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0篇、会议论文112篇、专利文献14865篇;相关期刊597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1种,包括第八届中国介入放射学大会、第五届中国西部介入放射学术大会、全国第七次外周血管病介入新技术研讨会等;动脉栓塞的相关文献由4341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敢生、等、钟粤明等。

动脉栓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90 占比:9.60%

会议论文>

论文:112 占比:0.68%

专利文献>

论文:14865 占比:89.73%

总计:16567篇

动脉栓塞—发文趋势图

动脉栓塞

-研究学者

  • 冯敢生
  • 钟粤明
  • 谢春明
  • 郑传胜
  • 陈春林
  • 黄燕
  • 黄福贵
  • 倪才方
  • 张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权辉; 陈志强; 林春明; 王耿; 李孝虎; 庄佩佩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时机介入动脉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山市中医院48例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时间至手术结束是否大于90 min将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25例)和晚期手术组(23例),两组患者均行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输血量、输液量、休克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PR)、肌酸激酶活性(CK)]以及存活率、术后并发症(躯体移动障碍、神经损伤、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输血量、输液量、休克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晚期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PR、IL-6、TNF-α、CK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存活率显著高于晚期手术组(P<0.05)。结论早期手术介入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输血量、输液量,减少患者休克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存活率,因此对于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应及时行栓塞治疗。
    • 谷涌泉; 周密
    • 摘要: 主髂动脉闭塞症是指因动脉栓塞、血栓形成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的主动脉-髂动脉闭塞,可分为急性闭塞和慢性闭塞。临床上常见的是慢性闭塞,即Leriche综合征,其典型症状为跛行、阳痿和股动脉搏动消失三联征。腹主动脉-双股动脉搭桥是主髂动脉闭塞症的首选治疗方案。根据2007年的TASCⅡ指南,对于慢性完全性腹主动脉闭塞病变,推荐开放手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 王林辉; 曹智
    • 摘要: 肾癌是泌尿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外科治疗已全面进入微创时代。目前,腹腔镜手术是肾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物理治疗和介入治疗也在肾癌微创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回顾分析了腹腔镜手术、物理治疗和介入治疗在肾癌微创治疗领域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临床应用现状,并对肾癌微创治疗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肾癌微创治疗必将沿着“切瘤更加精准、患者更少创伤、功能更多保护”的理念不断向前发展。
    • 刘心; 汪五全; 温玉蓉
    • 摘要: 目的评估不同栓塞剂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61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栓塞材料不同分为甲组(碘油平阳霉素,32例)和乙组(微球博来霉素,29例),对两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复查与术前相比,瘤体最大直径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栓塞微球博来霉素混合液用于肝动脉介入栓塞术(TAE)治疗肝血管瘤,无论是治疗有效性还是安全性方面,都可以跟经典的碘化油加平阳霉素混悬液栓塞治疗相媲美,同样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 曾琳源; 王立翔; 张桂元; 唐可禺; 林润; 陈斌; 戴海涛; 杨建勇; 黄勇慧
    • 摘要: 目的研究可作为动脉栓塞材料的直链烷基修饰氧化石墨烯(GO-C18)纳米载体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从BALB/c小鼠骨髓提取巨噬细胞培养,从BALB/c小鼠脾脏提取淋巴细胞培养并分选。对处于对数期生长期的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予以10μg/ml氧化石墨烯(GO)、10μg/ml GO-C18和等量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进行处理,然后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活化情况,并分析巨噬细胞的功能变化情况。将对数期的巨噬细胞予以200μg/ml、100μg/ml、50μg/ml、10μg/ml不同浓度GO、GO-C18和等量的PBS处理后检测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建立小鼠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L1210细胞)共培养体系,予10μg/ml的GO、GO-C18及等量PBS处理后检测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结果10μg/ml GO-C18处理48 h后巨噬细胞表面的CD69、CD80、CD86、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主要组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等标志物表达稳定,表明巨噬细胞活化、M1表型、M2表型、抗原提呈能力均未受到明显的影响。10μg/ml GO-C18处理后72 h后T细胞、B细胞表达CD69正常,T细胞、B细胞的活化均未受到明显的影响。10μg/ml GO-C18处理24 h后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未受到明显的影响。结论本研究初步证明GO-C18对巨噬细胞功能与活化以及T细胞、B细胞的活化无显著不良影响。
    • 谢文静; 周宏福; 郭安然; 王自瑶; 王世越; 郑敏; 李玲
