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809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微生物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41篇、会议论文142篇、专利文献32382篇;相关期刊885种,包括微生物学通报、现代食品科技、乳业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90种,包括第十届全国微生态学学术会议、第二届益生菌与健康及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2009全国益生菌与健康及应用技术交流讨论会等;双歧杆菌的相关文献由6875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建新、张灏、陈卫等。

双歧杆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41 占比:7.25%

会议论文>

论文:142 占比:0.40%

专利文献>

论文:32382 占比:92.35%

总计:35065篇

双歧杆菌—发文趋势图

双歧杆菌

-研究学者

  • 赵建新
  • 张灏
  • 陈卫
  • 王刚
  • 王立生
  • 孟祥晨
  • 翟齐啸
  • 陆文伟
  • 崔树茂
  • 潘令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罗江钊
    • 摘要: 生命早期1000天对儿童健康至关重要,特别是双歧杆菌在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和免疫系统成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菌何时在人体定居的关键问题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尽管进行了密集的研究,但仍未给出明确的答案。
    • 杨柳烟
    • 摘要: 目的探讨调中健脾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肠道菌群及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78例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及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加服调中健脾汤,两组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肠道菌群计数、胃肠激素水平及胃肠动力指数。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升高,肠球菌及酵母菌计数降低,且观察组上述菌群计数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胃肠动力指数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中健脾汤可重建FD患者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改善患者胃肠道激素水平及胃肠动力,具有较好治疗效果。
    • 陈清艳
    • 摘要: 对添加单株双歧杆菌(分别为乳双歧杆菌BB12和长双歧杆菌BB536)的益生菌产品进行双歧杆菌计数实验。比较了在相同的稀释条件和培养条件下,倾注MRS、半胱氨酸盐酸盐+MRS(CYS-MRS)、BBL 3种培养基,培养计数结果的差异。结果对添加乳双歧杆菌BB12的益生菌产品,3种培养基计数结果差异较显著(P0.05)。因此对含双歧杆菌的益生菌产品进行双歧杆菌计数时,需先进行方法适用性实验,以选择最优的培养基进行培养计数。
    • 廖福建; 蒋福政
    •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功能性腹痛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中医院收治的功能性腹痛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胃动力学、血清学指标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疾病复发率、患儿腹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胃窦收缩幅度、胃窦运动指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5-羟色胺、一氧化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腹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腹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功能性腹痛患儿5-羟色胺等指标水平,并能改善患儿胃肠动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 张天阳; 张旭妍; 王丹萍; 许晓曦
    • 摘要: 为探究动物双岐杆菌乳双歧亚种BB-12代谢茯苓多糖的关键代谢产物,采用基于液质联用技术(LCMS/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手段,以葡萄糖作为对照,分析茯苓多糖对动物双岐杆菌乳双歧亚种BB-12关键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茯苓多糖可显著促进双歧杆菌BB-12的生长。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分析手段,筛选出丹芝酸、黄藤素等具有明确生理功能的差异代谢产物共12种,并显著富集到ABC转运蛋白通路、亚油酸代谢通路、半乳糖代谢通路等17条差异代谢通路。这些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均可证明双歧杆菌BB-12在发酵茯苓多糖的情况下表现出更优异的生长性能和益生功效。该实验从小分子代谢物水平分析了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亚种BB-12代谢茯苓多糖后产生的代谢产物,为进一步研究茯苓及动物双岐杆菌乳双歧亚种BB-12在人体内发挥益生功效的相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 徐显睿; 李翠凤; 张宗博; 谢璐璐; 刘国强; 李敏; 赵林水; 张兰威
    • 摘要: 以1株嗜酸乳杆菌和6株双歧杆菌为研究对象,鼠李糖乳杆菌LGG作为对照,对经传代4、5、6次过程中菌株益生特性和货架期菌数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Z-43在遗传稳定性、细胞黏附性和货架期菌数方面表现最好,连续传代6次对氯仿静电作用率约为100%,在25和-20°C条件下90 d菌数存活率在60%~100%。乳双歧杆菌Z-1传代4次表现为最佳益生特性,在模拟胃液孵育60 min和模拟肠液中孵育5 h存活率分别约为93.07%和106.5%,其静电作用率可达97.35%,25和-20°C货架期90 d菌数存活率分别在30.10%和92%,为最佳抗性菌株。
    • 周淑英; 郑焕城
    • 摘要: 目的探讨益生菌辅助根除老年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入院的80例老年Hp感染患者,经双盲法分为两组(40例/组),对照组采取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Hp根除率、复发率分别为80.00%(32/40)、3.13%(1/32),对照组分别为62.50%(25/40)、12.00%(3/25),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中没有出现腹胀现象,而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为17.50%(7/4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辅助四联疗法对老年人Hp根除的效果有限,但有助于减轻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
    • 毋玥
    • 摘要: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三联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双歧杆菌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内毒素(ET)水平、肠道菌群水平、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IL-6]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CD4+、自然杀伤细胞(NK)、CD3+]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TBIL、ALT、AST、DAO、ET、TNF-α、IL-10、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酵母样真菌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NK、CD3+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三联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可降低肝功能指标水平、DAO水平、ET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肠道菌群水平,效果优于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
    • 刘梦瑶; 阳田恬; 闫晓松; 程强; 陈霈瑶; 张静; 华正昌; 张日俊
    • 摘要: 双歧杆菌是动物和人体肠道菌群中早期优选定植的微生物,其菌体或失活的菌体细胞、菌体代谢物质或细胞裂解死亡后产生的脂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等,具有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功能。文章综述了双歧杆菌及其后生素与宿主健康之间的影响,为其在动物生产中发挥营养保健功能提供理论基础,促进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
    • 林梓瀚; 黄志豪
    • 摘要: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应用双歧杆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对其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于普宁华侨医院就诊的60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四联疗法(艾普拉唑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治疗]和观察组(30例,采用双歧杆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并随访60 d。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后30 d Hp根除率、随访60 d Hp再感染率与溃疡复发率,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及胃蛋白酶Ⅱ(PGⅡ)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0 d,观察组患者Hp再感染率与溃疡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MTL、GAS、PGⅡ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双歧杆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可有效调节其胃肠激素水平,提高Hp根除率,降低Hp再感染率与溃疡复发率,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良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