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颌面部

颌面部

颌面部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1661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8706篇;相关期刊508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广东牙病防治、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一届研究生IT创新学术论坛、2007'全国口腔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临床医药学术会议等;颌面部的相关文献由372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树夏、刘荫秋、谭颖徽等。

颌面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2 占比:13.7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8706 占比:86.18%

总计:10102篇

颌面部—发文趋势图

颌面部

-研究学者

  • 周树夏
  • 刘荫秋
  • 谭颖徽
  • 何黎升
  • 白振西
  • 刘彦普
  • 雷德林
  • 王昭领
  • 刘蕊
  • 田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柏朝辉
    • 摘要: 龋齿是人群中主要的口腔疾病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龋病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口腔卫生习惯、牙齿的形态和表面特征、饮食习惯、唾液的质量等[1]。龋病初期会引发疼痛,并逐渐影响咀嚼功能、颌面部骨组织和软组织的生长发育。全世界约有60%~90%的儿童患有龋病,而早期预防龋病可减少约30%的发病率[2],因此对龋病的预防控制已刻不容缓。近年来,儿童患龋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为了解太原市儿童龋病流行情况,调查在我院就诊的8~12岁儿童恒牙龋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预防儿童龋病提供依据。
    • 周钰伟; 汪延; 王岳鹏; 曾觅觅; 陈永菊; 黄志权; 黄子贤
    • 摘要: 目的探讨CO_(2)激光治疗小儿面部乳头状瘤的可行性,评价其疗效。方法对1例经CO_(2)激光治疗的小儿面部乳头状瘤病例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患儿于全身麻醉下切取左唇病变组织行病理活检,诊断为面部乳头状瘤;全麻下使用CO_(2)激光对病变组织分次进行手术消融,术后予以红霉素软膏涂布于术区,共治疗3疗程。患儿手术期间或术后无并发症,面部容貌有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随访无复发。文献回顾表明,目前CO_(2)激光已广泛应用于切除各种体表病变,临床上多使用功率10~50 W、波长10.6μm的连续式CO_(2)激光对表浅组织病变进行治疗,可实现对病变组织的精确汽化切除,出血量少,效果良好。结论CO_(2)激光用于切除患儿面部乳头状瘤,精准微创,疗效确切。
    • 赵琴; 马步云; 贾浥苹; 罗伟东; 龚健; 宋萍; 王占文
    • 摘要: 目的探讨颌面部木村病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20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华西第四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颌面部木村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分析患者发病年龄、性别、病史、质地及活动度、实验室检查等,观察发病部位、大小、回声改变、内部血流及其周围淋巴结情况等超声表现。结果13例患者中,男12例,女1例;年龄12~66岁;单侧12例,双侧1例;平均病程(5.2±4.5)年;质硬、活动度差5例,质软、活动度可8例;13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均明显增高。10例病灶位于腮腺内,其中1例同时累及同侧颌下腺,3例分别位于颌下腺、颊部及耳后,大小2.0 cm×1.5 cm~7.0 cm×4.5 cm。10例边界不清或欠清楚,3例边界清楚,11例形态不规则或欠规则,2例形态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12例为1~2级,1例为3级;12例伴有同侧多发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整体呈反应性增生表现。结论颌面部木村病常表现为涎腺或皮下软组织内强-弱相间的低回声肿块,同时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结合无痛性肿块表现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 摘要: 婴幼儿时期,由于行为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常常会自发地产生吮指、吐舌、口呼吸、夜磨牙等口腔不良习惯。这些习惯会严重影响儿童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家长发现应引起重视,不要错过阻断黄金时期。吮指:2岁前的婴幼儿,有短时间的吮指行为可以看作是正常的;如果2岁后还不能戒掉吮吸手指、奶嘴或其他东西,家长们就应注意了,继续下去可能会引起前牙前突,形成前牙深覆盖,影响牙弓及面部发育,严重者还会影响语言的发音及正常的切割功能。
    • 吕波; 陈兴; 周汛; 李昕; 罗艺; 段恒瑶; 袁明燕