    • 摘要: 目的制备得到一种既具有良好温敏效果,又具有自显影特性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四碘磺酸水凝胶,可实现对肿瘤血管持续栓塞,其内部的显影功能又有助于影像学的术后随访。方法将四碘-2-磺酸苯甲酸酐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化合物,接枝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链上,制备得到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四碘磺酸水凝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凝胶渗透色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其结构、碘含量、分子量和形貌进行表征,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度仪、高速旋转流变仪、UV/Vis分光光度计对其温敏特性进行表征,通过小鼠皮下注射凝胶,来评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最后,采用正常兔肾动脉栓塞模型来评价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四碘磺酸水凝胶在体内的栓塞效果。结果合成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四碘磺酸水凝胶,其溶-凝胶相转变温度为34°C左右,生物相容性良好,兔肾动脉模型显示血管栓塞效果良好。结论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四碘磺酸水凝胶作为一种液体栓塞材料,可以注入动脉血管并原位凝固以达到栓塞效果,其内在的自显影功能也为影像学的随访观察提供了便捷。这种具有温度敏感性和自显影效果的双功能化水凝胶,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医用栓塞剂运用于临床动脉栓塞治疗之中,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 李小东; 刘飞; 严晓薇; 姜海军; 王培
    • 摘要: 目的: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术结合置管药物溶栓处理足踝部游离皮瓣术后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2021年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6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行游离皮瓣修复术,术后皮瓣出现动脉栓塞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结合置管药物溶栓处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动脉通畅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期间观察皮瓣六项指标联合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予以疗效评价。结果:术后12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部分坏死,2例再次出现动脉危象,改行切开探查术式。排除改行切开探查术的2例患者,采用该术式处理的14例患者,无大出血及死亡病例,取出的血栓长度为0.2~1.8cm,平均长度(0.83±0.32)cm,术中动脉通畅率为100%,手术时间55~90min,平均时间(65.12±12.72)min。术中失血量为35~70mL,平均失血量(55.48±9.45)mL。术后1例(7.14%)出现消化道出血,予以对症治疗。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5(10.4,16.5)个月,2例(14.3%)影响穿鞋,予以皮瓣修薄后改善,1例(7.14%)出现局部溃疡,换药后愈合。末次随访时皮瓣质地良好,感觉恢复S 2~S 3级,均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均仅有1个点,皮瓣疗效满意率85.71%。足踝部功能改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59~95分,平均(83.72±6.42)分,AOFAS踝-后足功能优良率71.42%。结论: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药物溶栓处理足踝部游离皮瓣术后动脉栓塞,微创、快捷、安全,临床疗效确切。
    • 时翠玲
    • 摘要: 目的:分析产后大出血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EA)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2017年6月份到2020年6月份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行急诊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32例患者术中共栓塞64支血管,其中44支为髂内动脉前干,12支为子宫动脉,8支为髂内动脉主干.所有患者经一次插管栓塞均成功,止血成功率达100%.栓塞后随访8-24个月,所有患者均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急诊中应对产后大出血采用的显著有效方式,具有较小创伤性、能使子宫保留和相关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
    • 沈炜超; 吕智
    • 摘要: 骨巨细胞瘤(GCT)是一种常见的交界性肿瘤,临床以病灶刮除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复发率较高,对刮除后瘤腔进行辅助剂治疗可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对于不同GCT患者,应依据病变部位、Campanacci分期、侵犯程度等选择最适宜的手术方法,包括广泛切除及重建等;新兴药物(如双膦酸盐、地诺单抗)的出现,为一些患者提供了除手术外的治疗方式,但对于骨盆等特殊部位的病变,动脉栓塞是一种成功的姑息治疗手段,尤其是在缓解疼痛和限制肿瘤发展方面.临床上对放疗持保守态度,因其有增加GCT恶变的可能性,所以在选择时更需谨慎.3D打印技术的迅速发展解决了部分无法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同时降低了手术难度.
    • 胡永涛; 邹志辉; 梁朝朝
    • 摘要: 前列腺增生(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最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研究表明50岁以上男性群体的发病率大约在20%,到60岁时大于50%,80岁以上男性高达83%[1]。2016年中国产业信息网报告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结果显示,2025年全国将有1.5亿60岁以上老年男性,结合BPH流行病学资料,届时中国BPH患病数将达7500万人。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经济的BPH治疗方案,对泌尿外科医师仍任重而道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