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吻合术,外科

吻合术,外科

吻合术,外科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1年内共计61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0篇、专利文献138543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腹部外科、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等; 吻合术,外科的相关文献由224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龙、吕毅、彭淑牖等。

吻合术,外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0 占比:0.44%

专利文献>

论文:138543 占比:99.56%

总计:139153篇

吻合术,外科—发文趋势图

吻合术,外科

-研究学者

  • 李龙
  • 吕毅
  • 彭淑牖
  • 刁美
  • 刘松
  • 叶茂
  • 李颀
  • 万虹
  • 务森
  • 李德志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河
    • 摘要: 于2020-04-24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探查腹腔无远处转移后提起乙状结肠系膜,超声刀游离出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下静脉,分别结扎切断.继续游离乙状结肠以及直肠,游离直肠后间隙,于肿瘤下方使用腔镜下直线切割吻合器切断直肠.再切断肿瘤上方乙状结肠.使用管型吻合器作直肠-乙状结肠端端吻合.切除直肠上段以及部分乙状结肠.
    • 刘大千; 王永华; 赵扬; 杨学成; 牛海涛; 王新生
    • 摘要: 目的比较膀胱根治术联合输尿管并攀吻合与单支吻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PubMed、Medline、Embase数据库,查找膀胱根治术联合输尿管并攀吻合与单支吻合的研究,比较两种吻合方式输尿管狭窄及肾积水的发生率。结果最终纳入6项研究。1163条单支吻合的输尿管中186条(16.0%)术后出现狭窄,1718条并攀吻合的输尿管中64条(3.7%)术后出现狭窄,单支吻合输尿管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并攀吻合(OR=4.53,95%CI=2.01~10.22,P=0.003)。205条单支吻合输尿管中55条(26.8%)发生肾积水,254条并攀吻合输尿管中51条(16.9%)发生肾积水,单支吻合肾积水发生率显著高于并攀吻合(OR=1.48,95%CI=0.95~2.29,P=0.08)。结论单支吻合输尿管狭窄发生率和肾积水发生率均高于并攀吻合,输尿管并攀吻合是膀胱根治手术中较好的选择。
    • 苏柯帆; 徐吉华; 吕毅; 卢云
    • 摘要: 目的 以新西兰兔为动物实验模型,探讨应用磁吻合技术实现肠造瘘口还纳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体质量相近的新西兰种兔15只,建立结肠造瘘口模型,均选用一对环状磁铁作为磁吻合的装置,完成还纳手术操作,记录还纳术操作时间;观察动物存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获取吻合口肠段,测得爆破压力,并观察吻合口外观和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果 实施磁吻合还纳术平均操作时间为(16.80±2.74)min,体内磁环排出所需的平均时间为(6.11±0.99)d,实验动物存活率为80%,存活的兔进食、排便正常.解剖后测得吻合肠管平均爆破压力为(18.86±0.93)kPa,肠吻合口外观光滑平整,组织学形态显示吻合口处完全愈合.结论 利用磁吻合技术完成兔的结肠造瘘口还纳术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具备微创技术临床应用潜力.
    • 苏柯帆; 徐吉华; 吕毅; 卢云
    • 摘要: 目的以新西兰兔为动物实验模型,探讨应用磁吻合技术实现肠造瘘口还纳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体质量相近的新西兰种兔15只,建立结肠造瘘口模型,均选用一对环状磁铁作为磁吻合的装置,完成还纳手术操作,记录还纳术操作时间;观察动物存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获取吻合口肠段,测得爆破压力,并观察吻合口外观和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果实施磁吻合还纳术平均操作时间为(16.80±2.74)min,体内磁环排出所需的平均时间为(6.11±0.99)d,实验动物存活率为80%,存活的兔进食、排便正常。解剖后测得吻合肠管平均爆破压力为(18.86±0.93)kPa,肠吻合口外观光滑平整,组织学形态显示吻合口处完全愈合。结论利用磁吻合技术完成兔的结肠造瘘口还纳术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具备微创技术临床应用潜力。
    • 唐孝良; 王亚儒; 姚远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对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相关腹腔感染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宝鸡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210例结肠癌患者资料,其中79例术中行腹腔内吻合(内吻合组),另131例术中行腹腔外吻合(外吻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等)以及术后腹腔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吻合组比较,内吻合组术后腹腔感染(伴吻合口瘘)[13.9%(11/79) vs 1.5%(2/131)]、腹腔感染(不伴吻合口瘘)[10.1%(8/79) vs0.8%(1/131)]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呼吸系统感染[1.3% (1/79) vs 3.1% (4/131)]、泌尿系统感染[2.5% (2/79) vs 0.8%(1/131)]、手术切口感染[1.3% (1/79) vs 3.1% (4/1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采用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相比虽然有着相同的手术效果,但有升高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危险可能性.
    • 韩景钊; 王泽普; 脱红芳; 彭彦辉; 赵红雨; 刘一璠; 任少雄
