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口腔

口腔

口腔的相关文献在1953年到2023年内共计36344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47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29983篇;相关期刊1740种,包括口腔医学、临床口腔医学杂志、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届全国微生态学学术会议、第10次全国精神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民康医学》创刊20周年庆典、第九届全国口腔医院管理研讨会等;口腔的相关文献由44765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李文婷等。

口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47 占比:17.46%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9983 占比:82.50%

总计:36344篇

口腔—发文趋势图

口腔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李文婷
  • 叶雷
  • 王锦刚
  • R.莫斯科维奇
  • 蒋海松
  • E.希门尼斯
  • S.肯尼迪
  • 迈克尔·普伦奇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杨靖雯; 周海文
    • 摘要: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真核生物最丰富的一种RNA修饰,广泛参与RNA的核输出、剪接、翻译和降解等过程的调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m6A甲基化修饰与代谢、免疫以及良恶性疾病有关。本文对circRNA m6A甲基化修饰在机体生理过程、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口腔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现有研究显示,m6A甲基化修饰主要通过调节circRNA翻译、促进circRNA的核输出以及促进circRNA降解对circRNA产生影响;circRNA m6A甲基化修饰在免疫、生殖系统、肌细胞发生发育和恶性肿瘤中发挥调控作用;m6A甲基转移酶蛋白3(methyltransferase⁃like 3,METTL3)通过YTH m6A RNA结合蛋白1(YTH m6A RNA binding protein 1,YTHDF1)介导的m6A修饰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发生,METTL14的高表达可有效降低OSCC的增殖、迁移和侵袭;circRNA m6A甲基化修饰在口腔领域的研究较少,仅限于成釉细胞瘤和口腔种植骨吸收方向的初步研究,在口腔重大疾病(如口腔潜在恶性疾病及OSCC)方向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 罗廷炎; 顾瑜; 秦晓飞
    • 摘要: 背景:口腔感染一直是威胁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口腔医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且治疗效果卓越的抗菌材料,由于其稳定性好、不容易受到抗生素耐药性机制的影响、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等特点,已逐渐成为预防和治疗口腔感染性疾病的一种全新手段。目的:归纳总结纳米材料的抗菌机制及在口腔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为口腔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依据。方法:第一作者于2022年2月使用计算机在PubMed、万方数据知识平台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至2022年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以“nanomaterials,bacteriostat,oral infection”为英文检索词,以“纳米材料,抑菌,口腔感染”为中文检索词,最终纳入97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纳米材料的抑菌机制主要为:表面接触、浸入-渗透、催化氧化以及光热细菌裂解,通过这些机制使其在口腔感染性疾病中有着良好的抑菌表现;②与传统材料相比,纳米材料与致病菌接触的概率大,同时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这些优势使得其在口腔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中取得不俗的成效。但在临床应用方面,纳米材料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金属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较差,具有浓度依赖性;系统科学的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尚未成熟,从实验室到临床转化的过程中经常会伴随着参数的优化,甚至方法的改变,在临床上可实际应用的纳米制剂种类并不多;虽然已有脂质体等纳米材料可进行大规模生产,但当纳米颗粒涉及到需要进行多步修饰或者复杂技术时其大规模和可重复合成会更加困难,目前仍有许多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并不完善,还不能实现大范围的普及使用,未来需进一步发掘其应用潜力。
    • 李蕴喆; 卜令学; 庞宝兴; 王烨; 刘风芝; 杨楠; 陈晨; 王双义
