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平衡
微生态平衡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8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1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191705篇;相关期刊243种,包括中国药店、中国药业、畜牧与饲料科学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5中国畜牧生物科技大会、2015年第十三届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中国生态学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第4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第11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等;微生态平衡的相关文献由966位作者贡献,包括袁嘉丽、陈文慧、熊德鑫等。
微生态平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1705篇
占比:99.79%
总计:192111篇
微生态平衡
-研究学者
- 袁嘉丽
- 陈文慧
- 熊德鑫
- 张军
- 李庆生
- 季海峰
- 张董燕
- 徐梦漪
- 杨锋
- 王瑞君
- 韩妮萍
- 严梅桢
- 二水
- 于敏
- 于淼
- 于蕊
- 于长明
- 付玲
- 付维法
- 任发政
- 伍中杰
- 伍迎红
- 何嫱
- 何广文
- 侯利华
- 冯会平
- 冯定远
- 刘丹
- 刘伟
- 刘俊康
- 刘子梅
- 刘智
- 刘红
- 刘辉
- 刘雪
- 刘雯
- 刘霞
- 刘韵怡
- 刘鹏
- 包海泉
- 单安山
- 单达聪
- 卢晓菲
- 叶辉铭
- 吴志学
- 周庆民
- 周钟鸣
- 姚政
- 姜良铎
- 季刚
-
-
肖永清
-
-
摘要:
微生态制剂主要包括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能调节机体微生态平衡,起到有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既能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又能提高生产性能,克服了应用抗生素带来的弊端。维生素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存在于动植物机体内,含量极微。它主要以辅酶和催化剂的形式广泛参与动植物机体内代谢的生物化学反应,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生长发育和繁殖不可缺少的物质。
-
-
刘梦瑶;
阳田恬;
闫晓松;
程强;
陈霈瑶;
张静;
华正昌;
张日俊
-
-
摘要:
双歧杆菌是动物和人体肠道菌群中早期优选定植的微生物,其菌体或失活的菌体细胞、菌体代谢物质或细胞裂解死亡后产生的脂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等,具有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等功能。文章综述了双歧杆菌及其后生素与宿主健康之间的影响,为其在动物生产中发挥营养保健功能提供理论基础,促进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
-
-
崔翠花
-
-
摘要:
微生态制剂又称微生态调节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或其促进物质制备成的制剂,具有维持或调整微生态平衡,防治疾病和增进宿主健康的作用。随着对人体微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微生态制剂的研发和生产的品种越来越多,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
-
王友娟;
张辰仓;
徐祥;
夏伟;
张浩;
冷敦鹏
-
-
摘要:
目前市场上抑制弧菌的产品主要有抗生素类、消毒剂类、中草药类等。抗生素易导致耐药性和残留隐患,容易破坏水产动物免疫力和正常菌群微生态平衡;消毒剂往往无针对性,存在“通杀”风险;中草药制剂通常见效慢,效果差异较大。因此,开发安全、无抗、高效的新型抗弧菌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裴爱红;
杨生福;
侯西勤
-
-
摘要:
在养殖过程中,益生菌是一种对动物有益的细菌,它们可以直接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用来维持动物肠道菌群的平衡,是定植于动物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畜禽微生态平衡、发挥对肠道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益生菌制剂的种类主要有益生菌饲料添加剂和畜禽流体粪污快速发酵剂等。
-
-
刘海荣
-
-
摘要:
据实证资料分析可得,噬菌体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应用效果显著。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多种菌群等引起的细菌性疾病中,以噬菌体为主要介质的治疗成效明显,也充分彰显了噬菌体在水产养殖的广阔前景。一、防控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病害的优势第一,针对性强。在以往运用抗生素治疗疾病时,也会杀死水产动物的消化系统中正常细菌和有益菌,进而影响自身机能的微生态平衡,从而引起其他有益的耐受菌群的生长,由此造成腹泻、胃肠道感染等症状,并会导致因机体抵抗力降低引起疾病感染。
-
-
李博
-
-
摘要:
赛鸽如何应用益生菌有些鸽友常把“活菌”或是“益生菌”挂在嘴边,但喂给鸽子的真正是什么?还值得思考与商榷。先来了解几个概念,益生菌,益生元与益生素。1.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宿主肠道、生殖系统等部位,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
-
齐硕
-
-
摘要:
目前,肠道微生态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肠道菌群的变化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至关重要.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影响肝纤维化过程的发展.同样,在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肠道菌群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主要介绍肠道微生态平衡与失衡、肠道菌群参与肝纤维化的过程、"肠-肝轴"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
-
何晓玲;
杨绍平;
涂素华;
翟佳;
曹学华;
闵丽华
-
-
摘要:
目的 了解阴道灌洗患者需求及满意度现况.方法 选取四川省2个三乙、3个三甲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阴道灌洗患者需求及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阴道灌洗护理技术操作患者需求及满意度问卷中,患者需求总得分为(4.21±0.73)分,满意度总得分为(3.53±0.77)分.患者需求维度得分按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尊重、沟通、自我感受和认知,满意度维度得分按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认知、自我感受、尊重和沟通.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知识了解程度间阴道灌洗护理技术操作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知识了解程度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患者对阴道灌洗护理技术操作需求较高,满意度较低,应针对患者需求特点,结合影响满意度因素,在积极构建阴道灌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培训的同时,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对阴道灌洗护理操作技术的满意度.
