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5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7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77390篇;相关期刊374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第三次全国新生儿科医师大会、第四届微创血管外科国际研讨会、第四届全国静脉外科论坛等;肠系膜上动脉的相关文献由258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贤明、金星、杨维良等。

肠系膜上动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7 占比:0.4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7390 占比:99.52%

总计:178241篇

肠系膜上动脉—发文趋势图

肠系膜上动脉

-研究学者

  • 王贤明
  • 金星
  • 杨维良
  • 苏浩波
  • 顾建平
  • 张延彬
  • 陈亮
  • 伏辉
  • 吴学君
  • 曹子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敏; 王凯; 李绍钦; 潘昌杰; 石海峰; 何光远; 贾中芝
    • 摘要: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腹主动脉(AA)夹角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ISMAD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1∶4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照组纳入同期232例非ISMAD患者。对比两组患者间SMA-AA夹角。根据SMA-AA夹角分布,分为70°组(n=12),统计组间比值比(OR)。结果ISMAD组、对照组患者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SMAD组、对照组SMA-AA夹角分别为(58.6±16.5)°、(48.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OR=4.233,P=0.001)。SMA-AA夹角判断ISMAD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656(P43.1°。结论SMA-AA夹角是ISM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ISMAD发病风险随着SMA-AA夹角增大逐渐增高。
    • 杨华; 悦光; 巨容
    • 摘要: 目的了解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小于胎龄儿与适于胎龄儿相比,生后早期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是否有显著差异,以及两者在消化道功能上是否存在显著区别。方法以2018年1月到2019年10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分组,分为小于胎龄儿组和适于胎龄儿组。生后12h内完成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并发症等资料。结果共纳入极低出生体重儿94例,小于胎龄儿组有27例,适于胎龄儿组有67例。两组的剖宫产率(χ^(2)=20.179)、5分钟Apgar评分(Z=2.460)、呼吸窘迫综合征(χ^(2)=14.732)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胎龄儿组的舒张期血流异常的发生率(44.4%vs.16.4%)高于适于胎龄儿组,其中舒张期血流中断的发生率(33.3%vs.13.4%)也高于适于胎龄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51、4.923,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小于胎龄儿和适于胎龄儿的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有显著差异,并对胃肠道功能有影响,这对未来通过检查血流状况用于指导喂养具有一定的启发,但该领域尚需要更多的研究。
    • 李孝成(综述); 刘佳(审校)
    • 摘要: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临床上非常罕见,治疗方式包括内科保守治疗、腔内治疗和外科手术,三者虽然各有优缺点和不同的适应证,但互为补充,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彻底取代另一种治疗方法。绝大部分患者通过内科保守治疗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夹层进展迅速的患者,则推荐首选腔内治疗。对于腔内治疗失败并有小肠缺血坏死或夹层破裂的患者,才选择采用开放外科手术。临床医师应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法,以尽最大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倪庆锋; 朱建伟
    • 摘要: 目的:探讨尾侧入路肠系膜上动脉导向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在2016年6月—2018年1月间实施腹腔镜尾侧入路肠系膜上动脉导向右半结肠癌根治术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肠镜病理证实为结肠腺癌,术前腹部增强CT评估肿瘤可切除,均成功实施腹腔镜尾侧入路肠系膜上动脉导向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185±47)min,术中出血量约(70±25)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7±9)枚。术后患者首次排气时间(56±19)h,住院时间(8.2±1.9)d,术后腹腔引流管的平均留置时间为6.9 d,术后出现乳糜漏3例。结论:腹腔镜尾侧入路肠系膜上动脉导向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 李云锋; 余坤; 蒋维荣; 孙斌杰; 俞永江
    • 摘要: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少见疾病,易误诊,病死率高,心衰、肾病综合征皆是其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本文回顾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例合并全心衰竭与肾病综合征的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探讨复杂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
    • 曹洋辉; 贾万奇; 马瑾
    • 摘要: 目的探讨水交换法结肠镜检查和注气法结肠镜检查对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复查结肠镜的已确诊缺血性肠病的老年患者46例,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成2组:水交换法结肠镜检查组(Ⅰ组)和注气法结肠镜检查组(Ⅱ组),对2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检查结束即刻,Ⅱ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124.8±8.5)μg/L、去甲肾上腺素(140.7±7.6)μg/L]高于Ⅰ组[肾上腺素(72.4±4.0)μg/L、去甲肾上腺素(90.6±7.8)(P0.05)。结论水交换法结肠镜检查可降低老年缺血性肠病患者应激反应水平,加快应激反应指标恢复,减轻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
    • 宋宇健; 陈芸
    • 摘要: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olated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SMAD)是一种较罕见的血管疾病,临床上因其体征与症状分离,容易误诊、漏诊,延误诊治。ISMAD的发病较急,易导致肠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根据其分型不同,采取诊治的策略各异,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有较大影响。故本文就我院近期诊断,行保守治疗达到临床情况稳定的1例ISMAD患者进行报道,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 袁定兵; 先有霞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缺血性肠病的CT特征,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经内镜及临床证实的慢性缺血性肠病27例与35例非缺血性肠病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全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病例影像学特点。结果:慢性缺血性肠病患者年龄偏大,合并基础病更为常见(P0.05);慢性缺血性肠病组肠管强化降低(19/27,70.4%)、肠壁或肠壁下积气(8/27,29.6%)、肠系膜上动脉形态异常(27/27,100%),与非缺血性肠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缺血性肠病肠系膜上动脉直径为3.1±1.1mm,明显小于非缺血性肠病肠系膜上动脉直径5.7±1.4mm(P<0.05)。结论:慢性缺血性肠病常伴有肠系膜上动脉形态及直径异常,随病程进展MSCT特征性表现为病变肠管强化降低、肠壁或肠壁下积气。
    • 朱广昌; 孔德超; 侯国峰; 张荟; 李涛壮; 汪忠镐
    • 摘要: 图1 Rotarex血栓旋切治疗SMAE A、B.术前腹部CTA(A)示SMA充盈缺损(箭),腹主动脉造影(B)见SMA近端(白箭)、腹腔干(黑箭)及脾动脉(黑箭头)显影;C、D.切除血栓及斑块,SMA造影示近中段通畅(箭,C),SMA全程显影(箭,D)患者女,88岁,突发上腹绞痛伴呕吐6天、加重2天;既往糖尿病15年、心房颤动6年,脑出血后4年。
    • 李大鹏; 李红军; 夏顺明; 徐萍; 熊中奎; 李海歌
    • 摘要: 目的探讨用多层螺旋CT(MSCT)测量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A)夹角、肠系膜上动脉内口直径(dSMA)、同层腹主动脉内径(dAA)及肠系膜上动脉内口直径与同层腹主动脉内径比值(dSMA/dAA)正常解剖数值,并且比较其在性别及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为SMA影像解剖学正常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60名(男180名,女180名)多层螺旋CT腹部双期增强扫描或腹主动脉CTA的成人,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组,年龄(20岁~70岁以上)按每相隔10岁分为一组,共分6组。测量其大小,并比较其在各年龄组间差异。结果360名受检者的SMA显示清晰,SMA-AA夹角平均为(60.32±20.40)°,dSMA平均为(0.96±0.14)cm,同层dAA平均为(1.82±0.25)cm,dSMA/dAA平均值为(53.40±8.67)%,男女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SMA与AA夹角及dSMA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层dSMA及dSMA/dA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晰地显示SMA的正常解剖关系,能够准确测量SMA夹角及直径等,从而提供SMA正常影像解剖数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