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结直肠外科手术

结直肠外科手术

结直肠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464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3篇、专利文献739893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中国肛肠病杂志、腹部外科、腹腔镜外科杂志等; 结直肠外科手术的相关文献由1558位作者贡献,包括邱辉忠、周志祥、张建立等。

结直肠外科手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739893 占比:99.94%

总计:740356篇

结直肠外科手术—发文趋势图

结直肠外科手术

-研究学者

  • 邱辉忠
  • 周志祥
  • 张建立
  • 杨勇
  • 王振军
  • 李世拥
  • 杨龙江
  • 肖毅
  • 郭强
  • 靳巍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宏伟; 高加勒; 张忠涛
    • 摘要: 在过去30年间,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经历了初期探索阶段,临床研究循证阶段,到如今已经成为直肠癌外科治疗的主流技术。然而推动腹腔镜直肠癌外科临床诊治规范化仍然是目前我国结直肠外科的重要任务。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开展直肠癌诊治临床实践,制定标准化的手术技术规范,推动系统、科学、创新的培训体系和数据平台建设,是提高我国腹腔镜直肠癌诊治规范化水平的关键。
    • 李毅; 曹磊; 郭振; 顾立立; 段明; 吴恩昊; 龚剑峰; 朱维铭
    • 摘要: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和术后需手术干预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蒙特利尔分型、手术指征、手术所见及手术方式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术后需手术干预复发的预后因素.结果 纳入符合条件的克罗恩病患者1 048例,男性733例,女性315例.患者共接受手术治疗1513次,初次腹部手术时的中位年龄为31(17)岁,初次手术切除的小肠长度为30.0(40.0)cm.穿透型病变(OR=8.594,95%CI:3.397~21.740,P<0.01)和正在吸烟(OR=2.671,95%CI:1.044~6.832,P=0.040)是首次手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相关因素,而分期手术(OR=0.360;95%CI:0.184~0.707,P=0.003)是保护性因素.男性(HR=1.500,95%CI:1.128~1.995,P=0.005),上消化道疾病(HR=1.526,95%CI:1.033~2.255,P=0.034),穿透型病变(HR=1.506,95%CI:1.132~2.003,P=0.005)和急诊手术(HR=1.812,95%CI:1.375~2.387,P<0.01)是首次手术后需手术干预复发的预后因素,分期手术较同期手术可降低该复发风险(HR=0.361,95%CI:0.227~0.574,P<0.01).结论 本组克罗恩病患者初次手术的中位年龄为31岁,切除小肠中位长度为30 cm.穿透型病变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和需手术干预复发相关,分期手术可能对术后并发症高风险患者产生近期和远期的获益.
    • 安可湘; 纪伟; 荆凯; 刘国栋; 曹飞
    • 摘要: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81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激素含量、术后肠道排气时间、术后恢复正常进食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肠道排气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术后胃动素、胃泌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可改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有益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 王霞; 毛玲; 仰筱旺; 翁佳佳; 蓝玉仙; 王钰
    • 摘要: 目的 探究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精细化造口干预对直肠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后患者病耻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接受Miles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51例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入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51例为观察组,实施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精细化造口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病耻感[社会影响量表(SIS)]、造口适应能力[造口适应量表(OAS)]、自护能力[自我干预能力实施量表(ESCA)]、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变化.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SIS量表(社会排斥、内在羞耻感、社会孤立)评分[(12.23±4.02)分、(6.12±1.48)分、(10.02±3.25)分]及总分[(33.49±4.16)分]与对照组[(15.23±3.47)分、(9.02±1.47)分、(13.25±2.47)分、(42.52±3.47)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34、9.928、5.651、11.904,均P<0.05);观察组患者OAS量表各维度评分[(65.41±6.54)分、(70.21±6.02)分、(47.21±5.95)分、(182.83±14.91)分]及总分[(182.83±14.91)分]与对照组[(54.62±6.31)分、(61.13±5.95)分、(39.52±6.24)分、(155.27±15.1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79、7.585、6.369、9.262,均P<0.001);观察组患者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34.54±5.18)分、(23.63±4.25)分、(0.48±4.22)分、(28.63±3.75)分]与对照组[(30.29±5.04)分、(19.58±3.57)分、(35.25±4.04)分、(24.58±2.5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9、5.211、6.393、6.370,均 P<0.001);观察组患者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75.46±7.42)分、(74.97±7.55)分、(77.13±8.25)分、(63.43±6.75)分、(79.24±5.91)分]与对照组[(64.17±7.01)分、(67.15±7.22)分、(68.41±7.95)分、(52.93±8.14)分、(62.51±8.3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99、5.346、6.059、7.091、11.688,均P<0.001).结论 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精细化造口干预可明显改善直肠癌患者Miles术后病耻感,促进造口适应,且能显著提升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为临床优质护理服务专科内涵提供明确方向.
