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285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58篇、会议论文96篇、专利文献66444篇;相关期刊904种,包括生理科学进展、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美容医学等;
相关会议74种,包括中法老年医学高峰论坛2016暨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大会、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第十五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暨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年会、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脂肪组织的相关文献由697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青峰、李辉、葛啸虎等。
脂肪组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6444篇
占比:96.58%
总计:68798篇
脂肪组织
-研究学者
- 李青峰
- 李辉
- 葛啸虎
- 陈海佳
- 张丽
- 王一飞
- 王小燕
- 刘斌
- 孙超
- 鲁峰
- 刘云松
- 周永胜
- 朱万龙
- 赵水平
- 高建华
- 刘毅
- 周杰
- 王宁
- 王政昆
- 王竹晨
- 高士争
- 乔利英
- 代建波
- 余昆洪
- 刘志民
- 刘颖
- 张晓
- 朱中军
- 李伟
- 李晓南
- 杨公社
- 杨冬梓
- 王文进
- 王红丽
- 程辰
- 邝健全
- 郭锡熔
- 陈光辉
- 陈宏
- 黄如林
- 丁国宪
- 何元林
- 何际洲
- 傅娆
- 刘伟
- 刘建华
- 刘文忠
- 刘芳
- 哈小琴
- 孙家明
-
-
王益德;
李争;
李风森
-
-
摘要:
脂肪组织除了通过其力学特征或机械功能对周边组织器官产生影响以外,还可以凭借非物理性的内分泌功能通过脂肪因子输出信号方式有效地建立起与呼吸系统等远程器官的互作信息网络,进而参与多种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作为内分泌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之一,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受到生命科学领域的关注。近年来,多项流行病调查研究揭示了肥胖是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损害重要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本文将分别梳理脂联素、瘦素、内脂素等脂肪因子在COPD中的作用机制,从脂肪组织内分泌功能角度为COPD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
-
吴思怡;
吴琼
-
-
摘要:
背景:随着脂肪干细胞的广泛应用,探寻其应用调控机制,有利于拓宽材料的选择.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移植对老年小鼠脂肪组织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及其在衰老相关性肥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小鼠脂肪干细胞,通过腹腔注射移植到18月龄老年小鼠体内,腹腔注射等量PBS的18月龄老年小鼠作为老年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PBS的2月龄小鼠作为青年对照组.移植4周后,记录各组小鼠食物摄取量、体质量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脂肪、脾、骨髓、外周血中免疫细胞丰度变化,qRT-PCR、ELISA检测脂肪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 与结论:①与老年对照组比较,脂肪干细胞移植组老年小鼠体质量降低了(1.94±0.26)g;②流式细胞术丰度分析结果显示,脂肪干细胞移植组老年小鼠中髓源抑制细胞丰度减少,T细胞丰度增加,B细胞和NK细胞丰度趋向青年对照组发展;③qRT-PCR和ELISA实验结果显示,脂肪干细胞移植组老年小鼠脂肪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显著下调;④结果表明,脂肪干细胞移植能够通过对老年小鼠免疫微环境的调控来抑制炎症衰老小鼠肥胖的发生.
-
-
周迪;
吕子阳;
聂盛丹;
周高雅;
王珊
-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小鼠脂肪组织分泌胞外囊泡对海马神经元以及小鼠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 C57BL/6J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n=10):正常饮食(normal diet,ND)组、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组,分组喂养28周,每周记录小鼠体重.于第27周检测小鼠血糖、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第28周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取小鼠脂肪组织,HE染色观察形态学差异,并提取其分泌的胞外囊泡,采用TEM及NTA进行鉴定.将PKH 67标记的脂肪组织胞外囊泡经尾静脉注射正常小鼠,30 h后检测脑组织海马神经元摄取脂肪组织胞外囊泡的情况;用相同蛋白量的胞外囊泡处理原代海马神经元,观察其对神经元细胞活性及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 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升高,并出现胰岛素抵抗状态.HFD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HFD组小鼠脂肪细胞明显增大,脂肪组织分泌的胞外囊泡明显增多.脂肪组织分泌的胞外囊泡可被原代海马神经元及正常小鼠脑组织海马神经元摄取.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脂肪组织胞外囊泡处理可明显减少海马神经元树突长度、初级树突数和次级树突数,并降低神经元细胞活性.结论 长期高脂饮食可能通过影响脂肪组织胞外囊泡,损伤海马神经元.
