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9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4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1029622篇;相关期刊526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全国血吸虫病诊治技术与临床研究学术研讨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等;脾功能亢进的相关文献由4307位作者贡献,包括于庆生、李宗芳、吕云福等。

脾功能亢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4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6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29622 占比:99.84%

总计:1031315篇

脾功能亢进—发文趋势图

脾功能亢进

-研究学者

  • 于庆生
  • 李宗芳
  • 吕云福
  • 何乾文
  • 张启瑜
  • 马宽生
  • 王跃东
  • 董家鸿
  • 刘全达
  • 张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钱洋; 潘晋方; 黄龙; 王振; 经文善; 于庆生
    • 摘要: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中重度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66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中重度脾功能亢进患者,均行脾切除术,记录术后14 d内并发症(静脉血栓及脾窝积液、胰瘘、肺部感染、腹腔出血、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66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42例(25.3%),其中静脉血栓18例,肺部感染11例,脾窝积液7例,胰瘘4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出血1例。Clavien-Dindo分级Ⅰ、Ⅱ、Ⅲ、Ⅳ、Ⅴ级并发症分别有9、32、1、0、0例,以轻、中度并发症为主。单因素结果显示,ASA分级(χ^(2)=7.82,P<0.01)、Child-Pugh分级(χ^(2)=9.57,P<0.01)、腹水(χ^(2)=5.70,P=0.02)是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中重度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AⅢ级(OR=3.43,95%CI:1.30~9.03,P=0.01)、Child-Pugh B级(OR=3.02,95%CI:1.38~6.58,P=0.01)、腹水(OR=2.96,95%CI:1.22~7.17,P=0.02)是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中重度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脾切除术是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中重度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ASAⅢ级、Child-Pugh B级、腹水患者易发生术后并发症。
    • 吴宇旋; 肖伟俅; 刘育齐; 郭坚溪; 陈晓珊; 张定国
    • 摘要: 脾动脉主干栓塞联合脾消融治疗脾功能亢进是吴宇旋医师2008年提出、并经本人多年临床验证的术式。不少医院尝试单主干栓塞,或单纯脾消融的方案治疗脾功能亢进,但是由于脾功能亢进复杂性,部分单位未能取得满意疗效。其实,“脾动脉主干栓塞联合脾消融”和部分脾切除有点类似,这个术式如果把握得当不但有助于治疗脾功能亢进,也可部分纠正脾动脉盗血,从而改善肝功能,并可降低门静脉压力,部分替代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通过本次报道,希望该术式能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认同。
    • 姜海燕; 赵春红; 陈男男; 陈志赫; 刘铭珠
    • 摘要: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对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门静脉压力、肝纤维化、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伴脾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PSE治疗。比较两组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黏蛋白(LN)及Ⅳ型胶原(Ⅳ-C)]、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WBC、RBC、PLT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腔积液、腹痛、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E能够提升肝硬化伴脾亢患者外周血象,改善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减缓肝纤维化进展,下调炎症因子水平。
    • 陈雪玲; 姚欣; 杨国栋; 秦建平
    • 摘要: 肝硬化是引起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常见原因,脾功能亢进常常导致患者外周血细胞降低,当白细胞和血小板严重减少时,患者易发生自发性感染和出血,进而加重病情,增加死亡风险.目前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亦无脾亢治疗适应症标准和合适推荐方法,临床上脾亢的治疗方式有:脾切除术,血管介入术,局部热消融及脾动脉结扎术等.血管介入术主要涉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其中TIPS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降低门脉压力,但能否缓解脾亢仍存在争议;PSE对脾亢有一定程度的缓解;TIPS联合PSE应用,在有效降低门脉高压同时对脾亢也能一定程度缓解.本文就血管介入在肝硬化脾亢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韩甜甜; 解珺淑; 尹秀菊; 张晓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9年来收治的妊娠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共5例,对其一般资料,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并随访母儿结局。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32.6±4.0岁,1例为经产妇,余4例为初产妇;根据病史及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结合肝功能、病原标志物及超声检查,3例为孕前确诊,均为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另2例为妊娠期诊断,均为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表现多样性,与并发症相关;仅1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多学科协作共同评估患者病情及进行临床管理:孕前确诊病例孕期平顺,另2例孕期确诊病例分别接受了脾脏切除术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经过多学科团队制定的围分娩期管理方案,5例产妇顺利娩出5个新生儿:新生儿中有2个早产小于胎龄儿,2个足月低体重儿及1个巨大儿,无新生儿窒息,两个早产儿娩出后进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产妇无产后出血。产后母儿均健在。结论:门静脉高压症不是妊娠禁忌,经过充分评估及多学科临床管理,可有效的减少妊娠合并门静脉高压症风险,改善母儿预后。