    • 洪中华; 钦梦婷; 朱萍萍; 尹和宅; 王启; 汪庆明
    • 摘要: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肛肠外科,采用外括约肌裸化的瘘管切除术治疗46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1.0±7.3)min;创面愈合时间4~6周,术后切口发生出血1例、感染2例,均经搔刮、清创、换药后愈合.术前及术后6个月Wexner失禁评分分别为(2.00±0.68)和(1.99±0.70)分,肛门静息压分别为(75.60±8.60)和(73.60±8.20)mmHg(1mmHg=0.133kPa),最大收缩压分别为(109.60±7.80)和(107.20±8.30)mmHg,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无复发及肛门形态变化情况.提示外括约肌裸化的瘘管切除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安全、有效,并保留括约肌.
    • 蔡张愉; 卿艳平; 李通; 吴为明; 项雄华; 金海波; 林剑
    • 摘要: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外科经肠镜肿瘤下缘注射自体血定位病灶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3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56~78岁;高位直肠2例、乙状结肠6例、降结肠3例、升结肠2例;5例为术前肠镜下息肉切除后病理检查示高级别瘤变或癌变行补救性腹腔镜根治术.均在结肠镜下于肿瘤下缘及正对侧位各注射5.0ml自体血行肿瘤染色定位,染色后15~40h行腹腔镜肿瘤切除术.13例患者均在肠镜下顺利完成自体血肿瘤染色标记,无出血、穿孔、局部感染、血栓等并发症发生.腹腔镜术中,12例肉眼下清晰可见自体血染色部位,可见局部不凝血,无广泛弥散影响手术视野的情况;1例体重指数27.2kg/m2直肠肿瘤患者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下方,术中识别不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标本切缘均呈肿瘤阴性.提示经肠镜肿瘤下缘注射自体血较清晰显示病灶位置,操作简单,无明显不良反应.
    • 骆洋; 俞旻皓; 樊钊强; 温小军; 黄轶洲; 敬然; 钟鸣
    •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外科专业化程度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中行预防性造口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并经病理确诊的107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专业组(n=57例)与非专业组(n=50例).观察两组术中情况、术后吻合口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专业组手术时间[(124.9±4.22)min vs.(150.1±4.81)min]、预防性造口率(29.8%vs.58.0%)小于非专业组,淋巴结清扫数量[(12.21±0.26)枚vs.(10.90±0.31)枚]多于非专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专业化的外科治疗可更加合理地选择预防性造口,减少预防性造口的例数.
    • 张小桥; 任旺
    •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特别是深度学习等分支学科的出现,其在医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一些技术也被应用于结直肠外科,如人工智能显著提高了结肠镜检查对结肠息肉的检出率;应用常规的内窥镜、影像学检查结果和临床病理资料,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术前分期、并发症预测和预后判断,从而为结直肠外科的临床决策和围手术期处理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而智能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将使得自动手术成为可能.人工智能的上述应用正在改变着当代结直肠外科学的面貌,向着更加精准、高效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 张明光; 王锡山
    • 摘要: 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人们通过不断的思考与探索,总结、发明了一系列关于结直肠癌治疗的手术术式,其中一些术式,如Miles术、Dixon术、Hartmann术一直沿用至今,堪称经典.结直肠外科术式的发展经历了大致四个阶段:减状手术、根治性手术、扩大根治性手术和肿瘤功能外科阶段.主要包括了手术入路、肠段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程度、消化道重建以及标本取出这五个要素.只有充分了解术式构成的五大要素,从中寻求变量,才能取得创新,从而造福患者.该文将结合医学及外科的发展过程,浅谈结直肠外科术式的演变历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客观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 巫绍汝; 吴婷婷; 孙艳; 金晓菲; 彭科; 嵇富海
    •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75例)与研究组(75例),研究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时间10 min,并维持0.5μg/kg/h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对照组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心率、血压、术后疼痛与应激反应指标.结果 T1(给药后10 min)、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气腹后30 min时)、T4(出手术室时)时研究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T2、T3、T4时研究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浓度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T4、T5(术后6 h)时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65.5±7.0)μg和(76.2±7.6)μg,t=8.968、P=0.000]、术后24 h 镇痛泵按压次数[(6.3±2.3)次和(9.5±3.0)次,t=7.331、P=0.000]、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23.4±4.0)min 和(30.2±5.7)min,t=8.457、P=0.000]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手术可减少舒芬太尼用量与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改善术后疼痛评分、降低应激反应,值得推广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