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痔灵
消痔灵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4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2篇、会议论文90篇、专利文献33175篇;相关期刊322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陕西中医、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第十七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微创学术交流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五届理事会换届会议暨全国肛肠学术交流大会、全国第十三次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等;消痔灵的相关文献由135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华山、陈文平、左鲁生等。
消痔灵—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3175篇
占比:97.81%
总计:33917篇
消痔灵
-研究学者
- 李华山
- 陈文平
- 左鲁生
- 朱先存
- 柯敏辉
- 韩宝
- 张平
- 李国栋
- 南苏虹
- 卢云
- 叶玲
- 庞彩兰
- 张淑伶
- 张燕生
- 杨向东
- 何琳
- 刘仍海
- 李俊钊
- 李薇
- 赵虎
- 郑鸣霄
- 余兆惠
- 刘勇敢
- 刘国军
- 原月霜
- 周乃波
- 周振东
- 安辉
- 宋庆伟
- 巴雅尔
- 张志强
- 张金恩
- 徐慧岩
- 曹科
- 李东平
- 李德庆
- 李朝阳
- 武朝鲁
- 毛宽荣
- 王明春
- 秦庆亮
- 蔡砚豪
- 谢景泉
- 谢红炬
- 郑芳
- 金鑫
- 陈碾
- 陈立武
- 陈鹏
- 黄远洋
-
-
柯敏辉;
李雪玉
-
-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IRP)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根据TCM-ID检索五倍子的主要成分,在CTD平台预测五倍子的3种主要成分与明矾的潜在靶点,使用GeneCards数据库挖掘IRP相关靶点,将收集到成分与疾病的靶点经交集得到共同靶点。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筛选核心基因.3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共同托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Bioinformatics平台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检索出药物靶点273个,疾病靶点935个,其中共同靶点98个,核心靶点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转录因子AP-1(JUN)、白细胞介素-6(IL-6)等20位。GO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富集于凋亡信号通路、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对无机物的反应、细胞粘附调节等生物过程;其分子功能主要有细胞因子受体结合与活性、信号受体调节活性、细胞粘附分子结合等;细胞组分显示靶点多位于胞内囊腔区、血小板a颗粒及腔内、细胞外基质等;KEGG通路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肿瘤坏死因子(TNF)、缺氧诱导因子-1(HIF-1)、叉头转录因子(FOXO)和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消痔灵可能通过AKT1、VEGFA、MAPK1、JUN、IL-6等核心基因作用于PI3K-Akt、MAPK、TNF、HIF-1、FOXO和IL-17等关键通路,参与调控炎症反应及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过程,从而起到治疗IRP的作用。
-
-
周丽华;
李威
-
-
摘要:
内痔是肛门直肠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便血是内痔的主要症状,早期内痔常以便血为主,有时仅手纸带血或滴血,重者大便前后可有喷射状出血,长期便血可导致继发性贫血,甚至引起失血性休克[1].内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据有关调查显示老年人内痔出血的发病率很高[2].
-
-
王文地;
郑玉婷;
于冰莉;
崔洁;
侯俊玲;
王文全
-
-
摘要:
目的 对比角叉菜胶与消痔灵2种化学致炎剂致大鼠慢性前列腺炎模型的成模时间及维持时间,并评价造模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角叉菜胶组和消痔灵组,比较造模后第1、3、5、7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前列腺素E-2(PGE-2)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造模后第1、3、5周肾功能尿素氮(UREA)、肌酐(CREA)和血糖(GLU)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角叉菜胶组从造模后第1周起PSA和PGE-2水平均显著升高,维持至造模后第5周,第7周时恢复至正常水平;消痔灵组PSA和PGE-2水平从造模后第3周起显著升高,PGE-2水平在造模后第5周恢复至正常水平.角叉菜胶诱导模型使UREA高于正常水平,GLU低于正常水平,该影响均在造模后第5周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角叉菜胶诱导模型维持时间至少4周,较消痔灵诱导模型维持时间长、成模时间早,且角叉菜胶诱导模型对肾功能存在一定影响,但该影响可随时间逐渐恢复正常.
