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直丝弓矫治器

直丝弓矫治器

直丝弓矫治器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001875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医疗装备、中国社区医师、中国民康医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等;直丝弓矫治器的相关文献由313位作者贡献,包括曾祥龙、林新平、倪振宇等。

直丝弓矫治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001875 占比:99.99%

总计:3002049篇

直丝弓矫治器—发文趋势图

直丝弓矫治器

-研究学者

  • 曾祥龙
  • 林新平
  • 倪振宇
  • 张秀华
  • 胡荣党
  • 傅民魁
  • 刘东旭
  • 刘月华
  • 高雪梅
  • 徐宝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闾鑫锋
    • 摘要: 目的:分析3D辅助设计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疼痛程度及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于北京大学医院因轻中度错颌畸形行正畸治疗并完成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及意愿分成两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3D辅助设计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正畸,对照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正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初始疼痛发生率以及疼痛性质。结果:研究组治疗后2 h、24 h及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D辅助设计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轻中度错颌畸形患者,能够降低正畸时的疼痛程度,且初始疼痛的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缩短正畸疗程,提高正畸治疗效果。
    • 杨梦楠; 罗哲
    • 摘要: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对成人错颌畸形患者基于美国正畸学会客观评分系统(ABO-OGS)评分及牙周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口腔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成人错颌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直丝弓矫治器(SWA)治疗,试验组给予隐形矫治器治疗。统计两组ABO-OGS评分、口腔咬合功能、牙周指数[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龈沟液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PGE)]、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矫治后两组ABO-OG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试验组咀嚼次数、咀嚼效能、最大咬合时间、最大咬合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形矫治器应用于成人错颌畸形患者可取得良好矫治效果,改善牙周指数,下调龈沟液炎症介质,提高满意度。
    • 陈劲宏; 丁睿啟; 王亚楠; 任亚敏; 张科科; 崔淑霞
    • 摘要: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支抗设计对上颌第一磨牙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67例侧貌较突的拔牙患者分为3组,第1组采用隐适美G6方案矫治,第2组采用直丝弓矫治,设计强支抗(横腭杆联合Nance弓)关闭拔牙间隙,第3组采用直丝弓矫治,设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测量3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上颌第一磨牙位置变化量,先用配对t检验分析每组治疗前后数据的差异,再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情况,进而比较3种不同支抗设计对磨牙控制的效果.结果 第1组和第2组治疗前后上颌第一磨牙长轴与上颌腭平面交角(U6 to PP)、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最凸点到翼上颌裂点至上颌平面垂线的距离(U6M-Hor)及近中根尖点到翼上颌裂点与上颌平面垂线的距离(U6A-Hor)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隐形矫治治疗后U6M-Hor、U6A-Hor变化量大于第2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1组和第2组上颌第一磨牙近移量均大于第3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隐适美G6方案设计的最大支抗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支抗控制能力与Nance弓联合横腭杆相近,但弱于种植体支抗.
    • 王延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直丝弓矫治器用于矫治牙列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8年1月—2020年6月之间进行本研究的牙列错颌畸形患者研究样本选择,一共选择100例,将其随机抽签法分为(n=50运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为对照组,(n=50运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数据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的治疗时间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数据明显较低,(p<0.05).结论 在临床牙列错颌畸形患者矫正中运用直丝弓矫治器的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牙排的整齐度,安全性较高,易操作,值得临床的借鉴与推广.
    • 李莹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透明压模保持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20例,根据矫治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57)与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组采用改良透明压膜保持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比较两组的头颅侧位X线测定数据.结果 治疗1年后,两组的MP-PP、OP-PP、U1-PP、L1-MP、UIE-FHp、UIA-FHp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U1-PP、L1-MP、UIE-FHp、UIA-FHp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透明压模保持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后牙支抗消耗,值得临床推广.
    • 伍水平
    • 摘要: 目的:探究直丝弓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切牙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我院行正畸治疗的5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直丝弓矫治器矫正,实验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正,比较两组矫治效果和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结果:实验组矫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牙根总吸收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畸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畸效果更佳,切牙牙根吸收率更低.
    • 唐蓉; 徐虹
    • 摘要: 目的 评价各种原因导致前牙缺失伴有错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后的修复效果.方法 针对前牙缺失并伴有错畸形的25例患者,依据其缺牙的类型、数目和部位,制订适合的修复前正畸治疗方案,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最后对每位患者正畸治疗后修复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患者治疗结束后,牙列恢复完整,前牙整齐美观,咬合功能正常,修复体自然舒适,疗效满意.结论 前牙缺失伴有错畸形的患者进行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既能为修复创造有利的条件,保护基牙健康,降低修复难度,又可使修复体更加美观并具备良好的口腔功能,是一种治疗的好方法,应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徐静; 潘昱; 卢钰芬
    • 摘要: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错合畸形伴牙周炎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牙周炎伴错合畸形患者68例,按照随机抽取病例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正,研究组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矫正,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矫正效果、治疗前后牙周指标的变化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牙齿排列、颊舌向倾斜度、咬合关系总得分与对照组的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I、GI、PLI分值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牙龈萎缩、牙根吸收等并发症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伴有牙周炎错合畸形可明显改善患者牙周指标,进而改善牙周健康问题,且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 徐静; 潘昱; 卢钰芬
    • 摘要: 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错合畸形伴牙周炎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牙周炎伴错合畸形患者68例,按照随机抽取病例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正,研究组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矫正,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矫正效果、治疗前后牙周指标的变化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牙齿排列、颊舌向倾斜度、咬合关系总得分与对照组的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I、GI、PLI分值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牙龈萎缩、牙根吸收等并发症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伴有牙周炎错合畸形可明显改善患者牙周指标,进而改善牙周健康问题,且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 陈玉成
    • 摘要: 目的: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直丝弓矫治对牙周炎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状态及美观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笔者医院就诊的90例牙周炎正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4).两组患者均给予牙周炎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完成基础治疗后予以传统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观察组予以无托槽隐形矫治.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面部硬组织指标[前颅底与上颌基骨夹角(SNA)、前颅底与下颌基骨夹角(SNB)、上下基骨间夹角(ANB)、上齿槽座点与上中切牙点至鼻根点连线的距离(U1-NA)、鼻根点下齿槽座点与下中切牙长轴连线的距离(L1-NB)、上下中切牙角(U1-L1)]、龈沟液标本中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人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水平、牙周健康状态指标[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变化及不同时间点的美观效果[正畸治疗需要指数美学成分量表(IOTN-AC量表)].结果:治疗前,两组SNA、SNB、ANB、U1-NA、L1-NB、U1-L1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SNA、SNB、ANB、U1-NA、L1-NB、U1-L1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龈沟液IL-6、MMP-8、RANKL水平及PLI、SBI、GI、PD、CAL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12个月后的IOTN-AC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牙周炎正畸患者的口腔矫治过程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较直丝弓矫治器对患者炎症因子的控制更佳,有利于患者牙周状态的改善,且美观效果更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