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543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82篇、会议论文285篇、专利文献592387篇;相关期刊923种,包括光明中医、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肝脏等; 相关会议191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世界中联第五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文献由1287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忠勇、张一昕、李瑜元等。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82 占比:0.82%

会议论文>

论文:285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592387 占比:99.14%

总计:597554篇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文趋势图

非酒精性脂肪肝

-研究学者

  • 张忠勇
  • 张一昕
  • 李瑜元
  • 范建高
  • 时昭红
  • 赵文霞
  • 聂玉强
  • 陈东风
  • 韩雪
  • 王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子扬; 蒲锐; 邓爽; 刘敏
    • 摘要: 背景:m6A甲基化修饰已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与运动医学的研究热点与新方向,且诸多研究已证实m6A甲基化修饰与各类疾病关系密切,并在代谢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机制尚未阐明.目的:探讨m6A甲基化与各类代谢性疾病的关系,综述m6A及相关的酶在代谢性疾病调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具体分子机制进行详细概述,旨在为代谢性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以"m6A,obesity,type 2 diabetes,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osteoporosis"为英文主题词和"m6A,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骨质疏松"为中文主题词,分别在PubMed和CNKI数据库检索m6A甲基化与各种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1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与结论:①m6A甲基化可通过各种信号通路广泛参与各类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m6A对RNA的动态调控通过相关的酶调节脂肪生成、葡萄糖和脂质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血糖稳态和骨形成等进程,进而在肥胖症、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骨质疏松症中发挥关键作用.②m6A甲基化酶FTO及相关酶与各类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作为其诊断的生物标记物.此外,m6A甲基化也可能成为脂肪代谢、脂质分化等进程的有效指标,并为其诊断提供更多的选择.
    • 何顺勇; 陈朝元; 黄剑锋; 郑琳; 林燕玉; 李玉龙
    • 摘要: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将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观察组给予经典方剂柴胡疏肝散。治疗时间均为60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 21)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C、TG、ALT、AST、γ-GT、LDL-C、FGF 2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Nesfatin-1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0.70%,明显高于对照组(74.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可有效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脂质代谢和肝功能,减轻FGF 21抵抗,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谢敏; 郑娟红; 陈烁
    •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特征为肝脏脂质蓄积而无过量饮酒史,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1]。相对普通人群,NAFLD患者通常具有更高的死亡率[2]。研究表明,血清尿酸(SUA)水平可以预测NAFLD发病风险[3]。但研究忽略了肾脏对尿酸排泄的影响,单独的SUA并不能反映机体尿酸的“真实”水平。肾功能标准化的血清尿酸/肌酐比值(SUA/Cr)可能是更加可靠的预测指标。本研究探讨SUA/Cr与成人NAFL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 黄冠华
    • 摘要: 目的:研究虎杖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炎症反应、胰岛素敏感性及信号转导的调节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虎杖苷组,后两组建立NAFLD模型、虎杖苷组给予虎杖苷灌胃干预,比较3组间血生化指标、炎症反应指标、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及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清TC、TG、ALT、AST、TNF-α、IL-6、IL-8、F-Ins含量及HOMA-IR水平均明显升高,肝脏中IRS-1、PI3K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虎杖苷组大鼠的血清TC、TG、ALT、AST、TNF-α、IL-6、IL-8、F-Ins含量及HOMA-IR水平均明显降低,肝脏中IRS-1、PI3K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虎杖苷能够改善NAFLD大鼠的炎症反应、胰岛素敏感性及信号转导。
    • 章萌; 张姗; 金笑寒; 杨兴华
    • 摘要: 该文在PubMed、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以“BMI”“肥胖”“超重”“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为关键词,检索近年相关文献,对BMI与不同生命节点NAFLD发生、发展和预后关联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了国内外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联性,为NAFLD高危人群的筛选与健康教育干预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 司圣海; 王勇; 王定远; 章天琪
