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脾静脉

脾静脉

脾静脉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5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0741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超声诊断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中国外科医师年会、2006全国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等;脾静脉的相关文献由72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镇、冯留顺、曾维政等。

脾静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0 占比:1.1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0741 占比:98.80%

总计:20993篇

脾静脉—发文趋势图

脾静脉

-研究学者

  • 杨镇
  • 冯留顺
  • 曾维政
  • 曾金华
  • 汤善宏
  • 秦佑娟
  • 蒋明德
  • 丁惠国
  • 何乾文
  • 叶学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邱若琼; 廖多地; 刘鹏
    • 摘要: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是一种见于胰腺相关疾病引起脾静脉受压闭塞或狭窄,脾静脉血流受阻,导致脾静脉压增高,进而发生脾大伴或不伴有胃静脉曲张的肝外型门脉高压症。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合并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危及生命。本文就其解剖学基础、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对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并胃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进行综述。
    • 张迪; 王建红; 杨子祯; 吴晓冬; 王新; 许传屾; 蔡金贞
    • 摘要: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SPK)术后患者脾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2例成年因糖尿病性肾衰竭行SPK术后并发脾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术后第1天出现血淀粉酶、D-二聚体增高,行床旁腹部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示脾静脉血栓形成,于术后第2天行剖腹探查术,患者1术中移植胰腺表面及周围邻近组织器官表面见散在灰白色坏死样组织,移植胰腺稍硬,移植胰腺尾部脾静脉内可见血栓形成。患者2术中见移植胰腺呈紫黑色,肿胀明显,表面见散在灰白色坏死样组织,质硬。2例患者均为移植胰腺脾静脉血栓形成,术中决定摘除移植胰腺。术后给予患者抗凝治疗。2例患者移植肾功能良好,分别于术后第24、27天顺利出院。结论血栓形成是SPK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是移植物丢失的主要原因,术后应进行密切监测,床旁超声检查为术后血栓形成首选的影像学监测方法。
    • 祝路民; 赵堂海; 高洁青
    • 摘要: 异位脾种植是一种良性的脾组织异位自体移植,常继发于外伤性脾破裂或脾切除[1]。据报道,在有脾外伤和脾手术史的患者中,其发病率高达67%[2]。异位自体脾种植可发生在腹腔、胸腔、盆腔、皮肤切口等任何部位[3]。尽管发生的实际机制仍未确定,但有两种可能性:脾细胞可能直接生长在肝脏表面,然后植入肝脏,或脾细胞通过脾静脉血源性扩散,然后植入肝脏[4,5]。异位自体脾种植是无症状的,甚至没有任何外科手术史,经常在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4]。本文报道1例脾破裂后移植到第二肝门临床病例,笔者从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等方面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异位脾种植的认识,优化异位自体脾种植的诊断治疗。
    • 梁荣; 苗春木; 汪伟民; 陈钱; 唐文链; 肖枭; 牛珺纬; 王运兵; 丁雄
    • 摘要: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是由胰腺相关疾病引起的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大、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胆胰外科常见的一种可危及生命的疾病。由于PSPH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对该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多。PSPH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胰腺疾病使脾静脉阻塞,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手术治疗在治愈该疾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PSPH的手术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PSPH提供参考。
    • 徐异彩; 伍彦辉; 张冉; 刘翠平; 武云哲
    •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Fibroscan评分系统在慢性乙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行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的慢性乙肝患者300例,其中235例有肝纤维化(观察组)和65例无肝纤维化(对照组),统计分析了这两组患者和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门静脉主干内径(mPVD)、脾静脉内径(SVD)、门静脉血流量(mPBF)、门静脉主干平均血流速度(mPVm)、门静脉淤血指数(CI)、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sVm)、脾静脉血流量(sVBF)]和肝脏硬度值(LSM).结果显示,各参数联合诊断CHB肝纤维化的AUC最高,为0.876(P<0.05);SVD、mPVD、CI、LSM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mPVm与肝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P<0.05);LSM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AUC最大(P<0.05).可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FibroScan定向瞬时弹性成像系统检测SVD、mPVD、CI、mPVm、LSM参数可诊断CHB肝纤维化,且各参数均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评估肝纤维化及严重程度的无创性检测方法.
    • 田明国; 李宝定; 辛国军; 贾东; 王亚飞
    • 摘要: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中行脾静脉近端结扎对脾静脉源性门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94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脾切除联合经脾静脉冠肾静脉分流术的患者采取紧贴门静脉结扎脾静脉的方法,58例未行脾静脉结扎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均经胃网膜右静脉置入的导管滴注肝素,并于术后第7~14天行CT检查.结果 脾静脉结扎组的36例患者均无门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发生门静脉血栓22例(38%),脾静脉血栓58例(100%),两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38%,x2 =17.828,P<0.05).结论 在脾切除术中结扎脾静脉近端可有效预防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发生脾静脉源性门静脉血栓.
    • 吴国兴; 汤庆锋; 陈丽雅
    • 摘要: 目的:探讨腹部B超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诊的7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皆予以腹部B超检查,对比分析两组脾静脉宽度、门静脉内径及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主干血流量(Qsv/Qpv)值、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液最小流速(Vmin)、血液最大流速(Vmax)等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脾静脉宽度、门静脉内径及Qsv/Qpv值等指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门静脉Vmin、Vmax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脾静脉Vmin、Vmax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门静脉内经>1.4cm患者的静脉曲张严重程度显著高于门静脉内经≤1.4cm患者(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应用腹部B超进行诊断,可有效辨别患者脾静脉、门静脉的变化情况,并通过血流速度变化对静脉曲张程度作出准确评估,值得推广.
    • 张桂英; 王烁
    • 摘要: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PH)是由脾静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却是门静脉高压症中唯一可以治愈的类型.胰源性疾病是RPH最常见的病因,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是其临床特征.对于肝功能正常及不明原因脾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应考虑RPH的可能.RPH临床表现较为隐匿,与肝硬化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在临床症状上有一定的相似性,由于对该疾病认识不足,临床易误诊.原发疾病多样性造成RPH临床表现多样化,使疾病诊断复杂化,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可选择辅助检查加以诊断.疾病诊断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同时遵循个体化原则.RPH的预后主要与原发疾病相关,良性病变预后好,恶性病变预后差.
    • 居峰; 王栋; 史玉民; 朱艳红; 黎美琳; 王晓伟; 姚上志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估脾脏动静脉血流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 V)破裂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9例乙肝肝硬化EGV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发生EGV破裂出血分为出血组(n=26)与非出血组(n=43).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在治疗前行超声造影检查,统计两组患者脾动脉阻力指数、脾动脉搏动指数、脾静脉直径、脾静脉平均流量、最小循环时间(MCT)、峰值增强时间(PET).对比两组脾脏动静脉血流信息差异,并借助ROC分析MCT及PET诊断乙肝肝硬化EGV破裂出血的价值.结果 两组脾动脉阻力指数、脾动脉搏动指数、脾静脉直径及脾静脉平均流量对比均有P>0.05;出血组MCT、PET显著高于非出血组,均有P5.950 s、PET>12.270 s为诊断此类患者EGV破裂出血的最佳截断值,可为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 李超; 李飞鹏; 张明丽
    • 摘要: 目的 探究奥曲肽与凝血酶联合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13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6例予生长抑素+凝血酶治疗,观察组57例予奥曲肽+凝血酶治疗,对比2组患者凝血功能、炎性因子水平、静脉血流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皮质醇、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均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凝血酶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降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及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