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贲门

贲门

贲门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77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3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79篇;相关期刊262种,包括中华消化内镜杂志、腹部外科、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二届全国消化内科危重疑难少见病学术大会、2007年全国护理风险、护理成本管理及临床护理新进展(杭州)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肿瘤病理学诊断研讨会等;贲门的相关文献由208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立东、宋昕、赵学科等。

贲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3 占比:75.4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1.42%

专利文献>

论文:179 占比:23.16%

总计:773篇

贲门—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曾芳
    • 摘要: 新手父母在面对宝宝的一切都很紧张,比如第一次看到宝宝吐奶,就会着急得开始找医生。其实,宝宝吐奶是非常常见的。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有个进口叫贲门,与食管相连;还有个出口叫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发育完全的胃部的贲门是小于幽门的,而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由于发育还不成熟,贲门较幽门宽,胃就像一个开口大出口小的袋子。
    • 朱泽艳
    • 摘要: 胃溃疡是指发生在胃角、胃窦、贲门和裂孔疝等部位的溃瘍,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胃溃疡患者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位置多在上腹部,也可出现在患者的胸骨处。多发生在患者进餐后的1小时左右,疼痛感一般会持续2小时左右。部分患者常伴有嗳气、反酸、灼热等感觉,甚至还有恶心、呕吐、呕血、便血等症状。
    • 曹焱; 姜威; 张超
    • 摘要: 1.一般资料病例:男性,67岁,2021年10月7日以“确诊食管癌1年余,胸背部钝痛1月余”为主诉入院。2020年6月因胃胀不适就诊我院门诊,完善胃镜提示距门齿24~28 cm中段前壁见黏膜结节样隆起,病理提示(食管)送检物鳞状上皮呈重度异型增生,因取材表浅,不除外癌。建议住院进一步治疗,但病人拒绝治疗,后逐渐出现吞咽困难,于2021年7月开始只能进食流质饮食再次来院就诊,完善胃镜提示自距门齿20 cm至贲门见菜花状肿物由四壁突向腔内,管腔严重狭窄.
    • 王伟; 陶锋
    • 摘要: 目的探讨贲门胃底部差异化检查顺序在普通胃镜检查中的优缺点,以期为临床筛选更优的胃镜检查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4月该院行普通胃镜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流程中贲门胃底部拍摄顺序的不同,分为前拍组和后拍组,再按照黏液湖胃液多少进行亚分组。比较各组胃镜检查时长、视野清晰度、患者恶心及操作者满意度等指标,分析贲门胃底前拍的应用效果。结果少胃液时,前拍组与后拍组的胃镜时长及各视野清晰度相差不大。多胃液时,前拍组胃镜时长明显较后拍组短(P<0.05),且前拍组胃底、胃体大弯(为胃体前后壁+胃大弯)、胃角小弯(为胃角+胃小弯)的视野清晰度优于后拍组(P<0.05)。前拍组中,多胃液与少胃液的检查时长及视野清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拍组中,多胃液的胃镜时长明显较少胃液长(P<0.05),贲门、胃底和胃体大弯的视野清晰度差于少胃液(P<0.05)。多胃液时,前拍组恶心反应轻于后拍组(P<0.05)。前拍组总体操作者满意度高于后拍组(P<0.05),尤其在多胃液时(P<0.01)。结论贲门胃底前拍方案缩短了胃镜检查时间,改善了胃镜视野清晰度,减小了胃镜运动幅度,减轻了患者恶心等不适体验感,增加了操作者满意度,尤其在胃液较多时更为适用。贲门胃底前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胃镜检查方案。
    • 姜琦; 陈巍峰; 周影; 林生力; 周平红
    • 摘要: 目的评价内镜下全层切除(EFTR)食管及贲门近食管段巨大黏膜下肿瘤(SMT)后应用全覆膜可回收金属支架处理巨大创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例于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EFTR术并于术后放置全覆膜可回收支架的食管及贲门近食管段巨大SMT患者,对其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食管及贲门近食管段巨大SMT患者接受EFTR术后出现应用常规内镜缝合技术无法完全修补及封闭的创面,均予置入全覆膜可回收金属支架,2~3周后取出,创面修复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全覆膜可回收金属支架在修补及封闭食管及贲门近食管段巨大SMT行EFTR术后巨大创面安全有效。
