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肠造口术

结肠造口术

结肠造口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6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5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03849篇;相关期刊241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中华护理学会第9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结肠造口术的相关文献由1387位作者贡献,包括郑美春、张俊娥、王辉等。

结肠造口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5 占比:0.52%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3849 占比:99.46%

总计:104412篇

结肠造口术—发文趋势图

结肠造口术

-研究学者

  • 郑美春
  • 张俊娥
  • 王辉
  • 邓高里
  • 刘莹
  • 孙晓敏
  • 张健
  • 徐慧英
  • 戴晓冬
  • 李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红亮; 安书强; 信学礼; 刘继攀; 王成君
    • 摘要: 目的比较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与腹膜内结肠造口术两种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式对低位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168例,均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行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对照组行腹膜内结肠造口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血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造口功能及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造口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观察组血白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48、96 h,观察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造口旁疝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便前出现排便信号、区分排气或排便、感知排便全程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可提高低位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造口功能和生存质量,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禤丽霞; 陈斌彬; 朱伟生
    • 摘要: 目的:分析循证病例全程干预对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2月肇庆市高要区中医院收治的72例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病例全程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癌症患者心理压力量表、癌症复发恐惧量表(FCRI)的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ESCA均提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正常和轻度受损情况高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受损患者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轻度癌症复发恐惧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癌症复发恐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均出现伤口感染、造口周围出现皮炎及其他并发症等,干预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病例分析的疾病全程干预对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术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患者心理应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帮助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 李庆超; 薛娟; 沈丽丽; 刘伟静; 樊慧
    • 摘要: 总结1例结肠原位造口术后发生伤口裂开的处理经验。护理要点:针对患者伤口应用局部评估与全面评估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伤口造口护理方法,局部采用负压治疗技术与造口护理技术相结合,有效管理伤口渗液及粪便,历时23天患者伤口愈合。
    • 杜飞龙; 吕延凯; 袁慧星; 余杨; 王婷
    • 摘要: 患者,男,72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并肉眼血尿半年”就诊于我院泌尿外科。患者于2011年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按期化疗。2021年1月因直肠癌复发于我院行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结肠造口术,术后病理:直肠中-低分化腺癌,侵及直肠周围软组织。患者既往于2018年因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阴茎外观成年型,阴茎头端及阴茎体未见明显新生物及皮肤破溃,阴茎体腹侧可触及条索样肿物,似向体表隆起,局部无明显按压痛。
    • 苏柯帆; 徐吉华; 吕毅; 卢云
    • 摘要: 目的 以新西兰兔为动物实验模型,探讨应用磁吻合技术实现肠造瘘口还纳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体质量相近的新西兰种兔15只,建立结肠造瘘口模型,均选用一对环状磁铁作为磁吻合的装置,完成还纳手术操作,记录还纳术操作时间;观察动物存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获取吻合口肠段,测得爆破压力,并观察吻合口外观和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果 实施磁吻合还纳术平均操作时间为(16.80±2.74)min,体内磁环排出所需的平均时间为(6.11±0.99)d,实验动物存活率为80%,存活的兔进食、排便正常.解剖后测得吻合肠管平均爆破压力为(18.86±0.93)kPa,肠吻合口外观光滑平整,组织学形态显示吻合口处完全愈合.结论 利用磁吻合技术完成兔的结肠造瘘口还纳术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具备微创技术临床应用潜力.
    • 苏柯帆; 徐吉华; 吕毅; 卢云
