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31544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医学影像学杂志、临床消化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等;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相关文献由33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克勤、潘文秋、翟越等。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1544篇
占比:99.91%
总计:131669篇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研究学者
- 张克勤
- 潘文秋
- 翟越
- 胡继红
- 陆孜
- 黄纯炽
- 万萍
- 于长辉
- 何均
- 余建林
- 刘巧玲
- 刘金明
- 占国清
- 卢杏生
- 姜春萌
- 张敏
- 张雪平
- 徐勇
- 李荣宽
- 杜绍山
- 杨建军
- 毛华
- 沈利明
- 蔺坤
- 谭斌
- 赵卫
- 赵根成
- 阿腾图雅
- 陈聪英
- 韩新巍
- 马元锦
- Rui-YunXu BoLiu NanLin
- 丁春生
- 丁秋霞
- 丁罡
- 乔峤
- 于嘉伟
- 于庆生
- 于志坚
- 仝太山
- 任万华
- 任在跃
- 伍友兴
- 何维新
- 余杰琦
- 余海滨
- 佟昇
- 倪才方
- 冉崇建
- 冯丹
-
-
史逸恺;
印于;
杨俊;
倪才方
-
-
摘要: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作为脾功能亢进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侵袭性小、脾保留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以脾脓肿为主要形式的感染,是PSE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甚至可导致死亡。然而,目前有关PSE术后感染的研究报道较少。是否应该采取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措施及如何实施,仍是有争论的问题。本综述中探讨了PSE术后感染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减少PSE术后发生感染的策略,以及抗生素和疫苗预防性抗感染的价值。
-
-
谢彩云;
吕海艳;
白风霞
-
-
摘要: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训练法应用于乙肝肝硬化伴有脾功能亢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94例乙肝肝硬化伴有脾功能亢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给予腹式呼吸训练。观察两组疼痛程度、应激反应、肺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24h、48h以及72h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而最大吸气负压(MIP)、呼气峰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4%,低于对照组的21.74%(P<0.05)。结论:将腹式呼吸训练法应用于乙肝肝硬化伴有脾功能亢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患者中,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状况,减少应激反应,从而促使其有效呼吸,改善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
罗贤良
-
-
摘要: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玉山县中医院收治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栓塞组32例,对照组使用脾切除术治疗,栓塞组使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2组细胞免疫指标、体液免疫指标;记录2组不同时间的血流动力学;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2组CD_(3)^(+)、CD_(4)^(+)、CD_(8)^(+)、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术后4周栓塞组细胞免疫指标和体液免疫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1 h、手术结束对栓塞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栓塞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
金劲松
-
-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应用全脾切除术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对其血常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英山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40例(行全脾切除术治疗)和B组48例(行PSE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术前1 d及术后7、28 d血常规指标,体液免疫指标,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组(均P0.05);术后7、28 d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相较于术前1 d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术后7、28 d B组显著低于A组;术后7、28 d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术后7、28 d B组显著高于A组(均P0.05);术后7、28 d B组患者CD3^(+)、CD4^(+)百分比,CD4^(+)/CD8^(+)比值相较于A组均显著上升;B组患者感染、腹痛、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5)。结论相比于全脾切除术,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抑制外周血血细胞减少,促进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
-
陆孜;
潘文秋;
赵卫;
翟越;
张雪平;
马元锦;
谭斌;
胡继红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肝功能和外周血细胞的中远期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肝硬化脾亢患者完整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TIPS联合PSE组(A组,n=47)和单纯TIPS组(B组,n=45).比较两组术后1周,1、6、12个月外周血细胞变化、不良反应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均有不同程度肝损伤,术后1周A组肝功能损伤较B组严重(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A组Child-Pugh评分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低于B组(t=2.925,P=0.044;t=3.102,P=0.017);A组术后各时段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与术前及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较其余各时段呈下降趋势.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和难以控制的并发症.结论 TIPS联合PSE术治疗肝功能储备尚可的肝硬化脾亢患者有助于提升外周血象,改善术后中远期肝功能,且术后不良反应较轻,并发症可控.
-
-
陈剑;
唐帅
-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LC)合并脾功能亢进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效果.方法 80例LC合并脾功能亢进和EGVB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内镜下静脉套扎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SE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外周血象、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止血所需时间(9.15±2.35)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58±3.69)h,止血成功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术后3个月再次出血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联合PSE可有效降低LC合并脾功能亢进和EGVB患者的门静脉高压,治疗出血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
-
蒋忠宝;
刘金明;
万萍;
张克勤
-
-
摘要: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后所致的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预防措施.方法 2010年4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行PSE患者1849例,纳入研究者1169例.据华法林钠片、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应用情况分为:A组257例,术后未用药;B组389例,术后当天即予华法林钠片;C组523例,术后当天即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统计各组的PVT、消化道出血等发生率.结果 术后15天内A组、B组、C组发生PVT的例数分别为30例、27例和31例,发生率分别为11.7%、6.9%和5.9%.A组PVT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χ2=4.308,P=0.038)、C组(χ2=7.892,P=0.005),而B组和C组的PVT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385,P=0.535).3组术后7天血小板计数升高、凝血酶原延长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SE术后早期干预能有效预防PVT.
-
-
谭斌;
潘文秋;
翟越;
陆孜;
马元锦;
熊峰;
卓松波;
李玉婷;
胡继红
-
-
摘要:
目的 验证不同粒径的8spheres栓塞微球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行PSE患者63例,根据使用微球粒径分为2组,A组(500~700μm)32例,B组(700~900μm)31例.测量2组患者术前、术后脾脏体积,计算出脾脏栓塞体积.收集术前、术后3 d、7 d、1月、3月、6月血小板(PLT)与白细胞(WBC)计数,并观察PLT、WBC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A组平均栓塞率为(40.1±12.2)%;B组平均栓塞率为(50.1±10.9)%.PSE术后2组患者WBC、PLT计数各段时间内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月、3月B组患者WBC、PLT水平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腹痛较B组患者严重(P<0.05);其他相关并发症如胸、腹水、发热、恶心呕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500~700μm较700~900μm微球的栓塞体积小,短期疗效低于700~900μm微球.8spheres栓塞微球在PSE中使用有很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
-
白建华;
邹雷;
曾云俊;
李镜锋;
高红强;
余杰琦;
李立
-
-
摘要:
目的:探讨对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症患者实施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症患者62例分成两组,针对A组实施脾脏切除术,针对B组实施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性.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等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性较为显著,对患者机体的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且无后遗症,利于患者预后及康复.
-
-
-
余建林;
黄纯炽;
毛华
- 《第十八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
| 200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及安全性。rn 方法:对23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曲张静脉套扎治疗,两用后再行脾动脉栓塞术。rn 结果:23例患者平均每例套扎1.35次,平均5.78点,套扎及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食管曲张静脉由重度到消失或基本消失10例,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一用复查外周血WBC由术前2.12±0.72×109/L升至6.02±3.48×109/L,血小板由40.00±12.33 109/L升至86.00±35.27 109/L,随访6月共死亡4例。rn 结论: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用套扎的方法消除或减轻曲张静脉治疗或预防出血并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客治疗脾功能亢进、降低门静脉压力,疗效肯定、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