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脂饮食

高脂饮食

高脂饮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25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9篇、会议论文62篇、专利文献352174篇;相关期刊551种,包括中国实验动物学报、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中法老年医学高峰论坛2016暨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研究机构联盟大会、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等;高脂饮食的相关文献由4237位作者贡献,包括范建高、杨年红、郭锡熔等。

高脂饮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59 占比:0.33%

会议论文>

论文:6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52174 占比:99.65%

总计:353395篇

高脂饮食—发文趋势图

高脂饮食

-研究学者

  • 范建高
  • 杨年红
  • 郭锡熔
  • 傅力
  • 刘烈刚
  • 吴清平
  • 孙秀发
  • 谢意珍
  • 陈地灵
  • 周中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阮凌; 王光华; 吴荣平; 晋战; 吕镇庆; 张楠; 李寿邦
    • 摘要: 背景:肥胖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疾病,经常运动可以改善肥胖群体脂代谢紊乱和氧化应激的现象,但不同强度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肥胖大鼠脂代谢和氧化应激等指标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肝X受体α及相关通路蛋白与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及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n=10)、肥胖模型组(n=10)、小强度运动组(n=10)、中等强度运动组(n=9)和大强度运动组(n=8),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后4组均喂饲高脂饮食,喂养16周制备肥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运动组每周运动5 d,每次1 h。运动6周后测试大鼠体质量、肝质量、心脏质量、体脂率、血脂、脂酶和氧化应激指标,脂肪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脂肪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肝脏中载脂蛋白A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和肝X受体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肥胖模型组相比,中等强度运动显著降低肥胖大鼠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游离脂肪酸水平(P<0.01),同时显著升高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P<0.05);②各运动组中血浆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③各运动组载脂蛋白A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P<0.0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和肝X受体α的表达均降低(P<0.01),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水平仅在中等强度运动组显著升高(P<0.05);④与小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相比,中等强度运动组载脂蛋白A5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而与小强度运动组相比,中强度运动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⑤提示不同强度运动对肥胖大鼠脂代谢相关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均有改善,中等强度运动依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和肝X受体α信号通路的双重调节,改善效果更优。
    • 丁琳琳; 卢陶陶; 魏伟; 李永旭; 林丽斌; 林志诚; 薛偕华
    • 摘要: 背景:游泳运动和饮食控制是目前公认的改善代谢异常的重要干预方式,下丘脑去乙酰化酶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蛋白是调控能量代谢的重要因子,但游泳运动和饮食控制对高脂饮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下丘脑病变的影响及其与PGC-1α-SIRT3通路的相关性,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游泳运动与饮食控制调节高脂饮食APOE^(-/-)小鼠下丘脑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50只20周龄的SPF级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饮食)、高脂饮食组、饮食控制组、游泳组、饮食控制+游泳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普通饲料)外,其余各组均进行8周的高脂饲料(21%脂肪,0.15%胆固醇)饲养。饲养8周后,饮食控制组和饮食控制+游泳组改为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喂养方式不变;游泳组和饮食控制+游泳组进行无负重的游泳运动,共持续8周。每周的同一时间测量各组小鼠的体质量,MRI波谱检测下丘脑代谢物质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复合物、肌酸、肌醇的表达变化;电镜检测小鼠下丘脑的线粒体和髓鞘形态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下丘脑去乙酰化酶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高脂饮食喂养后对照组体质量显著低于其余4组;干预8周后,游泳组、饮食控制组、饮食控制+游泳运动组体质量显著低于高脂饮食组(P<0.05),饮食控制+游泳运动的下降趋势最明显;②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组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复合物显著减少,肌醇显著增加(P<0.05);与高脂饮食组相比,饮食控制组、游泳组和饮食控制+游泳组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复合物显著增加,肌醇显著减少(P<0.05),其中饮食控制+游泳组的作用更显著;③饮食控制组、游泳组、饮食控制+游泳组下丘脑的去乙酰化酶3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高脂饮食组(P<0.05);④电镜结果显示,高脂饮食组小鼠线粒体发生肿胀,嵴断裂、消失或成新空泡化,髓鞘机构模糊,大部分髓鞘中部与边缘分离,呈现空泡化变性;饮食控制和游泳运动干预后,线粒体和髓鞘的形态结构得到改善;饮食控制+游泳组线粒体、髓鞘形态和结构趋于正常;⑤结果表明,游泳运动和饮食控制可有效改善高脂诱导的下丘脑病变,二者结合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线粒体相关蛋白去乙酰化酶3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表达、改善下丘脑神经代谢和缓解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
