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异甘草酸镁

异甘草酸镁

异甘草酸镁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97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5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32518篇;相关期刊311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九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材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第七届全国皮肤病与性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等;异甘草酸镁的相关文献由226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喜全、张来芳、程艳菊等。

异甘草酸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5 占比:2.79%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2518 占比:97.15%

总计:33471篇

异甘草酸镁—发文趋势图

异甘草酸镁

-研究学者

  • 张喜全
  • 张来芳
  • 程艳菊
  • 张国顺
  • 夏春光
  • 沈金芳
  • 王佩
  • 吴锡铭
  • 孙黎
  • 冯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玉鹤; 丁楠; 黄建业; 毕娟
    • 摘要: 异甘草酸镁是从中药甘草中提取,经碱催化异构化后的18α-异构体甘草酸镁盐,临床主要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和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异甘草酸镁说明书中提示其药品不良反应(ADRs)可出现假性醛固酮症,少数患者有心悸、眼睑浮肿。文献报道的ADRs主要有皮疹、瘙痒、呕吐、头晕等,严重者表现为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1],个别患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2-3]。因此,使用异甘草酸镁过程中需加强监测,防范严重ADRs的发生。
    • 王川林; 崔秋林; 刘全明; 杨正伟; 梅小平; 彭彬
    • 摘要: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MgIG)对四氯化碳(CCl;)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细胞数量与体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组给予CCl4皮下注射,同时每日腹腔注射MgIG 30 mg/kg。各组大鼠在造模5周后取材,从每只大鼠等距抽选4个2 mm厚的肝组织块制作石蜡包埋切片,行Masson染色,采用体视学方法测量大鼠肝细胞体积与数量,以及肝细胞胞质内脂滴体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肝细胞的平均体积分别显著增加了91.9%和105.0%,肝细胞胞质内脂滴的总体积分别显著增加了5.27倍与4.83倍,肝细胞的总数量分别显著减少了40.0%和42.4%;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每个肝细胞平均体积、肝细胞胞质内脂滴的总体积以及肝细胞的总数量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伴随着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及肝细胞数量减少等病理改变,MgIG对CCl4致肝细胞的病理改变无显著作用。
    • 陈业京; 陆清平; 顾少颖
    •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单胺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DILI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分别给予异甘草酸镁或复方甘草酸单胺静脉滴注治疗14~28 d。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ol)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42.7±12.5)U/L和(38.2±9.4)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4.5±21.9)U/L和(55.6±15.2)U/L,P<0.05】;血清HA、PC-Ⅲ和Ⅳ-Col水平分别为(138.2±21.5)mg/L、(85.6±17.4)μg/L和(141.5±16.4)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2.1±23.9)mg/L、(123.8±19.4)μg/L和(175.4±18.7)μg/L,P<0.05】;血清SOD和NO水平分别为(90.3±10.1)U/L和(79.8±9.3)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4.9±8.6)U/L和(54.0±7.9)μmol/L,P<0.05】,而血清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11.2±2.5)pg/mL和(26.4±3.6)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8±2.7)pg/mL和(41.3±5.9)ng/L,P<0.05】。结论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DILI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复方甘草酸单胺,可有效改善血生化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可能与减轻了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 赵云太
    • 摘要: 目的对比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数字分表法将本院2018年12月—2021年4月纳入的60例脂肪肝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0例,其中实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为参照组,实行异甘草酸镁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参照组,观察组血脂水平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脂肪肝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异甘草酸镁,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肝功能均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还可以缓解临床症状,能够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用药,应用效果较多烯磷脂酰胆碱更为明显,存在推广价值和意义。
    • 毋玥
    • 摘要: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三联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双歧杆菌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内毒素(ET)水平、肠道菌群水平、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IL-6]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CD4+、自然杀伤细胞(NK)、CD3+]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TBIL、ALT、AST、DAO、ET、TNF-α、IL-10、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酵母样真菌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NK、CD3+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三联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可降低肝功能指标水平、DAO水平、ET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肠道菌群水平,效果优于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
    • 冷楠楠; 刘永军; 邱玉; 蒋范黎; 傅淑涵; 韦思达; 汪倩
    • 摘要: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异甘草酸镁及多烯磷脂酰胆碱等5种保肝药物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获得相关的临床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对文献进行风险偏倚评估,使用R 4.0.3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8篇文献,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及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顺序为由高到低为:异甘草酸镁>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酸二铵。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总有效率最高,在降低ALT、AST以及TBIL水平方面的作用强于其他4种药物。
    • 王红; 郭岸英
    • 摘要: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无黄疸型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及巨细胞病毒DNA(CMV-DNA)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消化科2017年8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无黄疸型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静滴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及CMV-DNA拷贝数,同时比较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ALT、AST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8.05±12.53)U/L vs.(72.34±20.60)U/L、(46.90±16.54)U/L vs.(81.35±22.36)U/L、(51.67±13.85)U/L vs.(80.21±16.39)U/L,t=5.518、6.784、7.285,均P<0.001],CD3+和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01),CD4+和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CMV-DNA拷贝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8)。结论异甘草酸镁对无黄疸型CMV肝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患儿肝功能恢复,且治疗不良反应少。
    • 罗萍; 蒋玲; 刘杨武
    • 摘要: 目的探讨甘草酸制剂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0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选自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与湖南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年限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所有患者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均符合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34例,A组患者接受甘草酸二铵治疗,B组患者接受复方甘草酸苷治疗,C组患者接受异甘草酸镁治疗,上述所有患者的疗法都每日1次,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肝功能与血清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C组患者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A组(64.71%)与B组(76.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各肝功能与血清纤维化指标显著低于A组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与各血清纤维化指标,疗效确切,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较甘草酸二铵与复方甘草酸苷更具优势。
    • 韩一梅; 陈志娟; 孙斌; 张珺; 王成; 张辉
    • 摘要: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MGIG)联合腺苷蛋氨酸(SAMe)治疗肝衰竭患者疗效与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2月~2020年9月诊治的肝衰竭患者12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研究组(65例),对照组给予MGIG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研究组给予MGIG联合SAM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估其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ALT、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研究组患者腹水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AMe联合MGIG在肝衰竭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改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其联合应用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 张德龙; 刘斌
    • 摘要: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异甘草酸镁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免疫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病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扶正化瘀胶囊。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指标、血清炎性因子。结果:病例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CD8^(+)、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治疗前均降低,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门静脉血流速度(Vp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速度(Vsv)、脾静脉血流量(Qsv)、CD3^(+)、CD4^(+)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病例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异甘草酸镁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程度,提高免疫状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