    • 摘要: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致口腔颌面部化脓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 报道1例卡瑞利珠单抗致牙龈及唇化脓性肉芽肿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肝癌4个月后,出现全身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eactive capillary hemangiomas,RCH),随后出现下唇及牙龈多发肿物,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后,切除下唇及牙龈肿物并停用卡瑞利珠单抗,病理结果为牙龈化脓性肉芽肿/肉芽肿型血管瘤,术后随访口腔内未见新生肿物。文献回顾表明,RCH是卡瑞利珠单抗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于口腔者较少。目前尚未明确RCH病因,有研究表明卡瑞利珠单抗可能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使其增殖为血管瘤;联合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安全性优于单用;RCH有自限性,大多数停药后可自行消退;若肿物引起功能障碍,可行手术切除。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可致口腔颌面部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并发化脓性肉芽肿。
    • 许颖华; 姜龙; 史春
    • 摘要: 背景:根尖周炎是一种由感染牙髓内的细菌引起的根尖周组织的炎性疾病.溴结构域蛋白4在表观遗传的传递中起核心作用,研究表明溴结构域蛋白4在炎症及骨破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目的:通过建立根尖周炎大鼠模型,探究溴结构域蛋白4在根尖周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0周组、1周组、2周组、3周组以及4周组,每组各6只.于左侧下颌第一磨牙行开髓术,暴露牙髓,分别于术后0,1,2,3,4周麻醉处死.多聚甲醛固定后取下颌骨,拍摄Micro-CT鉴定根尖周炎动物模型是否构建成功.脱钙1个月后制作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溴结构域蛋白4在慢性根尖周炎发展中的作用.结果 与结论:①Micro-CT结果显示,大鼠根尖周炎动物模型在术后一两周出现牙周膜增宽及根尖阴影,根尖阴影面积随时间推移而增加;3周组和4周组阴影面积增加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周组、2周组、3周组以及4周组根尖阴影面积均高于0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周组及4周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周组、2周组、3周组以及4周组的溴结构域蛋白4表达水平均高于0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溴结构域蛋白4在2周组表达最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溴结构域蛋白4在1周组和4周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③提示溴结构域蛋白4在根尖周炎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溴结构域蛋白4参与了慢性根尖炎的发展.
    • 王璨; 顾卫平; 蒋煜彬; 朱琳; 陈岗
    • 摘要: 背景:下颌种植固定全口义齿已经成为临床上无牙颌主要的修复方式之一,针对不同种植设计进行力学研究可以帮助临床选择符合生物力学原则的种植设计方案,有利于维护种植义齿的长期稳定.目的:保持远中悬臂长度一致,建立不同种植位点分布的模型,得出最前端植体位点、植体分布的对称性及植体数目对基台、种植体及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一无牙颌下颌骨锥形束CT数据,利用锥形束CT数据及种植体、基台、冠部修复体数据分别建立不同种植位点与区域、不同种植体数目的有限元模型,在双侧前磨牙及磨牙区分别施加150 N垂直压力,计算出基台、种植体、骨组织的应力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当最前端种植体越靠前时,模型中基台、种植体及骨组织表面的应力值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对于4颗植体,当位于侧切牙及其以前的种植体数目为2颗时骨组织应力值最小,与1,0颗骨组织应力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5颗种植体,最前端种植体位点位于侧切牙及其以前模型的基台、种植体、骨组织应力值,与最前端种植体位点位于尖牙及其以后模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因此当悬臂长度一定时(实验为10 mm),4,5颗种植体最前端种植体应尽量位于侧切牙及其以前的位点,且4颗种植体时位于侧切牙以前的种植体数目2颗为较好的选择;②当悬臂长度和AP距(最前端的种植体与最远端2颗种植体之间连线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对称模型与非对称模型的基台、种植体及骨组织周围应力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因此在悬臂长度与AP距保持不变时种植体并非一定按照对称原则进行排列;③种植体数目为4颗模型的基台及种植体表面应力值高于种植体数目为5,6颗模型(P<0.05).因此,种植固定全口义齿最好是以5颗及其以上数目的种植体进行修复.
    • 顾月光; 沈剑欢; 倪洁丽; 郭舒瑜; 闫忠义; 张阳
