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口腔不良习惯

口腔不良习惯

口腔不良习惯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专利文献36462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健康人生、健康文摘、中国社区医师等; 口腔不良习惯的相关文献由220位作者贡献,包括史锦芳、吴梓齐、姚金丹等。

口腔不良习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36462 占比:99.68%

总计:36579篇

口腔不良习惯—发文趋势图

口腔不良习惯

-研究学者

  • 史锦芳
  • 吴梓齐
  • 姚金丹
  • 姜世同
  • 张傲雪
  • 徐培成
  • 徐山山
  • 方林仙
  • 曹君梅
  • 潘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婴幼儿时期,由于行为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常常会自发地产生吮指、吐舌、口呼吸、夜磨牙等口腔不良习惯。这些习惯会严重影响儿童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家长发现应引起重视,不要错过阻断黄金时期。吮指:2岁前的婴幼儿,有短时间的吮指行为可以看作是正常的;如果2岁后还不能戒掉吮吸手指、奶嘴或其他东西,家长们就应注意了,继续下去可能会引起前牙前突,形成前牙深覆盖,影响牙弓及面部发育,严重者还会影响语言的发音及正常的切割功能。
    • 刘利; 梁颖
    • 摘要: 习惯,是指在一定间隔时间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反复作一相同的动作,并持续下去。口腔的习惯也可以分为好习惯和不良习惯。口腔不良习惯主要包括吮指习惯,唇习惯,舌习惯,偏侧咀嚼习惯,咬物习惯和睡眠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容易导致儿童各种错合畸形。吮指习惯吮指习惯就是将拇指放在上下前牙的中间长期的吸吮和咬合。专家认为,大约75%的婴儿在出生后3个月就开始吃手指,这被视为正常现象。
    • 李姣
    • 摘要: 目的:比较MRC矫治器与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接受MRC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SNA角、SNB角、ANB角、U1-SN角、前牙覆牙合和前牙覆盖水平以及治疗后口腔不良习惯存在率.结果:治疗后,两组SNA角、ANB角和U1-SN角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两组SNB角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牙覆牙合和前牙覆盖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口腔不良习惯存在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矫治器可以改善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儿口腔不良习惯,降低其前牙覆牙合和前牙覆盖水平,减小其SNA角、ANB角和U1-SN角,增大SNB角,优于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治疗效果.
    • 孙洁; 刘艾芃
    • 摘要: MRC类肌功能训练器融合了肌功能学说和错(殆)畸形矫治的理论,通过纠正呼吸模式和肌群活动,重建口周肌群环境,治疗因口腔不良习惯引起的早期错(殆)畸形,改善儿童牙弓和面型的发育.近年来,MRC类肌功能训练器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但如何在临床上严谨正确地使用,国内外学者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总结分析MRC类肌功能训练器在早期错(殆)畸形肌功能矫治的临床效果,可为同行提供借鉴参考.
    • 陈菁菁; 王密; 刘芳; 赵虎; 王丽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错颌畸形与其口腔不良习惯的相关性.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9年11月到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儿童错颌畸形患儿共80例,将全部患儿设定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口腔检查的80例正常儿童作为参照组,对两组儿童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确认两组的口腔不良习惯发生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儿童的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80例错颌畸形患儿中,41例患儿患有牙齿排列不齐,14例患儿患有颌前突,12例患儿患有反颌,5例患儿存在深覆颌,5例患儿存在锁颌,3例患儿存在开颌.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儿童错颌畸形与其口腔不良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需要家长可以注重观察儿童的口腔习惯,及时纠正其口腔不良习惯,从而切实的避免儿童出现错颌畸形.
    • 李宁
    • 摘要: 目的:探究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导致错颌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错颌畸形患儿30例,均进行正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分析引发原因.结果:换牙期儿童吐舌习惯、咬唇、吮指等不良习惯占60.00%,恒牙期儿童偏侧咀嚼占40.00%.经过矫正治疗后,矫正满意28例,口腔形态良好;出现牙齿松动现象2例,经后期治疗后,已恢复;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是导致错颌畸形的主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对儿童不良的口腔习惯进行指引纠正,从而有效降低错颌畸形的发生率.
    • 黄琳
    •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口腔不良习惯致牙颌畸形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0月实施治疗的30例儿童口腔不良习惯致牙颌畸形患儿,对患儿的不良习惯分析,且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调查发现,患儿的不良习惯主要包括有:乳牙期及替牙期吮指、异常吞咽、吐舌、口呼吸等.对30例患儿实施治疗后,牙颌畸形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为90%.结论: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所致的牙颌畸形,首先需要破除不良习惯,通过特殊的功能矫治器改善口颌系统肌群的功能状况,利用肌肉收缩力刺激颌骨发生适应性生长改建,从而矫治牙颌畸形.
    • 谢葵葵; 吴泽键; 陈春娜
    • 摘要: 目的:研究口腔不良习惯肌功能异常致错颌畸形的原因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0例错颌畸形患者,通过自编问卷及临床资料收集,根据口腔检验结果判断错颌畸形类型,并给出治疗方案。分析患者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口腔不良习惯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错颌畸形类型方面,Ⅰ类畸形10%,Ⅱ类畸形60%,Ⅲ类畸形30%。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方面,乳牙期吮指40.00%、替牙期舌习惯30.77%、恒牙期偏侧咀嚼57.14%,均为占比最高。所有患者经针对性治疗,错颌畸形全部得到修复,口腔状态良好,总有效率100.00%。结论:错颌畸形中,Ⅱ类畸形最为多见;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口腔不良习惯乳牙期吮指居多、替牙期舌习惯张口呼吸居多、恒牙期偏侧咀嚼居多;口腔不良习惯是错颌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达到预防大的效果,应提高患者思维,掌握更多口腔健康知识,改正错误习惯,保证口腔健康。
    • 胡炜
    • 摘要: 误区一:乳牙还没有换完不能矫正这个观念在许多人心中根深蒂固。事实上,有些牙齿畸形可以等,有些则不能等,因为最佳矫治时机稍纵即逝。比如,下兜齿、脸歪等影响颌骨生长发育的畸形需要及早矫治。再比如,孩子的一些口腔不良习惯,如嘬咬手指、吐舌头或用舌头舔新牙、咬下嘴唇等,这些习惯必须及时纠正,否则会影响颂骨和牙齿的正常发育,导致畸形出现。
    • 贺红; 赵婷婷
    • 摘要: 早期矫治是指通过预防、阻断、矫治等手段,尽早去除导致错[牙合]畸形发生的病因,引导儿童颌面部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儿童错[牙合]畸形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临床医生需综合考虑患儿的生长发育水平、错[牙合]畸形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与效率及社会心理因素,为患者牙颌面的健康发育创造有利条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