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185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96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18193篇;相关期刊442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中医方剂学术年会等;参苓白术散的相关文献由339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姿慧、孙娟、王键等。

参苓白术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96 占比:8.96%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28%

专利文献>

论文:18193 占比:90.76%

总计:20045篇

参苓白术散—发文趋势图

参苓白术散

-研究学者

  • 李姿慧
  • 孙娟
  • 王键
  • 蔡荣林
  • 贾育新
  • 刘喜平
  • 张敏
  • 李丽
  • 冯雯
  • 冷建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安安; 姜涛; 詹敏; 蔡宇宁; 宋敏; 李聪聪; 林文政; 张家媛; 刘文刚
    • 摘要: 背景:参苓白术散是健脾祛湿的代表方之一,具有良好的抗炎及免疫调节效应。近年来课题组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使用参苓白术散疗效颇丰,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参苓白术散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药理学机制。方法:使用TCMSP和TCMID数据库搜集参苓白术散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使用GenneCards和OMIN-NCBI数据库获取膝骨关节炎靶点,使用STRING与Cytoscape构建药物-活性化学成分-核心靶标网络与PPI蛋白网络互作分析,并进行GO及KEGG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将重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预测。结果与结论:①共筛选出参苓白术散活性药物化学成分109个,主要成分包含木犀草素、山奈酚和β-谷甾醇等;②其中与疾病交集靶点97个,核心靶点为PTGS2,CASP3,AKT1,MAPK1,MAPK8,TP53和EGFR等;③分子对接结果可见,山奈酚及β-谷甾醇可靶向调控CASP3,AKT1,PTGS2;④GO分析得出苓白术散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中主要涉及氧化应激、脂多糖、营养水平、肌肉细胞增殖及氧水平等生物过程;⑤KEGG分析结果显示,PI3K-Akt、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7和Th17细胞通路为苓白术散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主要的信号通路;⑥上述结果证实,参苓白术散中木犀草素、山奈酚及β-谷甾醇等活性成分可通过抑制炎症、调控凋亡及降低氧化应激等作用治疗膝骨关节炎。
    • 李安安; 姜涛; 詹敏; 蔡宇宁; 宋敏; 李聪聪; 林文政; 张家媛; 刘文刚
    • 摘要: 背景:参苓白术散是健脾祛湿的代表方之一,具有良好的抗炎及免疫调节效应.近年来课题组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使用参苓白术散疗效颇丰,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参苓白术散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药理学机制.方法:使用TCMSP和TCMID数据库搜集参苓白术散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使用GenneCards和OMIN-NCBI数据库获取膝骨关节炎靶点,使用STRING与Cytoscape构建药物-活性化学成分-核心靶标网络与PPI蛋白网络互作分析,并进行GO及KEGG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将重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预测.结果 与结论:①共筛选出参苓白术散活性药物化学成分109个,主要成分包含木犀草素、山奈酚和β-谷甾醇等;②其中与疾病交集靶点97个,核心靶点为PTGS2,CASP3,AKT1,MAPK1,MAPK8,TP53和EGFR等;③分子对接结果可见,山奈酚及β-谷甾醇可靶向调控CASP3,AKT1,PTGS2;④GO分析得出苓白术散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中主要涉及氧化应激、脂多糖、营养水平、肌肉细胞增殖及氧水平等生物过程;⑤KEGG分析结果显示,PI3K-Akt、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7和Th17细胞通路为苓白术散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主要的信号通路;⑥上述结果证实,参苓白术散中木犀草素、山奈酚及β-谷甾醇等活性成分可通过抑制炎症、调控凋亡及降低氧化应激等作用治疗膝骨关节炎.
    • 刘全喜; 王微; 张义军; 李成卫
    • 摘要: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适用于脾胃气虚、肺脾气虚证,如:脾胃气虚,饮食不化,湿从内生,胸脘痞闷,呕吐或腹泻,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腻,脉虚、缓;肺脾气虚,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导致痰湿不化,见慢性咳嗽、咳痰色白、量多,脘痞胸闷,乏力,气短,面白无泽,纳呆,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弱而滑等症。
    • 曾静玲
    • 摘要: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的治疗中采用参苓白术散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进行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效果进行评价,对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试验(6WMT)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效果更佳(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FEV_(1)、FEV_(1)/FVC均有所提高(P<0.05),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6WMT均有显著增加(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OPD稳定期辅以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有显著效果,更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及康复。
    • 赵敏; 桑畅野; 闫长红
    • 摘要: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辅助化疗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Dixon术式)治疗的72例患者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中药组及化疗组各36例。中药组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开始即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化疗组患者于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行常规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及术后6周时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应用Karnofsky功能状态积分(KPS评分)系统评价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并对比2组患者化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化疗前血清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中药组治疗后KPS评分高于化疗组(P<0.05)。中药组化疗期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小板下降及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均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期间给予参苓白术散辅助治疗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廖美华; 张涛; 赖冬萍; 杨武; 丁明健