    • 摘要: 胆肠吻合术是治疗肝胆、胃肠、胰腺等器官疾病常用的外科手术方式,但与该术式相关的并发症较多,其中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BBES)是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再次胆道重建手术及内镜下治疗是目前处理BBES的常用手段,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新兴的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重复性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许多医疗中心得到应用,主要治疗方式包括经皮经肝胆道球囊扩张术、经皮临时支架置人术、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磁压榨吻合术及胆管腔内消融术.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于BBES介入治疗方式的选择仍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建立规范的介入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王智勇; 孟兴凯; 王万祥; 任建军; 王茂春; 陈一博; 张俊晶
    •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胃底吻合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5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食管胃底吻合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研究组)42例,单纯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对照组)66例.两组患者均有脾大或脾功能亢进,术中常规切除脾脏.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7±41) min比(143±27) min,t=2.81,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P<0.05).研究组术后1、3、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2%、5%、10%,对照组术后1、3、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15%、2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49、4.27、4.31,均P<0.05).结论 食管胃底吻合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断流更彻底、再出血率低,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杨思捷; 张辉; 王正峰; 史志龙; 周文策
    • 摘要: 目的 探讨Braun吻合(BE)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胃排空延迟(DGE)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PD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BE分为BE组(n=54)和非BE组(n=78).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GE、胰瘘、胆瘘等并发症、术中情况、一般检查指标、术后治疗及恢复情况、住院总体情况,评估BE对预防PD术后DGE的影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与非BE组相比,BE组术后C级DGE发生率明显降低(5.56%vs 19.23%,χ2=5.067,P0.05).结论 Braun吻合可有效降低PD术后C级DGE的发生率.
    • 吴东阳; 黄心洁; 陈亚军; 张廷冲; 王大勇; 王增萌; 孙记航; 彭春辉; 庞文博; 王凯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10月24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因胆肠吻合口狭窄在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儿中,男6例,女18例,根据初次手术后有无出现胆肠吻合口漏分为胆漏组及无胆漏组.胆漏组6例,黄疸及持续肝功损害是其主要表现;无胆漏组18例,以反复发作的胆管炎为特点.胆漏组初次术后出现症状中位时间为7.0个月(3~13个月),明显早于无胆漏组初次术后出现症状的中位时间59.0个月(6~1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漏组中位再手术间隔时间8.0个月(5~15个月),无胆漏组间隔时间为72.0个月(24~168个月)(P<0.05).再次手术方式:胆漏组中4例重新进行肝总管空肠吻合,2例行吻合口扩大成形术,术中未见胆道结石;无胆漏组中3例再次行肝总管空肠吻合术,15例行吻合口扩大成形术,术中发现吻合口处或肝内胆管有明显结石.术后1例发生胆漏,2例1个月内再次发生胆道感染,余21例术后恢复顺利,长期随访发现仍有5例有肝内胆管结石.结论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发生胆肠吻合口漏者早期即可出现胆道梗阻表现,应尽早再次手术治疗.
    • 梁志伟; 赵龙栓; 周梦豪; 邓毅磊
    • 摘要: 目的 探讨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肠吻合治疗高位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肠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的胆汁引流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并对比不同大小胆肠吻合口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最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为胆管炎(9.4%)和胆漏(9.4%),最常见远期并发症为反流性胆管炎(15.6%),无吻合口再狭窄、结石形成或癌变.与术前相比,随访期间总胆红素(t=19.455,P=0.000)、直接胆红素(t=18.479,P=0.000)、碱性磷酸酶(t=3.229,P=0.002)和γ-谷氨酰转肽酶(t=3.057,P=0.003)均明显下降.胆肠吻合口直径2~3 cm组与>3cm组患者胆汁引流效果相当(t=0.284,P=0.778),近期胆管炎(x2=0.121,P=0.728)、胆漏(x2=0.121,P=0.728)及远期反流性胆管炎(x2=0.205,P=0.652)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肠吻合治疗高位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临床疗效肯定,胆肠吻合口直径>2 cm即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