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错颌畸形

错颌畸形

错颌畸形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64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035篇;相关期刊188种,包括临床医学、临床口腔医学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二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6)、中国医师协会第七届睡眠医学学术年会等;错颌畸形的相关文献由64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枫、万善军、何洪旭等。

错颌畸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1 占比:2.9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1035 占比:97.06%

总计:11369篇

错颌畸形—发文趋势图

错颌畸形

-研究学者

  • 刘枫
  • 万善军
  • 何洪旭
  • 刘芳
  • 王伦海
  • 王宏梅
  • 李滨田
  • 赵阳
  • 宋冠杰
  • 张晓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蕾
    •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与种植义齿治疗老年牙列缺损伴错颌畸形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9 月本院收治的 72 例(牙列缺损伴错颌畸形)患者进行研究,以不同方案无分组依据,对照组(36例)种植义齿治疗,而 36 例观察组则口腔正畸联合义齿种植治疗,对比效果。 结果:优良率 97.22% (观察组),高于 80.56% 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齿功能(吞咽、咀嚼、发音),较对照组高,而 OHIP-I 评分(功能限制、心理状况、生理疼痛与不适、社交情况),要更低(P<0.05);观察组的整体美观度(覆盖完整、排列整齐、正常咬合),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对牙列缺损伴错颌畸形,联合口腔正畸与种植义齿,能改善成功率和牙齿功能,增加牙齿美观度,有助于整体满意度、生活质量的提高。
    • 李祝贞; 黄雅欣
    • 摘要: 目的探讨MRC肌功能矫正器对口呼吸所致错颌畸形患儿口腔功能、SF-36及OHIP-14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66例口呼吸所致错颌畸形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肌激动器治疗)与观察组(33例,MRC肌功能矫正器治疗)。比较两组的矫正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口腔不良习惯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矫正后,两组的SF-36评分均升高,OHIP-14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RC肌功能矫正器可显著改善口呼吸所致错颌畸形患儿的口腔不良习惯,矫正上颌前凸、下颌后缩、牙弓狭窄及腭盖高拱等相关症状,提高口腔功能及口腔健康指数,改善牙周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侍泉华; 宫佳羽; 顾小华; 杨慧慧
    • 摘要: 目的探讨皮质骨切开术对正畸牙齿矢状方向移动方式及幅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进行治疗的82例错颌畸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接受皮质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1周正畸时间(排齐时间、关闭间隙时间及总时间)、上颌中切牙切缘中点至水平面距离(U1I-HP距)、上颌中切牙切缘中点至冠状面距离(U1I-CP距)、上颌中切牙牙根尖点至水平面距离减少量(U1R-HP距)及上颌中切牙牙根尖点至冠状面距离减少量(U1R-CP距)。对比两组患者上颌中切牙、上颌第一磨牙矢状方向移动距离。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刻(术前及术后1周、4周、8周)角化龈宽度。结果两组患者排齐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关闭间隙时间及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U1I-CP距、U1R-CP距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角化龈宽度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角化龈宽度组间及交互效应对比,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正畸治疗,皮质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可缩短正畸治疗术前正畸时间,促进畸牙移动,且对术前正畸过程中牙齿矢状方向移动模式及术区角化龈宽度无明显影响。
    • 王凯
    • 摘要: 目的 探讨错颌畸形患者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牙周炎性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错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非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组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矫治疗程、矫治成功率、治疗前后X线片测量指标、牙周炎性微环境指标。结果 观察组矫治疗程短于对照组,矫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下齿槽座角(SNB)、上齿槽座角(SNA)、上下齿槽座角(ANB)、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鼻根点下齿槽座点与下中切牙长轴连线的距离(L1-NB)、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夹角(U1-SN)、覆盖(OJ)、覆牙颌(OB)降低,上下中切牙角(U1-L1)升高,且观察组SNB、SNA、ANB、L1-MP、L1-NB、U1-SN、OJ、OB低于对照组,U1-L1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均升高,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错颌畸形患者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可提高矫治成功率,正畸效果明显,对牙周微环境刺激较小,减少炎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丁敏林; 张海亮; 徐亮; 张吉敏
    • 摘要: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乳牙错颌畸形与口腔不良习惯的关系,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杭州绿城口腔医院就诊的580例学龄前儿童,对其牙列情况进行检查记录,调查儿童有无口腔不良习惯。结果 580例受检学龄前儿童中男300例,女280例,共检出错颌畸形323例发病率为55.69%。323例学龄前儿童错颌畸形中牙齿排列不齐发生率最高为42.72%(138/323),其次分别为反颌15.79%(51/323)和上颌前突15.48%(50/323)。错颌畸形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为87.92%,高于正常颌儿童的63.03%(P<0.05)。错颌畸形儿童每天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时长及口腔检查频次与正常颌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口腔不良习惯为咬物(28.17%)和吮指(21.98%)。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与错颌畸形发生率呈正相关(P <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在对儿童进行矫治错颌畸形治疗时应重视对口腔不良习惯的纠正。
