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指标
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52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3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1039610篇;相关期刊245种,包括实用肝脏病杂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第五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等;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文献由118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小毛、宋倩、李华玲等。
肝功能指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39610篇
占比:99.95%
总计:1040132篇
肝功能指标
-研究学者
- 李小毛
- 宋倩
- 李华玲
- 王含玉
- 苗菁
- 陈丽芳
- 黄萍
- 丁良
- 代群
- 冯佩璐
- 冯继红
- 刘丽丽
- 刘丽娜
- 刘涛
- 刘红凌
- 周华佳
- 孔金峰
- 孙晓红
- 孙芳
- 孟素玲
- 宋素亚
- 巫兆国
- 巴清云
- 庞雪花
- 康琰
- 张倩落
- 张志新
- 张梦林
- 张欣
- 张燕
- 张琳
- 慈莉娅
- 易斌
- 曹丽萍
- 曹媛媛
- 朱东东
- 李佳萌
- 李向阳
- 李新民
- 李梅
- 杜金梁
- 杨卫东
- 杨常菀
- 杨越波
- 杨顺
- 柯坤宇
- 殷国俊
- 毛远丽
- 江雪
- 汪宪波
-
-
罗俊斌;
谢海鹏;
吴筱聪;
曾育航
-
-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技术对评价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病变程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划分为本次研究观察组,时间2019年3月~2021年3月,其中包括60例轻度脂肪肝(观察A组),62例中度脂肪肝(观察B组),58例重度脂肪肝(观察C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受试者划分为对照组,四组患者均给予超声技术检查,比较四组诊断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A组的肝脏杨氏模量值基本一致(P>0.05),观察B组和观察C组的肝脏杨氏模量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和观察C组的AKP指标、ALT指标和AST指标均呈现出明显增高趋势(P<0.05);肝脏杨氏模量值和患者的ALT指标和AST指标呈现出正相关,和AKP指标呈现出负相关(P<0.05)。结论:给予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超声技术检查能够有效评价患者的病变程度,提升诊断效果。
-
-
张长征;
苗秀英;
宋来成
-
-
摘要:
目的探讨自拟鳖甲软肝汤联合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8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85例)。两组患者均予FOLFOX方案行常规肝癌化疗,观察组患者加服鳖甲软肝汤。两组均以2周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结果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0.53%及81.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94%及64.71%(P0.05)。结论鳖甲软肝汤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其肝功能指标和肝癌血清标志物水平。
-
-
符策君;
吴丽珍;
陈泽婷;
林海
-
-
摘要:
目的探讨Kasai术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胆道闭锁患儿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在该院接受Kasai术治疗的40例胆道闭锁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20,给予常规肠外营养干预)和研究组(n=20,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改善情况、肠道菌群改善情况、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及肝功能指标检查结果。结果术后7 d研究组CD3^(+)、CD4^(+)、CD8^(+)和CD4^(+)/CD8^(+)比值分别为(53.78±4.10)%、(34.45±3.52)%、(20.15±2.68)%、(1.68±0.32),高于常规组的(50.12±3.78)%、(30.23±3.56)%、(18.03±2.51)%、(1.5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5、3.769、2.582、2.163,P0.05)。结论针对行Kasai术治疗的胆道闭锁患儿,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衡现象,提高免疫功能,使胃肠功能尽快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
-
段利伟
-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连续性床旁血液滤过(CRRT)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患者肝肾功能,病情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CLS患者,随机抽取分组,对照组80例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CRRT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相较对照组更优(P<0.05);研究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要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CL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取CRRT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并促进肝肾功能恢复效果,临床价值明显。
-
-
董守江;
董璐瑶
-
-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方法对肝硬化伴有肝胆结石手术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8例肝硬化伴有肝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保守疗法完成疾病治疗)和研究组(采用手术疗法完成疾病治疗),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总有效率、疾病复发率、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急性肾功能衰竭、切口感染)总发生率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谷草转氨酶)。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73%)高于常规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5,P<0.05);研究组疾病复发率(2.27%)低于常规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0,P<0.05);研究组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急性肾功能衰竭、切口感染)总发生率(2.27%)低于常规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0,P<0.05);研究组谷丙转氨酶(57.49±5.09)U/L、总胆红素(10.59±3.35)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123.35±12.49)U/L、谷草转氨酶(61.85±5.49)U/L均低于常规组谷丙转氨酶(61.19±4.85)U/L、总胆红素(17.03±3.99)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190.25±20.59)U/L、谷草转氨酶(74.99±5.2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0、8.199、18.427、11.474,P<0.05)。结论手术疗法有效运用,同保守疗法比较,可显著提升肝硬化伴有胆结石患者治疗效果,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肝功能指标水平,促进肝硬化伴有肝胆结石手术患者总体预后水平提升。