-
-
艾力西尔·吐尔逊
-
-
摘要:
目的 评估齿形结扎线形切剥微创术治疗静脉曲张性混合痔伴HIV的手术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临床对照组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20年8月本院肛肠科收治的36例静脉曲张性混合痔伴HI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予以分段齿形结扎术,观察组予以齿形结扎线形切剥微创术.治疗后比较两组手术效果,评估手术对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总发生率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齿形结扎线形切剥微创术治疗静脉曲张性混合痔伴HIV感染疗效较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
张志强;
耿世平;
刘国伟
-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中度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寿光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30例中度直肠前突患者,应用吻合器横向切除松弛直肠前壁,联合消痔灵在两个钟点位置的直肠阴道隔纵向注射治疗,观察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变化。结果术中切除直肠前壁组织宽度3.0~4.0 cm,平均3.5 cm。治愈28例,好转2例,有效率100%。便秘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各个维度得分及总评分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改良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治疗中度直肠前突有利于构成比较坚强的直肠阴道隔,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
-
王基伟;
吴汉泉;
白依涵
-
-
摘要:
cqvip:痔疮占所有肛门直肠病的80%以上,具有极高的发病率,民间也有着“十人九痔”的说法。早在《内经》中便有“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的记载,如长期食用辛辣、刺激之品,长期排便用力及过度劳累等都可以引起痔疮的发生。痔疮在临床上大致分为3种:内痔、外痔、混合痔,其中内痔的治疗常采取在肛门镜下进行手术干预,如切除、套扎、注射治疗等,或采用传统膏药、药栓进行保守治疗。随着内窥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内镜下治疗方式因其清晰的视野及开展的便捷性而逐渐成为了肛肠疾病治疗的“新宠”。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内窥镜下消痔灵注射液硬化注射治疗内痔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
刘东锋;
徐云峰;
刘志军;
闫福燕;
李志伟;
赵晓亮;
伊彩缤
-
-
摘要:
为探讨PPH与消痔灵注射治疗重度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效果,将64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随机分成PPH组和消痔灵组,各32例.PPH组接受PPH治疗,消痔灵组接受消痔灵硬化注射治疗.观察比较2组术后症状评分、影像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症状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PH组术后2和4个月疗效指数和影像学指标均优于消痔灵组,总有效率高于消痔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创伤小,恢复快,可有效切除堆积的肠黏膜,更适于重度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治疗.
-
-
张明全;
刘朝阳;
田茂生;
赵娜;
吴琳琳;
戚文月;
高记华
-
-
摘要:
目的:探讨固本解郁汤联合改良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对直肠前突(RC)患者便秘症状、精神心理和血清五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84例R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改良STARR术治疗,治疗组于改良STARR手术后服用固本解郁汤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观察记录2组患者ODS便秘评分、汉密尔顿焦虑(HAMA)、抑郁量表(HAMD-17)、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5-HT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ODS评分、HAMA、HAMD-17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治疗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5-HT水平均上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组治愈率为97.62%(41/42),高于对照组80.95%(34/4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固本解郁汤联合改良STARR术可有效改善RC患者临床症状,使血清5-HT水平上升,提高临床治愈率.
-
-
柯敏辉;
吴华嵩;
程佑民;
许振国
-
-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消痔灵注射液注入大鼠肌肉组织后的反应.方法 将96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1mL注射组、2.5 mL注射组与5 mL注射组,将相应量消痔灵注射液原液注入鼠左后肢内收肌处,在注射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与第21天,取注射部位肌肉组织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肌肉组织变化过程.结果 各组大鼠不同时间段观察均反应敏捷,呼吸、饮食、体重均正常,均未见死亡.1mL注射组与正常组,左后肢均未见肿胀、活动正常.HE染色除1 mL注射组第21天筋膜见炎症组织浸润,余均未见明显异常;2.5 mL注射组于不同时间段逐渐出现左后肢内收肌处肿胀伴足背肿胀,活动不受限,HE染色见肌间隙逐渐增宽,炎症逐渐向周围筋膜浸润;5 mL注射组不同时间段左后肢内收肌处肿胀伴足背肿胀均较2.5 mL注射组明显,活动逐渐受限,HE染色见肌组织肿胀,炎症不断明显并逐渐向周围筋膜浸润,至第21天见肌组织固缩,肌间隙增宽,周边组织坏死.结论 大剂量消痔灵注射液原液注射于肌肉组织中,易引起组织坏死,注射消痔灵时须注意.