    • 摘要: 背景:牙槽嵴裂患者植骨后骨存量的保留十分关键,目前对骨存量的研究多为二维测量,即使部分研究应用三维测量,也仅仅是应用锥形束CT进行单一的测量,测量的成骨量差异较大.目的:通过锥形束CT结合Mimics软件探讨牙槽嵴裂患者植骨1年后哪个部位的成骨效果较好,并分析尖牙萌出及术前缺损区大小对骨存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1例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髂骨移植1年后患者,采用锥形束CT结合Mimics软件分区域测量每例患者上颌骨牙槽嵴裂缺损区体积(整个牙槽嵴裂缺损区)及牙槽骨牙槽嵴裂缺损区体积(靠近口腔部缺损区),分析这两个区域的成骨效果,并分析尖牙萌出是否对骨存量产生影响.结果 与结论:①牙槽嵴裂患者骨移植后,上颌骨牙槽嵴裂缺损区成骨量相对较低,牙槽骨牙槽嵴裂缺损区成骨量相对较高;尖牙萌出前缺损区的成骨量高于尖牙萌出后缺损区(P<0.05);牙槽嵴裂缺损区术后成骨效果与术前缺损区体积大小无相关性.②结果表明,牙槽骨部分牙槽嵴缺损区成骨效果高于整个缺损区,临床应以牙槽骨缺损区成骨效果为基准指导后续的正畸及修复治疗;另外,植骨应在尖牙萌出前进行.
    • 顾月光; 沈剑欢; 倪洁丽; 郭舒瑜; 闫忠义; 张阳
    • 摘要: 背景:牙槽嵴裂患者植骨后骨存量的保留十分关键,目前对骨存量的研究多为二维测量,即使部分研究应用三维测量,也仅仅是应用锥形束CT进行单一的测量,测量的成骨量差异较大。目的:通过锥形束CT结合Mimics软件探讨牙槽嵴裂患者植骨1年后哪个部位的成骨效果较好,并分析尖牙萌出及术前缺损区大小对骨存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1例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髂骨移植1年后患者,采用锥形束CT结合Mimics软件分区域测量每例患者上颌骨牙槽嵴裂缺损区体积(整个牙槽嵴裂缺损区)及牙槽骨牙槽嵴裂缺损区体积(靠近口腔部缺损区),分析这两个区域的成骨效果,并分析尖牙萌出是否对骨存量产生影响。结果与结论:(1)牙槽嵴裂患者骨移植后,上颌骨牙槽嵴裂缺损区成骨量相对较低,牙槽骨牙槽嵴裂缺损区成骨量相对较高;尖牙萌出前缺损区的成骨量高于尖牙萌出后缺损区(P<0.05);牙槽嵴裂缺损区术后成骨效果与术前缺损区体积大小无相关性。(2)结果表明,牙槽骨部分牙槽嵴缺损区成骨效果高于整个缺损区,临床应以牙槽骨缺损区成骨效果为基准指导后续的正畸及修复治疗;另外,植骨应在尖牙萌出前进行。
    • 王璨; 顾卫平; 蒋煜彬; 朱琳; 陈岗
    • 摘要: 背景:下颌种植固定全口义齿已经成为临床上无牙颌主要的修复方式之一,针对不同种植设计进行力学研究可以帮助临床选择符合生物力学原则的种植设计方案,有利于维护种植义齿的长期稳定。目的:保持远中悬臂长度一致,建立不同种植位点分布的模型,得出最前端植体位点、植体分布的对称性及植体数目对基台、种植体及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一无牙颌下颌骨锥形束CT数据,利用锥形束CT数据及种植体、基台、冠部修复体数据分别建立不同种植位点与区域、不同种植体数目的有限元模型,在双侧前磨牙及磨牙区分别施加150 N垂直压力,计算出基台、种植体、骨组织的应力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当最前端种植体越靠前时,模型中基台、种植体及骨组织表面的应力值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对于4颗植体,当位于侧切牙及其以前的种植体数目为2颗时骨组织应力值最小,与1,0颗骨组织应力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因此在悬臂长度与AP距保持不变时种植体并非一定按照对称原则进行排列;③种植体数目为4颗模型的基台及种植体表面应力值高于种植体数目为5,6颗模型(P<0.05)。因此,种植固定全口义齿最好是以5颗及其以上数目的种植体进行修复。
    • 施健; 胡千慧; 张雪杰
    • 摘要: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1605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观察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为口腔鳞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8例,留取术后肿瘤组织和距肿物边缘>3 cm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INC01605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的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INC01605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t=4.31,P=0.010),LINC01605在不同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及有无脉管癌栓分组的表达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INC01605的表达与Ki67增殖指数呈正相关性(r=0.64,P=0.029),LINC01605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相关。结论:口腔鳞癌中LINC01605的表达升高,在病变形成和进展中有重要促进作用,LINC01605与增殖指数相关,术后检测LINC01605的表达对判断患者预后可能有一定价值。
    • 摘要: 为方便读者阅读以及适应结构化排版的需求,参考GB/T 9938-2013《牙科学·牙位和口腔区域的标示法》,本刊从2018年第1期开始对牙位使用如下标示法:用编码两位数字表示牙齿的具体牙位,编码的第1位数字表示牙位所在象限,并区分乳牙与恒牙;编码的第2位数字表示牙位本身。1.第1位数字:数字1至4表示恒牙列,自右上口腔区域始顺时针递增排列,即1、2、3、4分别表示右上、左上、左下、右下象限的恒牙;数字5至8表示乳牙列,自右上口腔区域始顺时针递增排列,即5、6、7、8分别表示右上、左上、左下、右下象限的乳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