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软组织侧貌

软组织侧貌

软组织侧貌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基础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专利文献134289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北京口腔医学等; 软组织侧貌的相关文献由399位作者贡献,包括袁东辉、左艳萍、李立国等。

软组织侧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34289 占比:99.89%

总计:134441篇

软组织侧貌—发文趋势图

软组织侧貌

-研究学者

  • 袁东辉
  • 左艳萍
  • 李立国
  • 段银钟
  • 张翼
  • 董福生
  • 邓锋
  • 刘红彦
  • 王云
  • 肖丹娜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东升; 齐慧川; 王绍泰; 李超; 胡敏
    • 摘要: 在正畸固定矫治中,通过改变颌面部硬组织形态、结构和空间位置使软组织产生适应性变化是获得协调和美观面部形貌的主要方式。软、硬组织的改变密切相关,前牙的内收和外展使唇部的凸度、长度、紧张度及颏部的形态发生改变;后牙的近中、远中、伸长和压低移动使下颌骨旋转,从而改变包括鼻、唇部和颏部在内的面下1/3的软组织形态。但颌面软、硬组织的改变并非单一的对应关系,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软组织效应既受其本身长度、厚度和紧张度等特性影响,也受前牙空间位置、牙槽骨及骨面型等个体牙性和骨性特征的影响。此外,矫治过程中个体生长发育对软、硬组织形态产生持续性改变,这将增加治疗结束后患者软组织形貌预测的不确定性。三维面部扫描技术的应用和统计学分析方法的改进使客观、精准的预测成为可能。现结合国内外相关最新研究成果,从牙弓前、后段牙齿的空间位置改变和个体生长发育等角度,对口腔正畸固定矫治过程中硬组织因素对软组织形态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制定矫治方案及预测矫治效果提供参考。
    • 游冬冬; 高萍; 邱凯希; 严章勇
    • 摘要: 目的 探讨安式Ⅱ;患者通过Twin-block矫治器双期矫治获得满意的侧貌后,面部软组织侧貌远期的情况。方法 本研究共收集40 例5-9年前处于生长高峰期的下颌后缩安氏Ⅱ;错牙合已进行Twin-block双期矫治结束的患者,采用拍标准面相照,用通过鼻下点的TVL线来测量评价他们与在矫治结束时的侧面相面部侧貌软组织变化情况。测量所得数据资料由SPSS 21.0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矫治结束时相比,LLA-TVL,ULA-TVL,LLs-TVL,Pog’-TVL变大,SLs-TVL,Sn-ULA与TVL的夹角,Pog’-LLA与TVL的夹角均变小,特别是Pog’-LLA与TVL的夹角变小更明显,以上结果长期观察变化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处于生长高峰期的下颌后缩安氏Ⅱ;错牙合患者,及时行Twin-block双期矫治后,在取得好的上下咬合关系及坚持口唇肌训练前提下,可获得长期稳定的软组织侧貌,乃至成人以后仍有生长的潜能,面下三分之一的软组织能够进一步改善,使患者的面部侧貌更协调。
    • 王晓琳; 凌兆; 韩天媛; 闫伟军; 陈萌; 邵玶
    • 摘要: 目的:研究面部生长型对美观侧貌唇突度的三维审美评价的影响,并分析其结果是否在正畸医生和非专业人士之间有所不同。方法:选取一名面部协调美观且面部软硬组织各测量值均在Holdaway软组织分析法正常值范围内的成年女性志愿者,拍摄正侧位照片导入3D MAX软件制成三维头部模型,改变面型及唇突度后生成45个三维头模。选取正畸医生和非专业人员根据Likert量表对其进行评分。结果:两组评价者对平均生长型-矢状向正常骨面型的模型评分较高(P<0.05),对于其他骨性不协调评价较低,其中在平均生长型-下颌前突,垂直生长型-矢状向正常、垂直生长型-下颌前突,水平生长型-下颌前突中,较突出的唇部位置(+2 mm)评分较高(P<0.05),而平均生长型-下颌后缩,垂直生长型-下颌后缩,水平生长型-下颌后缩,稍微后缩的唇部位置(-2 mm)评分较高(P<0.05)。不同面部生长型对于不同矢状骨面型唇部位置改变量为(-4 mm)、(-2 mm)、(0 mm)、(+2 mm)、(+4 mm)时的评价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观侧貌的唇部位置不仅受到矢状向面部类型的影响,还受到面部生长型的影响。口腔正畸医生和非专业人士审美敏感性不同,审美趋势大致一致,专业人士较苛刻。
    • 闫翔; 苏寒; 王天丛; 贝珉
    • 摘要: 目的 研究美貌人群性别差异带来的面部软组织侧貌角度特点.方法 选取2019年入围"全球最美"和"全球最帅"的亚太区22例明星(男12例,女10例),采用Corel draw测量软件对其侧貌照片进行测量,用SPSS 20.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颏颈角、鼻颏角男性大于女性有统计学意义,颏唇沟角、鼻额角女性大于男性无统计学意义,面型角、鼻面角、鼻唇角女性小于男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女性与男性相比下唇后缩,颏唇沟较深;男性较女性颏部及鼻部发育较突出.
    • 周林曦; 房兵; 张桂荣
    • 摘要: 目的 评价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通过口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后软组织侧貌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0~13岁.所有患者均为早期恒牙列,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远中磨牙关系,上牙列轻、中度拥挤,均角的非拔牙病例.应用口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侧貌软组织相关指标的头影测量及比较分析,评价矫治前后相关软组织侧貌轮廓的变化.结果 20例患者均通过口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将骨性Ⅱ类、远中磨牙关系的错(牙合)畸形矫正为骨性Ⅰ类、中性磨牙关系,患者侧貌改善,获得满意矫治效果.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鼻唇角增大、上唇倾角减小、上唇突点到审美平面的距离(UL-EP)减小、上唇突度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上唇得到了内收;颏沟倾角增大,说明颏部向前生长;下唇倾角增大,说明下颌向前生长.结论 通过口外弓配合固定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患者,可明显改善软组织侧貌.
    • 周志捷; 陈昱; 林怡君; 孙仪庭; 王天鸽; 毛丽霞; 刘加强
