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脾动脉栓塞术

脾动脉栓塞术

脾动脉栓塞术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112804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现代生物医学进展、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2013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学术年会、第七届江西省肿瘤学术会议等;脾动脉栓塞术的相关文献由464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光、严小欧、何乾文等。

脾动脉栓塞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12804 占比:99.84%

总计:112987篇

脾动脉栓塞术—发文趋势图

脾动脉栓塞术

-研究学者

  • 杨光
  • 严小欧
  • 何乾文
  • 何莉
  • 关素安
  • 刘斌
  • 坚永彬
  • 孙艳
  • 宋小晶
  • 常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清亮; 梁昊; 申猛; 李照军
    • 摘要: 目的探讨侧支血管造影在脾破裂出血脾动脉栓塞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52例脾破裂出血行脾动脉栓塞术的临床资料,术中同时行胃左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膈肌动脉等周围血管造影,观察有无侧支血管开放,并栓塞侧支供血动脉。结果52例中9例(17.3%)侧支血管开放参与脾脏供血。术后脾脏出血均停止。术后7~14天复查CT,均未出现脾脏大面积坏死或脾脓肿。结论脾破裂出血行栓塞术时,应行侧支血管造影,找到可能开放的异常分支并进行栓塞。
    • 董克周; 张江北
    • 摘要: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在稳定性脾破裂出血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总结了本院自2017年01月至2021年1月诊断为脾脏破裂并进行脾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的32名患者的病例。主要观察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再次出血率、次要指标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VAS疼痛评分等。结果 未出现围术期死亡病例,其中26例患者出现发热,19例患者出现腹痛,1例患者术后再次出血,1名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了严重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手术时间(63.27±14.92) min,住院时间(13.03±3.11) d,术后VAS评分(4.05±0.98)。患者在接受脾动脉栓塞术后7天VAS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并不伴随其他器官损伤的脾破裂患者,脾动脉栓塞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罗荣新; 罗先进
    •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1年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手术治疗的113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采用修补术治疗的37例患者纳入A组,采用部分切除术的38例患者纳入B组,另将采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38例患者纳入C组.比较三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中,C组手术用时及总住院时长最短,术中输血量最低,其次为B组,A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输血量,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袁野
    • 摘要: 目的 观察研究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破裂修补术和脾动脉栓塞术止血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8例行脾破裂修补术,观察组28例采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手术情况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各观察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 低于对照组32.15%(P<0.05).结论 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谭磊
    • 摘要: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术(SAE)预处理联合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河南省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8例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采取SAE预处理联合LS治疗,对照组仅采取LS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中转开腹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切口感染、出血、胰漏、肺不张等并发症,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14.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取SAE预处理及LS治疗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 谭磊
    • 摘要: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术(SAE)预处理联合腹腔镜脾切除术(LS)治疗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南省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8例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采取SAE预处理联合LS治疗,对照组仅采取LS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中转开腹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切口感染、出血、胰漏、肺不张等并发症,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14.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取SAE预处理及LS治疗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 马京璐; 李林鹏
    • 摘要: 脾脏位于左下侧胸廓内季肋部的深处,富含血窦,质地脆弱,是腹腔器官中最易受损的器官之一,脾破裂在伤残等级鉴定中经常遇到.
    • 唐煜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并行急诊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5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5例保留脾脏成功,保脾成功率为96.49%,2例患者为脾动脉栓塞术后第3天再出血,给予传统开腹脾脏切除术.40例患者行脾脏动脉干栓塞,方法为钢圈联合明胶海绵栓塞,17例患者行分支血管栓塞,方法为明胶海绵栓塞.术后无一例发生脾脏脓肿、胰腺假性囊肿等并发症.结论 创伤性脾破裂出血患者使用急诊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具有微创、止血效果明显等优势,可显著提高损伤程度Ⅱ级以及Ⅲ级患者保脾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张玉新; 闫金亮; 田景中
    • 摘要: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术(PASE)治疗单纯性Ⅲ、Ⅳ级创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单纯性Ⅲ、Ⅳ级创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ASE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7CD8+)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收缩压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3+、CD4+、CD47CD8+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ASE治疗单纯性Ⅲ、Ⅳ级创伤性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肖志鹏
    • 摘要: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收治的6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家属的意愿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行脾修补术治疗,试验组行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前、术后4周的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术前,CD8+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脾修补术相比,脾动脉栓塞术可缩短急诊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其T淋巴细胞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