    • 张宏凯; 路双; 张建伟; 张首宁; 李彦乐; 曲金荣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进高场MRI斜矢状位与斜冠状位扫描在贲门癌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贲门癌患者的MRI图像资料,MRI检查均采取平行于食管下段长轴的斜矢状位、斜冠状位和标准正矢状位、正冠状位的扫描方法。两位MRI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根据食管MRI图像评判两种不同扫描方法下距离肿块边缘的食管胸下段及腹段是否受累,标记受侵范围,同时与术后病理侵犯范围进行对比。结果:69例贲门癌患者中,斜矢状位、斜冠状位MRI扫描低年资组和高年资组医师分别预测贲门癌存在胸下段食管受累26例和24例,分别预测腹段食管受累43例和45例,术后病理切缘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1%和94%;标准正矢状位、正冠状位MRI扫描中低年资组和高年资组医师分别预测贲门癌存在胸下段食管受累11例和14例,分别预测腹段食管受累58例和55例,术后病理切缘阴性符合率分别为67%和71%。斜矢状位及斜冠状位MRI改进扫描较标准正矢状位及正冠状位传统MRI扫描可以更好地预测贲门癌患者食管的侵犯情况及切缘的阴性情况,低年资组和高年资组医师采用改进扫描方法预测贲门癌食管受侵情况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0.939为0.959,传统扫描预测的AUC值分别为0.612和0.643。结论:在贲门癌术前检查采用平行于食管下段长轴的斜矢状位、斜冠状位MRI扫描,较标准正矢状位、正冠状位扫描能更好地显示患者连续的食管胸下段及腹段的黏膜下浸润范围,且有效地提高了低年资医师的预测准确率及信心,可为贲门癌患者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范围的确定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 姜素霞; 王丽
    • 摘要: 目的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以在医院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段范围2019年10月-2020年12月,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43例,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43例,实施循证护理,以患者肝功能、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为观察指标,之后对两组患者观察结果予以统计比较。结果术后5 d,对照组白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分别为(37.80±3.51)g/L、(47.54±4.52)IU/L、(23.42±2.34)μmol/L,试验组各指标水平分别为(41.91±3.92)g/L、(28.15±4.11)IU/L、(18.24±2.1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护理文书、环境护理、健康宣教评分分别为(83.65±4.62)分、(84.12±4.58)分、(83.76±4.19)分、(84.91±4.49)分、(84.73±4.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26±4.12)分、(74.85±4.21)分、(74.61±4.20)分、(74.83±4.19)分、(73.98±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曹阳; 杨卓; 刘传宏; 高峰; 王静
    • 摘要: 目的探讨经内镜黏膜下肿瘤隧道切除术(STE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内窥镜科自2016年7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52例接受内镜治疗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STER组(n=18)与ESD组(n=34)。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STER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多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R组、ESD组患者长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55%(1/18)、5.88%(2/3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患者中,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共36例(69.23%),其次为间质瘤11例(21.15%)。结论ESD与STER治疗贲门周围黏膜下肿瘤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但ESD手术治疗过程更快。
    • 摘要: 嘴里发苦、反酸、烧心,很可能是胃食管反流造成的。胃食管反流与胃的位置有关。睡眠时,如果取俯卧位,腹部受到明显挤压,胃内压力跟着升高,会加重反流;如果是右侧卧位,胃的位置高于贲门,胃内容物在重力作用下更易向食道流动;如果采用左侧卧位,胃的位置会低于贲门,能显著缩短夜间食道胃酸暴露时间,加快胃酸清除速度,明显减轻反流。
    • 李川; 李春峰; 李彩莲; 杨荣华; 王茂龙
    • 摘要: 目的探讨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HTH]方法[HTSS]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1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胸腔、腹腔淋巴结转移数及转移比例,分析其病理学特点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HTH]结果[HTSS]61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828枚,病理学检查证实癌转移的阳性淋巴结165枚(19.9%);其中清扫胸腔淋巴结243枚,胸腔癌转移阳性淋巴结27枚(11.1%),清扫腹腔淋巴结585枚,腹腔癌转移阳性淋巴结138枚(23.6%)。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对贲门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影响(χ^(2)=16.796、8.765,P<0.05),肿瘤浸润深度越浅,淋巴结转移危险性越小(OR=0.306,95%CI=0.102~0.915,P<0.05),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越大(OR=3.032,95%CI=1.200~7.657,P<0.05)。[HTH]结论[HTSS]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以腹腔淋巴结转移为主。贲门癌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