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Crohn病

Crohn病

Crohn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3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6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3961篇;相关期刊202种,包括河北中医、中华内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武警部队第七届放射专业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肠道疾病学术大会等;Crohn病的相关文献由1993位作者贡献,包括冉志华、刘占举、胡品津等。

Crohn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6 占比:1.3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3961 占比:98.66%

总计:54693篇

Crohn病—发文趋势图

Crohn病

-研究学者

  • 冉志华
  • 刘占举
  • 胡品津
  • 郑家驹
  • 钱家鸣
  • 朱维铭
  • 庞智
  • 曹倩
  • 王承党
  • 何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黄虹玉; 雷甜甜; 马洪升; 胡仁伟; 杨锦林
    • 摘要: 足部溃疡可由多种病因导致,明确其病因对于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坏疽性脓皮病(PG)是一种少见的嗜中性皮病,且常伴系统性疾病,起病初期表现为炎性丘疹或脓疱,后迅速进展为疼痛性溃疡,易与局部感染性疾病、糖尿病足等混淆,但治疗方案完全不同。因此,临床早期及时诊断至关重要。本文报道了1例以巨大足部溃疡为表现的坏疽性脓皮病伴克罗恩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 刘展鹏; 杨晓钟; 陈梦雪; 张梦辉; 王宏刚
    • 摘要: 背景国外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症状量表(IBDSI)可用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进行疾病活动的自我评价,但该量表目前尚未在国内得到验证。目的探究IBDSI评估IBD疾病活动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IBD患者102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59例,克罗恩病(CD)患者43例。采用改良的Mayo评分评估UC病活动度,克罗恩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评估CD疾病活动度。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填写由本院消化内科医生翻译的中文版IBDSI。IBDSI及各子量表评分与改良的Mayo评分,CDIA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IBDSI及其各子量表评分(包括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肠道并发症、全身并发症)评估UC、CD疾病活动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59例UC患者改良的Mayo评分:临床缓解1例,轻度8例,中度46例,重度4例;IBDSI评分(26.27±15.16)分。43例CD患者CDAI评分:缓解期11例,轻度8例,中度22例,重度2例;IBDSI评分(26.95±16.19)分。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C患者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与改良的Mayo评分呈正相关(P<0.05)。CD患者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全身并发症评分与CDAI评分呈正相关(P<0.05)。IBDSI及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子量表评估UC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9、0.836、0.710、0.786(P<0.05);IBDSI及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全身并发症子量表评价CD疾病活动度的AUC分别为0.911、0.806、0.785、0.867、0.734(P<0.05)。结论IBDSI及各子量表评分与UC和CD的疾病活动度存在一定相关性,有助于初步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 刘彦希; 舒兆; 刘雯; 张秉强
    • 摘要: 目的总结Crohn病的误诊情况,分析误诊原因,并探讨预防策略。方法对2011—2021年曾误诊的30例Crohn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疑诊及初诊Crohn病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本组出现腹痛22例,腹泻14例,伴随全身症状7例,血便5例,体质量下降3例,有结核病史及结核接触史3例,腹部包块2例,有阑尾炎手术史、肛周脓肿手术史6例。误诊为肠结核10例,阑尾炎7例,胃窦炎3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结肠炎2例,腹腔脓肿、不全性肠梗阻、肛瘘、胃肠炎、回盲部溃疡、肠易激综合征各1例;其中误诊为胃窦炎、肛瘘、阑尾炎各1例均被二次误诊为肠结核。23例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肠镜及病理、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7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明确诊断。30例确诊后2例失访,4例治疗好转后自行停药并未复查肠镜,其余患者均规律治疗,其中18例目前规律生物制剂治疗,4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后行手术治疗,病情均稳定。结论Crohn病需在诊疗过程中全程随访,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尽可能缩短延误治疗时间,避免并发症产生。
    • 阴若诚; 李高阳; 陈睿喆; 方婉晴; 苗萌萌; 吴艳红
    • 摘要: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治疗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慢性肠炎小鼠的疗效。方法将6~7周龄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TNBS组和白花蛇舌草组。TNBS组灌肠5%TNBS和无水乙醇1∶1混合液,1周1次,共4次;白花蛇舌草组同TNBS组灌肠并每天灌胃白花蛇舌草水煎液(10 g/kg)直至试验结束;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肠。4周后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取各组小鼠结肠,石蜡包埋、切片和病理染色,定量PCR法检测IL-10、IL-12和IL-17的表达,并行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结中表达IL-17的细胞比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NBS组DAI显著升高(P<0.05),结肠缩短(P<0.01),白花蛇舌草组DAI未见显著降低,但结肠长度恢复(P<0.01)。TNBS组肠壁组织结构部分紊乱,炎性细胞浸润增多,黏蛋白分泌减少,而白花蛇舌草组相关指标均有一定改善。白花蛇舌草组结肠组织表达的IL-10和IL-12在mRNA水平相比对照组是升高的(P<0.05),虽然与TNB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白花蛇舌草组肠系膜淋巴结的单核细胞群中IL-17+细胞的比例相比TNBS组是显著降低的(P<0.05)。结论白花蛇舌草可能通过下调单核细胞IL-17表达,抑制炎症,缓解TNBS诱导的肠炎。
