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285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25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127084篇;相关期刊630种,包括河北中医、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全国第九次法医学术交流会、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五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中华护理学会2012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等;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献由779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堃、李晓强、顾建平等。

静脉血栓形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25 占比:2.10%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27084 占比:97.88%

总计:129836篇

静脉血栓形成—发文趋势图

静脉血栓形成

-研究学者

  • 张堃
  • 李晓强
  • 顾建平
  • 赵学凌
  • 王鹏飞
  • 何旭
  • 楼文胜
  • 王辰
  • 苏浩波
  • 陈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力英; 王禄玉; 安志霞; 秦浙学; 罗小林
    • 摘要: 孤立性远端深静脉血栓(IDDVT)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目前对该病的认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不少争议.本文首先介绍了IDDVT在不同研究中观察到的颇具异质性的发病率,回顾了有关该病自然病程的研究,发现IDDVT仍然具有较低的进展为近端深静脉血栓(PDVT)和肺栓塞(PE)的风险.对比多种诊断方法后认为,血管加压超声(CUS)检查是IDDVT的最佳诊断方式,且对疑似IDDVT患者可选择动态近端CUS检查或全腿CUS检查,可有效监测IDDVT进展情况并指导临床治疗.综合IDDVT的治疗研究和国内外临床指南,目前建议对于高风险IDDVT患者,采用与PDVT/PE相同的抗凝治疗方案;而对于低风险IDDVT患者,则采用动态CUS检查.
    • 刘奎伟; 杜纯忠; 杨玉龙; 范一峰; 李亮
    • 摘要: 目的: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成像(CTV)三维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下肢深静脉各段内血栓分布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1例经DSA确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确诊前均行直接法下肢静脉CTV三维图像检查。比较CTV三维图像检查的下肢深静脉各段内血栓分布与DSA检查的差异,并分析CTV三维图像检查主观及客观图像质量[信号噪声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记录两种检测方法不良反应。结果:CTV三维图像检查在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段血栓检出率均略低于DSA,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V三维图像与DSA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为0.913,一致性显著,且CTV三维图像还发现DSA未检出的3段髂内静脉血栓及5段股深静脉血栓。CTV三维图像主观图像质量分级及SNR、CNR的均值分别为1.15级、53.02、3.04。两种检查方法不良反应均较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法下肢静脉CTV三维图像检查可明确下肢深静脉各段内血栓分布情况,图像质量良好,具有良好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海莹; 张子朋; 吕冰
    • 摘要: 目的:探讨高能量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29例采用手术治疗的高能量胸腰椎骨折患者,从病历系统中提取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冠心病、术前和术后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骨折至手术时间、卧床时间、D-二聚体血浆含量、纤维蛋白原血浆含量、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血清含量、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血清含量、血小板计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变异系数、手术时间、出血量、补液量、是否输血、引流量等信息。按照术前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术前下肢DVT组和术前无下肢DVT组,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术后下肢DVT组和术后无下肢DVT组。分别对术前下肢DVT组和术前无下肢DVT组、术后下肢DVT组和术后无下肢DVT组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其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分别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前下肢DVT组62例,术前无下肢DVT组367例。2组患者的年龄、术前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骨折至手术时间、D-二聚体血浆含量、RDW变异系数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60,P=0.004;χ^(2)=12.161,P=0.007;t=9.040,P=0.000;Z=-6.771,P=0.000;Z=-7.030,P=0.000);2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冠心病、纤维蛋白原血浆含量、TT、APTT、PT、HDL血清含量、LDL血清含量、血小板计数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04,P=0.747;t=0.734,P=0.460;χ^(2)=0.042,P=0.838;χ^(2)=0.762,P=0.383;χ^(2)=0.449,P=0.503;Z=-0.640,P=0.522;Z=-1.250,P=0.211;Z=-0.203,P=0.839;Z=-1.691,P=0.091;Z=-1.146,P=0.252;Z=-0.839,P=0.401;Z=-1.589,P=0.11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折至手术时间、术前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A级)、D-二聚体血浆含量是高能量胸腰椎骨折术前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β=0.137,P=0.001,OR=1.147;β=2.117,P=0.000,OR=8.308;β=0.187,P=0.000,OR=1.205)。术后下肢DVT组83例,术后无下肢DVT组346例。2组患者的年龄、术后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卧床时间、D-二聚体血浆含量、纤维蛋白原血浆含量、手术时间、出血量、补液量、是否输血、引流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80,P=0.000;χ^(2)=15.902,P=0.001;Z=-4.422,P=0.000;Z=-7.078,P=0.000;Z=-8.486,P=0.000;Z=-4.692,P=0.000;Z=-4.346,P=0.000;Z=-2.628,P=0.009;χ^(2)=10.298,P=0.005;Z=-2.777,P=0.005);2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冠心病、TT、APTT、PT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92,P=0.345;t=1.550,P=0.122;χ^(2)=1.212,P=0.271;χ^(2)=0.004,P=0.948;χ^(2)=0.049,P=0.825;Z=-0.870,P=0.384;Z=-0.637,P=0.524;Z=-0.228,P=0.8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A级)、卧床时间、D-二聚体血浆含量、纤维蛋白原血浆含量、输血是高能量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β=0.041,P=0.006,OR=1.042;β=2.239,P=0.000,OR=10.374;β=0.159,P=0.008,OR=1.172;β=0.591,P=0.000,OR=1.805;β=0.428,P=0.000,OR=1.535;β=0.708,P=0.036,OR=2.030)。结论:骨折至手术时间、术前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A级)、D-二聚体血浆含量是高能量胸腰椎骨折术前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年龄、术后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级(A级)、卧床时间、D-二聚体血浆含量、纤维蛋白原血浆含量、输血是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