    • 摘要: 目的:探讨用加味二陈汤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湿热蕴脾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效果。方法:选择肥东县中医医院内分泌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T2DM合并湿热蕴脾型NAF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降糖、调脂治疗,在此基础上用加味二陈汤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的水平及肝脏CT分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肝脏CT分级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加味二陈汤治疗T2DM合并湿热蕴脾型NAFLD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血脂的水平,减轻其脂肪肝的程度。
    • 孙娜; 何明海; 杨文翔; 李雪璐
    •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糖代谢、肝功能及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将128例T2DM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T2DM组(n=41)与NAFLD组(n=87),同时将50例健康体检者纳为对照组;根据NAFLD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将其分为A组(血糖控制良好)、B组(血糖控制一般)和C组(血糖控制差);并根据NAFLD纤维化评分(NFS)将其分为NFS>0.676组、NFS-1.455~0.676组及NFS<-1.455组。分析NAFLD组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糖代谢及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T2DM组及NAFLD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25-(OH)-D_(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糖控制程度NAFLD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NAFLD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Homa-β呈正相关(P<0.05);不同NFS得分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25-(OH)-D_(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NAFLD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Homa-β及ALT水平均呈正相关,提示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造成血糖控制不良,并促进肝纤维化进展。此外,血清25-(OH)-D_(3)水平的检测也为NAFLD患者肝功能及纤维化的监测提供了可靠渠道。
    • 罗俊斌; 谢海鹏; 吴筱聪; 曾育航
    •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技术对评价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病变程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划分为本次研究观察组,时间2019年3月~2021年3月,其中包括60例轻度脂肪肝(观察A组),62例中度脂肪肝(观察B组),58例重度脂肪肝(观察C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受试者划分为对照组,四组患者均给予超声技术检查,比较四组诊断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A组的肝脏杨氏模量值基本一致(P>0.05),观察B组和观察C组的肝脏杨氏模量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和观察C组的AKP指标、ALT指标和AST指标均呈现出明显增高趋势(P<0.05);肝脏杨氏模量值和患者的ALT指标和AST指标呈现出正相关,和AKP指标呈现出负相关(P<0.05)。结论:给予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超声技术检查能够有效评价患者的病变程度,提升诊断效果。
    • 陈立新; 林创珍; 张照辉; 聂飚
    • 摘要: 目的:为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机制以及潜在候选药物疗效,构建人脂肪酸转运蛋白5(hFATP5)在肝脏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将hFATP5表达序列插入白蛋白启动子的下游,构建基因表达载体,C57BL/6小鼠的受精卵通过显微注射、胚胎移植,繁殖过表达hFATP5(hFATP5+)小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确认hFATP5的过表达。稳定传代和扩繁后,对hFATP5+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进行4周的高脂饲料喂养,检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肝脏甘油三酯,行腹腔注射糖耐量实验。结果:hFATP5+小鼠的F1、F2代和C57BL/6野生型小鼠比较,hFATP5+小鼠hFATP5蛋白质和信使核糖核酸水平在心、肝、脾、肾、肺、肠、胃组织显著过表达。4周高脂喂养后,hFATP5+雄性小鼠的体质量、血总胆固醇、肝内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雄性小鼠,且糖耐量显著较差,而雌性小鼠之间的相关指标未出现显著差异。结论:hFATP5+雄性小鼠在肝脏过表达hFATP5,获得FATP5半人源化小鼠模型,4周高脂饲养形成更显著的代谢综合征和NAFLD。FATP5转运过多长链脂肪酸入肝是NAFLD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 姚重界; 孔令军; 朱清广; 程艳彬; 吕智桢; 汤程; 房敏
    •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以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常见慢性肝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NAFLD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健康问题之一。然而,目前尚无治疗NAFLD的特效药物以及公认的标准化治疗方案,这也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基于中医特色的针刺、艾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在临床治疗NAFLD中的疗效明显,但其机制并未系统阐释,临床推广证据不足。本文拟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中医外治法治疗NAFLD的相关研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今后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期在未来形成一整套具有中医特色的标准化临床诊疗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