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状上皮
鳞状上皮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妇产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2993篇;相关期刊114种,包括婚育与健康、人人健康、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国际冠心病外科治疗研讨会暨2010南京胸心血管外科年会、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病理学术会议等;鳞状上皮的相关文献由35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正敏、万明月、孙燕等。
鳞状上皮—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993篇
占比:99.65%
总计:43145篇
鳞状上皮
-研究学者
- 王正敏
- 万明月
- 孙燕
- 康宏伟
- 徐艳红
- 房殿春
- 曹磊
- 杨如松
- 潘志伟
- 程昌明
- 耿力
- 许栋生
- 邹卫
- 邹珏
- 郑闵琴
- 郭瑞霞
- 陈丽华
- 丁胭脂
- 万保罗
- 严海峰
- 中华医学会消化学病学分会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 于中建
- 付玉凤
- 任庆兰
- 任明中
- 任立群
- 何城
- 何桂红
- 何祖根
- 何长华
- 余叶
- 余联芳
- 余茜颖
- 佟丽姝
- 倪继军
- 倪良华
- 傅春燕
- 兰永臻
- 兰玉华
- 冒荣庆
- 冯娟
- 冯爱娟
- 冰冰
- 冷冬妮
- 刘丽华
- 刘丽娜
- 刘军
- 刘南植
- 刘喜文
-
-
曹焱;
姜威;
张超
-
-
摘要:
1.一般资料病例:男性,67岁,2021年10月7日以“确诊食管癌1年余,胸背部钝痛1月余”为主诉入院。2020年6月因胃胀不适就诊我院门诊,完善胃镜提示距门齿24~28 cm中段前壁见黏膜结节样隆起,病理提示(食管)送检物鳞状上皮呈重度异型增生,因取材表浅,不除外癌。建议住院进一步治疗,但病人拒绝治疗,后逐渐出现吞咽困难,于2021年7月开始只能进食流质饮食再次来院就诊,完善胃镜提示自距门齿20 cm至贲门见菜花状肿物由四壁突向腔内,管腔严重狭窄.
-
-
刘婕妤;
周恩;
杨慕;
肖禹;
秦念;
张锟艺;
肖旭平
-
-
摘要:
声音是在大脑皮质以及皮质下神经中枢控制和协调下,通过正常的发声器官、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共同作用形成的自动反馈的发声系统产生的[1]。声带由甲杓肌、固有层深层、固有层中层、固有层浅层和鳞状上皮层组成,固有层深层和固有层中层形成声韧带,发声主要归功于固有层,它可以在100~1000 Hz频率承受高达30%的应变,并且可以在短暂拉伸后快速恢复[2]。
-
-
陈泽洋;
王鹏远;
周萌;
张钰洋;
汪欣
-
-
摘要:
肛门鳞状细胞癌(an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SCC)是肛门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作为一种相对少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ASCC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肛门上皮内瘤变(a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AIN)被认为是ASCC的癌前病变[2-4],根据病灶区域鳞状上皮发生非典型增生的不同程度可将其分为AIN 1~3级[4],约有10%的AIN 3级患者在确诊后的5年内发展为ASCC[5],而AIN的发病率年增长率达10%~15%[3]。
-
-
冒荣庆
-
-
摘要:
患者男性,年龄62岁,因“腘窝丘疹十余年伴进行性增大”就诊。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右腘窝见一处丘疹约2㎝×1.5㎝,表面呈灰褐色,边缘清晰,突出平面,无破溃渗出。以“皮肤肿物”门诊收治,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检查与病理检查,病理结果显示患者(右腘窝)皮肤鳞状上皮原位癌。门诊收治后行进行实验室检查后择期进行局部麻醉下手术切除,术后按时换药,术后切口张力较大,遂予以红光治疗,嘱患者定期前往医院按时换药,观察预防切口感染。术后13日切口恢复良好,随访患者切口恢复极佳,病理结果显示无异常。嘱患者切口注意事项后,居家按时定期对切口进行消毒。
-
-
袁志惠
-
-
摘要:
宫颈糜烂是一种困扰女性的疾病,但是在临床医学教学上并不是所有的宫颈糜烂都会给女性的健康带来威胁。因而,在临床医学角度上关于宫颈糜烂是一种疾病还是一种生理现象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定论。为此,文章在阐述宫颈糜烂内涵、症状和表现的基础上,辩证分析宫颈糜烂这个疾病。1.宫颈糜烂概述宫颈正常时是由鳞状上皮覆盖的,宫颈管里面是由柱状上皮来覆盖。柱状上皮看起来像一团团的肉一样,一种不光滑的组织。临床角度上会将女性宫颈的白带增多判定为一种宫颈糜烂。
-
-
杨平
-
-
摘要:
由于宫颈糜烂、宫颈炎早期症状较为类似,多数患者在患病之初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导致延误最佳治疗时期。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宫颈糜烂的那些事儿。一、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是一种临床发生概率较高的妇科疾病,由激素不正常变化引起,属于一种慢性宫颈炎。由于发病时宫颈口外部鳞状上皮、宫颈内侧柱状上皮在交界位置发生了位置变化,显露了较多的柱状上皮血管,促使整个宫颈颜色呈暗红色,类似于皮肤溃烂,因此将其称之为宫颈糜烂。
