿普萘洛尔停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无复发组治疗后血清miR⁃199a⁃5p、miR⁃378a⁃3p表达较治疗前增高(P0.05)。复发组治疗后血清miR⁃199a⁃5p、miR⁃378a⁃3p表达低于无复发组(P<0.05)。治疗后瘤体分级Ⅲ~Ⅳ级患儿血清miR⁃199a⁃5p、miR⁃378a⁃3p表达高于Ⅰ~Ⅱ级患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99a⁃5p低表达、miR⁃378a⁃3p低表达、治疗后瘤体分级Ⅰ~Ⅱ级是增殖期面部血管瘤婴幼儿普萘洛尔停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iR⁃199a⁃5p、miR⁃378a⁃3p低表达与增殖期面部血管瘤婴幼儿普萘洛尔停药后血管瘤复发有关。
    • 王龙胜
    • 摘要: 1病史摘要患者,男性,23岁,双下肢行走乏力1个月,近一周症状加重,体检:体温36°C、脉搏58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08/62 mmHg(1 mmHg≈0.133 kPa)。颈软,活动自如,颈椎生理弧度存在,背部、下腰椎椎体棘突、椎旁肌肉、骶髂关节周围压痛及叩击痛(-);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双下肢膝反射减弱,腱反射减弱,病理征未导出。
    • 陈君; 李娜; 叶筠; 王默然; 朱寒珏
    • 摘要: 目的:探讨miR-103a-3p对人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正常皮肤组织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对照,RT-qPCR检测人血管瘤组织和HemEC中miR-103a-3p和PTE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TEN蛋白表达。HemEC分为anti-miR-130b-3p组、anti-miR-NC组、pcDNA组、pcDNA-PTEN组、anti-miR-130b-3p+si-con组、anti-miR-130b-3p+si-PTEN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验证miR-103a-3p与PTEN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血管瘤组织中miR-103a-3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UVEC比较,HemEC中miR-103a-3p表达显著升高(P<0.05),PTE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anti-miR-NC组比较,anti-miR-103a-3p组HemEC的OD值、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pcDNA组比较,pcDNA-PTEN组HemEC的OD值、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miR-103a-3p在HemEC中负调控PTEN表达。与anti-miR-103a-3p+si-NC组比较,anti-miR-103a-3p+si-PTEN组HemEC的OD值显著升高、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miR-103a-3p在血管瘤组织和HemEC中呈高表达,抑制其表达通过负调控PTEN降低HemEC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 任昱; 肖旭平; 杨慕; 袁康龙; 周恩
    • 摘要: 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发现左侧鼻部新生物4年"入院。鼻窦区无压痛,鼻前庭无红肿,双鼻腔黏膜无充血,双下鼻甲不大,鼻中隔不偏,鼻中道未见脓性分泌物,总鼻道内可见少量黏涕,各鼻道未见新生物及出血点。左侧鼻背部可见一2 cm×1.5 cm×0.5 cm大小的肿物,伴有轻压痛,质硬,边界较规则,表面光滑,周围组织无红肿、破溃、异常分泌物。患者既往体健,自诉2岁时曾被外物砸伤鼻背部,未行特殊处理,具体受伤情况不详。
    • 伍艳清; 梁法亮; 文健辉; 关飞; 陈泽璇
    • 摘要: 目的 研究婴幼儿血管瘤(IH)患儿行长脉宽1 064 nm激光+噻吗洛尔滴眼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IH患儿60例“,硬币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长脉宽1 064 nm激光治疗,观察组行激光+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相关指标:(病灶厚度、颜色及面积消退程度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灶厚度、颜色及面积消退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MMP-9、HIF-1α、EGFL7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脉宽1 064 nm激光+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IH患儿可提高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丹; 胡光珍; 田笑绮; 杨瑞华
    • 摘要: 目的:探讨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在婴幼儿血管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1日~2020年8月31日血管瘤外科诊治的116例血管瘤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结合相关文献提出循证问题并制订综合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采用Achauer 4级分级标准),疼痛程度[采用儿童疼痛评分法(FLACC)],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分级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FLACC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过程中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心律不齐、皮肤破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可改善婴幼儿血管瘤治疗效果,缓解躯体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陈秀晓; 隋文倩; 吴圆圆
    • 摘要: 睾丸肿瘤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疾病,好发于年轻男性,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占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5%,占男性肿瘤的1.5%[1]。现就临床工作中误诊的超声表现为实性回声的睾丸肿瘤汇报如下。
    • 孙艺洁; 王波涛; 陈志晔
    • 摘要: 患者男,45岁,腰背部疼痛10年余。患者2011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当地医院腰椎磁共振提示有腰椎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未予治疗;每年腰椎磁共振检查病变未见明显增大,近2年来上述症状加重。腰椎磁共振和CT表现:腰4椎体水平椎管内见占位性病变(图1)。手术所见:磨除腰4椎板暴露局部硬膜囊,见椎管内暗红色长条状病变,质软,血供丰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