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门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27084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四届全国静脉外科论坛、第十一届全国门静脉高压症学术会议暨普外科微创新技术研讨会、2006年中国国际肝胆外科论坛等;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献由567位作者贡献,包括沈中阳、魏云海、卢实春等。

门静脉血栓形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1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7084 占比:99.85%

总计:127270篇

门静脉血栓形成—发文趋势图

门静脉血栓形成

-研究学者

  • 沈中阳
  • 魏云海
  • 卢实春
  • 张峰
  • 张楠
  • 慎华平
  • 李锰
  • 毕伟
  • 王孟龙
  • 王志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侯仁惠; 李坤; 厉国栋; 张玲芬
    • 摘要: 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可引起腹水、肝肾综合征、静脉曲张出血等。抗凝治疗能够实现门静脉血栓再通,从而恢复血流并预防与血栓进展有关的并发症发生。传统抗凝药物包括未分离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其在预防和治疗肝硬化合并P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已被众多临床研究证实。但静脉注射未分离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患者依从性较差且院外使用极不方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华法林虽然是国内外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但使用华法林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治疗窗窄且其抗凝作用易受食物和药物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不断涌现,学者们对肝硬化后PVT抗凝治疗的研究逐渐转向了NOACs。目前,NOACs主要有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和达比加群酯。这些NOACs在治疗过程中不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依从性较好,并且其治疗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传统抗凝药物相当。但目前NOACs用于治疗肝硬化后PVT的相关研究较少,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
    • 黄明
    • 摘要: 目的 研究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效果及对门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清YKL-40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3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行术腹腔镜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血小板计数、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血清YKL-40水平。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脾动脉结扎时间、术中出血量、发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自体血使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血液IgG、IgM、IgA水平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02%,高于研究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血小板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21和30 d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对照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21%,高于研究组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血清YKL-40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疗效确切且安全性更好,还可减少门静脉血栓形成,降低血清YKL-40水平;临床可结合脾破裂程度及有无其他损伤等情况优先选择腹腔镜手术。
    • 朱海艳; 范晓棠
    • 摘要: 目的探讨建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PVT)列线图预测模型及外部验证情况。方法2010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伴或不伴PVT患者,收集一般资料、血清学指标、超声等影像学资料。对建模组数据应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肝硬化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应用验证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肝硬化并发PVT患者独立危险因素为脾切除史、门静脉主干内径和脾静脉直径(P<0.05);在验证人群,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I:0.674~0.827),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经Hosmer-Lemeshow检验,P值为0.170,提示预测模型的校准度较高。结论我们开发了一种易于使用的肝硬化并发PVT形成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协助临床医护人员筛选高PVT风险人群,制定及时、个性化的诊治方案,希望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 王利慧; 王荣希; 赵泽源; 郭振凯
    • 摘要: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PVT)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HBV-DLC患者242例,伴有PVT28例(PVT组)、不伴PVT214例(非PVT组)。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PVT组年龄55(46,63)岁,非PVT组年龄51(43,5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04,P0.05)。年龄、脾切除术及内镜硬化治疗是影响HBV-DLC患者P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脾切除术及内镜硬化治疗与HBV-DLC患者PVT发生有关,临床实践中需加以重视。
    • 刘曼; 张红霞; 王邦茂; 周璐
    • 摘要: 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其自然病程和治疗管理尚未得到国际指南和会议共识的明确建议.既往研究表明PVT可自发再通,而抗凝治疗明显有利于PVT的再通.由于肝硬化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功能受损和门静脉高压带来的出血风险,目前对于肝硬化患者PVT的抗凝治疗存在争议.然而,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抗凝治疗对肝硬化伴PVT患者是安全的,且有利于血栓再通.现基于肝硬化患者PVT的自然病程和抗凝与止血平衡,对肝硬化伴PVT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蒋忠宝; 刘金明; 万萍; 张克勤