-
-
吴姝涵;
祝旭龙;
白璐;
张菲菲;
蔺光帅;
李江;
杜嘉;
李建辉
-
-
摘要:
背景:当前,从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及细胞外微环境三方面着手构建工程化脂肪组织,是软组织缺损修复及重建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之一,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血管生成及血液供应,移植物再吸收一直是脂肪组织工程广泛应用的主要限制.目的:对基于水凝胶支架的组织工程脂肪如何建立血管网络、有效达到血管化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PubMed数据库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组织工程,脂肪组织,血管化,水凝胶,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tissue engineering,adipose tissue,hydrogel,vascularization".总结相关文章,最终共纳入88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与结论:利用水凝胶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脂肪,其血管化策略主要有以下4种:使用组织工程室模型;将脂肪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水凝胶支架材料负载细胞因子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应用具有血管生成特性的水凝胶材料.因此,应用水凝胶材料建立高度仿生化的脂肪组织单元,结合有效的血管化技术手段,将进一步提高软组织的修复重建效果.
-
-
吴姝涵;
祝旭龙;
白璐;
张菲菲;
蔺光帅;
李江;
杜嘉;
李建辉
-
-
摘要:
背景:当前,从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及细胞外微环境三方面着手构建工程化脂肪组织,是软组织缺损修复及重建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之一,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血管生成及血液供应,移植物再吸收一直是脂肪组织工程广泛应用的主要限制。目的:对基于水凝胶支架的组织工程脂肪如何建立血管网络、有效达到血管化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PubMed数据库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组织工程,脂肪组织,血管化,水凝胶,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tissue engineering,adipose tissue,hydrogel,vascularization”。总结相关文章,最终共纳入88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利用水凝胶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脂肪,其血管化策略主要有以下4种:使用组织工程室模型;将脂肪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水凝胶支架材料负载细胞因子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应用具有血管生成特性的水凝胶材料。因此,应用水凝胶材料建立高度仿生化的脂肪组织单元,结合有效的血管化技术手段,将进一步提高软组织的修复重建效果。
-
-
杜婧;
郑艺明;
肖江喜;
朱颖;
于磊
-
-
摘要:
目的采用MR基于最小二乘估算法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的水脂分离(IDEAL-IQ)脂肪定量技术评估进行性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DMD)患儿臀部及大腿骨骼肌脂肪浸润程度,观察脂肪分数(FF)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纳入89例经病理学和/或基因检测确诊的DMD患儿,记录其臀部及双侧大腿MR T1WI及IDEAL-IQ数据。对T1WI所见肌肉脂肪浸润程度进行主观评分,测量IDEAL-IQ序列脂肪定量图中各肌肉FF,观察DMD累及大腿肌肉规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大腿肌肉FF与主观评分、患儿年龄、总肌力评分及肌酸激酶(CK)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主观评分与脂肪定量均显示,DMD患儿臀大肌及大收肌受累最重,其次为股四头肌及股二头肌等,闭孔内肌、闭孔外肌、长收肌及短收肌等受累较轻。各肌肉FF与主观评分结果均呈正相关(r=0.24~0.92,P均0.05)。结论MR IDEAL-IQ脂肪定量技术可显示DMD患儿臀部及大腿肌肉脂肪浸润程度;臀大肌、大收肌、股四头肌受累较重,其程度与患儿年龄和肌力存在相关性。
-
-
王婷婷
-
-
摘要:
正值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时节,虽然国内疫情防控渐渐迎来春天,但输入性疫情的形势仍非常严峻。在疫情控制不可松懈的情况下,长期宅在家,饮食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素食爱好者,需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什么是维生素D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文中维生素D一般指维生素D2和D3。人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储存在脂肪组织与骨骼肌。维生素D在维持血钙和磷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促进钙吸收和磷吸收,对骨骼的健康至关重要。如果没有维生素D的帮助,我们从膳食中获取钙的吸收率只有10%~15%。另外维生素D还可与体内免疫调节,治疗银屑病或其他皮肤病。
-
-
包喜军;
郭小望;
李刚;
秦海斌;
强京宁;
贺星亮
-
-
摘要:
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存在于脂肪组织中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由Zuk等在2001年从吸脂术抽出的脂肪中首次发现。脂肪干细胞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容易获取、易于培养和免疫排斥低等优点,且具有分化为脂肪细胞、肌肉细胞、成骨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和胰岛细胞等多种细胞的潜能。因此,脂肪干细胞已成为近年来医学领域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