-
-
任凯;
郭强;
徐欣
-
-
摘要:
链球菌是人类口腔中最为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在口腔微生态平衡的维持与致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口腔链球菌中的大多数可以进入感受态,在此生理状态下,细菌可摄取环境中的DNA并整合进入自身基因组从而获得新的遗传表型或特性.大量研究表明,口腔链球菌的感受态调控通路不是孤立的,与生物膜形成、细菌素产生、耐酸、氧应激、细胞自溶和耐药性等多个表型的调控存在紧密关系,研究这些不同表型间的相互影响对理解口腔菌群稳态及防治疾病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变异链球菌、格氏链球菌、血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4种典型的口腔链球菌为代表,对感受态与口腔链球菌多种表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
郜建新;
于杰
- 《2015年第十三届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目的:微生态制剂近年在临床上日渐增多,而对于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免疫力的相关性研究也逐年增多,在此探讨肠道微生态与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性.方法:综述国内外相关医学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查找到国内外文献10余篇.结论:保持人体微生态平衡,有利于促进肠道内环境的稳定,调节自身免疫,控制某些感染性、菌群生态失调、菌群移位相关的多种疾病,特别是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意义.肠道微生态平衡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需要多学科联合研究,深入探讨,为治疗与其相关的疾病谱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
-
张兰兰;
李兆勇;
李富伟
- 《2015中国畜牧生物科技大会》
| 2015年
-
摘要:
抗生素添加剂在饲料中的应用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但是抗生素滥用带来的残留和富集问题已经演变为一种公害.欧盟委员会自2006年起全面禁止任何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乳酸菌类微生态制剂达到饲用抗生素的应用效果的同时,无药物残留、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为饲料和畜禽养殖业提供了一条高效、无污染的新选择,是绿色饲料添加剂的一个方向。但当前乳酸菌在生产中使用还存在着成本较高、效果不稳定等不足等缺点。选育优良菌种和探索稳定可行的生产工艺是关键。在实际应用方面,乳酸菌的作用效果还与使用剂量、动物的日龄、种类、饲养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只有这些科学基础理论问题和实际应用技术得到全面的解决,才能真正有助于饲用乳酸菌的推广,为全面替代抗生素、提高畜禽产品品质开辟新的途径。通过人体摄入或动物采食,益生菌能够进入肠道并有效保持胃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同时,它们还可产酶促消化、提高免疫力及分泌产生一些维生素类物质供肠道吸收等。
-
-
-
-
-
-
Zonglian Jin;
金宗濂;
Anguo Zhang;
张安国
- 《2011年中国国际淀粉糖技术交流会》
| 2011年
-
摘要:
异麦芽低聚糖是以精制玉米淀粉为原料,经酶解、转苷、生物提纯、净化等工艺精制而成的一种前生素.低热值,人体难消化,起水溶性膳食纤维作用,预防踽齿,改善血糖,增加脂肪代谢,增加肠内双歧杆菌群体和活力.它能明显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及增殖双歧杆菌,改善肠胃功能,抑制病原腐败菌生长、减少肠内腐败物质、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增强免疫力、降低血脂的功效。研究表明低聚异麦芽糖促使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明显减少,产气荚膜梭杆菌数量无显著变化,低聚异麦芽糖对小鼠体重无不良影响。
-
-
凌宗欣;
刘霞;
项春生
- 《2011中国妇产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女性生殖道粘膜及其粘膜下淋巴组织与生殖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密切接触,相互作用,通过宿主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分泌,抗菌物质释放,及细菌与阴道作用的PAMPs-PRRs模式等,形成一道天然的微生态屏障(Microeological Barrier)。微生态屏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者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其中,机械屏障是微生态屏障的基础,微生物屏障是微生态屏障的关键,免疫屏障是微生态屏障的核心,化学屏障是微生态屏障的有机组成部分。微生态屏障的作用在于维持宿主生境的微生态平衡,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感染的发生。
-
-