-
-
游贤芳
-
-
摘要:
想必很多女性去妇科检查时都会诊断为“宫颈糜烂”,不可否认,宫颈糜烂曾经是困扰很多女性的一种疾病。大部分女性初次听到“宫颈糜烂”时,顿时傻眼,难道是宫颈“烂”了吗?其实并非如此。下面就来看看“宫颈糜烂”到底是怎么回事。1“宫颈糜烂”早已不是病在我国2008年出版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中已经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一病名,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予以代替。女性宫颈上皮由两部分构成,即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与宫颈管柱状上皮。
-
-
李高燕
-
-
摘要:
宫颈癌,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率的第二位,每年有465000 的新发癌患者。研究发现在90%左右宫颈癌患者中可检测到HPV,其中高危型HPV 与宫颈癌密切相关。妇女持续受到HPV感染后长时间内,发展成高度鳞状上皮宫颈损伤的风险很高,说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与HPV 感染,尤其是HPV16/18 等高危型HPV 感染密切相关并随着HPV16/18 检出率升高而升高。有一些学者认为HPV52、58为亚洲型,日本和中国湖南、广州、香港等地区患者以HPV52、58型居多。
-
-
-
冰冰
-
-
摘要:
提到HPV,大家一定不陌生,它的中文名字叫"人乳头瘤病毒"。虽然对于这个明星词汇的"前世今生",近些年的报道很多,但每每提到它,人们还是忧心忡忡。时常会有患者冲进我的诊室,恐慌大呼:"大夫,大事不好,我感染了HPV。你说我这么年轻得癌症怎么办?我还想怀孕呢……""宫颈的感冒"HPV是一种非常容易感染人体表皮和黏膜鳞状上皮的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感染。
-
-
张苏蕾;
李春明;
王荣福;
杨伟丽
- 《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来自不同上皮起源的肿瘤组织的葡萄糖代谢的差异,为临床PET/CT应用中如何判断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葡萄糖摄取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BALB/C裸鼠12只,随机分为2组,并且皮下分别接种膀胱癌EJ细胞,宫颈癌细胞hela,1×106/0.2ml使其成瘤,观察肿瘤的生长特性,待成瘤后,肿瘤各组取6只,行小动物PET扫描,取得葡萄糖标准化摄取值,测量SUVmax,SUVmean对肿瘤组织葡萄糖代谢进行评价.结果:膀胱癌SUVmax: 4.22±0.39,SUVmean: 2.60±0.43;宫颈癌SUVmax: 6.18±0.23,SUVmean: 2.40±0.57。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膀胱癌与宫颈癌的SUVmax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474, P<0.01)。SUVmean值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者间统计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移形上皮来源的肿瘤和鳞状上皮来源的肿瘤葡萄糖代谢最大标准化摄取值有显著的差异。鳞状上皮来源的肿瘤摄取要高于移形上皮来源的,为临床上根据肿瘤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差异正确判断PET/CT中的上皮来源的肿瘤葡萄糖代谢的水平以及假阳性和假阴性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
-
庞淑洁;
郭东辉
- 《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病理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本文对CIN1病变进行HPV类型观察,加深了对CIN1病变的认识.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75例CIN1病例的HPV6.11、HPV16.18、HPV31.33亚型进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CIN1中有53.3﹪呈HPV阳性表达,其中HPV6.11在CIN1中的表达率为61.58﹪,高于HPV16.18、HPV31.33的表达,高危HPV感染(HPV16.18、HPV31.33)约占1/3病例.HPV16.18常合并HPV31.33感染.高、低危HPV感染的病例均可表现为挖空细胞,HPV6.11、HPV16.18、HPV31.33阳性的病例中挖空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93.75﹪,60﹪,43.75﹪.HPV阳性颗粒主要出现在鳞状上皮中表层,尤以挖空细胞以及光镜形态显示出明显HPV胞浆反应的细胞为著.结论:CIN1是一个杂类,由高、低危HPV病毒与非HPV感染病例组成,其中HPV6.11是CIN1的主要感染类型,表明CIN1以低危HPV病毒感染为主,但也有相当比例的高危HPV感染病例,以及联合HPV感染的情况.我们观察挖空细胞在CIN1病变中既可出现于低危HPV感染,也可出现于高危HPV感染病例,挖空细胞并非低危HPV感染的特异形态.宫颈涂片与阴道镜仍是筛查CIN1的重要手段,运用ISH方法筛查出CIN1中的高危HPV感染可能对预测预后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