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Twin-block矫治器

Twin-block矫治器

Twin-block矫治器的相关文献在200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专利文献2874377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中国美容医学等; Twin-block矫治器的相关文献由320位作者贡献,包括左艳萍、刘剑、吴建勇等。

Twin-block矫治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874377 占比:100.00%

总计:2874509篇

Twin-block矫治器—发文趋势图

Twin-block矫治器

-研究学者

  • 左艳萍
  • 刘剑
  • 吴建勇
  • 王大为
  • 刘亚非
  • 刘昕
  • 孔凡芝
  • 崔丽娟
  • 徐文靖
  • 惠光艳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郝少英; 蒋军; 田彦星
    • 摘要: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下颌后缩畸形的美学效果及对牙齿咬合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笔者医院诊治的42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后缩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直丝弓系统矫治)21例,观察组(采用Twin-block矫治器)21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齿咬合力、咀嚼功能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颌面部形态指标及软硬组织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15.15±2.13)个月,观察组治疗(10.12±1.06)个月,观察组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齿咬合力、咀嚼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颌骨长、下面高度、上下齿槽角及上下齿槽座夹角的改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切牙露齿度、软组织面角、鼻唇角、面突角及上、下颌平面角显著高于对照组,下颌头影指标、覆[牙合]、覆盖及上、下唇审美平面距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可促进下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上颌骨的生长。协调矢状向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提高牙齿咬合力,减小前牙覆盖、覆[牙合],改善颜面软组织的美观与比例。
    • 游冬冬; 高萍; 邱凯希; 严章勇
    • 摘要: 目的 探讨安式Ⅱ;患者通过Twin-block矫治器双期矫治获得满意的侧貌后,面部软组织侧貌远期的情况。方法 本研究共收集40 例5-9年前处于生长高峰期的下颌后缩安氏Ⅱ;错牙合已进行Twin-block双期矫治结束的患者,采用拍标准面相照,用通过鼻下点的TVL线来测量评价他们与在矫治结束时的侧面相面部侧貌软组织变化情况。测量所得数据资料由SPSS 21.0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矫治结束时相比,LLA-TVL,ULA-TVL,LLs-TVL,Pog’-TVL变大,SLs-TVL,Sn-ULA与TVL的夹角,Pog’-LLA与TVL的夹角均变小,特别是Pog’-LLA与TVL的夹角变小更明显,以上结果长期观察变化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处于生长高峰期的下颌后缩安氏Ⅱ;错牙合患者,及时行Twin-block双期矫治后,在取得好的上下咬合关系及坚持口唇肌训练前提下,可获得长期稳定的软组织侧貌,乃至成人以后仍有生长的潜能,面下三分之一的软组织能够进一步改善,使患者的面部侧貌更协调。
    • 曹伟清; 林汤毅; 吕冬; 何强
    • 摘要: 目的:比较隐适美MA与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II类错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骨性Ⅱ类患者22例,年龄(12.02±1.61)岁。其中12例使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Twin-block组),10例采用隐适美MA矫治(MA组)。对导下颌向前矫治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win-block组的∠L1-MP、∠SN-MP增加,而MA组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n-block组的∠L1-NB、 L1-NB距、 L6-MP距增加量大于M A组(均P <0.05);MA组的L1-MP距减少,而Twin-block组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和Twin-block均可促进下颌生长,改善侧貌。对于不希望下前牙唇倾增加或者不希望下颌顺时针旋转的患者,MA更加合适;对于低角患者,Twin-block更加合适。