    • 陈迟迟; 张雨; 何家辰; 施勤
    • 摘要: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肥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佳的成骨分化能力.目的:探究正常饮食小鼠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差异.方法:将4-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饲养20周后,通过全骨髓培养法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7 d后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以及q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成骨诱导14 d后进行茜素红染色.高脂饲养20周后,Micro-CT分析股骨骨量的变化,小鼠股骨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 与结论:①与正常饮食组小鼠相比,高脂饮食饲养20周后小鼠体质量显著增加;②与正常饮食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高脂饮食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碱性磷酸酶阳性表达和钙结节数目显著增加,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表达水平升高;③Micro-CT重建和骨形态参数量化结果显示,与正常饮食组小鼠相比,高脂饮食组小鼠骨量显著增加,其中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面积与骨体积比值、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目均显著增加,而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减小,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高脂饮食组小鼠股骨内含有较多的骨小梁;④结果表明,肥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增强,进一步导致小鼠的骨密度、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目显著增加,骨量显著升高.
    • 韩栩珂; 陈一丁; 陈慧臻; 杨小梅; 洪佩佩; 陈秋
    • 摘要: 背景:2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其发病机制不明确,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构建高效稳定的动物模型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并评价其稳定性.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和模型组(n=45),正常组常规饲料喂养8周;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第4周时根据注射链脲佐菌素剂量分为3组(n=15),分别单次腹腔注射20,35,50mg/kg的链脲佐菌素造模,而正常组大鼠注射等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在0,4,8周进行一般情况观察,记录体质量和血糖;第8周检测各组大鼠的尿流动力学指标及膀胱湿质量,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膀胱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结论:①高脂饮食结合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组大鼠存活率较高,成模率较稳定(80%);②与正常组大鼠相比,链脲佐菌素35 mg/kg组大鼠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增多,膀胱内压减小,膀胱湿质量及顺应性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提示高脂饮食8周结合35mg/kg链脲佐菌素单次腹腔注射是建立2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的最佳方法.
    • 周迪; 吕子阳; 聂盛丹; 周高雅; 王珊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小鼠脂肪组织分泌胞外囊泡对海马神经元以及小鼠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 C57BL/6J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n=10):正常饮食(normal diet,ND)组、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组,分组喂养28周,每周记录小鼠体重.于第27周检测小鼠血糖、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第28周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取小鼠脂肪组织,HE染色观察形态学差异,并提取其分泌的胞外囊泡,采用TEM及NTA进行鉴定.将PKH 67标记的脂肪组织胞外囊泡经尾静脉注射正常小鼠,30 h后检测脑组织海马神经元摄取脂肪组织胞外囊泡的情况;用相同蛋白量的胞外囊泡处理原代海马神经元,观察其对神经元细胞活性及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 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升高,并出现胰岛素抵抗状态.HFD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HFD组小鼠脂肪细胞明显增大,脂肪组织分泌的胞外囊泡明显增多.脂肪组织分泌的胞外囊泡可被原代海马神经元及正常小鼠脑组织海马神经元摄取.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脂肪组织胞外囊泡处理可明显减少海马神经元树突长度、初级树突数和次级树突数,并降低神经元细胞活性.结论 长期高脂饮食可能通过影响脂肪组织胞外囊泡,损伤海马神经元.
    • 谢果珍; 唐圆; 宁晓妹; 邱集慧; 谭周进