    • 摘要: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后所致的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预防措施.方法 2010年4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行PSE患者1849例,纳入研究者1169例.据华法林钠片、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应用情况分为:A组257例,术后未用药;B组389例,术后当天即予华法林钠片;C组523例,术后当天即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统计各组的PVT、消化道出血等发生率.结果 术后15天内A组、B组、C组发生PVT的例数分别为30例、27例和31例,发生率分别为11.7%、6.9%和5.9%.A组PVT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χ2=4.308,P=0.038)、C组(χ2=7.892,P=0.005),而B组和C组的PVT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385,P=0.535).3组术后7天血小板计数升高、凝血酶原延长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SE术后早期干预能有效预防PVT.
    • 李卫校; 崔明哲; 宋德洋; 陈江波; 逯党辉; 张东宾; 翟水亭
    • 摘要: 目的 探索经肠系膜上静脉肝外门体分流术(TEPS)在肝外门静脉阻塞病变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前瞻性纳入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12例肝外门静脉阻塞病变患者,实施TEPS.采用腹部脐下正中纵行小切口暴露肠系膜上静脉属支,经此引入RUPS-100穿刺针至肠系膜上静脉主干;经右侧颈内静脉引入直径20 mm球囊标记下腔静脉位置;透视下采用RUPS-100穿刺针穿刺下腔静脉内的球囊,并采用加硬泥鳅导丝建立肠系膜静脉-颈内静脉路径;最后采用覆膜支架在肠系膜上静脉和下腔静脉间建立门-体分流通道.记录总手术时间、单纯建立门-体分流通道时间、对比剂用量、手术前后肠系膜上静脉的压力等数据,并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肠系膜上静脉压.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总手术时间为(113±32)min,单纯建立门-体分流通道的时间为(31±5)min,对比剂用量为(129±48)ml,术前及术后肠系膜上静脉压分别为(27.8±2.7)和(14.3±2.1) mmHg,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25,P<0.01).术后患者门静脉高压症状均缓解,但出现1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菌血症,1例轻微肝性脑病,经后续治疗后均治愈;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复查CT显示所有患者门-体分流通道均通畅.结论 对于急、慢性肝外门静脉阻塞病变患者,本研究初步证实了TEPS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 伍振鹏; 陈法智; 吐洪卡热·牙生; 王蕴静; 吴丽娜; 关炳生; 杨景哥
    • 摘要: 目的 报告一个罕见的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术后并发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PMVT)病例.方法 患者,女性,32岁,体重105 kg,身高1.65 m,身体质量指数(BMI):38.5 kg/m2.因"代谢综合征"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21年3月29日行LSG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3 d出院.术后第7 d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腹痛,无伴恶心呕吐、发热就诊,查体患者处于脱水状态,腹部CT提示考虑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多发血栓形成.诊断为: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遂予以静脉补液,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注射液抗凝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复查上腹部CT提示原门静脉及脾静脉内低密度影基本吸收.遂予以出院,嘱出院后继续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治疗6个月以预防PMVT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随着腹腔镜减重手术数量的不断增加,术后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可能会增加.对于术后出现非特异性腹痛的患者,需要警惕PMVT的发生.早发现早治疗对PMVT的预后至关重要.
    • 马雷; 许伟; 祖茂衡; 徐浩; 王勇; 樊敏; 徐文海
    • 摘要: 目的 比较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置管溶栓与单纯置管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PV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介入术式不同,分为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置管溶栓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16)和单纯置管溶栓组(n=19,置管溶栓组).观察比较门静脉血栓清除率分级、导管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比较门静脉通畅状态.结果 联合治疗组、置管溶栓组拔管后血栓清除率分级Ⅲ级患者分别有11例、2例,Ⅱ级分别有5例、14例,Ⅰ级分别有0例、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时间分别为(4.06±0.35)d、(5.26±0.40)d,住院时间分别为(10.56±0.76)d、(13.89±0.48)d,尿激酶用量分别为(161.25±12.58)万U、(208.42±18.00)万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出现致命性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联合治疗组门静脉再通率显著高于置管溶栓组(P<0.0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伤,均无致命溶栓并发症出现.结论 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置管溶栓治疗PVT安全有效,与单纯置管溶栓相比可提高血栓清除率,降低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尿激酶用量,提高门静脉再通率.
    • 刘金朝; 汪子文; 杨思福; 李红伟; 陈付文; 史宏生; 袁龙涛; 王瞻; 刘宏兵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35例急性PVT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经皮肝穿刺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门静脉血栓分级、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直径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评价血栓清除效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CT门静脉造影,观察有无新发血栓形成.结果 3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门静脉血栓清除效果A级23例,B级12例.术前、术后门静脉血栓直径分别为(0.73±0.12)、(0.21±0.07)cm,术前、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直径分别为(0.43±0.10)、(0.14±0.02)cm,术后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直径均显著小于术前(t=1.216、1.725,P0.05).35例患者腹胀、腹痛症状术后均得以改善或消失,均未出现感染、肝衰竭、肾衰竭、腹腔出血、肠坏死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CT门静脉造影未发现新发血栓形成患者.结论 经皮肝穿刺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门静脉血栓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短期血栓清除效果,但其中、远期效果仍需观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