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脂质代谢

脂质代谢

脂质代谢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206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7篇、会议论文126篇、专利文献92422篇;相关期刊795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生理科学进展、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110种,包括2014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14学术年会、第11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等;脂质代谢的相关文献由6511位作者贡献,包括罗莉、薛长湖、刘剑刚等。

脂质代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7 占比:1.95%

会议论文>

论文:126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92422 占比:97.92%

总计:94385篇

脂质代谢—发文趋势图

脂质代谢

-研究学者

  • 罗莉
  • 薛长湖
  • 刘剑刚
  • 王玉明
  • 王静凤
  • 陈代文
  • 史大卓
  • 叶平
  • 齐广海
  • 余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农复香; 蒋志雄; 李英豪; 许文聪; 施智兰; 罗慧; 张晴朗; 钟爽; 唐梅文
    • 摘要: 背景:目前已有研究在揭示外泌体与铁死亡的关系,但研究仍有限,因此进一步探析二者的关系,有助于为疾病的临床治疗寻求新的治疗策略和可靠依据。目的:阐明了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铁死亡的发生机制,以及外泌体调控铁死亡的主要途径,综述了外泌体诱导或抑制铁死亡在肿瘤、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及肝脏疾病等领域诊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以“Exosomes,Ferroptosis,Disease”为英文检索词,以“外泌体、铁死亡、疾病”为中文检索词,最终纳入与综述目的相关的66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外泌体通过参与铁代谢、脂质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等途径,起到调节细胞铁死亡的作用。②外泌体通过诱导或抑制细胞铁死亡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外泌体诱导了癌细胞铁死亡,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提高了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外泌体通过抑制铁死亡在心血管疾病方面,促进了心肌缺血组织再灌注的再生修复,降低了心脏毒性;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了抑制脑出血、减轻脓毒症的作用;在肝脏疾病中,发挥了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的作用。③外泌体调控铁死亡在各种疾病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探明,一些相关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但外泌体调控铁死亡在未来有望成为各种疾病临床治疗的新潜在靶点之一。
    • 武瑞骐; 崔伟; 杨启培; 周毅; 张璇
    • 摘要: 背景:近年来中国传统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的研究较多,并发现多种单味中药、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可以通过靶向信号分子调控骨代谢、脂质代谢和氧化应激相关信号通路预防和治疗股骨头坏死,已成为了时下研究热点。目的:通过阐述国内外中医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一些思路。方法:以中文检索词“糖皮质激素、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信号通路、中药复方、氧化应激”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英文检索词“Glucocorticoids,ANFH,Pathogenesis,Signal path,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oxidative stress”等检索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有关中药复方及有效成分干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信号通路的文献,按照入选及排除标准共纳入7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中医药可能通过多个信号通路来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②三七总皂苷、骨碎补总黄酮和白藜芦醇葡萄糖甙通过干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β-catenin蛋白数量以及β-catenin-TCF/LEF复合体形成过程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破骨细胞形成;③生血补髓方、温阳补肾方和骨痹通消方通过干预OPG/RANK/RANKL通路维持成骨-破骨细胞动态平衡和骨稳态;④葛根素、红景天苷、大蒜素和淫羊藿苷通过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相关骨性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股骨头微血管内皮细胞成血管的过程;⑤人参皂苷,通过干预Keapl-Nrf2-ARE信号通路,可下调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表达,从而减弱氧化应激损伤;⑥天麻素、叶黄素和黄芪甲苷Ⅳ通过干预Nrf2/HO-1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改善氧化物质水平;⑦柚皮苷和虎杖苷通过干预Nrf2/ARE信号通路恢复了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成骨/成脂分化平衡用等;⑧中医药调控骨性细胞氧化应激反应是其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另一种重要途径。
    • 何顺勇; 陈朝元; 黄剑锋; 郑琳; 林燕玉; 李玉龙
    • 摘要: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将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观察组给予经典方剂柴胡疏肝散。治疗时间均为60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 21)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C、TG、ALT、AST、γ-GT、LDL-C、FGF 2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Nesfatin-1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0.70%,明显高于对照组(74.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可有效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脂质代谢和肝功能,减轻FGF 21抵抗,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黄河; 田鑫鑫; 黄旭雄; 陈乃松; 钟国防
    • 摘要: 为探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长、脂质代谢、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在基础饲料中用发酵豆粕分别替代0、10%、20%、30%和40%鱼粉,用晶体氨基酸平衡各组间蛋氨酸与赖氨酸的差异,配制成共5种等氮等能(CP47%,GE19 MJ/kg)的试验饲料,分别为FM、FSM10、FSM20、FSM30和FSM40。将初始体重为(22.05±0.09)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个重复,养殖58d。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各组之间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替代组饲料系数(FCR)均显著高于FM对照组(P0.05),但OTU数量发生了变化。在门水平上,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而属水平上,优势菌群为支原菌属(Mycoplama)、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FSM20组与FM对照组相比,软壁菌门和支原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变形菌门和邻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在试验条件下,大口黑鲈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20%鱼粉不会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脂质代谢、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且能显著降低肠道中邻单胞菌属在内的有害菌的相对丰度,因此,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为20%。