    • 刘泽婷; 徐建光; 王元银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Twin-Block(TB)矫治下颌后缩伴上牙弓狭窄的安氏Ⅱ类1分类的青少年患者前后上气道矢状向宽度及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青少年患者22例,使用TB矫治10~12个月,比较矫治前后上气道矢状向宽度与舌骨位置的变化。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患者的软腭后-软腭后咽壁距(SPP-SPPW)、悬雍垂尖-中咽壁距(U-MPW)、后气道间隙(PAS,TB-TPPW)和会厌谷-下咽壁距(V-LPW)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骨-颏后点距(H-RGn)增加、舌骨-眶下点的水平距[H-Or(hor)]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TB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的青少年患者时,在口咽部及喉咽部矢状向气道可发生显著扩张,舌骨可有明显前移。
    • 毛丰; 胡敏
    • 摘要: Twin-Block矫治器是用于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治疗的传统功能性矫治器,最初由以45°互锁的上、下2个咬合垫组成。近年来对于Twin-Block矫治器的改良主要集中在咬合垫交界区、下切牙区及粘接性等方面,应用该矫治器进行矫治的时机也成为正畸界争议的热点。Twin-Block矫治器能在有效促进下颌生长的同时改善侧貌,引起颞下颌关节的适应性改建。对于气道狭窄的患者,Twin-Block矫治器能够扩宽患者的上气道,实现呼吸功能的改善,同时有助于改善颈部姿势,使头颈部姿势变直立。Twin-Block矫治器与其他用于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传统矫治器及新兴的MRC肌功能训练器和无托槽隐形MA矫治器比较也显示出良好效果。现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从Twin-Block矫治器的组成、改良历程、矫治时机、治疗效果及其与其他功能性矫治器比较等方面阐述Twin-Block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为充分发挥Twin-Block矫治器的作用和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治疗思路提供依据。
    • 高鹏; 赵亚鹏; 吴源
    • 摘要: 目的:分析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儿童上气道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的骨性安氏Ⅱ类下颌发育不足错牙合畸形患儿41例,应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卧式CBCT,统计分析上气道治疗前后的三维结构变化.结果:应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Ⅱ类下颌发育不足患儿后,其上气道总体积、腭咽段、舌咽段、喉咽段体积、上气道最小横截面积及其矢状径、横径、矢状径/横径均增大(P<0.001),鼻咽段体积无明显变化(P=0.606).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后缩患儿,上气道体积增大,形态明显改善,有助于改善上气道的通气功能.
    • 苑迎娇; 陈亮; 胡通
    • 摘要: 目的:基于Andrews六要素的美学理论,尝试用GALL线评价Twin-Block治疗青少年Ⅱ1错引起的侧貌改变.方法:收集18例戴用Twin-Block矫治器7~13个月的10~13岁Ⅱ1错患者,用GALL线作为参考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以传统的评价指标为对照,评价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18例患者矫治后,以GALL线为参考平面测量指标在评价硬组织变化方面得出了与传统评价指标基本一致的结果:下颌骨长度明显增加,下颌位置前移;上前牙舌倾下前牙唇倾,面下1/3高度增加(P<0.01);但在评价软组织变化方面较传统指标更灵敏.结论:以GALL线为参考可直观的反映出Ⅱ1错患者矫治后的变化,较传统的测量方法更加直观及个性化.
    • 徐若君; 马琴琴; 樊雪敏; 莫水学
    • 摘要: 目的:分析安氏Ⅱ1类患者双期矫治期间垂直向的变化,初步探讨Twin-block(TB)功能矫治垂直向控制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例采用TB功能矫治联合固定矫治进行双期治疗的安氏Ⅱ1类患者,测量并分析每阶段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Ⅰ期矫治前后SN-OP、SN-FOP、IMPA、UADH、UPDH、LADH、LPDH增大,U1-SN减小(P0.05);治疗期间垂直向骨性特征的改变与咬合平面及牙槽高度的变化呈现一定相关性。结论:TB功能矫治后未发生垂直向的不利改变;功能矫治期间垂直向控制的关键可能是咬合平面的变化,特别是上前牙高度的变化。
    • 王越; 俞万钧
    • 摘要: 目的通过双垫矫治装置(Twin-Block)和肌激动器(Activator)的矫正,观察治疗前后及两种矫治装置的差异探讨其对患者上气道结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经过纳排标准筛选的骨性Ⅱ类青少年患者30例,其中15例戴用Twin-Block矫治器,15例戴用Activator矫治器,分析比较两组矫治前后上气道矢状径及舌骨位置的变化量及比较两组上气道矢状径和舌骨位置矫治改变量的组间比较。结果Twin-Block和Activator矫治器在矫治后腭咽段指标(Ve1-Ve2、P1-P2)、舌咽段指标(Pas1-Pas2)、舌骨矢状向指标(AH-CVP、AH-NP、AH-RGn)、垂直向指标(AH-MP、AH-Or)均较矫治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矫治装置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显示,Ve1-Ve2、Pas1-Pas2、AH-M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Block和Activator矫治器均能使上气道矢状径及舌骨位置得到改变,提升了呼吸通气效率。双垫矫治装置相较肌激动器能更好地改善骨性Ⅱ类的腭咽段及舌咽段矢状径,为骨性Ⅱ类早期矫治的临床诊疗给予一定的帮助及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