-
-
关毅;
李长风
-
-
摘要:
目的 研究对痔病患者采用RPH术后分别联合硬化剂消痔灵和硬化剂聚桂醇后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痔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RPH联合硬化剂消痔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RPH联合硬化剂聚桂醇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7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4,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4%)显著低于对照组(56.67%),患者出血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70、9.259,P<0.05).结论 RPH术后联合硬化剂聚桂醇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好于联合消痔灵,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疼痛均少于使用消痔灵的患者,且操作更加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CUI Guo-ce;
崔国策;
ZHU Zi-bei;
祝子贝;
LI Hua-shan;
李华山
- 《第八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目的:完全性直肠脱垂为肛肠科较为常见的疑难病症,此前消痔灵双层四步注射法近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疗效欠佳.文章通过总结李华山教授多年临床实践和经验,提出了消痔灵直肠周围间隙八点注射法. 方法:以63例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直肠周围8点注射法治疗,并提高注射剂量,仍以直肠是否脱垂为疗效性指标,治疗前后动态观察患者血常规及生化等安全性指标. 结果:63例患者中治愈51例(80.95%),好转10例(15.87%),未愈2例(3.17%),总有效率为96.82%,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结论:该疗法优化改善了消痔灵的注射方法,较之以往注射疗法在注射部位、注射量、注射方法上大大改进,强化了注射药物的最大安全剂量及浓度,开创了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注射治疗新的思路和方向.
-
-
丁建华
- 《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消痔灵联合外剥内缝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消痔灵联合外剥内缝术)、对照组(外切内扎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水肿、肛门坠胀、肛门狭窄及复发率等;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在术中出血、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水肿、肛门坠胀、肛门狭窄及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痔灵注射液联合外剥内缝术治疗混合痔疗效更显著,操作简单,恢复快,并发症少.
-
-
谢敏;
刘尧
-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全国流调行业发布会》
| 2015年
-
摘要:
根据Broden和Sntllman的环形肠套迭理论,针对直肠粘膜与直肠肌层间产生分离在发病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尤其是直肠壶腹中部的薄弱和肛管的松弛更是脱垂的两个决定的因素,采用在脱垂直肠粘膜的近心端、远心端各5点纵向多点柱状结扎,其余部位采用"消痔灵注射液"注射配合肛管粘膜紧缩术治疗.本组10例病例均为2012到2014本科收治患者,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16到50岁,半均年龄38岁,病程12到36年,平均病程26年。均符合“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依据诊断分型标准按全国肛肠外科会议统一分度标准。 “消痔宁注射液”使其粘膜呈灰白色,然后将脱垂的直肠托送回肛内,再沿肛管粘膜同一水平面行多点结扎及“消痔灵注射液”直肠肌肛管粘膜下注射治疗。采用的经会阴直肠粘膜多点结扎、“消痔灵注射液”粘膜下注射结合肛管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疗效显著,术中风险小,术后几乎无并发症。 采用多点结扎直肠粘膜,可以紧缩松弛的直肠粘膜,使直肠得以维持较高张力,使直肠脱出的粘膜与肌层,直肠与周围组织产生纤维而被粘连固定,松弛的直肠变短,通过肛管紧缩术同样使肛管粘膜形成瘫痕纤维化,使松弛的肛管变窄,从而阻止脱出。术后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同时注意饮食控制,功能锻炼,而保证长期的疗效。
-
-
张禄芳;
李康平;
喻登明;
桂鹏;
黄连焕