    • 任小琳; 陈巧
    •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早期健康干预对乳牙列错颌畸形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重庆市区3所幼儿园126名2~4岁儿童,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3)、对照组(n=63)。对照组进行常规口腔检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口腔早期健康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儿童对错颌畸形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错颌畸形发病率为27.0%,低于对照组的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早期健康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乳牙列期错颌畸形类型的发生率。
    • 杨梦楠; 罗哲
    • 摘要: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对成人错颌畸形患者基于美国正畸学会客观评分系统(ABO-OGS)评分及牙周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口腔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成人错颌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直丝弓矫治器(SWA)治疗,试验组给予隐形矫治器治疗。统计两组ABO-OGS评分、口腔咬合功能、牙周指数[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龈沟液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PGE)]、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矫治后两组ABO-OG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试验组咀嚼次数、咀嚼效能、最大咬合时间、最大咬合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形矫治器应用于成人错颌畸形患者可取得良好矫治效果,改善牙周指数,下调龈沟液炎症介质,提高满意度。
    • 殷艺嘉; 王明洁; 娄欣
    • 摘要: 目的探讨改变口腔不良行为习惯对错颌畸形矫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于郑州市口腔医院进行矫正治疗且存在不良口腔行为习惯的错颌畸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参照组使用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除了接受常规矫正治疗外,还需纠正口腔不良行为习惯。观察、比较两组的矫治效果,接受矫正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牙周健康指标(探诊深度、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的变化情况,接受矫正治疗后两组患者上颌牙牙菌斑的清除率。结果观察组的矫治优良率(96.00%,24/25)明显高于参照组(76.0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牙周健康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参照组患者的上颌牙牙菌斑清除率(62.06%,808/1302)低于观察组(77.23%,994/1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错颌畸形患者的矫正治疗过程中,改变其口腔不良行为习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矫治效果,同时可有效预防及控制牙周炎等牙周疾病。
    • 毛倩倩; 朱颖霞; 巴丽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短视频教育结合舌肌功能训练对错颌畸形矫治患儿心理状态及口腔形态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错颌畸形矫治患儿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7例给予舌肌功能训练,研究组68例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增加短视频教育,比较2组干预后心理状态[(牙科焦虑量表(MDAS)评分)]及口腔形态学指标(ANB角、SNB角、NP-FH角、UI-NA角).结果 与矫治前比较,2组矫治1、6、12个月末MD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矫治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矫治前比较,2组矫治后ANB角、SNB角、UI-NA角均显著减小,且研究组减小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矫治前比较,2组矫治后NP-FH角显著增大,且研究组增大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短视频教育结合舌肌功能训练应用于错颌畸形矫治患儿可通过促进口腔形态恢复来改善心理状态,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意义.
    • 吴海燕
    • 摘要: 目的 研究安氏二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者治疗中应用二类牵引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68例安氏二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正畸治疗,治疗组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二类牵引技术.比较两组口腔正畸治疗效果、牙齿外观恢复正常时间、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X线检查结果各项指标、牙齿整齐度、咬合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组口腔正畸治疗总有效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P<0.05).治疗组牙齿外观恢复正常时间、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总时间分别为(3.06±0.81)、(5.39±1.50)、(9.13±1.75)个月,均短于对照组的(6.85±1.20)、(8.61±1.75)、(13.51±2.6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1/34),低于对照组的17.6%(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牙齿整齐度评分、咬合能力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SNB角大于本组治疗前,SNA角、ANB角小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牙齿整齐度评分、咬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NB角大于对照组,SNA角、AN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二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者在治疗中应用二类牵引技术,可以大幅度改善X线检查结果,使牙齿整齐度和咬合能力得以提升,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缩短疾病治疗及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