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头影测量

头影测量

头影测量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925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特种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9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528280篇;相关期刊230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北京口腔医学、广东牙病防治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3第四届中国睡眠大会、中华口腔医学会第14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等;头影测量的相关文献由1912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寅、段银钟、林久祥等。

头影测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9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28280 占比:99.83%

总计:529188篇

头影测量—发文趋势图

头影测量

-研究学者

  • 丁寅
  • 段银钟
  • 林久祥
  • 王林
  • 郭涛
  • 傅民魁
  • 李晓智
  • 柯杰
  • 王培军
  • 艾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曹凌云; 颜家榕; 汤博钧; 赵婷婷; 花放; 贺红
    • 摘要: 头影测量是正畸和正颌外科诊疗过程中普遍采用的关键技术。常规的手工头影测量和半自动头影测量依赖于医师手工定点,存在耗时过长、精确度和稳定性欠佳等问题。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领域最热门的技术方法之一,具有强大的图像识别能力。在头影测量领域,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致力于采用DL实现头影测量的自动化,包括自动定点、自动诊断分析、颈椎成熟度分析、腺样体肥大自动诊断和气道分析。研究显示,DL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其准确率多已达到80%以上,与金标准之间的差异多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此类研究仅限于自动定点的实现,其数据集往往存在数据量不够丰富、数据范围局限等问题。后期研究应进一步扩展研究范围、提升算法的同时注意数据集的丰富程度,并将DL技术与其他AI技术适当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算法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普适性。
    • 刘力嘉; 毛婧; 龙欢; 蒲亚龙; 王军
    • 摘要: 头影测量是正畸、正颌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头影测量自动定点已经在二维头影测量中基本实现,并达到了较高的精确度,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负担;而由于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影像无放大失真、组织重叠等缺点,能精确定位头影测量分析的解剖标志,对于诊断和分析先天或后天的颅面部不对称畸形具有天然的优势,三维头影测量自动定点已经成为目前头影测量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以不同的自动定点方法为分类,分别对二维和三维头影测量自动定点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不同自动定点方法的精确度,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 唐丽; 何东明; 刘瑶; 刘航航; 朱照琨; 邰岳; 罗恩
    • 摘要: 目的 建立可精确测量正颌外科术后复发率的三维坐标系,进行复发程度的评价分析。方法选取于某医院口腔正颌外科行正颌手术的患者数据,将其螺旋CT重建三维图像,两位研究者使用多平面辅助定位法分三次定点,通过组内及组间相关系数(intra-and 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筛选出可重复定位准确的标志点,建立不同坐标系,计算面部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ndex,AI)来确定正中矢状面对称性最佳的坐标系,应用此坐标系和侧位片分别测量复发率,评价分析正颌手术的三维复发程度。结果 得到可重复定点的11个标志点:N(鼻根点)、K(眶下孔点)、ANS(前鼻棘点)、PNS(后鼻棘点)、Ptm(翼上颌裂点)、Gn(颏顶点)、IZ(颧额缝最外侧点)、MZ(颧额缝最内侧点)、Ms(乳突点)、Cor(喙突点)和Go(下颌角点),建立了三种坐标系,得出最适合的坐标系为过左侧眶下孔内上缘点、右侧眶下孔内上缘点、双侧耳点中点构成水平面(horizontal plane,HP),过左侧颧额缝最外侧点、右侧颧额缝最外侧点并垂直于水平面构成冠状面(coronal plane,CP),过鼻根点并同时垂直于两平面构成中矢状面(sagittal plane,SP)。对112例患者进行复发的二维、三维测量,得出新的三维复发程度评价标准:小于40%低复发,40%~61%中复发,大于61%高复发。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适合测量正颌术后复发率的三维坐标系并得到新的三维复发程度评价标准。为正颌手术效果评估及提高稳定性提供临床试验依据。
    • 尹伟娇; 杜静; 邢雅芹; 孙丹丹
    • 摘要: 目的: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自锁托槽对牙列拥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6月于笔者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10例牙列拥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隐形组(55例)和自锁组(55例)。自锁组接受Damon Q自锁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隐形组接受Invisalign隐形矫治器正畸治疗,两组均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矫治前、矫治3、6、9、12、18、24个月后的牙髓电活力(EPT)值,比较两组矫治前、矫治24个月后的头影测量指标及牙周指标。结果:矫治前、矫治3、6、9、12、18、24个月后,两组EPT值依次升高,且隐形组高于自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24个月后,两组SNA、SNB、U1-NA、U1-NA距、ULP、N'-Sn-Pg'均较矫治前降低,且隐形组低于自锁组(P<0.05);U1-FH、OP-FH、U1-L1、Cm-Sn-Ls、SnLs-SiL、Li-E、Ls-E均较矫治前升高,且隐形组高于自锁组(P<0.05)。矫治24个月后,两组PD、PLI、BI水平较矫治前升高,但隐形组低于自锁组(P<0.05)。结论:相较于自锁托槽矫治器而言,Invisalign隐形矫治器可有效改善牙列拥挤患者牙髓组织活力及头影测量指标,进而维护患者牙周健康,提高临床矫治效果。