-
-
公为亮;
庄海涛;
胡凤云;
许洋;
钟延法;
宋娟;
王利宁;
袁从芳
-
-
摘要:
目的探讨苦参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乳山市人民医院和莒县中医医院治疗的60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经皮穿刺微波消融(PMCT)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1年生存率、病情缓解情况、肝功能指标、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的1年生存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病情缓解情况、肝功能指标和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联合TACE+PMCT能明显提高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1年生存率,缓解病情进展,改善肝功能指标和疼痛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
戚敬虎;
张梦林;
魏沙沙
-
-
摘要:
目的 评析药物性肝损害疾病患者应用舒肝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接诊的82例药物性肝损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1例。对照组提供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提供舒肝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2,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皮疹)发生率(7.32%)小于对照组(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5,P=0.005)。治疗后,观察组谷丙转氨酶(ALT)(38.56±3.56)U/L、总胆红素(TBIL)(11.52±2.11)μmol/L、谷草转氨酶(AST)(41.56±5.69)U/L、直接胆红素(DBIL)(31.52±2.89)U/L、碱性磷酸酶(ALP)(65.65±7.85)μmol/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2.66±8.59)U/L、(22.12±4.21)μmol/L、(81.56±8.79)U/L、(44.63±5.28)U/L、(96.63±8.7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性肝损害疾病患者应用舒肝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增进疗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降低肝功能指标,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
-
王飞马
-
-
摘要: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中不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水平对肝功能指标及乙肝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1年5月清远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乙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本院6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BV-DNA和乙肝标志物〔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α-L-岩藻糖苷酶(AFU)、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根据病毒DNA载量不同,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观察1组(38例,<5.0×10^(2)kU/L)、观察2组(11例,5.0×10^(2)~<1.0×10^(4) kU/L)、观察3组(7例,1.0×10^(4)~<1.0×10^(6)kU/L)和观察4组(4例,1.0×10^(6)~1.0×10^(8) kU/L)。比较不同血清学模式乙肝患者的HBV-DNA阳性检出率和平均DNA含量,以及不同HBV-DNA水平乙肝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结果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检出率和平均DNA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分别为100.00%和(4.52±0.36)×10^(7) kU/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HBV-DNA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乙肝病毒e抗原(HBeAg)〔48.33%(29/60)比30.00%(18/60),P<0.05〕。观察组AST、ALT、AFU和P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ST(U/L):61.39±4.73比19.05±3.68,ALT(U/L):45.48±5.04比21.19±4.69,AFU(U/L):35.95±3.99比19.46±4.30,PT(s):15.62±2.54比11.56±0.92,均P<0.05〕;观察组中,随着HBV-DNA水平上升,AST、ALT、AFU、PT水平均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病毒DNA复制量的增加,乙肝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水平也在不断升高,对HBV-DNA进行定量检测能及时有效地评估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同时辅以肝功能指标检测,有助于及早发现患者肝功能损伤,从而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
-
刘森;
刘丽颖
-
-
摘要: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单纯恩替卡韦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72例在本院进行诊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本研究中的研究对象,选择时间为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经抛硬币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单药组应用恩替卡韦实施药物治疗,联合组应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方式实施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联合组患者在TBIL、ALT、ALB、PTA方面的数据,与单药组进行比较存在差异,其数据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单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联合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恩替卡韦单药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