    • 王瑞; 王金萍; 韩辉; 李燕; 王佳佳
    • 摘要: 目的探索肝脏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评估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发生脾亢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10至2020-07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超声检查的42例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利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测量肝脏SWV值,按照是否合并脾功能亢进将42例HLD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SWV值及血常规指标(WBC、RBC、PLT)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将SWV值与WBC、RBC、PLT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ROC曲线检验肝脏SWV值诊断效能。结果42例中,A组(HLD不合并脾亢)32例,B组(HLD合并脾亢)10例。单因素分析:两组的SWV值、WBC、RBC、PL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肝脏SWV值与WBC、RBC、PLT均具有相关性,其中SWV值与WBC、PLT呈显著负相关(r=-0.579、-0.548,P=0.000、0.000),与RBC呈弱负相关(r=-0.310,P=0.046);绘制肝脏SWV值评估脾亢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850,95%CI:0.702~0.998,最佳截断值为2.0,敏感度(Se)及特异度(Sp)分别为90%、84.4%。结论利用ARFI技术测量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SWV值对评估脾亢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 刁睿; 陈治梁; 吕永双; 余天雾
    • 摘要: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脾亢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5)与B组(n=46)。两组患者均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利尿、保肝、止血等常规治疗,失血严重患者需输血治疗。A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联合二联疗法(奥美拉唑、生长抑素)治疗,B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联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48 h内止血率,2周内再出血率,治疗前、后的脾长径、脾厚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内毒素、一氧化氮(NO),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48 h内止血率高于A组,2周内再出血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结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治疗乙肝肝硬化脾亢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较好,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 祝德; 张军旗; 杨俊; 雷乃军
    • 摘要: 目的探究肝动脉介入联合脾动脉栓塞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巴中市中心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4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给予肝动脉介入联合脾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 d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门静脉血流动力学(门静脉直径、门静脉对比剂达峰时间)、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血清肿瘤标志物[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血清ALT、TBIL低于对照组,门静脉对比剂达峰时间、门静脉直径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介入联合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能有效减轻患者脾功能亢进级肝功能损害,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高。
    • 黄应铜; 于庆生; 胡高斌; 沈毅; 张琦
    • 摘要: 目的:研究采用健脾活血法对接受脾切除术后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治疗对预防其出现血瘀证的效果。方法:随机将近年来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脾切除术的24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脾切除术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补液、保肝、抗炎、止血、营养支持、抗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抗凝等治疗,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健脾活血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术后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观察组患者血瘀证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第7天及第14天,观察组患者PVST的发生率和血小板(PLT)计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第14天,观察组患者PVST的发生率低于血瘀证的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PVST消失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脾切除术后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进行补液、保肝、抗PVST、抗凝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活血法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降低其血瘀证和PVST的发生率,缩短其PVST消失的时间。
    • 吴宇旋; 刘育齐; 陈现现; 肖伟俅; 徐涛; 徐正磊
    • 摘要: 我国肝癌患者常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功能亢进等情况,这常导致患者失去外科手术机会并影响后续治疗。深圳市人民医院介入科应用肝癌微波消融及脾脏微波消融治疗Ⅲa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的患者一例,现报道如下。病例患者男性,62岁,2021年5月因大量呕血急诊行内镜检查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