    • 摘要: 为考察铁皮石斛多糖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铁皮石斛多糖,联合高脂饲料给予小鼠8周后观察肠黏膜结构及肠黏膜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高脂饮食显著破坏了肠黏膜结构,表现为肠黏膜萎缩,上皮细胞脱落并伴有炎性渗出,Corynebacterium_1及Staphylococcus等与感染及炎症相关的菌属大量增殖。铁皮石斛多糖对肠黏膜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可减少Corynebacterium_1的丰度,同时提高肠黏膜共生菌Candidatus_Arthromitus的丰度,促进了Muribaculaceae、Bacteroides、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等碳水化合物代谢、短链脂肪酸产生相关菌的增殖。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多糖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或与其维持肠黏膜结构完整,调节肠黏膜菌群组成及促进碳水化合物代谢,生成短链脂肪酸有关。
    • 钟建琴; 付相; 黄小潆; 娄金鹏; 耿毅然; 袁攀; 韩雪; 洪峰
    • 摘要: 为探究儿茶素对高脂饮食小鼠减肥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儿茶素组(0.06%儿茶素+高脂饲料),各组连续喂养28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和摄食量,计算肝脏系数、体脂比和Lee’s指数,检测血脂指标,并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相对表达量。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体脂比和Lee’s指数明显增加,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儿茶素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及Lee’s指数明显降低,血脂指标TG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显著增加(P<0.05)。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儿茶素组小鼠与模型组相比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病变程度,减少肝损伤;肠道菌群结果显示,儿茶素组小鼠拟杆菌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儿茶素可显著减少小鼠摄食量、降低体质量、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肝组织病变和肠道菌群紊乱,对于高脂饮食小鼠具有较好的减肥作用。
    • 曹文瀞; 刘爽; 苏彦民; 李嘉丽; 覃会珊; 曾榛; 宋家乐
    • 摘要: 该研究探讨茶籽皂苷(TSS)对高脂饮食(HFD)小鼠脂代谢与氧化应激水平的改善作用。观察小鼠摄食量及体重变化。试剂盒法检测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的脂肪变性程度。蛋白印迹法检测肝脏中AMPK、p-AMPK、SIRT1、PGC-1α、PPAR-γ的表达。结果表明,TSS干预显著降低HFD小鼠体重和附睾、肾周及腹部等处脂肪指数(p<0.05),显著降低小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p<0.05),升高HDL-C水平(p<0.05)。高剂量TSS干预较HFD组显著降低血清TC(37.83%)、TG(64.77%)和LDL-C(76.83%)水平。TSS干预显著改善HFD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并较HFD组提高肝脏内p-AMPK(3.92倍、4.95倍、6.63倍)、SIRT1(0.86倍、1.36倍、1.77倍)、PGC-1α(3.10倍、3.11倍、4.33倍)和PPAR-γ(2.83倍、4.27倍、5.51倍)的蛋白表达。此外,TSS处理还能升高HFD小鼠血清SOD和GSH含量,并降低MDA水平。综上述,TSS干预可减少体内的脂肪堆积,改善HFD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和氧化应激状态。
    • 程天德; 黄自通; 叶秋莹; 游丽君; 钟南
    • 摘要: 研究大果山楂发酵液对高脂饮食小鼠体质量、体脂肪、血脂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32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高脂饮食组、低浓度大果山楂发酵液组和高浓度大果山楂发酵液组,处理12周,测定相关肥胖指标和肠道菌群。结果表明,大果山楂发酵液可抑制由高脂饮食导致的体质量、内脏脂肪指数和肝脏指数增加;降低高脂饮食小鼠总胆固醇(TC)、肝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增加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提高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8种菌的相对丰度在高脂饮食组和大果山楂发酵液组差异显著(P<0.05)。
    • Mingguo Huang; Shintaro Narita; Atsushi Koizumi; Taketoshi Nara; Kazuyuki Numakura; Shigeru Satoh; Hiroshi Nanjo; Tomonori Habuchi
    • 摘要: 背景与目的 最近研究表明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和/或HFD诱导的肥胖可影响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进展,但HFD在PCa微环境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阐明HFD环境下PCa进展的分子机制,描述以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acrophage inhibitory cytokine-1,MIC-1)活性为主的肿瘤间质微环境的特征。方法 我们利用HFD或正常饮食的PC-3M-luc-C6 PCa小鼠模型,研究了HFD对PCa间质微环境和MIC-1信号活性的影响。我们分离了原发PCa患者来源的前列腺周围脂肪细胞,并研究了其对前列腺间质成纤维细胞活性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MIC-1信号的表达模式及其对人PCa间质活性和肿瘤进展的影响。结果 在PC-3M-luc-C6 PCa小鼠模型中,HFD通过上调前列腺间质成纤维的MIC-1信号通路活性,增加了白介素(interleukin,IL)-8和IL-6的分泌,促进了PCa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另外,前列腺周围脂肪细胞通过增加脂肪分解和游离脂肪酸的释放,直接促进了PC-3细胞产生MIC-1和前列腺间质成纤维细胞分泌IL-8。前列腺癌患者血清MIC-1水平增高与人PCa间质活性、高血清IL-8、IL-6水平、脂肪酶高活性、PCa患者疾病进展及高体重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or α-like,GFL)是MIC-1的特异性受体,在PCa细胞和癌周间质成纤维细胞中都出现高表达,雄激素去势治疗和化疗都降低了其表达水平。结论 HFD通过增加游离脂肪酸水平,在代谢水平上调了MIC-1信号活性,从而激活了PCa间质微环境,这可能是HFD和/或脂肪诱导的PCa进展的关键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