    • 赵访访; 陈玉根; 冯泽宇; 周巧
    • 摘要: 目的 调查克罗恩病肛瘘(PFCD)病人的焦虑抑郁发病现状,对其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身心指导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外科住院部就诊的PFCD病人197例,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对病人精神进行评估。结果 在197例PFCD病人中,有66例(33.50%)出现焦虑状态,81例(41.12%)出现抑郁状态。合并并发症[OR=2.25,95%CI:(1.20,4.25)]、肛周手术次数≥2次[OR=2.15,95%CI:(1.17,3.96)]是PFCD病人出现抑郁状态的危险因素;合并并发症[OR=2.27,95%CI:(1.19,4.34)]、疾病处于活动期[OR=2.58,95%CI:(1.04,6.42)]是PFCD病人出现焦虑状态的危险因素。结论 克罗恩病(CD)病人合并肛周瘘管病变发生率高,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病人由于全身条件和肛周病变往往存在情绪压力,在临床治疗疾病的同时应该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
    • 李毅; 曹磊; 郭振; 顾立立; 段明; 吴恩昊; 龚剑峰; 朱维铭
    • 摘要: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和术后需手术干预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蒙特利尔分型、手术指征、手术所见及手术方式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术后需手术干预复发的预后因素.结果 纳入符合条件的克罗恩病患者1 048例,男性733例,女性315例.患者共接受手术治疗1513次,初次腹部手术时的中位年龄为31(17)岁,初次手术切除的小肠长度为30.0(40.0)cm.穿透型病变(OR=8.594,95%CI:3.397~21.740,P<0.01)和正在吸烟(OR=2.671,95%CI:1.044~6.832,P=0.040)是首次手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相关因素,而分期手术(OR=0.360;95%CI:0.184~0.707,P=0.003)是保护性因素.男性(HR=1.500,95%CI:1.128~1.995,P=0.005),上消化道疾病(HR=1.526,95%CI:1.033~2.255,P=0.034),穿透型病变(HR=1.506,95%CI:1.132~2.003,P=0.005)和急诊手术(HR=1.812,95%CI:1.375~2.387,P<0.01)是首次手术后需手术干预复发的预后因素,分期手术较同期手术可降低该复发风险(HR=0.361,95%CI:0.227~0.574,P<0.01).结论 本组克罗恩病患者初次手术的中位年龄为31岁,切除小肠中位长度为30 cm.穿透型病变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和需手术干预复发相关,分期手术可能对术后并发症高风险患者产生近期和远期的获益.
    • 林望望; 黄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定量分析肠系膜脂肪在克罗恩病(CD)活动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确诊为CD的患者资料,根据CD活动性指数(CDAI)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CDAI≥150)和缓解期组(CDAI0.05).CT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4%和87.5%,曲线下面积为0.777;脂肪百分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2%和83.3%,曲线下面积为0.862.脂肪百分比与CRP呈负相关,CT值、碘密度与CRP无相关性.结论 肠系膜脂肪定量分析有助于CD活动性评估.
    • 付江玉; 戴琦
    • 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为主症,甚或脓血便,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的疾病.其症状复杂,临床易被漏诊、误诊,究其发病机制,西医尚无充分明确认识,西医治疗疗效有限,中医辨证分型、四诊合参或可为临床患者带来一线福音.
    • 吴榕; 王英德; 毛靖伟
    • 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目前,虽然IB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明确其是一种在胃肠道表现出异常免疫反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在内的药物治疗已成为IBD的主要治疗方式.免疫抑制剂等主要通过有针对性地干预免疫反应的不同阶段而达到治疗效果,但由于IBD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较差及相关药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其抵御病原体侵袭的能力被削弱,机会性感染风险明显升高.本文主要分析了IBD并发常见机会性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策略,以期为临床有效管理此类患者提供参考.
    • 国明月; 柏小寅; 杨红; 孙曦羽; 吴斌; 陈轩馥; 张慧敏; 张朦朦; 周如宁; 周青杨; 阮戈冲
    • 摘要: 目的 分析克罗恩病(CD)患者累积再手术率、手术原因及药物对再手术的影响.方法 纳入2000年1月至2020年3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肠道切除术的CD患者,依据是否再次手术将患者分为再手术组及非再手术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初次及再次手术原因以及初次术后维持治疗;同时将患者按CD不同术后复发危险分层分为复发高危组及低危组,分析总体手术累积复发率及不同危险分层的累积再手术率,并分析不同维持治疗药物对两组患者再手术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160例患者,其中男110例、女50例;手术时年龄(35.6±14.1)岁;再手术组40例,非再手术组120例.再手术组中,男性(P=0.030)、穿通型病变(P<0.001)以及初次手术前阑尾切除史(P=0.035)的患者比例高于非再手术组,初次手术原因中以肠梗阻占比最高(26.9%,43/160),再次手术原因中以肠瘘占比最高(42.5%,17/40).术后1、3、5及10年累积再手术率分别为5.9%(9例)、12.3%(17例)、21.8%(25例)及37.6%(34例).低危组患者术后10年累积再手术率为19.8%(3例),高危组患者42.8%(31例),两组患者累积再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低危组患者术后是否加用维持治疗的复发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而高危组患者中未加用维持治疗的患者较加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或不联合)5-氨基水杨酸(5-ASA)(P=0.001)以及生物制剂±5-ASA(P=0.001)的患者再手术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患者手术后仍有再手术风险,针对高危组给予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有预防患者再手术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