    • 摘要: 目的以新西兰兔为动物实验模型,探讨应用磁吻合技术实现肠造瘘口还纳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体质量相近的新西兰种兔15只,建立结肠造瘘口模型,均选用一对环状磁铁作为磁吻合的装置,完成还纳手术操作,记录还纳术操作时间;观察动物存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获取吻合口肠段,测得爆破压力,并观察吻合口外观和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果实施磁吻合还纳术平均操作时间为(16.80±2.74)min,体内磁环排出所需的平均时间为(6.11±0.99)d,实验动物存活率为80%,存活的兔进食、排便正常。解剖后测得吻合肠管平均爆破压力为(18.86±0.93)kPa,肠吻合口外观光滑平整,组织学形态显示吻合口处完全愈合。结论利用磁吻合技术完成兔的结肠造瘘口还纳术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具备微创技术临床应用潜力。
    • 王霞; 毛玲; 仰筱旺; 翁佳佳; 蓝玉仙; 王钰
    • 摘要: 目的 探究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精细化造口干预对直肠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后患者病耻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接受Miles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51例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入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51例为观察组,实施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精细化造口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病耻感[社会影响量表(SIS)]、造口适应能力[造口适应量表(OAS)]、自护能力[自我干预能力实施量表(ESCA)]、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变化.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SIS量表(社会排斥、内在羞耻感、社会孤立)评分[(12.23±4.02)分、(6.12±1.48)分、(10.02±3.25)分]及总分[(33.49±4.16)分]与对照组[(15.23±3.47)分、(9.02±1.47)分、(13.25±2.47)分、(42.52±3.4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34、9.928、5.651、11.904,均P<0.05);观察组患者OAS量表各维度评分[(65.41±6.54)分、(70.21±6.02)分、(47.21±5.95)分、(182.83±14.91)分]及总分[(182.83±14.91)分]与对照组[(54.62±6.31)分、(61.13±5.95)分、(39.52±6.24)分、(155.27±15.1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79、7.585、6.369、9.262,均P<0.001);观察组患者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34.54±5.18)分、(23.63±4.25)分、(0.48±4.22)分、(28.63±3.75)分]与对照组[(30.29±5.04)分、(19.58±3.57)分、(35.25±4.04)分、(24.58±2.5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9、5.211、6.393、6.370,均 P<0.001);观察组患者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75.46±7.42)分、(74.97±7.55)分、(77.13±8.25)分、(63.43±6.75)分、(79.24±5.91)分]与对照组[(64.17±7.01)分、(67.15±7.22)分、(68.41±7.95)分、(52.93±8.14)分、(62.51±8.3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99、5.346、6.059、7.091、11.688,均P<0.001).结论 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精细化造口干预可明显改善直肠癌患者Miles术后病耻感,促进造口适应,且能显著提升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为临床优质护理服务专科内涵提供明确方向.
    • 徐强; 赵娟
    • 摘要: 目的 观察大肠癌结肠造口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生命质量.方法 将治疗随访的117例大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不同时期分为术后1个月内组26例、术后1~6个月组61例、术后6个月以上组30例,对患者不同时期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1个月内组与术后6个月以上组患者QLQ-CR38评分中功能维度较术后1~6个月组患者评分高,症状维度则术后1~6个月组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经济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组与术后6个月以上组患者ESCA评分中功能维度较术后1~6个月组患者评分较高(P<0.05).结论 行结肠造口术患者,不同时期的生命质量与自我护理的能力均不同,其中在术后1~6个月时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为术后1年内的最低点,可在此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与指导,以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吴迪; 王彬
    • 摘要: 转流性结肠炎(DC)是肠道造口术后,结肠失功能肠段黏膜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几乎所有的粪便转流患者均可能发生DC.病理表现为淋巴滤泡增生、细胞萎缩、隐窝脓肿、溃疡、上皮细胞变性等非特异性炎症表现.内镜下可见整个或部分失功能肠段的水肿、出血、溃疡等异常表现.目前,DC的治疗包括外科治疗和内科治疗.对于DC患者,外科手术使肠道连续性的恢复,是根治DC唯一可行的治疗措施.同时,短链脂肪酸、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治疗对那些不适合外科重建的DC患者有效.未来,造口方式选择的不同以及造口后预防性用药可能成为预防DC的新方向.
    • 刘卫华; 张洪斌; 杨晓丽; 王志蓉
    • 摘要: 目的:探究社会支持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影响.方法:2015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结肠癌患者82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术后社会支持及自我管理效能感情况进行了解;对患者社会支持评分、自我管理效能感评分及社会支持和自我管理效能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社会支持评分为(41.65±7.84)分,较国内常模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评分为(91.67±19.03)分,属于中等水平;除客观支持这一维度,其余社会支持维度及总分与自我效能感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患者社会支持、自我管理效能感均处于中等水平,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效能感密切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