    • 肖铭慧; 黄敏婕; 董捷; 宋丽丽; 王德前
    • 摘要: 为推进对香榧籽油生物功效的认知,以高脂膳食大鼠模型评估香榧籽油的降脂、抗氧化功效及其作用机理。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F组)、2%香榧籽油正常组(NFO组)、高脂对照组(HF组)、2%香榧籽油高脂组(HFO组)。每周记录SD大鼠体重,分别在第4周和第7周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4(IL-4)水平。在第7周处死大鼠,解剖取肝脏、十二指肠、脂肪组织,采用油红O、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并采用qRT-PCR检测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实验第4周,与NF组相比,香榧籽油能极显著降低SD大鼠体重(P<0.01),整个实验周期内HF、HFO组大鼠体重无显著差异;与NF组相比,NFO组大鼠血清TG、Glu、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显著提高(P<0.05);与HF组相比,香榧籽油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C、LDL-C和Glu水平(P<0.05),显著提高SOD、GSH-Px的活性和T-AOC(P<0.01,P<0.05)。实验第7周,与NF组相比,NFO组大鼠血清LDL-C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TC、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HF组相比,香榧籽油能显著升高大鼠血清TG、LDL-C、MDA、CRP、IL-4水平(P<0.05,P<0.01);长期食用香榧籽油,大鼠肝脏、十二指肠组织中偶有炎性细胞浸润,脂肪组织细胞形态大小不均。NFO组大鼠肝脏AMPKα、SREBP-1c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NF组(P<0.01),HFO组大鼠肝脏FAS、ACC、AMPKα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HF组(P<0.01)。香榧籽油可能通过调节AMPKα/SREBP-1c信号通路实现调节大鼠血脂、提高抗氧化水平的生物功效。
    • 朱哲坤; 谭子涵; 王帅杰; 宁楠; 汪曼丽; 王蕾; 侯永清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单月桂酸甘油酯(Monolaurin,ML)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仔猪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脂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24头健康的7日龄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成对照组、PEDV组和PEDV+ML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8 d,于试验第0~7天给PEDV+ML组仔猪口腔灌服100 mg/kg·BW的ML,其组仔猪口腔灌服等体积的人工乳,于试验第5天对PEDV组与PEDV+ML组仔猪口腔灌服1×104.5 TCID50的PEDV,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的PBS溶液。于试验第8天早上空腹称重,全部仔猪麻醉后屠宰取肝脏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EDV组出现肝脏脂肪变性、细胞空泡化和肝细胞排列无序,肝脏蛋白质和过氧化氢(H2O_(2))含量提高(P<0.05),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P<0.05),肝脏Ke I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ω2(GSTO_(2))、载脂蛋白A4(APOA4)、载脂蛋白C2(APOC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上调(P<0.05)。与PEDV组相比,PEDV+ML组缓解了PEDV感染仔猪肝脏细胞形态的异常与脂肪变性,提高了肝脏蛋白质、DNA含量和SOD活性(P<0.05),降低了肝脏H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P<0.05),上调了肝脏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下调了肝脏APOA4和APOC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以上结果表明,PEDV感染仔猪导致了肝脏组织形态异常并降低了肝脏抗氧化和脂质代谢能力,而添加ML可有效缓解PEDV感染导致的仔猪肝脏细胞损伤,并提高仔猪肝脏抗氧化和脂质代谢能力。
    • 邵哲怡(综述); 李建桥(审校)
    • 摘要: 脂质代谢异常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能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被认为是致盲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认为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血脂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黄斑水肿的进展有关,降脂药物的应用能够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展。随着色谱分离和质谱分析等脂质组学分析方法的发展,除了常规的血清脂质标志物以外的各种脂质成分也被发现可能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展有关。现总结脂质及其衍生物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阐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脂质代谢治疗的潜在靶点和前景。
    • 伊丽则热·艾拜杜拉; 谭惠文; 陈冰婷; 杨建; 马晓丽
    • 摘要: 目的:研究山莴苣苦素对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观察山莴苣苦素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FFA诱导培养HepG2细胞,构建脂肪变性模型(NAFLD体外模型),并用山莴苣苦素干预72h后,检测各组细胞内脂滴数量、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和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3)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山莴苣苦素干预能明显减少(P<0.05)细胞内脂滴数目、TG和TC含量,并能显著提高(P<0.05)SOD和GSH水平,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以及Perilipin3表达水平,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山莴苣苦素可显著降低FFA-HepG2细胞内脂滴数目、TG、TC和MDA含量,明显提高SOD和GSH水平,有效改善FF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及氧化应激。因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脂质代谢过程和缓解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 郑柳怡; 黄丹娥; 许华珍; 陈玉兴
    • 摘要: 目的 筛选银蓝调脂胶囊调节脂质代谢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技术,从TCMSP数据库下载银蓝调脂胶囊组方化学成分,分析候选靶标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角鲨烯合成酶(SQS)配体结合模式,采用分子对接对银蓝调脂胶囊进行虚拟筛选,分子相似度将银蓝调脂胶囊成分与上述3个靶标已知的活性成分进行比较,对接打分归一化结果和相似度值对命中化合物综合评分。结果 HMG-COA、PPARα、SQS的结合模式热点残基分别有8、7、4个。作用于HMG-COA的潜在活性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蜂胶中的奎宁酸及二咖啡奎宁酸类化合物,作用于PPARα的主要来自于蜂胶和化橘红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奎宁酸及二咖啡奎宁酸类化合物,作用于SQS靶标的潜在活性化合物来源于绞股蓝中的侧链氧化型甾醇类化合物以及蜂胶中的奎宁酸及二咖啡奎宁酸类化合物。结论 银蓝调脂胶囊可通过多种化合物与HMG-COA、PPARα和SQS结合,从而发挥调节脂质代谢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
    • 石彤; 石承昊; 孙曙光
    • 摘要: 目前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的患病率日益增加,两病的共病人群血糖、血脂、血压、BMI等多项体检指标控制差,且有更高心脑血管危险性,炎症与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 OS)、肥胖与内脏脂肪沉积、神经损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性改变和脂质代谢紊乱是目前多项研究中与两种疾病共病相关的机制。为了更好地管理共病患者,探究两种疾病共病机制有充分的必要性。本综述旨在归纳总结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共病机制的相关文献,对共病相关可能机制的研究证据进行总结归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