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56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6篇、会议论文88篇、专利文献590261篇;相关期刊399种,包括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58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相关文献由3698位作者贡献,包括范建高、李军祥、赵文霞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6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8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90261 占比:99.76%

总计:591695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文趋势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研究学者

  • 范建高
  • 李军祥
  • 赵文霞
  • 程井军
  • 陈芝芸
  • 吴其恺
  • 王允亮
  • 施军平
  • 闻勤生
  • 张丽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迪琦; 张岩岩; 丁一; WAN J; ZHANG Y; YANG D
    • 摘要: 尽管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人们在治疗靶点识别和治疗策略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尚无获得批准的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有效药物。华中农业大学的Wan等探究了天麻素对NASH的影响,以期为NASH提供新的治疗药物。研究发现,天麻素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均显示对治疗NASH具有良好的效果。
    • 韩冰; 涂传涛
    • 摘要: 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病及其并发症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峻的挑战[1,2]。近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急剧增加,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3]。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
    • 严峻彬; 聂云梦; 张婷婷; 徐素美; 陈芝芸
    • 摘要: 目的网络药理学筛选益气补肾调脂方(Yiqi-Bushen-Tiaozhi formula,YBTF)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机制;体内实验完成验证。方法TCMSP数据库、HPLC-MS明确YBTF成分、靶点;GSE89632数据集,筛选NASH与正常组差异基因;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筛选疾病基因。交集为YBTF治疗NASH的靶基因。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疾病本体论(Disease Ontology,DO)富集分析,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拓扑分析,明确治疗NASH关键基因。分子对接(molecular docking)预测活性成分、靶点能否结合,发挥疗效;油红O、HE染色检测肝脏脂肪变、炎症;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检测肝细胞衰老;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验证靶基因mRNA、蛋白表达。结果YBTF可调控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CDKN1A)改善细胞衰老,治疗NASH。结论网络药理学结合实验可为研究YBTF治疗NASH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 范建高
    •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遗传易感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的慢性代谢应激性肝病,并存体重超重/腹型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时又称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病。目前全球四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口有NAFLD,其中15%-30%患者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并存肝纤维化的比例高达25%,1%-2%的成人因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 冯曲波; 颜婷; 伍国林
    •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老年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治疗住院的老年性NASH患者95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超声影像学评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积分(NAS)、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3.29±6.84)和(65.73±7.25)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4.61±4.27)和(45.73±5.12)U/L]及γ-谷氨酰转移酶[(41.25±3.59)和(64.74±5.52)U/L]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辅助治疗老年性NASH的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建中; 季芳; 颜学兵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21年5月在笔者医院经肝活检确诊的10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分为NASH组50例和NAFL组58例,分析两组资料间的差异性、NASH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SF对NASH的诊断价值。结果NASH组的BMI、ALB、SF水平大于NAFL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F是NAS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F的ROC曲线下面积、截断值、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640、438.05ng/ml、40.00%、86.21%、71.43%和62.50%。结论SF可能对NASH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NASH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
    • 石文达; 崔志新; 张丹; 李桂萍; 王国玉; 赵晓彬; 肖旭
    •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哺乳动物几丁质酶样蛋白-40(YKL-40,又称人类软骨糖蛋白39)、肝/脾CT值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NASH患者159例为研究样本,依据NASH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NASH轻度组(简称轻度组)、NASH中度组(简称中度组)、NASH重度组(简称重度组)分别为59、54、46例,并选取同时间段内的4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双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YKL-40水平,均行肝脏CT扫描测定肝(L)/脾(S)CT值,观察4组人员血清YKL-40水平、L/S值的差异,分析血清YKL-40、L/S CT值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探讨该两项指标对NASH患者病情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YKL-40水平、L/S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YKL-40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L/S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均P<0.001)。当血清YKL-40临界值为159 ng/ml,L/S值为0.455时对NAS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诊断价值最高;AUC面积分别为0.841、0.7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随着病情的发展NASH患者血清YKL-40、L/S值分别呈现逐渐升高、下降的趋势,该两项指标与NASH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 顾亚娇; 张丽慧; 张剑波; 赵文霞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化痰祛湿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化痰祛湿活血方的活性成分;从人体基因数据库(Genen Cards)中获得NASH治疗靶点,并与其潜在治疗靶点取交集获取关键基因;运用DAVID平台进行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获取化痰祛湿活血方治疗NASH的生物功能和通路分析图。运用String数据库,建立PPI网络图;Cytoscape软件绘制复方-免疫机制图,复方-靶点-网络图;并采用动物实验验证部分靶点。结果:化痰祛湿活血方的靶点基因与NASH靶点基因的交集基因为372个;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化痰祛湿活血方可能调控106条通路;GO富集分析得到MF 185个条目、BP 965个条目、CC 101个条目。大鼠实验验证化痰祛湿活血方可上调肝组织p-Akt蛋白表达,抑制p-NF-κB蛋白表达。结论:化痰祛湿活血方治疗NASH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经实验证实,其可能通过调控p-Akt和p-NF-κB的表达,从而参与炎症、免疫反应发挥效用。
    • 袁婧; 张连峰
    • 摘要: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联合FIB-4指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患者4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4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1名(健康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计算Child-Pugh评分及FIB-4指数。以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为起点,2年后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分为好转组29例与恶化组1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MPV、FIB-4指数及两者联合对肝硬化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组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总胆红素(TBIL)高于NASH组和健康组(P<0.01),FIB-4指数高于NASH组(P<0.01)。恶化组MPV、TBIL、FIB-4指数、Child-Pugh评分、入院合并糖尿病比例高于好转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MPV、FIB-4指数为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PV、FIB-4指数及两者联合对预后判断的AUC分别为0.845、0.777、0.884,以两者联合预测的AUC最大,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分别为90.90%,72.40%。结论MPV及FIB-4指数是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可提高对疾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
    • 黄樱硕; 魏巍; 佟小非; 孙亚朦; 张健雄; 董瑞华; 贾继东; 尤红
    • 摘要: 目的描述国内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新药临床试验的注册情况及临床试验特点,为NASH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美国临床实验数据库、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21年8月6日,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NASH”作为关键词,纳入以NASH作为适应证的新药注册试验或干预性研究,并除外肝硬化。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检索并筛选文献,提取相关信息。结果共纳入196项NASH新药注册试验或干预试验(174项国外注册试验,22项国内注册试验),注册量呈增长趋势,其中Ⅰ期、Ⅰ~Ⅱ期(包括Ⅰb/Ⅱa)、Ⅱ期、Ⅱ~Ⅲ期、Ⅲ期临床试验分别为45项(23.0%)、8项(4.1%)、112项(57.1%)、4项(2.0%)、19项(9.7%)。药物类型以法尼酯X受体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为主,分别为16项(8.16%)、14项(7.14%)、11项(5.61%)、13项(6.63%)。欧美地区申办方发起的NASH创新药试验最多,中国(含台湾地区)近年来的自主创新药临床试验数量逐渐增加,单中心与多中心数量分布近似。其中以NASH患者为受试对象的试验中以病理、影像学、临床诊断作为主要入选标准的试验数量分别为125项、66项和42项。Ⅰ期临床试验主要评价指标为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指标,Ⅱ、Ⅲ期临床试验主要评价指标为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国(含台湾地区)本土NASH创新药物注册试验数量较少但逐渐增长,中药相对化学药物的新药临床试验较少。结论国际NASH创新药临床试验注册量增长较为显著,但多处于早期阶段,入选标准和评价指标差异较大,缺少较统一的衡量指标,新型试验设计较少。国内NASH新药临床试验相对欧美国家数量较少,呈增长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