-
向姣姣;
李国娟;
杨通艳;
黄雨婷
-
-
摘要:
肥胖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肥胖者往往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的现象,但目前关于肠道菌群影响肥胖的具体机制尚无定论,可能涉及脂肪组织褐化、能量积累、炎症反应、短链脂肪酸、肠道屏障等。本文就肠道菌群影响肥胖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阐明二者的联系,为临床治疗肥胖提供参考。
-
-
-
-
摘要:
衰老是身体在退化期间生理功能下降和紊乱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生命过程。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器官萎缩、体重减轻、水分和含水量较多的组织、纤维化和脂肪组织等身体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身体成分和结构的变化导致器官功能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老年人保持身体稳定的储备能力下降,显著增加了患临床疾病的几率。
-
-
-
HE Jing;
何静;
Jirimutu;
吉日木图
- 《“一带一路“骆驼科技、产业与文化国际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骆驼产业发展大会》
| 2017年
-
摘要:
脂肪组织是机体重要的能量代谢器官,还是最大的内分泌一些脂肪因子如脂联素、瘦素、抵抗素等的内分泌器官.机体脂肪过多会导致代谢紊乱、引起全身性炎症、增加患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调节脂肪组织的生长、分化及动物脂肪沉积等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也备受人们关注.骆驼可以在沙漠中,长期时间的不喝水不吃食物,主要因其机体构造、器官功能等对于荒漠生态环境都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但对于骆驼脂肪的研究还特别少,因此,可以揭示骆驼脂肪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差异,找出可能导致这种差异的遗传基础或分子机理.
-
-
吴书林
- 《2016中国心电学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心律失常是导致临床死亡的重要原因.心律失常发生的三大机制是折返、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最近关于脂肪组织在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学中作用有了很大的进展.研究表明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体积和AF相关;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中,心肌的纤维脂肪浸润与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最近在陈旧性心肌梗死(MI)的动物模型研究和在体研究中,发现心肌内脂肪组织的存在与心室电生理改变有关.因此,心脏脂肪组织可能是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一个重要线索.
-
-
宫环;
崔菊;
韩怡文;
孙亮;
吴伟;
张恩毅;
张延;
齐若梅;
张铁梅
- 《中法老年医学高峰论坛2016暨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大会》
| 2016年
-
摘要:
内脏和皮下脂肪功能上有较大差异,二者的比例与胰岛素敏感性密切相关,此外脂肪因子脂联素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热量限制(CR)是被证实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有效手段.本研究观察CR对小鼠不同部位皮下、内脏白色脂肪组织及棕色脂肪组织量以及其中总蛋白及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将10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自由饮食(AL)和热量限制组(CR)各5只,AL组给予自由饮食,CR组限制热量摄入为对照组的65%。研究结果表明,CR对内脏脂肪质量的影响大于皮下脂肪,但却显著增加皮下脂肪中总蛋白和脂联素含量,对棕色脂肪组织质量及总蛋白和脂联素量无显著影响。
-
-
孟文;
梁秀慈;
陈鸿志;
罗海荣;
何斯佳;
肖波;
胡芳;
刘峰
- 《中法老年医学高峰论坛2016暨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大会》
| 2016年
-
摘要:
最新的研究显示mTORC1相关信号通路在衰老、肥胖及肥胖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中均起着关键的作用.肥胖及肥胖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与衰老存在相关性,然而,其中的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本研究通过脂肪组织特异性敲除mTOR的上游信号分子Rheb1来确定mTORC1信号通路是如何调控肥胖及衰老.将Rheb1floxed的小鼠与adiponectin-cre小鼠杂交建立了脂肪组织特异性Rheb1敲除小鼠(Rheb1KO)。将Rheb1KO小鼠与其同窝的野生型(WT)对照小鼠进行正常饲料和高脂饲料(HFD)喂养。每周检测WT和KO小鼠的体重和体脂含量。同时运用活体能量代谢检测系统检测小鼠的能量代谢情况;运用细胞能量代谢分析仪检测组织的线粒体功能。比较高脂喂养下Rheb1KO小鼠与其同窝的野生型(WT)对照小鼠存活率。结果表明,Rheb1脂肪组织敲除能促进白色脂肪米色化、改善糖脂代谢水平、增强线粒体功能以及抵抗高脂诱导的肥胖及衰老。肥胖及肥胖引起的相关代谢性疾病可以加速衰老,脂肪特异性Rheb1敲除的小鼠能通过抑制mTORC1信26号促进白脂米色化,增强小鼠线粒体功能,促进机体能量代谢,从而抗肥胖及肥胖加速的衰老。
-
-
程博涵;
冷丽;
吴梦琦;
张心扬;