    • 摘要: 目的通过对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面部软组织侧貌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就诊的42例已完成正畸治疗的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男性10例,女性32例,年龄(23.8±6.3)岁,平均矫治时间1.9年],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或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后进行正畸治疗纠正磨牙关系,测量矫治前后硬组织及软组织相关头影测量指标30个,包括上下唇突点、颏唇沟点、软硬组织颏前点及颏顶点的矢状向及垂直向距离、鼻唇角及颏唇角等.对矫治前后各指标变化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分析影响上下唇、鼻唇角、颏唇角等面部软组织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30个头影测量指标中18个矫治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上中切牙点矢状向距离[(63.87±7.14)mm]、上唇突点矢状向距离[(77.73±7.60)mm]显著减小(P<0.05).14对头影测量指标变化量间存在线性关系,其中上唇突点矢状向变化量与上中切牙点矢状向变化量强正相关(r=0.649,P<O.01),上唇突点垂直向变化量与上中切牙点垂直向变化量中度正相关(r=0.544,P<0.01),软组织颏顶点矢状向变化量与Y轴角变化量中度负相关(r=0.537,P<0.01).多元逐步后退回归分析显示,上唇突点内收量与上中切牙点内收量、(牙合)平面角增大量以及上中切牙角增大量均相关,且与上中切牙点内收量相关性最大(Beta=0.79);上唇突点下移量与上中切牙点下移量、上中切牙角减小量、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中点到腭平面距离减小量以及(牙合)平面角增大量相关,且与上中切牙点下移量及(牙合)平面角增大量的相关性最大(Beta均为0.59);下唇突点下移量与上、下中切牙点下移量相关,且与上中切牙点下移量相关性更大(Beta=0.36).结论Ⅱ类1分类错(牙合)矫治后鼻唇颏关系得到一定改善,切牙的矢状向变化对唇突度的影响最大,且下唇矢状向与垂直向移动与上中切牙的位置关系更密切,牙齿移动对颏部的影响有限.
    • 张东强; 杜星颜; 王敏; 李春梅; 周炼
    •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微型种植钉支抗治疗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疗效及硬组织与软组织侧貌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东莞健力口腔医院正畸科收治的60例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原则将所选择病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多曲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实验组则行微型种植钉支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应用不同矫治方式干预后的临床效果,以及硬组织与软组织侧貌变化.结果:根据两组数据显示,实验组经治疗后软硬组织侧貌有明显变化,其硬组织SNA、ANB、NP-FH、NA-PA较之对照组水平增高,SNB、OP-FH水平则低于对照组,软组织H角、UL-Snpg、LL-Snpg水平增高,Z角、NLA、UL-Eline与LL-Eline水平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一磨牙、侧切牙、中切牙牙根体积相比对照组更高,其吸收率更低,实验组患者在治疗1、3个月后经检测发现,其咬合力与咀嚼效率均更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钉支抗技术,对改善患者牙齿畸形与软硬组织侧貌有显著作用,且能降低牙根吸收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顾京柯; 吴嵩; 许衍; 宋志芸; 陈文静
    • 摘要: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性别对评价其软组织侧貌影响,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30例正畸患者(男、女各15例)治疗前的剪影资料,用Photoshop软件裁剪其头发、颈部等暴露性别特征部分.54名低年级本科学生(男、女各27名),用数值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处理后的图片评分,40 min后再对完整的剪影评分,两次的顺序随机调整.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Ⅲ类患者、女性Ⅲ类患者和男性Ⅲ类患者中,无性别特征的剪影和有性别特征的剪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性别对评价其软组织侧貌没有显著影响.提示在正畸设计和治疗过程中,应关注侧貌美学的分析和术后的改善,而不必强调其性别差异.
    • 崔琳; 王迪; 郝钢; 杨露
    • 摘要: 目的 探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的软组织侧貌变化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98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拔牙矫治分为观察组(非拔牙矫治,n=50)与对照组(拔牙矫治,n=48),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软组织侧貌情况及审美平面.结果 矫治后,观察组患儿上下唇角(ALs-BLi)、上唇倾角(ALs-FH)、下唇凸距(Li-REP)及Z角差值分别为(8.91±4.20)°、(1.08±4.20)°、(2.25±0.38)°、(5.25±1.29)°均低于对照组的(20.95±12.73)°、(13.65±6.70)°、(3.64±2.56)°、(9.6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9、11.176、3.797、5.627,P均=0.000);观察组审美平面合格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683,P=0.031).结论 在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儿进行临床矫治时,拔牙矫治会对患儿软组织侧貌造成较大改变,同时患儿外部美观会受到更大的影响,而非拔牙矫治的影响则明显较小.
    • 王宏艳
    • 摘要: 目的:分析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26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软组织侧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鼻唇角Cm-Sn-Ls、颏唇沟深Si-Lipg、软组织面角FH-NPg、H角、UL-EP、LL-EP、Pg-Pg、Ls-Si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其软组织侧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骨性因素,患者侧貌会出现面下三分之一部分在矢状向发育过度畸形,常伴有颏部后缩,而垂直向无明显差异,通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侧貌明显改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