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6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9970篇;相关期刊511种,包括中国药业、黑龙江医学、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2015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第十届全国胃病学术大会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相关文献由2462位作者贡献,包括等、王崇文、刘燕等。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6 占比:12.03%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9970 占比:87.81%

总计:11354篇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文趋势图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研究学者

  • 王崇文
  • 刘燕
  • 张振玉
  • 聂玉强
  • 陈卫昌
  • 陈明清
  • 黄晓群
  • 任权
  • 伍根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梓瀚; 黄志豪
    • 摘要: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应用双歧杆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对其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于普宁华侨医院就诊的60例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四联疗法(艾普拉唑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治疗]和观察组(30例,采用双歧杆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并随访60 d。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后30 d Hp根除率、随访60 d Hp再感染率与溃疡复发率,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及胃蛋白酶Ⅱ(PGⅡ)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0 d,观察组患者Hp再感染率与溃疡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MTL、GAS、PGⅡ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双歧杆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可有效调节其胃肠激素水平,提高Hp根除率,降低Hp再感染率与溃疡复发率,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良好。
    • 赵寅生; 王教学; 吴黎黎; 王芝涛; 黄其峰; 贾健安
    • 摘要: 目的探讨2种三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收治的156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日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患者为对照组,共78例,给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入院患者为观察组,共78例,给予雷贝拉唑三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采用DNA微阵列基因芯片法检测分析所有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分为快代谢型(EM),中间代谢型(IM),慢代谢型(PM)],观察2种治疗方法对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并分析治疗效果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代谢型之间临床治愈率、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M型临床治愈率、HP根除率低于PM和IM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治疗中,奥美拉唑的疗效受CYP2C19基因型多态性的影响较大,而对雷贝拉唑的疗效影响较小。
    • 沈琼; 张绍衡; 吴燕梅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逻辑下的护理行动策略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8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按照来院就诊患者病历号末尾数奇偶数情况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基于循证逻辑下的护理行动策略。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知识储备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逻辑下的护理行动策略应用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能完善患者的知识储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刘瑶
    • 摘要: 1病例介绍,患者,男,57岁,主因腹痛5月余入院。患者5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以右上腹为重,反复发作,与进食无关,伴纳差乏力,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无畏寒发热,2021年4月20日至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查电子胃镜示:食管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见图1)。入院体检结果:体温36.7°C,心率9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5/70 mmHg。
    • 林丽容; 周维芬; 黄贝真
    • 摘要: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配合风险管理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2月1日收治的6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配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干预2周内护理风险事件(呛咳或误吸、再出血、穿孔、晕厥)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生活质量[采用胃肠疾病生命质量指数(GIQLI)]、心理状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干预2周内,研究组呛咳或误吸、再出血、穿孔、晕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两组GIQLI中自觉症状、躯体生理状态、心理情绪、日常及社会活动及特殊疾病得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2周后,两组SCL-90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得分低于干预前(P<0.05,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整体护理配合风险管理应用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
    • 雷桂琼
    • 摘要: 张先生2018年初被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出 血4次,胃镜检查显示HP-。至今,已施行血管硬化剂注 射治疗、抗HP+治疗(奥美拉唑6~8 w);2019年3月复查, HP-,溃疡瘢痕S2,浅表性胃炎,遂到专家门诊再次接受 检查,于晚间服用1粒雷尼替丁,且遵医嘱服药仍存在复 发倾向。目前,已服用5 w奥美拉唑。张先生提出以下疑 问:①为什么溃疡会反复发作,且均为上半年,是否必须 手术?②长期服用雷尼替丁和奥美拉唑等药物是否存在副 作用?③久治不愈、反复发作是否存在恶化风险?④1年 内绝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海岛,医疗条件较差,是否可为其 推荐好医生、好的治疗方案?
    • 陈勤; 郑丽
    • 摘要: 目的:探讨用四联疗法对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宜宾市叙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这92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使用三联疗法对参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四联疗法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和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高于参照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四联疗法对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能有效地根除其体内的幽门螺杆菌.
    • 王琴; 何炜
    • 摘要: 目的 探索双歧杆菌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在短期内复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的作用,为复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乐山市彝族地区短期内(6月内)复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0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予以双歧杆菌+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予以艾司奥美拉唑治疗.HP阳性者予以抗HP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评估溃疡愈合情况,12月后随访患者复发情况,统计分析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结果 4周后内镜下评估,实验组治愈28例(治愈率93.33%),对照组治愈20例(治愈率66.67%),实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24).
    • 赵敏
    • 摘要: 目的:分析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BU)合并出血患者中应用风险管理配合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60例患者,均确诊为DBU合并出血,本次调取均为2019.05~2021.06内患者,分组研究以随机均分方式对照,设置2组.对比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分析组采用整体护理配合风险管理.比较组间心理状态、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总满意率指标.结果:对比各项指标显示,相较于对比组,分析组心理状态、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总满意率指标等指标结论更优(P<0.05).结论:在DBU合并出血患者中应用风险管理配合整体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效时风险事件率降低,且提高总满意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