-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全国流调行业发布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内痔出血是常见病,评价肾上腺素配合消痔灵内痔区注射治疗内痔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95例内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观察组患者给予消痔灵+肾上腺素以改良消痔灵注射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消痔灵四步注射法;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7.9% (47/48),对照组治愈率为87.5%(42/4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6月,观察组患者未见复发和加重病例,对照组患者1例复发,好转病例中2例痔核脱出加重. 结论:肾上腺素配合消痔灵内痔区注射疗法不仅药物用量少,术后并发症少,而且操作简便,体现了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
-
-
-
-
杨向东;
陈小朝;
岳朝驰
- 《2015中国便秘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硬化注射术治疗直肠腺瘤术后肛门坠胀1例,该患者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直肠腺瘤经腹切除吻合术,术后病检示:直肠管状腺瘤,部分上皮中重度非典型增生。术后伤口愈合可,于术后第十天出现肛门坠胀难忍,针对这种情况对该患者进行消痔灵硬化注射,患者取右侧卧位,腰俞穴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将齿线以上3cm的肠管牵出肛门,局部消毒。由齿线以上3cm向下至齿线上方,用7号注射针将药液呈点状注射入黏膜下层,注射至黏膜呈灰白水疱隆起为度,各注射点相距约1cm。注射完毕后将肠管回纳入肛内,肛周及肠腔重新消毒,注射后引起注射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局部纤维蛋白渗出,形成瘢痕组织,从而治疗肛门坠胀。
-
-
姬中清;
姬后君;
姬璐;
宋磊
-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全国流调行业发布会》
| 2015年
-
摘要:
完全性直肠脱垂是常见病、多发病,病因纷纷不一,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并且并发症、后遗症较多,远期疗效不可靠.自2008年至今根据中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特点,结合直肠脱垂的病理学变化,设计了直肠粘膜下"消痔灵注射液"柱状、点状注射,肛缘外截石位3、9点处括约肌缝合术,再加服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各种类型直肠脱垂28例.六年后随访12例,无一例复发,远期疗效很好.此法是一种手术安全、简便、易于操作,无后遗症及并发症,近期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凡此类脱垂者,均有肛门括约肌松弛,肛门周长变大。孔窍开大,无固托之力,自然加重脱垂,此病理现象提示,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必须通过手术紧缩肛门,加强固脱力量,方能奏效。因而本文设计了,采取硬化效果较好的“消痔灵注射”,直肠粘膜下注射,配合肛门括约肌紧缩手术及内服中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从2008年以来共收治28例,取得较好疗效,六年后随访12例未见复发,并且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
-
-
-
-
-
- 王明全
- 公开公告日期:2001-02-07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痔疮的去痔疮灵口服液,它的特征是:取天冬5~40份、枸杞1~45份、地骨皮0.5~50份放入容器内,加入水淹没,待密封熬制30~80分钟,或蒸发熬制60~120分钟后,取出汁液;再加水淹没,重复前述熬制或蒸发第二次和第三次,三次所取汁液混合后,包装形成产品。该发明药物成本低(38元左右),见效快(只需服用6—10天),既治表又治本,去痔效果明显;它不仅对痔疮顽症——大便出血、瘙痒、灼痛有独特效果,而且对口苦肾虚口渴、口腔各类炎症、慢性肠胃炎症有一定疗效。
-
-
- 侯希彦
- 公开公告日期:1998-05-27
-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对痔疮有显著疗效的痔疮药制备方法,采用鸡栖子、苏花,缝入猪肚,煮熟后服用,即可治愈。
-
-
-
-
- 蔡生建
- 公开公告日期:2002-09-04
-
摘要:
一种痔灵栓,以纸栓为芯轴,在其外依次包覆有活性碳纤维层和网膜层,包覆后的网膜层两端粘结固连,同时在纸栓一端设有扎固的外露拉线。本实用新型利用活性碳纤维自身所含有的大量远红外线辐射及负离子的结合作用,从而修复损坏的血管壁,促进血液循环及氧气吸入,加速新陈代谢,促使愈合不复发,可适用于内痔、混合痔、外痔及由痔引起的肛裂、水肿、出血、疼痛、溃疡等,使用方便,效果佳,经医院临床试用,证明具有治标又治本的效果。
-
-
- 杨孟君
- 公开公告日期:2002-08-07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消痔灵制剂药物,它是以纳米地榆、纳米牡丹皮、纳米三颗针皮、纳米大黄、纳米黄芪、纳米白芨、纳米槐角、纳米防己、纳米白术、纳米当归、纳米火麻仁、纳米动物大肠为原料,按比例配制,制成新的药物制剂,其颗粒细度达1200-1500目,粒径为0.1-200nm,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小于100nm,并具有新的物性。采用微波萃取、减压浓缩、超音速射流技术喷雾干燥等步骤制成。该药物生物利用度高,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