李辉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家禽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是TGF-β超家族的成员,BMP4具有异位成骨的功能,并且参与胚胎发育、器官形成以及形态发生.近期研究表明,哺乳动物BMP4参与调控脂肪的生成,但BMP4是否影响鸟类的脂肪生成尚不明确.本文以东北农业大学肉鸡高低脂选择系十八世代肉鸡(来自于东北农业大学阿城畜牧基地鸡场)为实验材料,采用qRT-PCR、Western Blot 和Elisa 的方法检测了鸡BMP4 的组织表达特性及其在高、低脂系腹部脂肪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差异。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脂类代谢存在差异,哺乳动物脂肪酸的合成主要在脂肪组织,鸟类脂肪酸的合成主要在肝脏组织。本研究显示,低脂系肉鸡血清中BMP4含量显著高于高脂系,但人上的研究表明,在胖人血清中BMP4含量较高,这就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家禽和哺乳动物在脂肪生成中是有差异的。本研究还发现BMP4在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高脂系,并且BMP4在前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成熟脂肪细胞,推测可能的原因是高表达的BMP4抑制了脂滴沉积和脂肪细胞的成熟,从而减小了脂肪细胞的体积进而减少了腹脂含量。但BMP4调控鸡腹部脂肪组织生长发育的精确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
DUAN Ying;
段颖;
郭翔宇;
GUO Xiang-yu;
SUN Wen;
孙文;
WU Li-li;
吴丽丽;
QIN Ling-ling;
秦灵灵;
WU Xin-li;
吴欣莉;
YI Wen-ming;
易文明;
周静鑫;
ZHOU Jing-xin;
LIU Tong-hua;
刘铜华
- 《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目的:观察番石榴叶提取物对肥胖KKay小鼠脂肪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控肝脏糖代谢AKT信号通路的机制.rn 方法:6周龄雄性肥胖KKay小鼠16只,适应性喂养2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番石榴叶水提物组,所有动物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番石榴叶水提物组按0.1 1g/k g灌胃(相当于生药材2g/kg),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疗程为4周.每周监测进食量、饮水量、体质量;入组时、第2周、第4周时分别进行2h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第29天空腹眼眶取血处死小鼠,分别检测血浆胰岛素、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计算HOMA-IR指数,留取肝脏组织、附睾上脂肪-80°C备用,RT-PCR法检测脂肪组织TNF-α、PPAR-γ基因表达,Westem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AKT蛋白表达.rn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周后,番石榴叶提取物显著降低KKay小鼠胰岛素水平、改善糖耐量及HOMA-IR指数(P<0.05),下调脂肪组织TNF-α基因表达(P<0.05),上调脂肪组织PPAR-γ基因表达(P<0.05),上调肝脏AKT蛋白表达(P<0.05),对小鼠体质量、血清TG、TC、LDL-C及FFA无显著影响.rn 结论:番石榴叶提取物通过对脂肪组织TNF-α、PPAR-γ基因表达的调节,影响肝脏糖代谢AKT蛋白表达,改善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
-
-
于进海;
李蓬
- 《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暨第五届学部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能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能量的储存在个体生存和进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脂肪是最有效的能量物质,主要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在营养过剩条件下,脂肪过量积累从而引发肥胖,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等多种代谢性疾病.脂滴是储存脂肪的细胞器.我们的遗传和生理学研究表明CIDE蛋白可调节脂代谢的多个过程,与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CIDE蛋白是脂滴结合蛋白,可富集在脂滴-脂滴接触处,介导新型的脂滴融合和生长.还鉴定了多个可与CIDE相互作用,调节脂滴融合的重要因子.总之,CIDE蛋白通过调节脂滴的融合和生长,在脂肪储存以及代谢性疾病发生中着重要作用,这类蛋白也可能作为降脂减肥药物筛选的重要靶点.
-
-
-
余希杰;
田丽;
陈香;
王春玉;
张坤
- 《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
| 2014年
-
摘要:
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起源于共同的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Runx2和osterix 介导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而PPARγ2介导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抑制PPARγ将促进MSCs的成骨分化而上调PPARγ将抑制MSCs的成骨分化,提示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为负相关。另一方面,PPARγ在骨髓中的表达随年龄的增加而上调,这可能为增龄导致骨量减少及骨髓脂肪沉积直接病理机制。PPARγ信号的激活还通过PGC-1beta和RANKL而促进破骨细胞的生成和骨吸收。这些证据说明PPARγ信号可能在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病理作用。基于脂代谢和骨代谢的密切关系,它们之间的重要信号分子如PPARγ、瘦素和骨钙素等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