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食管

食管

食管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595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92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2829篇;相关期刊876种,包括中国内镜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消化杂志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第八届东北三省放射学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2009年度消化系病学术年会等;食管的相关文献由1265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立东、宋昕、赵学科等。

食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92 占比:51.91%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60%

专利文献>

论文:2829 占比:47.49%

总计:5957篇

食管—发文趋势图

食管

-研究学者

  • 王立东
  • 宋昕
  • 赵学科
  • 王学礼
  • 马芳
  • 范宗民
  • 李恩民
  • 李贝
  • 王苒
  • 不公告发明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吴传美; 杨通辉; 马宏伟; 顾雄梅
    • 摘要: 患者女,64岁。患者感左侧颈部不适1周来诊。患者1个月前进食鱼肉后忽感吞咽疼痛,遂急诊喉镜检查,发现食道充血水肿,余无特殊发现,后经治疗仍觉进食后吞咽有刺痛感1个月,最近1周吞咽刺痛好转,左侧颈部不适加重来诊。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可,吞咽无困难及明显刺痛,无发热,双侧颈部未触及明显异常肿块,左侧颈部有压痛感。
    • 阿秃
    • 摘要: 蜂鸟鹰蛾,被称为昆虫世界里的“四不像”,既有美丽的翅膀,也有长长的食管和尖端膨大的触角。由于在进食时有着和蜂鸟一样的姿态,且习性及飞行速度也与蜂鸟类似,昆虫学家将它命名为蜂鸟鹰蛾。在这幅图中,我们用技术手段制造了一点小小的违和感,你发现了吗?快将你的答案分享给我们吧!没有得出答案的同学也不必气馁,可以加入我们的读者QQ群和大家一起讨论,我们也会在下一期栏目中揭晓答案。
    • 刘尧; 孙雪梅; 刘畅; 刘月平
    • 摘要: 患者女性,62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半年,于2009年8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胃镜示:食管中段见46 mm×40 mm×20 mm的隆起型新生物,表面略粗糙,质硬(图1)。胃镜下病理活检示:(食管)低分化癌,根据组织学形态,不能完全除外腺样囊性癌。由于活检确定为癌,未进一步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王治文; 丁春燕; 陈龙
    • 摘要: 目的探讨肝门静脉CT成像(CTPV)预测食管-胃底黏膜静脉丛曲张出血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5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肝门静脉CT成像数据,按照食管-胃底黏膜静脉丛曲张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A组,n=27)和非出血组(B组,n=23),比较分析2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胃左静脉和食管-胃底黏膜静脉丛管径以及脾脏面积的差异性。结果出血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胃左静脉和食管-胃底黏膜丛静脉管径以及脾脏面积均明显大于非出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静脉CT成像所测量的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胃左静脉以及食管-胃底黏膜静脉丛直径以及脾脏面积可作为评估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胃底黏膜静脉丛曲张出血风险的参考指标。
    • 赵熠; 杨雪
    • 摘要: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常见于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以及胃癌等疾病。主动脉食管瘘(aortoesophageal fistula,AEF)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罕见原因,是食管、胸主动脉病理改变导致的胸主动脉与食管贯通而呈现的临床大出血,由法国Dulreuil于1818年首次报告[1],患者生前确诊困难,大多数患者直至手术甚至尸检才能明确诊断,预后凶险。本文报道1例主动脉食管瘘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
    • 曾金生; 张利军; 聂美亮
    • 摘要: 目的分析肝硬化致食管及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实行生长抑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6例肝硬化致食管及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进行研究,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各33例的两组,仅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生长抑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比对照组治疗后的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水平均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9%(P<0.05)。结论肝硬化致食管及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实行生长抑素治疗,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临床实践价值较高。
    • 王彦斌; 张正冬; 古颖春; 刘玉峰
    • 摘要: 消化道结核中由于回盲部淋巴管丰富是结核病最多发的部位。食道因其特殊的生理、解剖特点,患结核病非常罕见。笔者对青岛市中心医院北部院区收治的1例通过胃镜、超声内镜检查(EUS)及病理活检确诊的食道结核进行报道,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王呈旭; 柴宁莉
    • 摘要: 目的估测食管鳞状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首次胃镜复查时病变消退率,探讨病变续存或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20年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状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内镜诊疗资料。根据首次复查结果,分为消退组和未消退(续存或进展)组。计算病变消退率,分析病变未消退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患者共104处病变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106(35.25,191.25)天,消退82处,未消退22处,消退率为78.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消退组与未消退组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病变部位、巴黎分型、镜下表现及碘染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最大径及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最大径是复查未消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病变最大径≥1 cm及(≥0.5,<1)cm者首次复查续存或进展的风险分别是病变<0.5 cm者的17.608倍、11.622倍。结论食管鳞状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3个月左右首次复查病变消退率约为78.85%。对于病变最大径≥0.5 cm者应加强随访,必要时可积极采取内镜下治疗措施。
    • 陈哲; 李文洁; 韩旭; 苏鑫; 殷旻皓; 桑慧; 周颖; 朱宏
    •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AI)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领域,包括医学影像辅助诊疗、健康管理、疾病风险预测等。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辅助检测和诊断系统在消化道疾病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该文就AI技术在食管、胃、小肠、结直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推动AI消化内镜个体化精准医疗的进一步发展。
    • 俞菊红; 胡少波; 鲍坤旺
    •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糊状含碘口服对比剂(碘糊)在食管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7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食管CT增强扫描患者,根据口服对比剂的不同分为3组,各50例。硫酸钡组采用硫酸钡溶液作为口服对比剂,碘水组采用3%的碘水作为口服对比剂,碘糊组采用3%的碘糊作为口服对比剂。比较3组图像质量。结果碘糊组图像质量优于硫酸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2,P<0.01);碘糊组图像质量优于碘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7,P<0.01);碘水组与硫酸钡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结论在食管CT显影中,3%碘糊是一种很好的口服对比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