    • 摘要: 目的:探讨美容缝合技术在颌面部外伤清创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美容科收治的颌面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清创缝合术治疗,试验组给予美容缝合术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手术指标、术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3 d、7 d的疼痛程度,术前、术后3 d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瘢痕长度、水肿持续及切口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45%vs.69.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术后3、7 d,两组VA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 d,两组血清IL-1、IL-6、TNF-α水平均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43%vs.2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普通清创缝合术,美容缝合术可明显改善颌面部外伤患者手术指标,减轻疼痛程度及炎症反应,进而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 康鹏; 王丹; 张炜; 乔永明; 何巍; 张伟红; 李锐
    • 摘要: 目的:探讨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超声影像特征,明确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诊断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7月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初步诊断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105例患者术前CDUS检查结果。根据切开引流术后细菌检测结果或抗炎治疗效果确诊。结果:感染早期,病变区域软组织呈明显增厚,呈边界欠清晰的局限性不规则低回声区;CDFI:病变区域血流较周围正常软组织丰富且杂乱。感染后期,脓肿形成,病变区域呈外形不规则或类椭圆形的无回声区,内可见分布均匀或不均匀的细密高回声光点漂浮,呈团状或絮状;CDFI:无回声区内未见血流信号,周边血流信号较正常组织稍增多。CDUS检查对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的准确性为81.90%,敏感度为84.38%,特异度为55.56%。结论:CDUS可较为准确地诊断颌面部间隙感染,明确病情发展阶段,指导手术治疗时机,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高昕宇; 张孟哲; 杨镇圭; 汪卫建; 张勇; 程敬亮
    • 摘要: 男性患儿,8个月,家长发现其左颌面部肿物4月余,近1个月增至约花生粒大小;患儿足月顺产,胚胎期及出生后均未见其他异常。查体:左颌面部肿胀,可触及2 cm×2 cm卵圆形肿物,活动度尚可,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7.65×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12.13×10^(9)/L,乳酸脱氢酶434 U/L,谷草转氨酶61 U/L,均提示升高。
    • 黄晓霖; 程方旭; 段晓峰
    • 摘要: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探讨硬化剂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普及CBM数据库中硬化剂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1533例患者,9种硬化剂。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水乙醇+聚桂醇的有效率高于平阳霉素、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平阳霉素碘化油、鱼肝油酸钠、鱼肝油酸钠+平阳霉素、聚桂醇、无水乙醇、无水乙醇+平阳霉素(RR=1.96,95%CI 1.30~2.95;RR=1.85,95%CI 1.23~2.77;RR=1.77,95%CI 1.10~2.85;RR=2.22,95%CI 1.43~3.45;RR=1.90,95%CI 1.23~2.93;RR=1.70,95%CI 1.15~2.49;RR=1.61,95%CI 1.10~2.35;RR=1.61,95%CI 1.05~2.50)(均P无水乙醇(72.2%)>无水乙醇+平阳霉素(68.0%)>聚桂醇(60.5%)>平阳霉素碘化油(49.7%)>平阳霉素+地塞米松(40.6%)>鱼肝油酸钠+平阳霉素(32.8%)>平阳霉素(22.3%)>鱼肝油酸钠(4.3%)。结论无水乙醇+聚桂醇治疗颌面部静脉畸形的有效率较高,可考虑在临床使用。
    • 高雪梅
    • 摘要: 美丽与健康可兼得口腔正畸是通过各种矫正装置来调整面部骨骼、牙齿及颌面部(包括神经和肌肉)之间的协调性,最终矫正目标是达到口颌系统的平衡稳定和美观。很多人认为牙齿正畸就是把牙齿排齐。其实,专业的正畸医生在排齐患者牙齿的同时,还可以帮助改善面型。
    • 赵春阳; 孟省; 王明
    • 摘要: 目的:观察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抗感染、营养支持与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引流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脓肿直径和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计数(WB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脓肿直径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BC、hs-CRP、NEU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VAS评分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缩小脓肿直径,效果优于传统切开引流术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