-
乔保俊;
王敏;
周树虎;
褚旭;
吴昭英;
郝延磊;
王玉忠
-
-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206例GB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B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独立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对GB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肝功能指标中的白蛋白、白/球比、GGT、球麻痹是影响GBS患者高峰期疾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均P<0.05);白蛋白、GGT、机械通气是影响GB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白蛋白和GGT具有预测GBS患者高峰期病情以及预后的价值。
-
-
陈伟琴;
王蕾
- 《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目的:了解高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探讨其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及部分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rn 方法:检测209例血清HBsAg浓度在250IU/mL以上患者的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及乙肝e抗体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以PCR方法检测HBV-DNA;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15项指标.按HBsAg浓度分组分析其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以及与HBV-DNA和部分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rn 结果:209例HBsAg浓度大于250IU/mL的患者中,浓度在250-8000的有137例,占总数的66.03%,8000-100000之间的有67例(31.58%);100000以上的有5例(2.39%).对上述高水平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10种模式,以HBsAg+/HBeAg+和HBsAg+/HBeAb+模式为主,分别占44.97%和26.79%,HBsAg与HBeAg或HBeAb阳性共同存在的模式占89%,HBsAg与HBeAg(R=0.629,P<0.01),HBeAb(R=0.557,P<0.01),HBV-DNA(R=0.643,P<0.01)含量存在显著相关;随着HBsAg浓度升高,其与HBeAg,HBeAb,HBV-DNA相关性也逐渐升高;HBsAg不同浓度组间HBV-DNA阳性率与肝功能指标中谷丙转氨酶异常率均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肝功能指标没有明显差异。rn 结论:高水平血清HBsAg不同浓度人群主要与HBeAg或HBeAb阳性共同存在,且与HBeAg或HBeAb和HBV-DN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各浓度组间肝功能指标检测的异常率除谷丙转氨酶外均无显著差异,进行高水平HBsAg浓度的检测对乙肝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
-
-
李华玲
-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五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为了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其的期的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这两种证型与主要肝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在2012年2月-2012年12月间对10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CHE)、总胆红素(TBIL), Child-Pugh分级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肝肾阴虚证多见到总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胆碱酯酶降低程度较甚,肝肾阴虚证的child-Pugh分级以C级为主,提示肝功能障碍、肝实质损害程度更严重,其可能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肾阴虚证的病理学基础,明确表明肝肾阴虚证的病变程度严重;总而言之,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胆碱酯酶、总胆红素、Child-Pugh可作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的量化指标,用于评价两种证型之间的特点及差异程度,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
-
-
-
马保凤
- 《第五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收集的332例的乙型肝炎病例分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轻度组、慢性肝炎中度组、慢性肝炎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4组,回顾性分析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GLB、TBA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ALB、CHE、PTA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乙肝患者部分肝功生化指标与肝纤维化具有一定关联性,为临床诊断肝纤维化提供无创性检测手段.
-
-
-
-
-
-
CHEN Ming-zi;
陈明子;
ZHAO Jing-hua;
赵菁华;
BAI Ge;
白鸽;
LIU Tao;
刘涛;
ZHANG Jian-tao;
张建涛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 22 次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为研究氢气干预对犬气腹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18只健康本地犬分为对照组、气腹组和氢气/气腹组,对照组仅麻醉90min,气腹组麻醉后维持15mmHg的气腹90min,氢气/气腹组皮下注射0.2mL/kg的氢气后维持15mmHg的气腹90min.于术前、术后2h、术后6h采血,检测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于术后6h取肝组织,光镜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相比较于气腹组,氢气/气腹组ALT、AST、ALP和MDA降低(P<0.05),SOD和GSH升高(P<0.05),病理损伤减轻.说明氢气干预后可减轻犬气腹所致的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肝脏氧化应激损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