    •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模拟技术,从网络数据中挖掘参苓白术散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可能的干预机制。方法:在TCMSP平台获取参苓白术散的有效成分、药物作用靶点并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获取IBS-D的疾病靶点后构建参苓白术散对IBS-D的完整调控网络,然后结合STRING数据库构建的PPI网络筛选出参苓白术散对IBS-D干预网络中潜在的最佳靶点,并通过分子对接模拟,与匹维溴铵进行对比筛选出干预网络中潜在的最核心化合物;分别利用DAVID和Bioconductor数据库对有效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参苓白术散干预IBS-D相关的基因本体功能及作用通路。结果:IBS-D疾病相关靶点共2 724个;参苓白术散的活性化合物数量有184个,其中可作用于IBS-D的靶点为175个,筛选后得到PTGS2、ESR1、AR、MAPK14这4个潜在的最佳靶点。通过分子对接模拟,得到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山奈酚(kaempferol)和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共4个最核心化合物。GO分析结果显示,与参苓白术散干预IBS-D过程相关的生物过程有92项,细胞组分有18项,分子功能有21项。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参苓白术散对IBS-D的干预的相关通路有172条。结论:参苓白术散对IBS-D的干预效果从靶点的数量和与靶点的结合容易程度上评估均优于匹维溴铵,其干预IBS-D过程可能与炎症、癌症及内分泌失调等相关反应和通路密切相关,其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为干预网络中潜在的最核心化合物,PTGS2、ESR1、AR、MAPK14四个靶蛋白为干预网络中潜在的最佳靶点选项。
    • 王阿芳; 魏淑凤; 张媛; 徐磊; 张天星; 邢桂娥; 董霞
    • 摘要: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肥胖患者应用参苓白术散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其血脂、miR-146a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T2DM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对比两组GLP-1、IL-12、miR-146a及血脂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GLP-1水平更高,IL-12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4、16.948、2.441、6.194,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血清miR-146a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7、8.122,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6个月TG、TC及LDL-C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9、4.019、4.137,P<0.05)。结论T2DM肥胖患者应用参苓白术散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 呙柳林; 蒋宝鑫
    • 摘要: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AR)肺脾气虚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于公安县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小儿AR肺脾气虚证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50)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效果。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γ-干扰素(INF-γ)]、中医症候积分、血清相关因子[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免疫球蛋白E(IgE)]。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儿血清IL-4、IL-6、IgE水平、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INF-γ、sPD-L1水平均有上升,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治疗能够提高小儿AR肺脾气虚证治疗效果,可调节免疫,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 廖琦; 张嵘
    • 摘要: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行莫沙必利片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自宜丰县中医院2019年2月—2020年9月收治的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莫沙必利片,n=42)、联合组(莫沙必利片+参苓白术散,n=42),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胃体部位AP无明显差异(P>0.05);与参照组比较,联合组中医症状积分更低,NPY、MTL更高,5-HT更低,胃排空时间更短,胃体部位及胃窦部位的FP、正常慢波比率更高,胃窦部位的AP更高(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参照组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片+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提高疗效,值得借鉴。
    • 廖福建; 蒋福政
    •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功能性腹痛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中医院收治的功能性腹痛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胃动力学、血清学指标及治疗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疾病复发率、患儿腹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胃窦收缩幅度、胃窦运动指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5-羟色胺、一氧化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腹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腹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功能性腹痛患儿5-羟色胺等指标水平,并能改善患儿胃肠动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