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术式

术式

术式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31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7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483548篇;相关期刊655种,包括临床医学、中国肛肠病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五届全军肝胆外科、第二届全军器官移植、第一届全军实验外科联合学术会议、2003年全国骨关节损伤专题研讨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等;术式的相关文献由7091位作者贡献,包括等、夏穗生、田雨霖等。

术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76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483548 占比:99.87%

总计:2486830篇

术式—发文趋势图

术式

-研究学者

  • 夏穗生
  • 田雨霖
  • 赵敏
  • 刘军
  • 周建平
  • 姜洪池
  • 张本寿
  • 李宁
  • 高根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彭楚涵; 田凯月
    • 摘要: 正颌外科手术常用于治疗牙颌面畸形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其在调整上、下颌骨位置及形态的同时,颌骨周围软组织也发生相应的改变。不同的术式及颌骨移动方向对上气道形态及容积可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变化。本文就临床上常见的不同正颌外科手术术式及颌骨移动方向对上气道的影响作一综述。
    • 韦文桦; 张生贵; 潘礼; 李鑫
    • 摘要: 目的探讨MSCT对直肠癌不同根治术式预后发生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47例直肠癌患者进行追踪复查,转移者以第一次发现转移时间记录其间隔天数;正常者以末次检查时间记录其间隔天数。转移是术区、远处器官、造瘘口周围三者中有一处者或以上发生软组织肿块或黏膜增厚,并结合CEA值符合临床诊断,正常时均无异常发现。对照病理,将发生转移、表现正常两种情况分别与病灶的形态、大小、T分期、N分期、环绕肠周径、病理类型、脉管癌栓、Ki67及手术方式、造瘘部位进行分析。结果肺转移1例、肝转移4例、骨转移1例;造瘘口周围转移8例;术区复发12例;部分有重叠。转移与病灶形态、纵径、环径、N分期、环绕肠周径、病理类型、Ki67及手术方式、造瘘部位的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灶的T分期、横径、脉管癌栓的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发生转移的时间难以预测,MSCT对直肠癌术后复查有着重要现实的评估价值,Mile′s、Dixon两种术式对预期转移没有差别。
    • 池旎
    • 摘要: 胸腔镜下肺癌的根治性手术已成为治疗肺癌的新型手术方式,通过回顾5例肺癌患者的病案,针对胸腔镜下肺癌的根治性手术的不同术式和手术步骤介绍按照ICD-9-CM-3原则进行编码,旨在提高手术编码的准确性和统一性.胸腔镜下肺癌的根治性手术根据病变的切除范围,有5种常见术式及编码: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32.20;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2.30;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32.41;胸镜下袖式肺叶切除术32.41+32.1+38.35;胸腔镜下全肺切除术32.50.编码工作要正确理解手术原理、目的,读懂手术记录,在此基础上结合ICD-9-CM-3的编码规则,根据不同术式给予相应的编码.要求编码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了解相关临床知识,仔细阅读病案,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同时规范临床医师的书写习惯,建立有效的质控体系,以提高病案编码质量.
    • 杨洋; 曾芳; 刘慧悦; 廖超; 张静
    • 摘要: 斜视是眼科常见疾病,影响双眼的正常功能和外观,斜视手术的术式和组合方式多样,术式内容和难度也存在区别,但在ICD-9-CM-3中对眼外肌手术的分类较为简略,是日常编码工作中的易错点和难点.ICD编码中眼外肌从眼球暂时脱离手术分类于15.1和15.3;眼外肌其他手术分类于15.2和15.4;移位术分类于15.5;前2类手术需区分眼外肌条数,同类手术中双眼眼外肌条数一并计算.本文按斜视手术的ICD分类介绍临床常见术式和编码查找方式,以实际案例进行错误编码分析,总结编码经验和改进建议.医院根据自身的临床和科研需求对编码进行扩展、提高编码员本专业和临床专科知识水平、临床医师加强病历书写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提高编码的质量.
    • 李志强; 周炎; 张宇星; 陈继贵
    • 摘要: 目的 探讨传统经肛门局部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低位直肠腺瘤效价比.方法 2012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低位直肠较大腺瘤病人96例,按两种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传统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对照组48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肛门疼痛情况、住院费用和耗材比.结果 两组肿瘤完全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肛门局部切除组术后第2小时、8小时、12小时肛门疼痛VAS评分均高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肛门局部切除组住院费用和耗材比少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确定低位直肠腺瘤治疗方案时,应根据病人病情、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及经济情况等选择最佳术式.
    • 杜宁; 王蕊; 彭子洋; 胡夏韵; 廖新华; 孙欣; 任宏; 刘大鹏