    • 陆现国; 郭冬冬; 赵振宇; 王贤军
    • 摘要: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约占脑血管病的0.5%~1%[1,2]。由于妊娠、产褥期、口服避孕药等女性特异性危险因素,中青年女性CVT相对多见,老年人发病率相对较低[1,3]。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正确认识老年CVT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对其有效诊治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目前国内相关老年CVT的文献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对19例老年CVT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刘琳; 朱红江; 刘明阳; 杨志勇; 张燕
    • 摘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对生活质量(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对照组尿激酶治疗,研究组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QOL评分、凝血功能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结果研究组疗效比对照组理想(P<0.05);经干预,研究组QOL各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经治疗两组凝血功能均改善,研究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浆中FIB、D-二聚体水平均改善,研究组FIB、D-二聚体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可提升患者QOL评分,改善生活质量,还可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血浆中FIB、D-二聚体水平。
    • 郑桂莲; 耿晓慧; 张莎莎; 王茜; 高文香
    • 摘要: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炎性蛋白水平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110例,根据是否伴有DVT分为观察组36例(DVT病人)及对照组74例(无DVT病人)。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清NETs(吸光度)、炎性蛋白[C反应蛋白(CRP)、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ETs、CRP、MIP-1α对下肢DVT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合并内科疾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血清NETs[(0.52±0.16)、(0.26±0.08)]、CRP[(35.27±11.74)mg/L、(19.64±6.55)mg/L]、MIP-1α[(38.09±12.68)ng/L、(21.07±7.02)ng/L]水平高于对照组[(0.38±0.13)、(0.37±0.13)]、[(25.28±8.42)mg/L、(13.16±4.37)mg/L]、[(26.63±8.84)ng/L、(15.22±5.10)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合并内科疾病、BMI、术后3 d血清NETs、CRP、MIP-1α水平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各指标预测术后下肢DVT的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后3 d血清CRP预测下肢DVT的灵敏度最高(0.833),而术后3 d联合检测预测下肢DVT的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和AUC值最高,分别为0.784、0.791、0.590、0.883。结论NETs、CRP、MIP-1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病人中呈高表达,与DVT发生显著相关,并对DVT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是三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预测效能,靶向NETs、CRP、MIP1α可能为防治DVT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 方建强; 张彬玉; 赵维安; 纪亚芸; 蒲翠; 弥思远
    •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及应变式弹性成像预测超声引导下置入腘静脉血管鞘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成功与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置入患侧腘静脉血管鞘的DVT患者的术前超声资料,比较置入血管鞘失败与成功病例腘静脉超声及应变式弹性成像表现差异;绘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其预测血管鞘置入失败的阈值,对每个参数阈值赋值1分,得到联合超声评分,以实际置入结果为标准,评价超声单一参数及联合评分的预测效能。结果103例中,对100例行单侧、3例行双侧腘静脉置入血管鞘,包括左侧腘静脉71支、右侧35支,共106支腘静脉;对其中95支腘静脉置入血管鞘成功(成功组),11支失败(失败组)。相比成功组,失败组腘静脉内径及腘静脉与腘动脉内径比值均较小,血栓为等或高回声,与血管壁边界模糊,腘静脉应变式弹性评分为硬。以超声单一参数及联合评分预测置入血管鞘成功与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0.926、0.865、0.899、0.958及0.940(P均<0.001)。结论患侧腘静脉超声及应变式弹性成像能有效预测对下肢DVT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置入腘静脉血管鞘成功与否。
    • 马博戬; 叶玉泉; 薛红元; 董名扬; 秦晨
    • 摘要: 患者男,74岁,右下肢胀痛不适10 h;既往体健,否认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查体:右下肢肿胀,皮肤张力增高,皮色、皮温正常,可触及动脉搏动。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0.55 mg/L FEU。右下肢血管超声:右侧股静脉腔内3.0 cm×1.1 cm无回声区,内部透声尚可,与前后壁关系密切,内见分隔(图1A、1B),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右股浅、腘及胫后静脉内见云雾状回声;考虑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 章袁; 马景鑑; 拱忠影; 蒋森森; 汪志云
    •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形成抗栓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49例IS合并CMVT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利伐沙班治疗,分为无利伐沙班组(67例)和利伐沙班组(82例),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随访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无效事件和出血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无效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无利伐沙班组患者肌酐清除率(CLcr)<50 mL/min、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合并冠心病、陈旧性脑出血、胃溃疡史、感染史、合用阿司匹林、1.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 mmol/L、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2.2 mmol/L比例显著高于利伐沙班组,1.8 mmol/L
    • 杨洁; 向阳
    • 摘要: 高凝状态及静脉血栓形成是威胁肿瘤患者生存的重要合并症;。最近的大样本数据研究显示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事件的风险比正常人高9倍;。而血栓事件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仅次于肿瘤本身;。妇科肿瘤在所有肿瘤血栓事件中属于高风险的肿瘤类型,妇科肿瘤手术属于大手术,围术期发生血栓的风险亦较高;。因此,警惕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事件是妇科肿瘤医生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