    • 高金辉
    • 摘要: 目的观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生长型与牙颌补偿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未经治疗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86例。通过X线头影测量的方法对骨性Ⅱ类错合矢状向及垂直向不调程度同上下颌中切牙倾斜程度与[牙合]平面及下颌平面倾斜角度做相关性分析。选择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夹角(ANB角)与前颅底平面与上中切牙长轴的交角(SN/U1角)、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交角(L1/MP角)、前颅底平面与[牙合]平面交角(SN/OP角)、前颅底平面与下颌平面交角(SN/MP角),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ANB和SN/MP的测量结果在高角组、均角组和低角组三组间呈递减趋势(P<0.05),低角组L1/MP高于高角组和均角组(P<0.05),而均角组和低角组SN/OP、SN/MP低于高角组(P<0.05)。ANB与U1/SN呈负相关(r=-0.309,P<0.05),与SN/OP、SN/MP呈正相关(r=0.305、0.359,P<0.05)。结论骨性Ⅱ类错合的垂直生长型与矢状向不调程度有相关性,而颌骨矢状向不调越严重,下颌平面代偿性向下向后旋转,上切牙代偿性舌倾越多,[牙合]平面角代偿性增加越多。
    • 郝少英; 蒋军; 田彦星
    • 摘要: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下颌后缩畸形的美学效果及对牙齿咬合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笔者医院诊治的42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下颌后缩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直丝弓系统矫治)21例,观察组(采用Twin-block矫治器)21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齿咬合力、咀嚼功能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颌面部形态指标及软硬组织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15.15±2.13)个月,观察组治疗(10.12±1.06)个月,观察组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齿咬合力、咀嚼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颌骨长、下面高度、上下齿槽角及上下齿槽座夹角的改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切牙露齿度、软组织面角、鼻唇角、面突角及上、下颌平面角显著高于对照组,下颌头影指标、覆[牙合]、覆盖及上、下唇审美平面距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可促进下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上颌骨的生长。协调矢状向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提高牙齿咬合力,减小前牙覆盖、覆[牙合],改善颜面软组织的美观与比例。
    • 袁观宝; 余巧龙; 黄珠妹; 陈昕
    • 摘要: 目的:分析两种位置的微种植钉拔牙矫治对成年牙性骨性混合型上颌前突的疗效。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1例混合型上颌前突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低位植入)和观察组(51例,采用高位植入),观察两组头影测量指标、牙(牙合)矫正情况及咬合功能。结果:随访结束后,观察组上齿槽座角(SNA)、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夹角(U1-SN)、上颌中切牙切缘到腭平面的垂直距离(U1-PP)、下颌平面角(SN-M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和低位植入位置的微种植钉拔牙矫治术均可改善混合型上颌前突成年患者咬合功能,但高位植入在纠正头影指标,矫正异常牙(牙合)方面优势更明显。
    • 蒙歌; 杨斌; 尼娜; 马贲
    • 摘要: 目的 探讨骨性Ⅲ类颌面畸形的手术治疗后面部软组织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骨性Ⅲ类颌面畸形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作为治疗组,应用“手术优先”模式进行治疗;非颌面畸形的常规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比较,观察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于术前、术后一周、术后半年,经测量两组病例有代表性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骨性Ⅲ类颌面畸形的手术治疗表现出了较快地改善面部软组织畸形的特点,在治疗初期美观方面表现出不错的效果。
    • 梁炜; 汤瑶; 黄文斌; 韩冰; 林久祥
    • 摘要: 目的:探讨常规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对安氏Ⅱ类拔牙矫治病例垂直向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对常规使用两颗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的28例安氏Ⅱ类正畸减数拔牙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的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头影测量发现垂直向指标中,下颌平面角SN-MP平均减小1.40°±1.45°,FMA平均减小1.58°±1.32°;后前面高比(S-Go/N-Me)平均减小1.42%±1.43%;Y轴角平均减小1.03°±0.99°,面角平均增大1.37°±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颌磨牙平均压低(0.68±1.40)mm,上前牙平均压低(1.07±1.5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有一定的上磨牙压低,产生了一定的下颌平面逆时针前旋,对侧貌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结论:常规上磨牙颊侧微种植体支抗有一定的垂直向控制能力,可以产生一定的下颌逆时针旋转,可更好地改善安氏Ⅱ类患者的侧貌。
    • 张子奇; 王舒泽; 张斌; 张霞; 白晓峰
    • 摘要: 上气道作为颅颌面重要解剖结构,呈不规则的管腔状结构,由不同的软组织和硬组织组成。上气道形态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密切相关,本文从上气道的解剖学分区、评估工具与方法、测量与评估内容、上气道形态影响因素等4个方面对二者关系展开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