    • 摘要: 目的:对进展期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为优化进展期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进展期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105例.根据术式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5例,分为全胃切除组(A组)、传统近端胃切除组(B组)和双通道吻合组(C组).采用癌症患者总体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re-30,QLQ-C30)、食管胃结合部癌专用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oesophagogastric-25,QLQ-OG25)进行量化后,比较上述三组患者术后半年和1年的生活质量差异.结果:QLQ-C30:术后半年:C组在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疲乏及呼吸困难等方面均优于A组和B组(P<0.05),情绪功能优于A组(P<0.05);A组在角色功能、疲乏、腹泻等方面均差于B组和C组(P<0.05);B组的食欲减退症状重于A组及C组(P<0.05).术后1年:C组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及情绪功能等方面均优于A组及B组(P<0.05),角色功能优于A组(P<0.05);A组疲乏与腹泻症状均重于B组和C组(P<0.05);B组食欲减退症状重于A组和C组(P<0.05).QLQ-OG25:术后半年:A组在饮食限制、焦虑、腹泻等方面症状均差于B组和C组(P<0.05);B组返流症状重于A组和C组(P<0.05).术后1年:A组的焦虑、腹泻症状均重于B组和C组(P<0.05);B组反流症状重于A组和C组(P<0.05).结论:对于进展期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采用双通道吻合法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优于传统近端胃切除及全胃切除的患者,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 薛艳霞
    • 摘要: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的症状与手术方式。方法:本次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是2018年4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 例子宫肌瘤患者。对这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症状及手术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治疗子宫肌瘤的作 用。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在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有12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占20%。其余48例患者有较为明 显的临床症状,占80%。关于疾病治疗,如果患者的子宫肌瘤无明显症状且体积较小,则可以采取保守方式进行治 疗,但如果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明显且子宫肌瘤较大,则应选择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论:患者在选择手术进行子 宫肌瘤治疗时,应遵循特异性原则,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对身体伤害最小且效果最好的手术方式。
    • 吴斌
    • 摘要: 本文较为系统地回顾分析了作者最近6年来,51例已接受手术治疗的岩斜区脑膜瘤病例。详细阅读全文后,仅就以下各点谈谈个人的看法。第一点,文中首先提到,具体的术式是根据Kawase对岩斜区脑膜瘤的分型而定%但仅列表注释了其他作者的手术方式与肿瘤分型的对应关系,而本组患者的术式和分型是如何对应选择或是以某位作者的方法为参照并未说明。
    • 谭逢术; 成军; 李颖; 宋斯伟
    • 摘要: 禽(鸡)的病理剖检,是一种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也是准确诊断禽疾病至关重要的手段之一.根据其特征性的病理变化,结合生前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就能得到初步确诊.同时禽的剖检尸体容易得到,所用器械简单,此实验对临床生产实践和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 林昌华
    •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中合理选择各种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收治的41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n=208)和对照组(n=208),观察组根据术中具体解剖情况分别采取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3种不同术式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均采取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术后出血、切口感染、慢性疼痛、手术部位异物感、补片排斥反应和疝气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血、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疼痛、手术部位异物感、补片排斥反应、疝气复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5%,低于对照组的 29.3%(P<0.05).结论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根据不同解剖情况选择合理的术式较单一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复发率明显降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借鉴,可以在基层医院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